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常用的金属和盐》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措施中,不能防止金属制品锈蚀的是
A.在表面刷漆
B.改用不锈钢
C.在表面镀铬
D.用湿布擦拭
2.下列物质中,常温下呈黄色的是
A.金 B.铁 C.碘 D.硫酸铜晶体
3.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分别加入少量Mg(OH)2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Na2CO3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Ba(OH)2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MgCl2溶液和Na2SO4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NH4)2SO4固体和K2SO4固体
4.已知化学反应:X+YSO4 = Y+XSO4,根据此反应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金属铁 B.Y一定是金属铜
C.X的金属活动性比Y强 D.Y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
5.下列有关金属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潮湿的空气中铁易生锈
B.金属的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C.铝和金都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二者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高炉炼铁的原理是在高温条件下,用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6.下列试剂中,能把稀硫酸、KOH溶液、CaCl2溶液一次性鉴别出来的是
A.KCl溶液 B.K2CO3溶液
C.稀盐酸 D.NaNO3溶液
7.为了验证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只需进行其中三个就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不必进行的是
A.将镁片放入稀盐酸中
B.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
C.将镁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D.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8.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 VmL气体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
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操,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 m3g
二、简答题
9.下面是某校学生进行“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实验活动:
(1)将黄铜片和纯铜片相互刻画,发现纯铜片表面留下较深的划痕,则黄铜的硬度_____(填“>””<”或“=”)纯铜的硬度。
(2)同学收集到的金属制品有硬币、铝质导线、铜质火锅、小刀等,其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
(3)实验A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实验B中,_____与酸反应最快。
(4)实验C中,小云同学选择一种金属丝放入两种不同溶液中,则所用的金属是_____;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发生反应后该金属丝的质量_____(填“变大”“减小”或“不变”)
10.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的原理。
(1)加热Fe2O3之前要先通一会儿CO,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框中连接的是C和D,导管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 )→( )→( ),如果导管连接错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玻璃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这种方法“炼”得的铁与工业上炼出的生铁在组成上的最大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1.金属具有广泛的应用。
(1)为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____(填字母)。
A 铝丝、铜丝、氯化镁溶液 B 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
(2)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棕色粉末,G为紫红色固体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①写出化学式:A_____;B_____;
②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③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2.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可能含有NaCl、NaNO3、MgCl2、Fe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小明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
请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该融雪剂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___(写化学式,下同);一定含有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___。
(2)有A、B、C三种物质,已知A为钠盐,B为氯化物,C为碱,经下列实验操作,其结果分别是:
①A、B的溶液混合后无沉淀或气体产生
②B、C的溶液混合后出现蓝色沉淀
③A、C的溶液混合后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HNO3
则A为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
13.有一包固体混合物粉末,可能含有Na2CO3、Na2SO4、BaSO4、NaCl、CuO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其成分,现按图所示进行实验。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问题:
(1)常温下,气体A为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蓝色沉淀D为________(填化学式)。
(2)根据上述实验,溶液E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有_________(填化学式)。
(3)根据上述实验,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14.下列有两组实验,请根据实验中的问题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1)写出实验一试管中液面上升“更高”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二反应“更快”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15.如图所示进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处的实验现象为______,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2)乙装置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丙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3)若要将戊装置放于乙、丙之间,检验CO2,在戊装置中盛放的试剂名称是______,CO2应从______(填“b”或“c”)端通入,实验现象为______。
16.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中电子秤示数变化的原因是______。
(2)B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3)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以上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____(填序号)。
五、计算题
17.镁铜合金常用于制飞机天线,为测定某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某小组取6g镁铜合金粉末,向其中缓慢加入稀硫酸,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产生氢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镁铜合金粉末与稀硫酸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镁铜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分数;
(3)加入50g稀硫酸,理论上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为多少?
18.实验室有一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样品中只含碳酸钠杂质,且成分均匀),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质量、大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
②向上述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
③充分反应后,再用电子天平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假设产生的气体完全逸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反应前稀盐酸+烧杯质量/g 150 150 150
反应前固体样品质量/g 4 8 12
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烧杯质量/g m 155.8 158.7
(1)表中的m值为_____。
(2)根据实验二的数据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A
3.C
4.C
5.C
6.B
7.C
8.B
9. > 铜质火锅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 镁 铜 2AgNO3+Cu=Cu(NO3)2+2Ag 变大
10. 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 d b e CO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3CO+Fe2O32Fe+3CO2 “炼”得的铁不含碳,工业上的生铁含有碳
11. B C Fe2O3 3C+2Fe2O34Fe+3CO2↑ Fe+CuSO4=FeSO4+Cu
12. FeSO4、NaOH MgCl2 NaCl、NaNO3 Na2SO4 Ba(OH)2
13. CO2 Cu(OH)2 NaCl、NaOH Na2CO3、CuO BaSO4
14. 2NaOH+CO2=Na2CO3+H2O; 2HCl+Mg=MgCl2+H2↑;
15.(1) 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2)吸收CO2并收集CO
(3) 澄清石灰水 c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6.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C
17.(1)0.4
(2)解:设镁铜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为x
x=4.8g
答:镁铜合金粉末中镁的质量分数为80%
(3)有图像可知6g镁铜合金粉末(其中含有4.8g镁)与100g稀硫酸恰好反应,如果加入50g稀硫酸,理论上反应的镁元素的质量为2.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质量、种类不发生改变,那么理论上充分反应后溶液中镁元素的质量为2.4g
18.(1)152.9;
(2)当加入8g固体时,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158g-155.8g=2.2g;
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66.25%
答: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66.25%。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