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0 18:23:19

文档简介

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建议
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B 2.A 3.C 4.D 5.D 6.C 7.D 8.A 9.B 10.B 11.B 12.D 13.C
非选择题:共 4 题,共 61 分。
14.(15 分)
⑴①Mg2+(2 分)
②开始时加入的硫酸会促进 Ca(OH)2溶解,溶液中 Ca2+浓度增加;随着硫酸加入量增加,
SO 2-4 浓度增大,Ca2+与 SO 2-4 结合生成的 CaSO4沉淀逐渐增多,浸出液中 Ca2+浓度
逐渐减小。(3 分)
⑵①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3 分)
②升高温度 Ca(ClO)2分解增多,使 CaCl2 的量变多,Ca(ClO3)2的量变少(2 分)
③相同温度下,KClO3 的溶解度比 Ca(ClO3)2 小(2 分)
④在 25.00mL 溶液中:
n(AgNO3)=0.20mol/L×0.021L=0.0042mol,n(KCl)总=0.0042mol ,
n(KClO3)+n(KCl)=0.0042mol,n(KClO3)×122.5g/mol+n(KCl)×74.5g/mol=0.5049g,
两式联立,解得 n(KClO3)=0.0040mol,m(KClO3)=0.004mol×122.5g/mol=0.49g,
KClO3样品的纯度=(0.49g×10÷5.049g)×100%=97.05%(3 分)
15.(15 分)
⑴酯基、硝基(2 分)
⑵取代(2 分)
O2N C
NCH2CH(CH3)2
C
⑶ NO O2 (3 分)
OH OH
H2N NH2 H2N NH2
⑷ OH 或 OH (3 分)
+ COOH
Br Br NaOH KMnO4 /H2
Br C2H5OH, COOH
CH2CH2CH3
C H OH COOC2H52 5 CH3CH2CH2NH2
N
浓硫酸, DMF, O O
⑸ COOC2H5 (5 分)
16.(16 分)
⑴① b(1 分)
两种浸出剂对钴的浸出率差别不大,但是 HCl 与 Co3O4 会发生反应产生 Cl2,污染环境
(2 分)

②0.99mol·L 1(3 分)
⑵①2Co2++2NH +4 +H O +10NH3·H O= 2[Co(NH3)6]3++2H O(3 分)
②先加浓氨水再加 H2O2 溶液(2 分)
⑶在空气中加热固体(加热时鼓入氧气)(1 分),温度在 900~1000°C 保持一段时间充分反
应(1 分),取出固体,冷却;向固体中边搅拌、边加入 1mol/LH2SO4 至固体不再减少
OH OH
OH OH
O
(1 分),过滤,(1 分)用蒸馏水洗涤滤渣至最后一次洗涤液加 BaCl2 溶液无明显现象
(1 分)(共 5 分)
17.(15 分)
⑴ +470kJ/mol(2 分)
⑵①葡萄糖为非电解质,水溶液不导电,直接电解不易产生氢气。(2 分)
②KIO3氧化葡萄糖生成 I-(,1分)含有 I-的溶液在泵的作用下在阳极表面氧化生成 IO -3 ,
(1 分)同时生成大量的 H+,H+经过质子交换膜在阴极表面得电子生成氢气(1 分)
(共 3 分)
③葡萄糖(2 分)
⑶①11.76%(3 分)
②开始时充入氢气是为活化催化剂,故稍增大氢气的量能让乙炔产率增大,原料中过量
H2 会使反应③平衡逆向移动,所以乙炔产率下降(3 分)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卷
高三化学
注 意 事 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75 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卷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用 0.5 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考试证号与你本人的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
其它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 0.5 毫米的签字笔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Cl 35.5 K 39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9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材料助推了体育运动的推广和发展。下列所涉及的物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制作运动器材比重轻强度高的材料——钛合金
B.轻便吸汗的运动服使用主要的材料——聚酯纤维
C.足球比赛裁判标注点位泡沫的成份——植物油
D.向软组织受伤伤口喷射药品的成份——氯乙烷
2.NaClO2和 NaClO 混合液作为复合吸收剂可脱除烟气中的 NOx、S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的空间构型为 V形 B.NaClO2中 Cl元素的化合价为+5
C.NaClO电子式为 N a O C l D.中子数为 8的氮原子表示为 8 N 7
3.LiA1H4是重要的还原剂,合成方法:NaA1H4+LiC1=LiA1H4+NaC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半径大小: 3r(A1 )>r(Na ) B.电负性大小:χ(Na)>χ(H)
C.第一电离能:I1 (Li)>I1(Na) D.碱性强弱:LiOH>NaOH
4.下列实验室制取、干燥、收集 NH3并进行尾气处理的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 NH3 NH4Cl和
B.用装置乙干燥 NH3 Ca(OH)2
C.用装置丙收集 NH3
D.用装置丁吸收 NH3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 5~7题: 浓硫酸
甲 乙 丙 丁
铜、银位于周期表中第 IB 族。
铜、硫酸铜、硝酸银、银氨溶液是实验室常用的含铜或银的化学试剂。
+ 3- -
从废定影液[主要含有 H 、Ag(S2O3)2 、H2SO3、Br 等微粒]中回收 Ag 和 Br2的主要步骤:
向该废定影液中加入氢氧化钠调节 pH 在 7.5~8.5 之间,然后再加入稍过量 Na2S 溶液沉银,过

滤、洗涤及干燥,灼烧 Ag2S 制 Ag;滤液中通入 Cl2氧化 Br ,用苯萃取分液。
5.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铜具有良好导热性,可用作印刷电路板
B.硫酸铜溶液显酸性,可用作泳池杀菌剂
C.溴化银呈淡黄色,可用于制作相机胶片
D.银氨溶液具有弱氧化性,可用于制作银镜
高三化学试题,第 1 页(共 6 页)
6.下列有关从废定影液中回收 Ag和 Br2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时,为加快滤液流下,可以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2-
c(S )
B.配制 Na2S溶液时,向其中加入少量 NaOH 溶液, - 的值增大 c(OH )
C.灼烧 Ag2S 生成 Ag和 SO2,该反应每生成 1molAg 转移 3mol电子
D.分液时,先放出水层,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含有苯和溴的有机层
7.下列化学反应表示正确的是
2+ +
A.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小粒金属钠:Cu +2Na=Cu+2Na
2 电解
B.用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 +2H2O 2Cu+O2↑+

4H
+ - +
C.稀硝酸洗涤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Ag+2H +NO3 =Ag +NO↑+H2O
+ - + + +
D.多余的[Ag(NH3)2]OH用硝酸处理:[Ag(NH3)2] +OH +3H =Ag +2NH4+H2O
8.化学常用图像直观地描述化学反应的进程或结果。下列与 NH3有关的图像描述正确的是
v pH逆 NH3体积分数/% 导电性(I)
11
II
A B I
7
t/s n(N2):n(H ) n(NH )2 稀释倍数 3
0 t1 t2 t3 0 0 0
A.图①表示 N2(g)+3H2(g) 2NH3(g)在 tl时刻扩大容器体积,v 逆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B.图②表示N2(g)+3H2(g) 2NH3(g)平衡时NH3体积分数随起始n(N2)/n(H2)变化的曲线,
则转化率:αA(H2)=αB(H2)
C.图③表示25℃时分别稀释pH=11的NaOH溶液和氨水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I表示氨水
D.图④可表示 CH3COOH 溶液中通入 NH3至过量的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9.科学家利用三维多孔海绵状 Zn(3D-Zn)可以高效沉积 ZnO的特点,设计了采用强碱性电

解质的 3D-Zn—NiOOH 二次电池,结构如图所示,隔膜只允许 OH 通过。电池反应为
放电
Zn+2NiOOH+H2O ZnO+2Ni(OH)充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尼龙保护层
A.3D-Zn 具有较高的表面积,有利于沉积 ZnO 导电线圈

B.放电时每沉积 0.1mol ZnO,有 0.1mol OH 通过隔膜 NiOOH
隔膜
C.充电时 3D-Zn电极应与外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D.充电时阳极反应为 Ni(OH)2+OH e=NiOOH+H O
3D-Zn
2
10.化合物 Z是合成平喘药沙丁胺醇的中间体,可通过下列路线制得:
O O O O
HCHO Cl (CH CO) O O3 2
HCl CH COONa
3
OH OH O
O
X Y Z
已知:X→Y 的过程中,X先与 HCHO发生加成,再与 HCl发生取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X→Y的中间产物分子式为 C9H10O3
C.Y可以发生氧化、取代和消去反应
D.1 mol Z最多能与 2 mol NaOH 反应
高三化学试题,第 2 页(共 6 页)
11.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2-
向溶液 X 中加入稀硫酸,并将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澄清 溶液 X 中含有 CO3 或A -
石灰水中,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HCO3
常温下,向 10mL0.1mol/LNaCl溶液中滴加5滴0.1 mol/L
B 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再滴加 5 滴 0.1mol/L KI溶 Ksp(AgCl)>Ksp(AgI)
液,观察沉淀颜色变化
向淀粉溶液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冷
C 淀粉未发生水解
却,向溶液中滴加碘水,观察溶液颜色

D 将硫酸酸化的 H2O2滴入 Fe(NO3)2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氧化性: >
3
H2O2 Fe
12.工业上以羟磷灰石精矿[主要成分是 Ca5(PO4)3OH,还含有少量石英和氧化铁等杂质]为原
料,生产磷酸二氢钾(KH2PO4)的流程如下:
1.0
盐酸 KCl 三辛胺(TOA)
0.8
A B C D
羟磷灰 制酸 提纯 混合 反应 0.6
石精矿 A、 B、 C、过滤 D分别代表某
0.4
种含磷微粒
TOA·HCl
KH2PO4 结晶 分离 0.2
(有机层)
0 2 4 6 8 10 12 14
pH
- 2- 3-
已知:溶液中 H3PO4、H2PO4、HPO4 、PO4 的分布分数 δ随 pH 的变化如上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酸过滤”过程所得滤渣的主要成份为硅酸
B.三辛胺的结构简式为 N(C8H17)3,与盐酸反应时,三辛胺提供空轨道
C.“反应”中为获得较纯净 KH2PO4,当 pH=10时,停止加入三辛胺
. -
3-
D 0.1mol/L KH2PO4溶液中:2c(H3PO4)+c(H2PO4 )<0.1mol/L+c(PO4 )
13.利用 γ-丁内酯制备四氢呋喃,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 1-丁醇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下:
O
(g) +H2O (g)
O CH CH OHO +2H 2 22
(g) (g) 四氢呋喃
反应 I CH CH OH 2 2
γ-丁内酯 1,4-丁二醇 CH3CH2CH2CH2OH (g) +H2O (g)
1-丁醇
已知:反应Ⅰ为快速反应,反应Ⅱ、Ⅲ为慢速反应。
3 -3 在 493K、3.0×10 kPa的高压 H2氛围下(H2压强近似等于总压),以 5.0×10 mol γ-
丁内酯为初始原料, x(γ-丁内酯)和 x(1,4-丁二醇)随时间 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x(i)表示某物
种 i的物质的量与除 H2外其它各物种总物质的量之比]。
x(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
A.γ-丁内酯分子中 σ键与 π键数目之比为 6:1 0.8
γ-丁内酯
B.生成四氢呋喃的速率主要决定于反应 I
0.6 0.48
C.t1时刻 x(H2O)=0.08
0.4
D.增大 H2的压强一定有利于提高四氢呋喃产率 0.36
0.2 1,4-丁二醇
t
t1
高三化学试题,第 3 页(共 6 页)
分布分数δ
二、非选择题:共 4题,共 61分。
14.(15分)工业废渣中Ca(OH)2的综合利用。
⑴用工业钢渣处理酸性废水
工业钢渣主要含 Ca(OH)2,还含有 CaCO3、aCaO·bAl2O3·cSiO2、xFe2O3·ySiO2、
mMgO·nSiO2等。工业钢渣加水后搅拌得钢渣浆液,向钢渣浆液中逐渐加入硫酸溶液(模
拟酸性废水)酸化,浆液 pH 以及浸出液中金属离子的
3500 14
质量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Fe
3+
3000 Ca2+ 12
① Mg
2+
pH=4 时,浸出液中质量浓度最大的金属离子 2500 10 Al3+
2000 pH 8
是 ▲ 。 1500 pH
6

② 随硫酸溶液逐渐加入, 2Ca 浓度先增大后减小,原 1000 4
500
因是 ▲ 。 2 0
0
⑵以电石渣制备 KClO 0 2 4 6 8 10 123 时间(h)
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H2O Cl2 KCl
电石渣 打浆 氯化 过滤 转化 KClO3
滤渣
已知:氯化时存在 Cl2与 Ca(OH)2作用生成 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
Ca(ClO3)2,少量 Ca(ClO)2热分解为 CaCl2和 O2。
①生成 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②“分解比”是衡量氯化程度的标准,氯化后溶液中 CaCl2总质量与 Ca(ClO3)2总质量的比
值称为“分解比”,随氯化温度升高,分解比的实际值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 。
③“转化”时向滤液中加入 KCl 固体将 Ca(ClO3)2转化为 KClO3,可能的原因是 ▲ 。
④该流程制得的 KClO3样品中含少量 KCl杂质,为测定产品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准确称取 5.049g 样品溶于水中,配成 250mL溶液,从中取出 25.00mL于锥形瓶中,加
- -
入适量葡萄糖,加热使 ClO3 全部转化为 Cl ,加入少量 K2CrO4溶液作指示剂,用
0.20mol/L AgNO3溶液进行滴定至终点,消耗 AgNO3溶液体积 21.00mL。计算 KClO3
样品的纯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15.(15分)有机物 F是一种新型大环芳酰胺的合成原料,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
COOC2H5 C C
(CH3)2CHCH2NH2 H2,Pd/C
NCH2CH(CH3)2 NCH2CH(CH3)2
DMF, (CH3CO)COOC 2O2H5 C C
NO2 NO O CH CONH O2 3
A B C
NO NH2 2
HNO C
C
3 H2SO4,H2O H2,Pd/C
NCH2CH(CH3)2 E NCH2CH(CH3)2
H2SO4
C C
CH3CONH O NH O2
D F
高三化学试题,第 4 页(共 6 页)
离子的质量浓度(mg/L)
O O
O O
⑴有机物 A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
⑵ D→E 的反应类型为 ▲ 。
⑶若有机物 B直接硝化,主要产物的结构简式为 ▲ 。
⑷写出一种符合下列条件的有机物 B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
①能与 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②分子中含有 2个苯环,共有 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R O1 KMnO /H+
R3—
4
CH=C R3COOH+
⑸已知: R2 R1 R2 ,写出以 、CH3CH2OH 和
CH2CH2CH3
O N O
CH3CH2CH2NH2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
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16.(15分)钴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2+ 3+ 2+ 3+
已知:Co 不易被氧化,Co 具有强氧化性;[Co(NH3)6] 具有较强还原性,[Co(NH3)6]
性质稳定。

⑴从锂钴废料(主要成分为 LiCoO2)分离
2
Co
NaF
锂钴废 酸溶
2+
料 过滤1 净化 过滤2 含Co 溶液
酸溶渣 滤渣
①“酸溶”时不同浸出剂对应钴元素浸出率:a.HCl 98.4%;b.H2SO4+Na2S2O3 98.0%。
则“酸溶”时最佳的浸出剂应该选择 ▲ (填“a”或“b”),并说明理由: ▲ 。
+ - - -
② 2 1“净化”时,加 NaF固体是将 Li 转化为沉淀,“净化”后溶液中 c(F )=4.0×10 mol·L 。
+ - +
若“过滤 1”后溶液中 Li 浓度为 11.0 mol·L ,则“净化”后 c(Na )= ▲ 。

[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不考虑其他离子影响。25℃时 3Ksp(LiF)=2.0×10 ]
⑵由 CoCl2制备[Co(NH3)6]Cl3
实验过程:称取研细的 CoCl2·6H2O 10.0g和 NH4Cl 5.0g 于烧杯中溶解,将溶液转入
三颈烧瓶,分液漏斗中分别装有 25mL浓氨水,5mL30%的 H2O2溶液,控制反应温度为
60℃,打开分液漏斗,反应一段时间后,得[Co(NH3)6]Cl3溶液。实验装置如图 16-1所示。
①由 CoCl2制备[Co(NH3)6]Cl3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
②分液漏斗中液体加入到三颈烧瓶中的顺序为 ▲ 。
H2O2
溶液
氨水 无氧CoO
有氧CoO
有氧Co3O4
无氧Co3O4
混合液
恒温磁力搅拌器 温度/
图16-1 图16-2
高三化学试题,第 5 页(共 6 页)
百分含量%
⑶CoCO3热分解制备 Co3O4
有氧和无氧环境下,CoCO3热解所得 Co3O4和 CoO的百分含量与温度关系如图 16-
2 所示。请补充完整由 CoCO3制备较纯净的 Co3O4实验方案,取一定质量的 CoCO3于热
解装置中, ▲ ,干燥。(已知:Co3O4、CoO均难溶于水。Co3O4难溶于酸,CoO能
溶于酸中。须使用的试剂和仪器有:1mol/LH2SO4,蒸馏水,BaCl2溶液)
17.(16分)氢能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
⑴硫碘循环制氢
热化学硫碘循环分解水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制氢方法。其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反应Ⅰ:SO2(g)+2H2O(l)+I2(g)=H2SO4(l)+2HI(g) △ H1=+35.9 kJ/mol
反应Ⅱ:2H2SO4(l)=2SO2(g)+O2(g)+2H2O(l) △ H2
反应Ⅲ:2HI(g)=H2(g)+I2(g) △ H3=+14.9 kJ/mol
已知:2H2(g)+O2(g)=2H2O(l) △ H=-571.6 kJ/mol。则反应Ⅱ的△ H2= ▲ 。
CO2
H2
I- 负载
石墨
- Pt/C
KIO 电极 I3 磷酸
电极
葡萄糖
I-
储槽
储槽
泵 质子交换膜泵
图17-1
⑵生物质制氢
电解 KIO3—葡萄糖(C6H12O6)制氢实验的装置如图 17-1所示,电极两侧的电解液在泵
的作用下在电解液储槽和电极间不断循环。
①该装置产生氢气速率明显高于不加入 KIO3直接电解葡萄糖(C6H12O6)制氢。其原因是
▲ 。
②电解 KIO3—葡萄糖(C6H12O6)制氢的反应过程可描述为 ▲ 。
③电解一段时间后,需向储槽中补充的物质是 ▲ 。
⑶氢气应用
最新研制出的由裂解气(H2、CH4、C2H4)与煤粉在催化剂条件下制乙炔,该生产过程
是目前清洁高效的煤化工过程。
将乙烯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

化催化剂),发生反应: 1C2H4(g) C2H2(g)+H2(g) △ H=+35.50kJ mol 。出口气体
中测得含有乙烯、乙炔、氢气。
图 17-2为乙炔产率与进料气中 n(H2)/n(C2H4)的关系。
40
①当进料气中 n(H2)/n(C2H4)=2时,出口气体中乙炔的体积 30
分数为 ▲ 。 20
②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 10 n(H2)/n(C2H4)
是 ▲ 。 0 1 2 3 4 5 6
图17-2
高三化学试题,第 6 页(共 6 页)
乙炔产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