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第二篇
经典专题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一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
第1讲 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考查;
1.三角函数的图象,涉及图象变换问题以及由图象确定解析式问题,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2.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求解三角函数的值、参数、最值、值域、单调区间等,主要以客观题或解答题其中一问的形式考查.
考情分析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专题勇过关 能力巧提升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真题热身
A
C
C
A
5.(2022·全国乙卷)函数f(x)=cos x+(x+1)sin x+1在区间[0,2π]的最小值、最大值分别为 ( )
D
3
高考对此部分内容主要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考查,难度为中等偏下,大多出现在6~12或第14~15题位置上,命题的热点主要集中于三角函数的定义、图象与性质,主要考查图象的变换,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对称性及最值,并常与三角恒等变换交汇命题.
感悟高考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考点一 三角函数的定义、诱导公式及基本关系
典例1
B
A
D
A
三角函数图象的变换
考点二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
典例2
C
②③
【易错提醒】(1)根据零点求φ值时注意是在增区间上还是在减区间上.
(2)注意变换时“先平移后伸缩”与“先伸缩后平移”的区别.
C
C
考点三 三角函数的性质
典例3
D
C
【素养提升】已知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求参数取值范围的三种方法
(1)子集法:求出原函数的相应单调区间,由已知区间是所求某区间的子集,列不等式(组)求解.
(2)反子集法:由所给区间求出整体角的范围,由该范围是某相应正弦、余弦函数的某个单调区间的子集,列不等式(组)求解.
2π (共46张PPT)
第二篇
经典专题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一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
第2讲 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
1.三角函数的化简与求值是高考的命题重点,其中关键是运用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公式进行恒等变换,“角”的变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核心;
2.正、余弦定理及应用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边、角、面积的计算及有关的范围问题,常与三角恒等变换交汇融合,解答题常处于第一题位置,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
考情分析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专题勇过关 能力巧提升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真题热身
A
C
【解析】 设CD=2BD=2m>0,
则在△ABD中,AB2=BD2+AD2-2BD·AD·cos ∠ADB=m2+4+2m,
在△ACD中,AC2=CD2+AD2-2CD·AD·cos ∠ADC=4m2+4-4m,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ABC中,sin2A-sin2B-sin2C=sinB sin C.
(1)求A;
(2)若BC=3,求△ABC周长的最大值.
6.(2022·全国乙卷)记△ABC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C sin (A-B)=sin B sin (C-A).
(1)若A=2B,求C;
(2)证明:2a2=b2+c2.
【解析】 (1)由A=2B,sin C sin (A-B)=sin B sin (C-A)可得,
sin C sin B=sin B sin (C-A),
(2)证明:由sin C sin (A-B)=sin B sin (C-A)可得,
sin C(sin A cos B-cos A sin B)=sin B(sin Ccos A-cos C sin A),
再由正弦定理可得,
ac cos B-bc cos A=bc cos A-ab cos C,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可知,
1.高考对此部分的考查一般以“二小”或“一大”的命题形式出现.
2.若无解答题,一般在选择题或填空题各有一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解三角形,难度一般,一般出现在第4~9或第13~15题位置上.
3.若以解答题命题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一般出现在解答题第17题位置上,难度中等.
感悟高考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1.三角求值“三大类型”
“给角求值”“给值求值”“给值求角”.
考点一 三角恒等变换
2.三角恒等变换“四大策略”
(1)常值代换:常用到“1”的代换,1=sin2θ+cos2θ=tan45°等.
(2)项的拆分与角的配凑:如sin2α+2cos2α=(sin2α+cos2α)+cos2α,α=(α-β)+β等.
(3)降次与升次:正用二倍角公式升次,逆用二倍角公式降次.
(4)弦、切互化.
典例1
B
C
【易错提醒】(1)公式的使用过程要注意正确性,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符号和函数名的变换,防止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2)求角问题要注意角的范围,要根据已知条件将所求角的范围尽量缩小,避免产生增解.
A
D
考点二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考向1 求解三角形中的角、边
(2022·安徽模拟)记△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C=2sin A·sin B,点D在边AB上,且CD⊥AB.
典例2
典例3
【素养提升】(1)利用余弦定理求边,一般是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其夹角.利用正弦定理求边,必须知道两角及其中一边,且该边为其中一角的对边,要注意解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2)三角形中的最值与范围问题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法:一是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得最大值或最小值;二是将所求式转化为只含有三角形某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结合角的范围确定所求式的范围.
C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