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 )
A. B. C. D.
2.已知是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则的大小关系是( )
A. B. C. D.
3.质数也叫素数,17世纪法国数学家马林-梅森曾对“”(p是素数)型素数进行过较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因此数学界将“”(p是素数)形式的素数称为梅森素数.已知第12个梅森素数为,第14个梅森素数为,则下列各数中与最接近的数为( )
参考数据:
A. B. C. D.
4.函数是(,且)的反函数,则( )
A. B.
C. D.
5.已知a=21.3,b=40.7,c=log38,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6.设是定义域为的偶函数,且在单调递减,则
A.
B.
C.
D.
7.Logistic模型是常用数学模型之一,可应用于流行病学领域.有学者根据公布数据建立了某地区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数I(t)(t的单位:天)的Logistic模型:,其中K为最大确诊病例数.当I()=0.95K时,标志着已初步遏制疫情,则约为( )(ln19≈3)
A.60 B.63 C.66 D.69
8.已知函数,则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 )
A. B. C. D.
二、多选题
9.有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有( )
A.lg(lg 10)=0 B.lg(ln e)=0
C.若e=ln x,则x=e2 D.ln(lg 1)=0
10.(多选)有以下四个结论:①;②;③若,则;④.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已知函数的两个零点为,则( )
A. B.
C. D.
12.已知函数,则( )
A.函数的定义域为
B.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
C.函数在定义域上有最小值0
D.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三、填空题
13.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若的四个根为,且,则________.
15.已知函数为一次函数,若,有,当时,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是_____________.
16.若函数在上为减函数,则a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四、解答题
17.已知函数f(x)=,g(x)=(a>0,且a≠1).
(1)求函数φ(x)=f(x)+g(x)的定义域;
(2)试确定不等式f(x)≤g(x)中x的取值范围.
18.已知函数.
(1)求不等式的解集;
(2)若函数,若关于的方程在有解,求的取值范围.
19.(1)计算:;
(2)设,求的值.
20.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21.已知函数=logax,=loga(2x+m2),其中x∈[1,3],a>0且a≠1,m∈R.
(1)若m=6且函数F=+的最大值为2,求实数a的值.
(2)当a>1时,不等式<2在x∈[1,3]时有解,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22.已知函数的图象过点与点.
(1)求,的值;
(2)若,且,满足条件的的值.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利用对数的运算法则求解.
【详解】.
故选:C.
2.D
【分析】利用分段的方法,得到,由此确定正确选项.
【详解】因为,所以.
故选:D
3.C
【分析】近似化简,结合对数运算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令,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
∴,∴,结合选项知与最接近的数为.
故选:C
4.B
【分析】先求出反函数,再验证每一个选项即可.
【详解】∵函数是(,且)的反函数,
∴(,且),∴,故A不正确;
,故B正确;
,故C错误;
,故D错误.
故选:B.
5.C
【分析】利用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即可比较a,b,c的大小.
【详解】,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单调性,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6.C
【解析】由已知函数为偶函数,把,转化为同一个单调区间上,再比较大小.
【详解】是R的偶函数,.
,
又在(0,+∞)单调递减,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解题关键在于利用中间量大小比较同一区间的取值.
7.C
【分析】将代入函数结合求得即可得解.
【详解】,所以,则,
所以,,解得.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的运算,考查指数与对数的互化,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8.D
【分析】设,确定的定义域、单调性和奇偶性,利用奇偶性将不等式转化为,再利用的单调性解不等式即可.
【详解】设,
因为对任意的恒成立,故的定义域为R,
又
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又均在R上单调递增,
又对于函数,
当时,明显为单调递增函数,
当时,,由于在上单调递减,故为单调递增函数,
又函数为连续函数,故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
在R上单调递增.
由,
可得,
即,
从而,
解得.
故选:D.
9.AB
【分析】利用对数的概念逐个分析判断即可
【详解】解:lg(lg 10)=lg 1=0,lg(ln e)=lg 1=0,所以A,B均正确;
C中若e=ln x,则x=ee,故C错误;
D中lg 1=0,而ln 0没有意义,故D错误.
故选:AB
【点睛】此题考查对数的概念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10.AB
【分析】利用对数的恒等式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可判断出各等式的正误.
【详解】因为 ,,,所以①②均正确;③中若,则 ,故③错误;④中,而没有意义,故④错误.
故选AB.
【点睛】本题考查对数式正误的判断,解题时要熟悉对数恒等式的应用,同时也要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1.ABD
【分析】函数即为函数函数,,交点的横坐标,作出函数图像,根据图像,易判断A;
根据,化简整理即可判断B;
结合基本不等式将和化为积的形式即可判断C;
利用整体代换结合基本不等式即可判断D.
【详解】解:令,则,
令,,
则函数的两个零点为,即为函数,交点的横坐标,作图如下图所示:
故,故A正确;
根据题意得,即,
因为,所以,
故,即,
所以,即,
所以,故B正确;
因为,
所以,即,
所以,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又因,所以,故C错误;
,
当且仅当,即时,取等号,故D正确.
故选:ABD.
12.AB
【解析】求出函数和的解析式,再判断函数的定义域、奇偶性、借助复合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
∴,
由且得,故A对;
由得函数是偶函数,其图象关于轴对称,B对;
∵,∴,
∵在上单调递减,由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有最小值;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无最小值;故 C错;
∵,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函数在上单调递减;
当时,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函数在上单调递增;故D错;
故选:A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奇偶性与单调性的性质应用,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属于中档题.
13.
【分析】根据分母不为零、真数大于零列不等式组,解得结果.
【详解】由题意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函数定义域,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4.2
【分析】由,根据指对互换原则,可解得的值,代入即可求解.
【详解】因为,所以,所以或,所以或.解得,,,,所以,所以,故答案为2.
【点睛】本题考查指对数的互换,含绝对值方程的解法,考查计算化简的能力,属基础题
15.6
【分析】设,根据已知条件求得的值,求得表达式,构造函数,判断的奇偶性,由此求得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和.
【详解】设,依题意,所以,
.
,
构造函数,
,
所以为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
所以在区间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和为.
故答案为:
16.
【分析】令,且 ,,由是增函数且恒成立,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并解之即可.
【详解】令,且 ,,
因为函数在上是减函数且在上是减函数,
所以是增函数且恒成立,
即,解之得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17.(1).(2)见解析.
【分析】(1) 函数φ(x)=f(x)+g(x)的定义域为f(x)=和 g(x)=定义域的交集,列出方程组求解即可. (2) f(x)≤g(x),即为,对,两种情况分类讨论,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
【详解】解:(1)φ(x)=f(x)+g(x)的定义域为:,解得:,所以定义域为.
(2) f(x)≤g(x),即为,定义域为.
当时,,解得:,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
当时,,解得:,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
综上可得:当时,x的取值范围为.
当时,x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本题考查求函数定义域的方法,考查求解对数不等式,考查分类讨论的思想,属于基础题.
18.(1);(2).
【分析】(1)由可得,从而可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2)由,得,再由可得的范围,从而可求出的取值范围
【详解】(1)原不等式可化为,即,
所以原不等式的解集为
(2)由,
∴,
当时,,,
19.(1)4;(2)2.
【分析】(1)根据指数的运算性质直接计算即可;
(2)通过换底公式可得,,进而可得解.
【详解】(1)原式.
(2)∵,
∴.同理可得,,
则,,
∴.
∴.
20.(1)2;(2)10.
【分析】(1)进行分数指数幂的运算即可;
(2)按照对数的运算法则进行对数的运算即可.
【详解】(1)原式
;
(2)原式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数指数幂和对数的运算,考查了对数的换底公式,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1.(1);(2).
【分析】(1)由题设可得,讨论、,结合已知最大值求参数a,注意判断a值是否符合题设.
(2)由对数函数的性质可得,再由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得,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不等式右边的最小值,即可得m的取值范围.
【详解】(1),,则,.
当时,,所以;
当时,,所以,不合题意.
综上,.
(2)要使在上有意义,则,解得.
由,即,又,
∴,即,得.
令,,记,对称轴,
∴,故.
综上,.
22.(1),;(2).
【分析】(1)由给定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组,解之即得;
(2)由(1)的结论列出指数方程,借助换元法即可作答.
【详解】(1)由题意可得,解得,,
(2)由(1)可得,而,且,
于是有,设,,
从而得,解得,即,解得,
所以满足条件的.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