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地区(教研室)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青岛地区(教研室)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化学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12:45:38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化学试题 2023.01
说明: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2.选择题答案用 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用 0.5mm 黑色中性笔作答,答案
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Al 27 P 31 Co 59
一、选择题:本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2年第 53个世界地球日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导全社会树立尊重自
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相关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聚氯乙烯塑料易造成环境污染,可采用焚烧法处理
B.研发催化剂将 CO2还原为甲醇是促进碳中和的有效途径
C.对废旧电池必须进行分类回收,并集中进行深埋处理
D.减少 CO2及碳氢化合物的排放以防止温室效应和酸雨的形成
2.下列有关主要应用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NH4Cl和 ZnCl2混合液可用于除铁锈
B.FeCl3溶液可用于制作铜印刷电路板
C.K2FeO4可用于天然水的杀菌消毒和净化
D.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的氧气的供给
3.下列实验原理与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双氧水 氨气

丙烯醛
秒表
溶有 CO2的 酸性
MnO 饱和食盐水
KMnO4
2 溶液
Ⅰ Ⅱ Ⅲ Ⅳ
A.用装置Ⅰ测定化学反应速率
B.用装置Ⅱ可制得 NaHCO3晶体
C.用装置Ⅲ可验证丙烯醛中含有碳碳双键
D.用装置Ⅳ所示方法可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碘盐中的 KIO3仅用淀粉 KI溶液就可检验
B.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
C.核电站反应堆所用铀棒中含有的 23592U与 23892U互为同素异形体
D.食品包装袋内的“干燥剂”CaO是碱性氧化物,其水化物属于强电解质
高三化学试题 第 1页(共 8页)
5.对羟基肉桂酸甲酯M具有高光敏性和强效导电性等优良特性,是一种优良的触摸屏和
高端光纤材料,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M的分子式为 C10H10O3 OCH3
B.M能发生取代、加成、氧化等反应
HO O
C.1molM一定条件下能被 5molH2还原
D.M所含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 M
6.短周期主族元素 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基态 X原子最高能级有 3个未成
对电子,Z与 X形成的化合物 ZX3常用于汽车的安全气囊。Y、W处于同一主族。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的半径:Z>W>X>Y
B.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水溶液的酸性:W>Y
C.化合物 ZX3中存在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D. 同周期中第一电离能小于 X的元素有 4种
7.已知 CuCl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微溶于水,溶于浓盐酸或 NaCl浓溶液,露置在
空气中易生成绿色 Cu2(OH)3Cl。向 CuSO4溶液中加 100
CuCl 90
入 Na2SO3、NaCl可制得 CuCl,CuCl产率与 NaCl 的产 8070
的用量有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率/% 60
50
A.Cu2(OH)3Cl属于碱式盐,称作碱式氯化铜 0.7 0.9 1.1 1.3 1.5 1.7 1.9
B.CuCl生成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比为 1:2 n(NaCl)∶n(CuSO4)
C.一定范围内,CuCl产率随 c(Cl﹣)增大而增大,与其溶解平衡移动有关
D.分离所得 CuCl需立即醇洗的目的是快速除去水的同时防止其被空气氧化
8.COCl2(光气)、SOCl2(亚硫酰氯)、CCl4均为 8e﹣稳定结构的氯化试剂,可与 TiO2反应制
备 TiCl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Cl4和 TiCl4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
B.上述三个制备反应均为非氧化还原反应
C.COCl2、SOCl2中 C原子和 S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D.与基态 Ti原子同周期且未成对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有 3种
9.硫化钠可广泛用于染料、医药行业。工业常用芒硝(Na2SO4·10H2O)和煤粉在高温下生
产硫化钠,所得硫化钠粗品中常含有一定量的煤灰及重金属硫化
物等杂质。实验室中常用 95%乙醇重结晶纯化硫化钠粗品,溶解 a
回流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略去)。已知硫化钠易溶于热乙醇,
重金属硫化物难溶于乙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形冷凝管应 a口进水,b口出水 b
B.回流加热前必须先加入碎瓷片以防止暴沸 95%
C.回流时间过长会导致溶剂减少及 Na2S被氧化
乙醇
硫化钠
D.回流结束后需先停止通入冷凝水,再关闭热源开关 热源 粗品
高三化学试题 第 2页(共 8页)
10.工业上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 为主要原料制备高锰酸钾(KMnO4)的方法如下:
KOH 电解法
软锰矿 焙烧 K2MnO4 KMnO4
CO2歧化法
KClO3
已知:①焙烧时有 K2MnO4和 KCl生成。
②CO2歧化法:调溶液 pH至弱碱性,歧化生成 KMnO4和Mn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焙烧时所用坩埚的材质可以选用 Al2O3
B.焙烧时理论上每生成 1molK2MnO4转移 3NA个电子
C.电解法与 CO2歧化法的理论产率之比为 3:2
D.采用 CO2歧化法时,可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 KMnO4固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 5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 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
意,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
11.环己甲醇常用作有机合成的中间体,环己甲酸戊酯(X)经如下反应可生成环己甲醇(Y)。
O
NaBH4 H2O
OC5H11 OH
THF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X Y
A.X和 Y均有对映异构体
B.Y的核磁共振氢谱会出现 6组峰
C.X属于环己甲酸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8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比 Y多 1个碳的 Y的同系物共有 3种结构
12.我国科学家研究化合物M(s)催化 CO2氢化机理,其中由化合物M(s)生成化合物 N(s)
过程的机理和相对能量曲线如下图所示(已知:1eV=96kJ·mol﹣1)。TS1、TS2均为过
渡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程 P→N为化合物M生成化合物 N的决速步骤
B.降温、使用高效催化剂可以提高 CO2氢化的平衡转化率
C.化合物M催化 CO2氢化反应过程中一定有 Fe﹣O键的生成和断裂
D.该过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M(s)+CO2(g)=N(s) ΔH=﹣0.51kJ·mol﹣1
高三化学试题 第 3页(共 8页)
13.由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得不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将 NaBiO 固体 加入酸性 氧化性:
A 3 溶液变为紫红色
MnSO4溶液中,充分振荡 BiO ﹣3 >MnO ﹣4
用 pH计测定室温下溶液 pH:
B pH值①<② 碳酸酸性弱于醋酸
①CH3COONa ②NaHCO3
石蜡油加强热,产生的气体通
C 溶液橙红色褪去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入 Br2的 CCl4溶液
D 向 NaClO溶液中滴加酚酞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NaClO发生水解反应
14.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所采取的措施是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
溶于水的气体)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工业上通过惰性电极电解氯化铵
和盐酸的方法制备 ClO2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工作时,a与电源的正极连接,b极附近溶液 pH逐渐减小
B.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NH4+﹣6e﹣+3C1﹣=NCl3+4H+
C.ClO2发生器内发生反应 NCl3+6ClO ﹣2 +3H2O=6ClO ﹣ ﹣2↑+NH3↑+3Cl +3OH
D.当有 0.3mol阴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时,理论上产生 2.24 L(STP)ClO2
15.电位滴定是利用溶液电位突变指示终点的滴定法。在化学计量点附近,被测离子浓度
发生突跃,指示电极电位(ERC)也产生了突跃,进而确定滴定终点的位置。常温下,
用 cmol·L﹣1盐酸标准溶液测定 VmL某纯碱样品溶液中 NaHCO3的含量(其它杂质不
参与反应),电位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a>b>c
B.a点溶液中存在关系:
c(Na+)=2c(HCO ﹣ ﹣3 )+2c(CO32 )+2c(H2CO3)
C.VmL该纯碱样品溶液中含有NaHCO3
的质量为 0.084c g
D.c点指示的是第二滴定终点,b到 c
过程中存在 c(Na+)<c(Cl﹣)
高三化学试题 第 4页(共 8页)
三、根据题意填空、简答:共 5道题,60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16.(12分)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含铜物质有着广泛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一种由 Cu、In、Te组成的高熵合金具有优良的热电性能,四方晶系 Cum In nTeq的
晶胞结构如图 1所示,晶胞棱边夹角均为 90°。以晶胞参数为单位长度建立的坐标系可以
表示晶胞中各原子的位置,称作原子的分数坐标,1号 Cu原子的分数坐标为(0,0,0)。
甲 乙
图 1 图 2
①基态 Cu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 ,Te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为 。
②m∶n∶q= ;2号 Te原子的分数坐标为 ;晶体中与单个 In键合
的 Te有______个;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的体心原子为 。
(2)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结构简式如图 2甲)在有机不对称合成中起催化诱导效应。
①邻氨基吡啶(结构简式如图 2乙)中 N原子的价层孤电子对占据 。
a.sp杂化轨道 b.sp2杂化轨道 c.sp3杂化轨道 d.dsp2 杂化轨道
②邻氨基吡啶的铜配合物中 Cu2+的配位数是_______。
17.(12分)磷化铝是一种广谱性熏蒸杀虫剂,与水反应产生高毒的 PH3气体,可用于粮食
熏蒸杀虫。实验室可采用以下装置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物含量:
水 aK1 K2
空气→ →抽气泵
焦性 1.10×10﹣3mol·L﹣1
多孔 没食 多孔 酸性 KMnO4溶液浓酸性 KMnO4溶液 玻璃泡 子酸 玻璃泡 10.00mL
原粮
A B (500g) C D
已知:①PH3易自然,具有强还原性;
②焦性没食子酸学名连苯三酚,白色固体,溶于水,易被氧化,在空气中易变色;
③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粮食中磷化物(以 PH3计)的含量低于 0.05mg·kg﹣1时合格。
回答下列问题:
高三化学试题 第 5页(共 8页)
(1)仪器 a的名称是 ;打开 K2前,需先打开 K1,用抽气泵抽一段时间空气,
主要目的是 。
(2)装置 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装置 B的作用是 ;多孔玻璃泡的作用是 。
(4)装置 D中 PH3被氧化为磷酸,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实验结束,将 D中溶液及 D的洗涤液转移至锥形瓶中,用 2.55×10﹣3mol·L﹣1Na2SO3
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达终点时,共消耗 Na2SO3标准溶液 10.00mL。
①该滴定达终点的判断方法是 ;
②该原粮中磷化物的含量是 mg·kg﹣1。
18.(12分)草酸钴在化学中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制取催化剂和指示剂。以铜钴矿石[主要成
分为 CoO(OH)、CoCO3、Cu2(OH)2CO3和 SiO2,还有少量 Fe2O3、NiO]为原料制取草
酸钴晶体(化学式 CoC2O4·2H2O,式量为 183)的工艺流程如下:
过量稀 H2SO4 NaClO3
和过量 Na2SO3 FeS Na2CO3 萃取剂 (NH4)2C2O4
铜钴矿石 浸泡 滤液 1 滤液 2 萃取分离 提纯沉钴 CoC2O4·2H2O
滤渣 1 滤渣 2 滤渣 3 有机相
已知:部分物质的溶度积常数见下表(离子浓度 c≤1×10﹣5mol·L﹣1视为该离子沉淀完全)。
物质 FeS CuS Fe(OH)3 Co(OH)2
K sp 6.3×10﹣18 6.3×10﹣36 1.0×10﹣38 1.0×10﹣14.6
回答下列问题:
(1)“浸泡”前,对铜钴矿石进行粉碎处理的目的是 ;“滤渣 1”的成分是 。
(2)“浸泡”过程中 CoO(OH)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滤液 1”中加入 FeS的作用是 。
(4)“滤液 2”中加入 Na2CO ﹣3的作用是调节 pH,若 c(Co2+)=0.1mol·L 1,则应调节 pH
的范围是 。
(5)加入萃取剂萃取分离 Ni2+和 Co2+,原理为
M2+(水相)+2RH(有机相) 2R(有机相)+2H+(水相)。
萃取剂与溶液的体积比(V0/VA)对溶液中 Ni2+和 Co2+
的萃取率影响如图所示,则 Co2+的萃取率对应曲线
(填标号),在强酸性介质中“反萃取”能使有
机相中 再生。
(6) 钴的氧化物常用作颜料或反应催化剂,可以由草酸钴晶体在空气中加热制取,取
36.6g草酸钴晶体,在空气中加热至恒重,得到 CoO与 Co3O4的混合物 15.8g,该混合物
中 CoO与 Co3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高三化学试题 第 6页(共 8页)
19.(12分)褪黑素是由松果体产生的一种胺类激素,在调节昼夜节律及睡眠-觉醒方面发挥
重要作用。某研究小组以乙炔为原料,设计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条件已省略):
O O
CH CH HCl C H Cl
NaCN C3H3N M: C7H12O4 H2 C H O N2 3 10 19 4
≡ A B C H ONa OHgCl Ni/△ D2 2 5
N O
C
N CDClOH 3O
O O
O N2+N Cl

N OH i.NaOHNH C8H13O3N
H + E
△ HCOOH NH O
ii.H
G F
O
NaOH
NH C12H13O3N2Na
碱石灰 C11H14ON2 (CH3CO)2O
N 褪黑素△ IH △
J
O
H
N
已知: O H
①褪黑素结构为: O
N
H
O O
N OH
② R1 C O R2 + R3 NH2 RCDCl 1
C NH R3 + R2OH
3
③无水乙酸钠在碱石灰作用下发生反应:
CaO
CH3COONa + NaOH CH ↑△ 4 + Na2CO3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为 ;B→C的反应类型为 。
(2)D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E的结构简式为 。
(3)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 H的一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的结构简式 。
i.含有 3个六元环,其中 1个是苯环; ii.含 OC N 有结构,不含 N﹣H键;
iii.含有 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4)I→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已知:R﹣CN H
+
2O/ H R﹣COOH,综合上述信息,写出由二氯甲烷和乙醇制备
O
HN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有机溶剂任选) 。
NH O
高三化学试题 第 7页(共 8页)
20.(12分)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研究处理 NOx,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回答下列问题:
α(NO)%
﹣lgk ①
80 Ab60

Ba

c
C
D


t 1/T1 1/T
图 1 图 2
(1)有人利用反应 C (s) + 2NO(g) N2(g) + CO2(g) △H=﹣34.0 kJ·mol﹣1,对 NO进
行处理。1050K、1.1×103kPa,1050K、2.1×103kPa,1200K、2.1×103kPa三种条件下,加入
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测得NO的转化率α(NO)随时间 t变化关系如图 1所示。
①1200K、2.1×103kPa条件对应的曲线为 (填字母标号),平衡时 CO2的体积
分数为 。
②b、c两条曲线最终重合的原因是 。
③用某物质的平衡分压代替其物质的量浓度也可以表示化学平衡常数(记作 Kp)。在
1050K、1.1×103kPa 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Kp= (已知:气体分压=气体总
压×体积分数)。
(2)在汽车尾气的净化装置中CO和NO发生反应:2NO(g)+2CO(g) N2(g)+ 2CO2(g)。
实验测得,υ =k ·c2正 正 (NO)·c2(CO),υ逆=k 逆·c(N2)·c2(CO2) (k 正、k 逆为速率常数,只
与温度有关)。
①温度低,尾气的平衡转化率更高,则该反应的△H 0 (填“>” 或 “<”)。
②图 2中( lgk表示速率常数的负对数;T表示温度)所示①、②、③、④四条斜线中,
能表示 lgk正随 1/T变化关系的是斜线 。
③图 2 中 A、B、C、D 点的纵坐标分别为 a+80、a+20、a﹣20、a﹣40,则温度 T1
时化学平衡常数 K= mol-1·L。
高三化学试题 第 8页(共 8页)高三化学参考答案 2023.01
选择题:
1.B 2.A 3.D 4.D 5.C 6.D 7.B 8.C 9.C 10.C
11.BC 12.AC 13.B 14.AD 15.BD
非选择题:
16.(12分)
(1) ①3d104s1(1分); 第 5周期第 VIA族(1分)
②1:1:2 (2分) (3,1,7)(2分) 4 (1分) Cu In (2分)
4 4 8
(2) ①b c(2分) ②4 (1分)
17.(12分)
(1)分液漏斗 (1分) 排尽装置 C中的 O2 ,防止生成的 PH3被氧化(1分)
(2)AlP+3H2O=Al(OH)3+PH3↑ (2分)
(3)除去空气中的氧气 (1分) ;增大气体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使气体吸收充分(1分)
(4)8MnO ﹣4 +5PH3+24H+=8Mn2++5H3PO4+12H2O (2分)
(5)①滴入最后半滴 Na2SO3溶液,溶液红色褪去且半分钟不复色,说明达滴定终点(2分)
②0.034 (2分)
18.(12分)
(1)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 (1分) SiO2 (1分)
(2)2CoO(OH)+SO 2﹣3 +4H+=SO42﹣+2Co2++3H2O (2分)
(3)除去 Cu2+(2分) (4)3≤pH<7.2(2分);
(5)b (1分),Ni2+ (1分) (6) 1:1(2分)
19.(12分)
(1)氯乙烯 (1分) ;加成反应 (1分) O
(2)酯基、氨基 (1分) , O (2分)
N
H O
(3) O O
N N (2分)

N N
O O
(4) O NH2 O NH2
CaO
N ONa
+ NaOH N + Na2CO3△
H O H
(2分)
(5) H2O/H+ CH3CH2OH
NaCN HOOCCH2COOH C2H5OOCCH2COOC2H5CH2Cl2 NCCH CN 浓 H2SO4,△2
H2 H2NCH2CH2CH2NH2
Ni/△
O
HN N OH
(3分) CDClN 3H O
20.(12分)
(1)① a (1分);30% (2分)
② C (s) + 2NO(g) N2(g)+CO2(g) 该反应ΔV(g)=0,b、c温度相同,压强改变不影响平衡转化
率,因此 b、c两条曲线最终重合。(2分)
③ 4 (2分)
(2)① < (1分)
② ② (2分)
③ 1060 (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