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7《兼爱》(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0-09 19: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大单元教学设计
寻根悟本,
试为先秦诸子代言说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单元情境
国学专家翟玉忠新书《文脉寻根:重新发现中国文化》近日发布,在国学界引起反响。校园“国学社”和“读书社”为激发同学们对国学经典的研读热情,欲邀请翟玉忠先生到校进行新书交流,并开展主题为“寻根悟本,试为先秦诸子代言说”的系列活动,重温经典论说,寻觅文化之根,洞察社会人生。
单元课时安排
寻根悟本,试为先秦诸子代言说 课段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任务 课程内容
第一课段 百花齐放,含英咀华 第1、2课时 儒家君子,感仁者爱人 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第3、4课时 道家隐者,悟山高水长 联读《<老子>四章》《五石之瓠》
第5课时 墨家侠士,品兼爱众生 精读《兼爱》
第二课段 诸子争鸣,析同辨异 第6课时 析儒道之“道” 联读第五课、第六课
第7课时 辨儒墨之“爱” 联读第五课、第七课
第三课段: 传承反思,借古观今 第8课时 读驳杂之文, 学说理意趣
审题立意,读写活动课
第一课段情境
为参与国学社“寻根悟本,试为先秦诸子代言说”的系列活动,高二(1)班将班级同学分为“儒家小组”“道家小组”“墨家小组”,以语文教材中6篇先秦诸子的经典论说作为研读对象,开展研读分享活动,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
活动第一阶段,各家代表小组解读课文选篇,含英咀华,重现百花齐放之辉煌。
第一课段
第5课时
墨家侠士,
品兼爱众生
单篇精读《兼爱》
目录
活动一
活动二
查阅分享,了解墨发源
疏通文言,梳理文脉大意
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活动三
一、查阅分享,了解墨家发源
春秋时代,继儒家而起的另一个重要学派是墨家。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中,儒墨两家一直都处于显学地位。墨家是先秦时代唯一的有严密的组织和鲜明的宗旨的学派,其学派创立与思想发源始于墨子。
“墨学小组”安排分工,课前查阅资料,整合有关于墨子的文常知识,在课上通过“板书关键词并讲解”的形式与同学进行分享。
墨家创始者:墨子
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贵族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早年曾接受儒门孔子之学,但因为发现儒家礼仪繁琐,厚葬久丧,劳民伤财,很不以为意,所以便脱离了儒家,自创墨家学派。
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
天才匠人:墨子
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农民出身的哲学家,被誉为“平民哲学家”。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
创立了光学、力学、几何学等整套科学理论,制造出了木鸢、辘轳、滑车、车梯等,首先发现了小孔成像原理,被誉为“科圣”“中国科学家始祖”。
墨家典籍:《墨子》
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原有七十一篇,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内容涉及哲学、逻辑、科技、军事、工程等,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是从《墨子》开始。墨辩是中国第一个逻辑性系统体系,是世界三大逻辑学(中国《墨经》逻辑、印度佛经逻辑、古希腊亚里士多德逻辑)之一。
目录
活动一
活动二
查阅分享,了解墨家发源
疏通文言,梳理文脉大意
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活动三
二、疏通文言,梳理文脉大意
“兼爱”是墨家思想核心,《墨子》中有《兼爱》上、中、下三篇,课文选取的是上篇。比之儒道两家的经典选段,《兼爱》选段篇幅较长,疏通文言,梳理文脉是解读墨家“兼爱”思想的前提。
结合课下注释,查阅工具书,“墨学小组”成员合作疏通课文文意,整理重要文言现象,帮助同学们跨越千年交流障碍,读懂墨家经典。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兼相爱则治
交相恶则乱
文意疏通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圣人……者也:判断句,圣人是……的人。
所自起:所兴起的原因。
焉:于是。
譬之如……然:这就像……一样。
攻:坚治疗。
弗能:不能。
何独不然:何尝不是这样?
文意疏通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面)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反面)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类比论证)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正面)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反面)
治乱者何独不然! (反复强调)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面)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反面)
中心论点: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论证结构:
正反两面,排列整齐
论证方法:
类比论证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cháng)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也天下之所谓乱也。
察:明察。
当:同“尝”,尝试。
起:(祸乱)兴起源。
亏:使受损失。
利:使得利。
虽:即使。
慈:慈爱。
此也:这也是。
文意疏通 第二段
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身,故贼人身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盗贼: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
其室:他自己的家。
异室:别人的家。
贼:动词,伤害。
相乱家:互相侵扰封地。
相攻国:互相攻打国家。
乱物:纷乱之事。
具此:内全都在这里。具。完备、齐全。
文意疏通 第二段
中心论点: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臣子弟
(亏)
(亏)
不慈
不孝
不爱
人伦关系
文意疏通 第二段


大夫
诸侯
其室
其身
其家
其国
异室
异身
异家
异国
各爱
不爱
中心论点: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社会秩序
文意疏通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wū)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wú)。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yòu)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兼相爱:都相亲相爱。
犹有……乎:还有……吗?恶施不孝:怎么做出不孝(的事)呢?恶,相当于“何”,怎么。施,实行,做出。
亡:同“无”。
有:同“又”。
若此:像这样。
治:安定。
文意疏通 第三段

相爱
中心论点:兼相爱,则天下治。

孝慈

窃贼

相乱

相攻

(天下人)
(君臣父子人)
(盗贼)
(家与家)
(国与国)
(天下)
文意疏通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恶得:怎么能够。
禁恶:禁绝仇恨。
劝爱:勉励亲爱。
交相:相互。
子墨子:墨子的弟子对墨子的尊称。
此也:就是这个道理。
全文总论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文脉梳理
02
天下乱——
不相爱
分析问题
03
天下治——
兼相爱
解决问题
04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得出结论
01
治天下者,必知乱之所自起。
提出问题
目录
活动一
活动二
查阅分享,了解墨家发源
疏通文言,梳理文脉大意
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活动三
1、解读“兼爱”内涵。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兼,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
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
2、分析“兼爱”时代局限性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儒墨两家一直都处于显学地位。历经千年发展,儒家思想尊为正宗,墨家思想日益式微,“兼爱”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药方,它在当时的社会很难实现,请立足“兼爱”内涵,尝试分析“兼爱”思想在当时社会难以实现的原因有哪些?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1)与时代需求不匹配。当时时代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奴隶制度迅速瓦解,残酷的战争屡见不鲜,统一是必然的趋势。各国国君都希望通过战争兼并其他国家,使自身强大从而完成统一天下的霸业。墨子“兼爱”“非攻”思想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是不能满足时代需的,所以没有立足之地。
2、分析“兼爱”时代局限性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2)超越阶级局限性。“兼爱”思想是站在当时社会弱势群体的角度,反映的身处贫困与战乱之中的人们的愿望,他试图调和统治阶级和劳动者之间的矛盾,希望各国的国君通过实施“兼爱”的主张来减少战争,爱别人的国家,爱他国的国民,但是这种思想超越了阶级局限,这是时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简单得因为各方不兼爱造成的。跨越了阶级,良药也只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
2、分析“兼爱”时代局限性
3、分享“兼爱”的当今时代价值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墨子提出的不分等级贵贱的全民兼爱学说,在当时没有任何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的配套性措施去支撑,难免流于空洞的理想化纸面文章。但历史的车轮向前滚动了数千年,今天的中国已经有了相当程度的物质基础和法制体系,为墨子平等兼爱思想提供了实现的土壤和基础。如今文化兴国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人民族性格也应受“兼爱”思想的有益引导,逐渐走向善和博爱的道路。
联系现实生活,分享你印象深刻的“兼爱”事件,探讨“兼爱”的当今时代价值。
示例一: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杭州图书馆对所有读者开放,实行“零门槛”阅览,因此,常有乞丐、拾荒者和农民工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有读者无法接受,找到褚树青馆长,说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图书馆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但您有权利选择离开。此消息在网上传播开后,被感动的网民把杭图称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示例二:
三、研读探讨,领悟兼爱思想
84岁的聂利兴因为腿脚不便,平时很少下楼走动。最近几天他发现斜对楼的一位邻居林奶奶家的阳台有些异样,平时她总会晒些衣服,最近却都空着,晚上会拉上的窗帘也一直开着。老人通知女儿去查看情况,及时发现独居老奶奶将其送医,聂静向总台记者表示,邻里之间就是应该相互关心,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也希望有更多人关爱独居老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
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