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1.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背景, 理解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学会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3.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同时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受到严重损失;这些都是当时的人们需要面对的问题,最终这些问题又是如何被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学习和了解。
课时回顾
“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十年文革结束
文革后的中国
数据来自《世纪伟人邓小平》,主编:侯树栋 许志功
1
1957年至1976年,受政治迫害人数上亿,占全国人口九分之一
2
大跃进文革期间,国民收入损失6200亿元(超过1949到1979年基本建设投资六千亿元)
3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80年290美元(新加坡4430美元,香港4240美元,韩国1520美元,世界排名117位之后)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人心所向。
1、背景: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不正确,其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影响:导致国家出现徘徊局面,同时阻碍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彻底平反。
思考:你认为“两个凡是”是否正确?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
(2)“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1、背景:
1.背景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安徽青年积极参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1979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初稿作者胡福明在南京大学哲学系讲课。
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性质:
思想解放运动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影响:解放思想;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背景
材料: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
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这次全会的主题,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实际上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时间
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由时任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结果
惊叹世界的会议
合作探究一 概括会议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批判了 “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全会决定,鉴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进展顺利,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材料三:为了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全会增选陈云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这次会议虽然华国锋扔担任党中央主席,但就确定党的指导思想、决定改革开放重大方针政策来说,邓小平已经成为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中共党史简明教程》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思想上
政治上
组织上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经济建设为中心
改革开放
会议前
会议后
盲目个人崇拜
分水岭
思想路线
组织路线
政治路线
群众争购刊有全会公报的报纸
意义
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③中共开始在思想、政治、组织路线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拨乱反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群众争购刊有全会公报的报纸
合作探究二
如何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的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三条内容加三条意义
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80多年奋斗历程。下列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内应该填写
生死攸关
当家作主
开天辟地
高举旗帜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978年
1997年
伟大转折
伟大转折
二、拨乱反正
(一)政治上:
平反冤假错案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
②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背景:伴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解放的巨大潮流,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参加了追悼大会。曾经扣在他头上的所有罪名在历史的熔炉中被焚为灰烬,这桩共和国历史上的最大的冤案得到了平反。
为
刘
少
奇
平
反
平反冤假错案
刘少奇“叛徒、内奸、工贼”的“三顶帽子”被摘掉
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致悼词
(一)政治上: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二)政策上:
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民族、宗教政策等
(三)思想上:
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四)教育上:
恢复高考制度
恢复高考制度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据统计,当年的报考人数570万,录取人数27万人,录取率4.7%。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思考探究:
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的三大里程碑事件
事件 意义
第一次 建立中国共产党
第二次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三次 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是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检测提升
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
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B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A.毛泽东 B.华国锋
C.江泽民 D.邓小平
4.中华民族在100多年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D
B
5.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最重要的决策,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路线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是( )
A. 冲破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在全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抛弃自我封闭和墨守成规的做法,确定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方针
C.正确地评价了毛泽东及“文化大革命”
D.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这里“拨乱”主要是指( )
①停止“以钢为纲” ②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③停止“共产风” 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②③④
D
C
7.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里所说的“它”是指( )
A.遵义会议 B.新中国成立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8.联系比较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论述正确的是( )
①都是党的历史上重大转折点 ②都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 ④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C
D
1.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这里拉开序幕……社会主义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开始在这里重新焕发生机。”材料中的“这里”是指(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某文献记载:经过建国三十二年来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的反复比较,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思考和总结,全党同志和我国各族爱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是大大地提高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程度,显然超过了建国以来任何一个时期的水平。该文献是( )
A.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链接中考
A
D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B
4.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前者结束了旧时代,后者结束了错误方针
②前者开启了新纪元,后者开创了新时期
③前者开创的事业为后者提供了宝贵经验
④后者是对前者开创事业的继承与发展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5、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相互激荡、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这充分显示了
A.思想引领的强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强大力量
C.科技创新的强大力量 D.独立自主的强大力量
6、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向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A
C
二次达标
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这是“东风第一枝”。这是因为该文章是针对当事哪一错误方针而撰写的
A.“浮夸风” B.“共产风”
C.以阶级斗争为纲 D.“两个凡是”的方针
2、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C
3、我们认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这次会议
A.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B.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C.实际上形成了一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D.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国法,严肃党纪
4、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标志是
A.“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
B.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