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背景, 理解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学会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失;这些都是当时的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被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了解。
课时回顾
“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
思考: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文革期间,全国各地都有人赴京上访。他们在文革中受到了种种不公正的待遇,上访高峰期,在北京守候者达数十万人,接待站无法应付,一些上访者只好露宿街头,在街头的餐馆里捡剩饭吃。经济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10年没有高考。
上访信堆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人心所向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
以阶级斗争为纲
“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实质:“左”的错误思想的继续;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影响:导致国家出现徘徊局面,同时阻碍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彻底平反;不利于后续经济建设工作的开展
你认为“两个凡是”是否正确?
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
问题思考
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这次讨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有什么积极意义?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意义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真理讨论
会议召开
时间:
地点:
内容
历史意义:
1978年12月
北京
思想上 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 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 实际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邓小平
遵义会议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纠正了博古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的错误
事实上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是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
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思想
拨乱反正形成了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标志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的遵义会议?
问题探究
1、恢复高考(1977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教育工作的拨乱反正,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人才。
二、拨乱反正
2、平反冤假错案
(1)主要工作
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2)成果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0年1月 ,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曾经扣在他头上的所有罪名在历史的熔炉中被焚为灰烬,这桩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5月19日,遵刘少奇遗嘱,亲属将其骨灰撒向大海
为
刘
少
奇
平
反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影响
表现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新中国成立,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改革开放,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救国之梦”
“建国之梦”
“强国之梦”
20世纪的三次历史巨变与三位伟人
征程上奋飞
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79年 B.1978年
C.1977年 D.1976年
B
检测提升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此“新”字的含义是( )
①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入城市,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③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④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⑤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B
3、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4、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B
5、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A.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D
6.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是指( )
A.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确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决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链接中考
D
2.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 )
A.彻底纠正了党内“左”的错误
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
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
D.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D
3.邓小平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由此反映出的邓小平思想是( )
A.“两个凡是”的指导思想
B.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樊篱的历史事件是( )
A.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粉碎“四人帮”
D.为刘少奇冤案平反
A
5.高考的内容有时会反映出政治的方向。1977年的某市高考作文题目是《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但这个“纲”在1978年年底被果断停止使用。题目中的“抓纲”是指( )
A.以经济建设为纲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以文化建设为纲 D.以思想建设为纲
B
6.如果要在年代尺中标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正确的标注是( )
D
A
B
C
D
7.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
A.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
B.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课小结
解放思想
伟大转折
拨乱反正
“两个凡是”提出——阻拦纠错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思想
纠正“文革”错误——人心所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平反冤假错案
恢复高考制度
改革开放
板书设计
两年徘徊
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问题
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伟大的历史转折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