中考语文作文指导-借物寄情 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语文作文指导-借物寄情 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6 16:28: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物有所语 情有所寄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濯清涟而不妖
出淤泥而不染
什么是借物寄情?
借物寄情,就是写作者把某种情感蕴含在对事物的精心描写之中,借具体的事物描绘,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感悟的一种表现手法。物可以是动物、植物,还可以是其他的某种具体的物(如:风、雨、月 、一杯牛奶、一杯热茶等)。
这类文章写景状物不是目的,它是为抒情言志作铺垫的。
借物寄情的表达效果:
借物寄情使文章语言的表达更含蓄、更巧妙、更生动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借物寄情是写作常用的手法,一沙一世界,一树一天堂,作者笔下的物往往承载着作者的无限情思和理想。
古诗中的借物寄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借玉壶表达高洁的志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借明月表达相思之情。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借杨柳表达离别不舍之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一江东流的春水表达诗人的愁思。
课文中的借物寄情
作者通过对紫藤萝经历风雨后仍生生不息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作者通过描写一棵在逆境中顽强生存的小桃树,表达了自己敢于克服困难、敢于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作者通过描写在山野上尽情开花的野菊花,表达出人的生命也应该像野菊花一样有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要在生命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
《紫藤萝瀑布》
《一棵小桃树》
《海燕》
《野菊花》
物 象
人 情
联 想
生长环境
积极精神
物的特点
人的特点
归纳总结:“物”与“情”的联系点
联想的要点:
利用事物间的相通、相近、相似或相反的关联,丰富突出事物的形象性。
常见事物所表达的情感

溪流

太阳
夕阳
月亮
百折不挠的情感
永往直前、追求不息的性格
纯洁的心灵
思念家乡的情感
甘愿奉献余热于人间的精神
希望、生命、力量、生机等等
作文练习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生命,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请你借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物来表达你自己的情感、爱好、愿望、理想等。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第一部分
明晰情,选好物 ,
物是情的触发点。
正所谓“情意为主,景(物)为实”,思想感情是主要的,我们要借自然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如:“春酒”是作者关于家乡记忆中难以忘怀的“物”,包含有作者对童年和母亲的美好的回忆,“春酒” 早已深深地烙在作者的心中。“春酒”与作者曾经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回想起家乡,很自然的就会回忆起“春酒”,所以选择“春酒”来抒发思乡之情。
1 . 物与人、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2 . 物在特定场景出现要让人觉得真实自然
我们要抓住“物”的具体特征,运用联想、想象,创造新的物象,寄托我们的情感。
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人间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
又如: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小试身手
请选取一种“物”来写一个表达“亲情”的片段。
亲情: “物”
父母冒雨送来的雨伞、
爸爸送你上学的自行车、
妈妈织的一条围巾、
奶奶送的一块儿玉饰、
妈妈送来的一杯热牛奶、
曾经一起拍的照片、
生日礼物蛋糕、笔、书……
佳作展示
燕 巢
秋,偷偷地来到我的身边。
不知从何时起,老屋的檐下有了轻盈的身影,虽是新客,可它们的羽翼却扑棱着异乡的泥土味儿。春天,天气渐渐暖和起来,殷勤的它们用剪刀裁出了柔美的柳叶,裁出了灿烂的山花;夏天到了,雏燕懒懒地从巢中探出小脑袋,细看檐外飞雨,静听雨打芭蕉;秋天,熟了稻子,老了寒柚,它们寻思着如何南迁了,将细嘴对着老屋泥墙啄几下,然后绕着泥巢转了一圈,如修了一封离书的落款,洒几行清泪,转身便飞走了,老屋又留下一座燕巢……
我凝视着这空巢,仿佛又听到老燕雏鸟的呢喃声,忽然觉得一个身影在我眼前一掠,那轻盈的姿态,真美呀!也许,真是梦境。皓月当空,把柔美洒遍老屋,就在刚走的春日,燕子静静地孵雏,父亲几次想为它们拓展一点空间,母亲说:
佳作展示
“别怕,挤着暖。”那时母亲脸向着燕巢,几条岁月涉过的痕迹,将眼角的幸福延伸,延伸……
那段异乡生活的岁月仿佛是盛开着的郁金香,泛着淡淡清香。 那时,父母迫于生计,举家南迁。南国的天空宛如西关女子的明眸,总是湿湿的,她衣角轻带,掠尽繁华。东街驻着茶楼,西街开着酒吧,中间灯光映照下,是流不尽的宝马、奥迪。然而,我们是被遗忘于街角的人家。屋上盖着塑料皮,墙上钉着防漏水的油纸,在一个十几平米的房子,亮着昏暗的白炽灯,虽然空间狭小,可却很温暖,有时转身相触,幸福一触即满满溢出。
不知多少次,母亲一转身,便端出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夏天傍晚,小弟在逼仄的房子里啃西瓜,瓤与子沾了一脸,惹得我们大笑不已,父亲手持蒲扇给小弟送来凉爽的风……
那些记忆的碎片一经触动,泪水便如泉涌现,汩汩一地。
佳作展示
一如小燕出生羽丰后,雌燕总用细长的喙啄着它的羽毛,母亲也总爱用她那长茧的手拨弄我的头发;一如小燕独出,雌燕总极力望着远方,直到那稚嫩的啼叫声如射穿彤云的箭簇,在我踏上人生征途时,父母的目光,宛如逶迤的篱墙,一直砌到我疲惫的身影后……
而今,秋袭大地,从一片黄叶飞舞的苍凉,到檐角白霜蔓延的肃寒,这个季节,燕巢已空。但,就在我登阶触地的一刹那,秋风剥落了燕巢的一根草茎,草茎悠悠然飘在空中,我将它拾在手中,那一瞬间,一股莫名的暖意沿着掌纹流淌,流淌,仿佛手捧一个春天的涟漪……
头上的燕巢,仿佛是一个爱的音符,温暖了白昼与黑夜!
佳作点评
本文借物寄情,表达了亲情无私这一永恒主题。文章以“燕巢”为线索,行文前后照应,结构谨严。文章语言生动,意境优美,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
第二部分
细描物,物含情,
物皆著我之色。
要把真切的感受融入所描写的景物之中,使景物带上作者浓厚的思想和感情,做到情景交融,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细描物,物含情,物皆著我之色。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一显身手
作文训练:《特别的——》
要求:
1.运用借物寄情的手法。
2.运用一定的细节描写。
3.不少于600字。
温馨提示:
写物只是方法,目的在于传情。
写物一定要为传情服务,物象要与文章情感协调一致,不能为写物而写物。
佳作展示
特别的一条小路
东莞沙田实验中学初三(6) 许妍
我们的一生走过大大小小的路,可那条小路,在我的记忆中不可磨灭。
学校以前在食堂和宿舍的边上有一条小路,那条小路旁边是河,河对面是川流不息的马路,花花草草布满了两旁。
第一次走小路时,清风徐徐吹过,虽然正值正午,但在茂密的树下感觉不到一丝热,我们三三两两走着,说着,惊讶着:“为什么之前没看到过这么漂亮的地方?”不知是谁唱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也许是环境使然,也许是她的歌声太美妙,让人不由自主地一同歌唱。那小路不长不短,刚好唱完就走完了。
每次去吃饭或者吃完饭回来时,我同宿舍里的朋友一起走那条小路,一路上说说笑笑,吵吵闹闹,小路旁的大树都会唱我们经常唱的歌了呢。我们还以找稀奇花草为乐趣……
佳作展示
后来,我们不再那么悠闲地走那条小路,越来越繁重的学习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每次都是匆匆而过,不再关心沿途的风景。现在想想,当时我们多么的奢侈。
当我们听说学校要建新宿舍时,就知道,那条小路肯定也没了,放学后我们一起商量再走一次那条小路,真的很美很美,刚开始大家都非常默契的不说话,为什么呢?大概是觉得以后没机会看到这条小路,走这条小路了吧。小路的一切既熟悉又陌生,陌生的是突袭而来的不舍,熟悉是一切熟悉的人,熟悉的我们。当时我们恨不得那条路,再长一点,再长一点……
到了初三,原以为小路没了,我们还在一起,但,分班了。我和她们零零散散的分散在各个班级,很少见面。新的班级,新的同学,新的老师都很友好,但还是种种不适应,大概时间久了大家就会熟络起来吧。
新一届的学弟学妹们,一来就享受了新宿舍的优厚待遇,但他们不知道曾经有一条小路,陪伴着这群人初中的时光,唱响着的这群人一段青春,点缀了她们的漫漫人生长路。
那条小路,虽已远去,但记忆中还是如此清新美好。
佳作点评
初中生活的回顾,可写的很多,许妍同学借物寄情,一条小路,三年时光,一段青葱岁月,蕴藉而美好。
借物寄情小结
一、明晰情,选好物 ,物是情的触发点。
1.物与人、事有着密切的联系。
2.物在特定场景出现要让人觉得真实自然。
二、细描物,物含情,物皆著我之色。
大展身手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承载着生命,都牵动着我们的情思。请你借大自然或生活中的一物来表达你自己的情感、爱好、愿望、理想等。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
要求:运用“借物寄情”的写作方法,升格你的作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