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选择题 化学实验
海淀区
1、向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然后向混合液中匀速、逐滴加入溶液,滴加过程中测得溶液电导率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烧杯中红色逐渐变浅直至完全褪去
B. 由于水存在微弱电离、存在微弱溶解,理论上电导率不会为0
C. 电导率减小的过程中,发生反应:
D. 若用同浓度的溶液代替稀硫酸重复上述实验,电导率变化与原实验相同
2、向少量溶液中依次加入足量下表中的试剂,观察现象并记录如下:
试剂
①溶液 ②氨水 ③溶液 ④溶液 ⑤溶液 ⑥溶液 ⑦浓硝酸
白色沉淀 澄清溶液 浅黄色沉淀 澄清溶液 黄色沉淀 黑色沉淀 澄清溶液
已知:与形成。依据现象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②中加氨水后发生反应:
B. 同温度下,溶度积大小关系:
C. 与配位的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
D. 上述实验转化过程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3、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稀盐酸放于试管中,投入光亮的铜片,无明显变化。
②向实验①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铜片表面很快变暗,生成黑色同体,溶液逐渐变为棕色。
③若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重复实验①和②,均无明显变化。
资料: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能溶于盐酸,(棕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黑色固体不是
B. 将棕色溶液加水稀释,会产生白色沉淀
C. 由实验①②能说明增强了的还原性
D. 上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
4、食醋中含有醋酸等有机酸及少量氨基酸。食醋的酸度是指每食醋中含酸(均折合成醋酸计)的质量。国家标准规定酿造食醋酸度不得低于。可用滴定法测定食醋的酸度。某小组同学量取自制食醋样品稀释至(溶液几乎无色),每次量取于锥形瓶中,加入中性甲醛溶液(掩蔽氨基的碱性),以酚酞为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滴定管读数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体积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滴定前溶液的体积读数 0.00 1.00 2.00
滴定后溶液的体积读数 9.90 11.00 12.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醋酸易溶于水与“醋酸分子和水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有关
B. 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停止滴定
C. 该自制食醋样品的酸度不符合国家标准
D. 若不加甲醛溶液,测定结果会偏低
朝阳区
5、下列产生固体的实验中,与物质溶解度无关的是
A. 向饱和溶液中滴加几滴浓盐酸,析出沉淀
B. 向饱和溶液中依次通入过量,析出沉淀
C. 冷却熔融态的硫黄,析出晶体
D. 冷却苯甲酸的热饱和溶液,析出晶体
6、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在铁制品上镀铜 B.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检验乙炔具有还原性 D.制备NH4Cl固体
7、精炼铜工业中阳极泥的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从阳极泥中回收多种金属的流程如下。
已知:分金液中含;分金渣的主要成分为;在反应中被氧化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分铜”时加入的目的是降低银的浸出率
B. 得到分金液的反应为:
C. 得到分银液的反应为:
D. “滤液2”中含有大量的氨,可直接循环利用
东城区
8、下列除杂试剂选用正确且除杂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
A 蒸馏水、碱石灰
B 盐酸、溶液、二氧化碳
C 溶液、溶液、盐酸
D 酸性溶液
9、侯氏制碱法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饱和食盐水“吸氨”的目的是使“碳酸化”时产生更多的
B. 煅烧时发生反应
C. “盐析”后溶液比“盐析”前溶液大
D. 母液Ⅱ与母液Ⅰ所含粒子种类相同,但前者、、的浓度更大
10、研究碘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进行实验:
①向试管中放入一小粒碘晶体,再加入蒸馏水,充分溶解后,得到黄色溶液a和少量不溶的碘;
②取5mL溶液a,加入四氯化碳,振荡,静置,液体分层,下层呈紫色,上层无色;
③将②所得下层溶液全部取出,加入溶液,振荡,静置,下层溶液紫色变浅,上层溶液b呈黄色(颜色比溶液a深)。
已知:ⅰ;
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是极性溶剂,是非极性溶剂,非极性的更易溶于
B. ②中的下层溶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C. 溶液b中溶液a中
D. 向①所得浊液中加入,使增大,反应ⅰ平衡逆向移动,析出
西城区
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实验室制氨气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检验和水反应的气体产物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12、下列制备物质的转化关系不合理的是
A. 制:
B. 制:
C. 制NaOH:海水NaCl溶液NaOH
D. 制Mg:海水溶液
13、利用如图装置(夹持装置略)进行实验,X、Y中所选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X 试剂Y
A 比较非金属性:Cl>Br>S NaBr溶液 溶液
B 吸收中混有的并检验其是否已除尽 酸性溶液 品红溶液
C 检验与NaOH醇溶液共热的产物乙烯 水 酸性溶液
D 证明电石与饱和食盐水反应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乙炔 溶液 酸性溶液
14、某小组同学探究Al与的反应,实验如下。
装置 序号 试剂a 现象
① 2mL0.5mol/L溶液 无明显变化,数小时后观察到铝片上仅有少量红色斑点
② 2mL0.5mol/L溶液 迅速产生红色固体和无色气泡,且气体的生成速率逐渐增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在铝片表面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经检验为CuC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②中气体生成速率逐渐增大可能与Al和Cu在溶液中形成了原电池有关
B. ②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
C. 向①中加入一定量NaCl固体,推测出现与②相似的实验现象
D. ②比①反应迅速是由于水解使②中的更大,利于破坏铝片表面的氧化膜
丰台区
15、常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约700体积NH3。用圆底烧瓶收集NH3后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圆底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证明与水发生了反应
B. 喷泉停止后,圆底烧瓶内剩余少量气体,是因为的溶解已达到饱和
C. 圆底烧瓶中的液体呈红色的原因是
D. 取圆底烧瓶内部分液体,滴加盐酸至时,溶液中
16、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浊液中分别滴入溶液和氨水,前者无明显现象,后者沉淀溶解,溶液变为深蓝色 与铜离子络合能力:
B 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乙醇消去反应的产物为乙烯
C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新制的悬浊液,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D 分别测浓度均为的和溶液的pH,后者大于前者 水解能力:
17、某小组研究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1 2
实验
现象 液体变为红褐色后,停止加热,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冷却后仍为红褐色 液体变为红褐色后,停止加热,有明显的丁达尔效应,冷却后溶液变黄
A. 对比实验可知,制备Fe(OH)3胶体选用饱和FeCl3溶液效果更好
B. 实验1中液体变红褐色后,持续加热可观察到红褐色沉淀
C. 选用饱和溶液以及加热,均为了促进Fe3+的水解
D. 对比实验可知,酸根离子不同是造成实验现象差异的重要原因
大兴区
18、某实验小组同学做电解CuCl2溶液实验,发现电解后(电极未从溶液中取出)阴极上析出的铜会消失。为探究铜“消失”的原因,该小组同学用不同电解质溶液(足量)、在相同时间内进行如下实验。
装置 序号 电解质溶液 实验现象(电解后)
I 溶液 溶液仍呈蓝色,附着的铜层无明显变化
II 稀溶液 溶液由蓝色开始变为浅黄绿色,2min后溶液变浑浊
III 浓溶液 溶液由绿色逐渐变为深黄绿色(略黑),附着的铜层变薄
已知:①②(无色)③;黄色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电解后溶液的减小,原因是
B. 浓溶液呈绿色原因是增大,平衡正向移动
C. II中溶液变浑浊,推测难溶物为
D. III中溶液变为深黄绿色,推测原因是,溶液中增大
19、下列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室制取氨气 检验产物乙炔 检验浓硫酸与铜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硫 证明溶解度:AgCl>AgI
A B C D
顺义区
2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B C 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硫酸溶液 分离乙酸和乙醇 铁制镀件镀铜 证明乙炔可使溴水褪色
2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是
A. 向品红溶液通入后溶液褪色
B. 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遇变蓝
C. 向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D. 向苯酚溶液中滴入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22、碘循环工艺不仅能吸收降低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制得氢气,具体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器中表现还原性
B. 膜反应器中,增大压强有利于提高HI的平衡转化率
C. 该工艺中和HI的相互转化体现了“碘循环”
D. 碘循环工艺的总反应为:
23、的配位化合物较稳定且运用广泛。可与、、、等配体形成使溶液呈浅紫色的、红色的、黄色的、无色的配离子。某同学按如下步骤完成实验:
已知:与、的反应在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I中溶液呈黄色可能是由于水解产物的颜色引起的
B. 向溶液II中加入NaF后,溶液颜色变为无色,说明
C. 为了能观察到溶液I中的颜色,可向该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D. 向溶液III中加入足量的KSCN固体,溶液可能再次变为红色
昌平区
24、以下关于的制备、干燥、收集、吸收(如图所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生成氯气的同时,可能转化为
B. a中加入饱和食盐水,b中加入浓硫酸
C. 用溶液吸收时,体现氧化性,体现还原性
D. 每消耗8.7克,生成氯气
25、某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的性质。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 通入前,①中溶液显红色的原因:
B. 通入后,①中溶液颜色褪去的原因:具有漂白性
C. 通入前,②中溶液显蓝色的原因: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D. 通入后,②中溶液颜色褪去的原因:
26、某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3个实验: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操作
现象 无沉淀及气体产生 有沉淀及气体产生 现象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1中发生了反应
B. 实验2中促进了的电离平衡
C. 实验3中现象a可能是:有沉淀及气体产生
D. 推测:可用溶液鉴别浓度均为的溶液和溶液
房山区
27、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b中现象不能证明a中产物生成的是
a中反应 b中检测试剂及现象 装置
A CH3COOH与CH3CH2OH生成乙酸乙酯 饱和碳酸钠溶液上方出现油状液体
B Cu与浓H2SO4生成SO2 品红溶液褪色
C 铁单质与水蒸气生成氢气 肥皂水-导管口冒气泡
D 石蜡分解生成不饱和烃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28、10℃时,分别向4支小试管中滴加8滴1mol/LCuSO4溶液,再分别向其中滴加2mol/LNaOH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实验数据及现象如下表:
试管编号 1 2 3 4
滴加NaOH溶液的量 2滴 6滴 12滴 16滴
立即观察沉淀的颜色 浅绿色 浅绿色 蓝色 蓝色
酒精灯加热浊液后沉淀的颜色 浅绿色 浅绿色 黑色 黑色
取浅绿色沉淀用蒸馏水反复洗涤,加入稀盐酸完全溶解,再加入适量BaCl2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取蓝色沉淀重复上述实验,无白色沉淀。经检验,试管3、4中黑色沉淀中含有Cu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实验现象可知浅绿色沉淀中可能含有碱式硫酸铜
B. 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时,其相对量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
C. 试管3、4中的固体在加热过程中发生了反应:Cu(OH)2CuO+H2O
D. 取浅绿色沉淀再滴加适量NaOH溶液后加热仍不会变黑
石景山
29、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所选试剂、制备装置及收集方法均合理的是
气体 试剂 制备装置 收集方法
A CO2 石灰石+稀H2SO4 c d
B NH3 NH4Cl+Ca(OH)2 b f
C SO2 Na2SO3+浓H2SO4 c e
D Cl2 MnO2+浓盐酸 a d
30、利用下列实验药品,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药品
A 证明具有氧化性 溶液、溶液
B 证明比更难溶 溶液、溶液、铜粉
C 证明氧化性 溶液、溶液、新制氯水、溴水、水
D 证明木炭和浓硫酸能生成 浓硫酸、木炭、饱和溶液、澄清石灰水
北京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分类汇编
选择题 化学实验 参考答案
1. D 2. D 3. C 4. C 5. C
6. A 7. D 8. A 9. D 10. D
11. A 12. D 13. A 14. D 15. C
16.A 17.C 18.A 19.B 20.C
21.B 22.B 23.C 24.B 25.B
26.B 27.C 28.D 29.D 30.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