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6 22:24: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复习巩固
1.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于哪一年的什么事件?
1956年
中共八大
2.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出现的严重失误有?教训?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3.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是?起止时间?结束标志?教训?
“文化大革命”;1966-1976;粉碎四人帮;健全民主、法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对个人崇拜等
1949
1956底
1978底
过渡时期
1966夏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1976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现在
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期
共和国史: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国何去何从?
日本奇迹恢复
文革期间,日本崛起,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人们需要医治创伤
但是人们更盼望新的开始。
以后的道路该怎么走?
以往的时光需要真诚的面对,
被禁锢的思想需要释放,
而“文化大革命”的对错是非也需要答案,
谁能带领中国实现这历史性的转折呢?
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
一个人物和一个会议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
第三单元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学习目标
1、了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3、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10年没有高考。
上访信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人心所向。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2)“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两个凡是”实质:
“左”倾错误的继续,
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的内容最早出现在我国哪那些报刊杂志上 材料的内容后来被称为什么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个凡是”。
“两个凡是"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1977年4月,邓小平写给中共中央的信,批评“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部分手稿)。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邓小平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背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 “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 错误。(2)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1、背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两个凡是的实质:
两个凡是的影响: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意义:
3.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
“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束缚人们思想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请记录
收集下列历史信息,
记录下来。
时间
地点
重要人物
重大决策
意义
1、背景
(4)1978年12月邓小平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2.会议的召开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1978年12月
北京
问题
举措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前
会议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三起三落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是为邓小平生平“三起三落”中的“第一落”。同年6月,被临时党中央上调到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担任秘书长,是为“第一起”。
1966年“文革”开始后,失去一切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落”。1973年恢复副总理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二起”。
197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提议,一致通过撤销邓小平职务,保留党籍,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落”。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是为邓小平之“第三起”。
纵横联系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彻底纠正了“左”
的错误思想
确立了毛泽东
领导地位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比较
与归纳
转折
1978年,邓小平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选为“年度人物”。
这期周刊的标题是“邓小平,一个新的中国的梦想家”!
这次会议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为随后而来的30 年的起点,它的历史意义,在会议进行的时候,就已经昭然若揭。这次会议后来被党史专家胡绳与“遵义会议”并列,意指它们通过改变共产党的命运,进而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会议只进行了短短的5 天,却在随后的30 年中无数次被提及。——汪伟《中国是个谜》
它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以及工作重点,因此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遵义会议”。——摘自《近代中国史日志》
结合材料,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有什么意义?
4、意义:(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它完成了党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3)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这次全会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正式开端。 《共同社》
这次会议作出的一系列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产生的影响比1949年建国以来的任何事件的影响都要大。 ——《美联社》
请记录
二、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相关链接
恢复高考,科教振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全国约570万人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会上致悼词
刘少奇的追悼会
2、平反冤假错案成果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时间:
会议名称:
通过文件(完成标志):
意义:
1981年
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意义
彻底废除了文革强加给广大人民的枷锁,使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请记录
课堂总结

解放思想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提出——阻拦纠错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思想
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高考制度
改革开放
作业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有什么意义?
2.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1.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C
课堂检测
3.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D
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