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空间几何体课件(共3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3空间几何体课件(共3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1-29 13:07:03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篇
经典专题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三 立体几何
第1讲 空间几何体
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立体几何的基础,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是高考题的重点与热点,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在解答题中,有时与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结合,面积与体积的计算作为其中的一问.
考情分析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专题勇过关 能力巧提升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真题热身
C 
A 
【解析】 因为AC⊥BC,AC=BC=1,
所以底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ABC所在的截面圆的圆心O1为斜边AB的中点,
所以OO1⊥平面ABC,
B 
B 
C 
1.该部分在高考中一般会以“两小”或“一小”的命题形式出现,这“两小”或“一小”主要考查三视图,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2.考查一个小题时,本小题一般会出现在第4~8题的位置上,难度一般;考查2个小题时,其中一个小题难度一般,另一小题难度稍高,一般会出现在第10~16题的位置上,本小题虽然难度稍高,主要体现在计算量上,但仍是对基础知识、基本公式的考查.
感悟高考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1.旋转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1)S圆柱侧=2πrl,S圆柱表=2πr(r+l)(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
(2)S圆锥侧=πrl,S圆锥表=πr(r+l)(r为底面半径,l为母线长).
(3)S球表=4πR2(R为球的半径).
考点一 表面积与体积
(1)已知某圆台的高为1,上底面半径为1,下底面半径为2,则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 (  )
A.3π   B.6π  
D 
典例1
(2)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各棱长均为2,点D在棱AA1
上,则三棱锥D-BB1C1的体积为_____.
【易错提醒】(1)计算表面积时,有些面的面积没有计算到(或重复计算).
(2)一些不规则几何体的体积不会采用分割法或补形思想转化求解.
(3)求几何体体积的最值时,不注意使用基本不等式或求导等确定最值.
1.(1)(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模拟)我国古代《九章算术》里,记载了一个“商功”的例子:今有刍童,下广二丈,袤三丈,上广三丈,袤四丈,高三丈.问积几何?其意思是:今有上下底面皆为长方形的草垛(如图所示),下底宽2丈,长3丈,上底宽3丈,长4丈,高3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该书提供的算法是:上底长的2倍与下底长的和与上底宽相乘,同样下底长的2倍与上底长的和与下底宽相乘,将两次运算结果相加,再乘以高,最后除以6.则这个问题中的刍童的体积为 (  )
A.13.25立方丈  
B.26.5立方丈
C.53立方丈  
D.106立方丈
B 
(2)如图,在Rt△ABC中,AB=BC=1,D和E分别是边BC和AC上异于端点的点,DE⊥BC,将△CDE沿DE折起,使点C到点P的位置,得到
四棱锥P-ABDE,则四棱锥P-ABDE的体积的最大值为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刍童的体积为[(4×2+3)×3+(3×2+4)×2]×3÷6=26.5(立方丈),故选B.
(2)设CD=DE=x(0解决多面体与球问题的两种思路
(1)利用构造长方体、正四面体等确定直径.
(2)利用球心O与截面圆的圆心O1的连线垂直于截面圆的性质确定球心.
考点二 多面体与球
(1)《九章算术》中记录的“羡除”是算学和建筑学术语,指的是一段类似隧道形状的几何体,如图,羡除ABCDEF中,底面ABCD是正方形,EF∥平面ABCD,EF=2,其余棱长都为1,则这个几何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  )
B 
典例2
【解析】连接AC,BD交于点M,取EF中点O,
(2)(2020·全国Ⅲ)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3,则该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的体积为______.
【解析】圆锥内半径最大的球即为圆锥的内切球,设其半径为r.作出圆锥的轴截面PAB,如图所示,则△PAB的内切圆为圆锥的内切球的大圆.
【素养提升】(1)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等于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球心O的确定方法:先找到△ABC的外心O1,然后找到过O1的平面ABC的垂线l,在l上找点O,使OS=OA,点O即为三棱锥S-ABC的外接球的球心.
(3)多面体的内切球可利用等积法求半径.
2.(1)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O的半径,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与球O的表面积之比为 (  )
A.3∶16   B.1∶4
C.3∶8   D.1∶1
(2)已知A,B是球O的球面上两点,∠AOB=90°,C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O-ABC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的表面积为(  )
A.36π   B.64π  
C.144π   D.256π
C 
C (共45张PPT)
第二篇
经典专题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三 立体几何
第2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
1.以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的判断,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题目难度较小;
2.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空间平行、垂直的证明,并与空间角的计算综合命题.
考情分析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专题勇过关 能力巧提升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1.(2020·全国卷Ⅰ)设l,m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 (  )
A.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m β,都有l∥m
B.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m β,都有l⊥m
C.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都存在m β,使得l⊥m
D.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都存在m β,使得l∥m
真题热身
C 
【解析】 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m β,则l和m可能平行,也可能异面故A错误;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m β,则l和m可能垂直,平行,相交故B错误;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都存在m β,使得l和m异面垂直,故C正确;若α⊥β,则对任意的l α,都存在m β,使得l∥m是错误的,当直线l与平面β相交时,不存在直线与l平行,故D错误,选C.
2.(2022·全国甲卷)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已知B1D与平面ABCD和平面AA1B1B所成的角均为30°,则 (  )
A.AB=2AD
B.AB与平面AB1C1D所成的角为30°
C.AC=CB1
D.B1D与平面BB1C1C所成的角为45°
D 
【解析】 如图所示:
不妨设AB=a,AD=b,AA1=c,
依题以及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知,B1D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B1DB,B1D与平面AA1B1B所成角为∠DB1A,
3.(2022·浙江卷)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AC=AA1,E,F分别是棱BC,A1C1上的点.记EF与AA1所成的角为α,EF与平面ABC所成的角为β,二面角F-BC-A的平面角为γ,则 (  )
A.α≤β≤γ  
B.β≤α≤γ
C.β≤γ≤α  
D.α≤γ≤β
A 
4.(多选)(2022·全国新高考Ⅰ卷)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则
(  )
A.直线BC1与DA1所成的角为90°
B.直线BC1与CA1所成的角为90°
C.直线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为45°
D.直线BC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45°
ABD 
【解析】 如图,连接B1C、BC1,因为DA1∥B1C,
所以直线BC1与B1C所成的角即为直线BC1与DA1所成的角,
因为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则B1C⊥BC1,
故直线BC1与DA1所成的角为90°,A正确;
连接A1C,因为A1B1⊥平面BB1C1C,BC1 平面BB1C1C,则A1B1⊥BC1,
因为B1C⊥BC1,A1B1∩B1C=B1,
所以BC1⊥平面A1B1C,
又A1C 平面A1B1C,所以BC1⊥CA1,故B正确;
连接A1C1,设A1C1∩B1D1=O,连接BO,
因为BB1⊥平面A1B1C1D1,C1O 平面A1B1C1D1,则C1O⊥B1B,
因为C1O⊥B1D1,B1D1∩B1B=B1,所以C1O⊥平面BB1D1D,
所以∠C1BO为直线BC1与平面BB1D1D所成的角,
5.(2022·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D⊥平面ABCD,FB∥ED,AB=ED=2FB,记三棱锥E-ACD,F-ABC,F-ACE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 (  )
A.V3=2V2  
B.V3=V1
C.V3=V1+V2  
D.2V3=3V1
CD 
1.高考对此部分的命题一般为“一小一大”或“一大”,即一道选择题或填空题与一道大题,或一道大题.
2.解答题多出现在第18,19题的位置,且为第(1)(2)问,难度中等.
感悟高考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判断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
(1)根据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逐项判断,解决问题.
(2)必要时可以借助空间几何模型,如从长方体、四面体等模型中观察线、面的位置关系,并结合有关定理进行判断.
考点一 空间线、面位置关系的判定
(1)(2022·河南模拟)设a,b,c表示不同直线,α,β表示不同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a∥c,b∥c,则a∥b;
②若a∥b,b∥α,则a∥α;
③若a∥α,b∥α,则a∥b;
④若a α,b β,α∥β,则a∥b.
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1   B.2  
C.3   D.4
A 
典例1
【解析】对于①,根据线线平行的传递性可知①是真命题;对于②,根据a∥b,b∥α,可以推出a∥α或a α,故②是假命题;对于③,根据a∥α,b∥α,可以推出a与b平行、相交或异面,故③是假命题;对于④,根据a α,b β,α∥β,可以推出a∥b或a与b异面,故④是假命题.所以真命题的个数是1.故选A.
(2)(2019·全国Ⅲ)如图,点N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ECD为正三角形,平面ECD⊥平面ABCD,M是线段ED的中点,则 (  )
A.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B.BM≠EN,且直线BM,EN是相交直线
C.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D.BM≠EN,且直线BM,EN是异面直线
B 
【解析】如图,取CD的中点O,连接ON,EO,
因为△ECD为正三角形,所以EO⊥CD,
又平面ECD⊥平面ABCD,平面ECD∩平面ABCD=CD,
所以EO⊥平面ABCD.
【易错提醒】(1)定理中的条件理解不全面.
(2)直接将平面几何中的结论引入到立体几何中.
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必和另一条也相交
B.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确定一个平面,必和另一条也确定一个平面
C.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任何一条都无公共点,当它和其中一条是异面直线时,它和另一条也必是异面直线
D.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任何一条都无公共点,则这三条直线平行
C 
(2)(2021·陕西高三模拟)已知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若m α,n∥β,α∥β是“m∥n”的必要条件
B.若α∩β=m,n α,“m⊥n”是“α⊥β”的充分条件
C.若m∥α,n∥β,“α⊥β”是“m⊥n”的充分条件
D.若m⊥α,n⊥β,“m∥n”是“α∥β”的充要条件
D 
【解析】(1)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和另一条相交或异面,故A错误;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确定一个平面,不妨设a∥b,l与a确定一个平面,则l与a平行或相交,若l与a相交,可知l与b相交或异面,故B错误;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任何一条都无公共点,当它和其中一条是异面直线时,它和另一条也必是异面直线,否则,若平行,由平行公理可知,三条直线互相平行,故C正确;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任何一条都无公共点,则这三条直线平行或直线与两平行直线都异面,故D错误.故选C.
(2)对于A中,若m α,n∥β,m∥n,可得α∥β或α,β相交,所以A错误;对于B中,若α∩β=m,n α,m⊥n,可得α、β不一定垂直,所以B错误;对于C中,若m∥α,n∥β,α⊥β,可得m,n可能平行,都与α、β的交线平行,所以C错误;对于D中,若m⊥α,m∥n,可得n⊥α,又由n⊥β,可得α∥β;若m⊥α,α∥β,可得m⊥β,又由n⊥β,可得m∥n,所以D正确.故选D.
平行关系及垂直关系的转化
考点二 空间平行、垂直关系
考向1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
(2020·山西省长治第二中学月考)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PO⊥底面ABCD,E是PC的中点.求证:
(1)PA∥平面BDE;
(2)平面PAC⊥平面BDE.
典例2
【证明】(1)如图,AC∩BD=O,连接OE,
在△PAC中,O是AC的中点,E是PC的中点,
∴OE∥AP,
又∵OE 平面BDE,PA 平面BDE.
∴PA∥平面BDE.
(2)∵PO⊥底面ABCD,BD 底面ABCD,
∴PO⊥BD,
又∵AC⊥BD,且AC∩PO=O,AC 平面PAC,PO 平面PAC,
∴BD⊥平面PAC,
而BD 平面BDE,
∴平面PAC⊥平面BDE.
典例3
【易错提醒】(1)证明线面平行时,忽略“直线在平面外”“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
(2)证明面面平行时,忽略“两直线相交”“两直线在平面内”的条件.
(3)证明线面垂直时,容易忽略“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
2.(2019·全国Ⅲ)图①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②.
(1)证明:图②中的A,C,
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
平面BCGE;
(2)求图②中的四边形ACGD
的面积.
【解析】(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所以AD∥CG,
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
又BE∩BC=B,且BE,BC 平面BCGE,
故AB⊥平面BCGE.
又因为AB 平面ABC,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共72张PPT)
第二篇
经典专题突破 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三 立体几何
第3讲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空间向量是将空间几何问题坐标化的工具,是常考的重点,作为求解空间角的有力工具,通常在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属于中等难度.
考情分析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专题勇过关 能力巧提升
自主先热身 真题定乾坤
1.(2021·全国乙卷)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矩形,PD⊥底面ABCD,PD=DC=1,M为BC中点,且PB⊥AM.
(1)求BC;
(2)求二面角A-PM-B的正弦值.
真题热身
【解析】 (1)连接BD,因为PD⊥底面ABCD,且AM 平面ABCD,
则AM⊥PD,又AM⊥PB,PB∩PD=P,PB,PD 平面PBD,
所以AM⊥平面PBD,又BD 平面PBD,则AM⊥BD,
所以∠ADB+∠DAM=90°,
(2)因为DA,DC,DP两两垂直,故以点D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解析】(1)证明:在四边形ABCD中,作DE⊥AB于E,CF⊥AB于F,
因为CD∥AB,AD=CD=CB=1,AB=2,
所以四边形ABCD为等腰梯形,
所以AD2+BD2=AB2,所以AD⊥BD,
因为PD⊥平面ABCD,BD 平面ABCD,
所以PD⊥BD,又PD∩AD=D,
所以BD⊥平面PAD,
又因为PA 平面PAD,
所以BD⊥PA.
(1)求A到平面A1BC的距离;
(2)设D为A1C的中点,AA1=AB,平面A1BC⊥平面ABB1A1,求二面角A-BD-C的正弦值.
(2)取A1B的中点E,连接AE,如图,
因为AA1=AB,所以AE⊥A1B,
又平面A1BC⊥平面ABB1A1,平面A1BC∩平面ABB1A1=A1B,
且AE 平面ABB1A1,所以AE⊥平面A1BC,
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BB1⊥平面ABC,
由BC 平面A1BC,BC 平面ABC可得AE⊥BC,BB1⊥BC,
又AE,BB1 平面ABB1A1且相交,
所以BC⊥平面ABB1A1,
所以BC,BA,BB1两两垂直,以B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4.(2022·全国乙卷)如图,四面体ABCD中,AD⊥CD,AD=CD,∠ADB=∠BDC,E为AC的中点.
(1)证明:平面BED⊥平面ACD;
(2)设AB=BD=2,∠ACB=60°,点F在BD上,当△AFC的面积最小时,求CF与平面ABD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证明:因为AD=CD,E为AC的中点,
所以AC⊥DE;
在△ABD和△CBD中,
因为AD=CD,∠ADB=∠CDB,DB=DB,
所以△ABD≌△CBD,所以AB=CB,
又因为E为AC的中点,所以AC⊥BE;
又因为DE,BE 平面BED,DE∩BE=E,
所以AC⊥平面BED,
因为AC 平面ACD,
所以平面BED⊥平面ACD.
5.(2022·浙江卷)如图,已知ABCD和CDEF都是直角梯形,AB∥DC,DC∥EF,AB=5,DC=3,EF=1,∠BAD=∠CDE=60°,二面角F-DC-B的平面角为60°.设M,N分别为AE,BC的中点.
(1)证明:FN⊥AD;
(2)求直线BM与平面ADE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过点E、D分别做直线DC、AB的垂线EG、DH并分别交于点G、H.
∵四边形ABCD和EFCD都是直角梯形,AB∥DC,CD∥EF,AB=5,DC=3,EF=1,∠BAD=∠CDE=60°,由平面几何知识易知,
DG=AH=2,∠EFC=∠DCF=∠DCB=∠ABC=90°,
则四边形EFCG和四边形DCBH是矩形,
∴DC⊥平面BCF,∠BCF是二面角F-DC-B的平面角,则∠BCF=60°,
∴△BCF是正三角形,由DC 平面ABCD,得平面ABCD⊥平面BCF,
∵N是BC的中点,∴FN⊥BC,又DC⊥平面BCF,FN 平面BCF,可得FN⊥CD,而BC∩CD=C,
∴FN⊥平面ABCD,而AD 平面ABCD,
∴FN⊥AD.
1.立体几何考查知识点突出立体、空间线线、线面关系及线面角,面面关系以及二面角展开,解答题考查空间中平行垂直问题,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2.解答题多出现在第18,19题的位置,考查空间中平行、垂直的证明,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难度中等.
感悟高考
核心拔头筹 考点巧突破
设直线l,m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a1,b1,c1),b=(a2,b2,c2).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u=(a3,b3,c3),v=(a4,b4,c4)(以下相同).
(1)线线夹角
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1)求证:PA⊥BC;
(2)设点E为PC的中点,求直线AE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典例1
考向2 二面角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D∥BC,AB=BC=CD=PA=1,AD=2.
(1)求证:平面PCD⊥平面PAC;
(2)求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
典例2
(2)过点B作BM⊥AD于M,以M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BC=CD=1,AD=2,
1.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且PD⊥AB.
(1)从下列两个条件中任选一个条件证明:AB⊥平面PAD.
①O是AD的中点,且BO=CO;②AC=BD.
【解析】(1)证明:选择条件②,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AC=BD,
∴四边形ABCD为矩形,AB⊥AD.
又∵AB⊥PD,且AD∩PD=D,故AB⊥平面PAD.
选择条件①,
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设N是BC的中点,
连接ON,如图,
因为O是AD的中点,所以AB∥ON.
又BO=CO,所以ON⊥BC.
所以AB⊥BC,又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C∥AD,所以AB⊥AD.
又AB⊥PD,且PD∩AD=D,AD 平面PAD,PD 平面PAD,故AB⊥平面PAD.
以O为坐标原点,ON,OD,O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0,-2,0),B(2,-2,0),C(2,2,0),P(0,0,2),
与空间向量有关的探究性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探究线面的位置关系;另一类是探究线面角或二面角满足特定要求时的存在性问题.处理原则:先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引入参数(有些是题中已给出),设出关键点的坐标,然后探究这样的点是否存在,或参数是否满足要求,从而作出判断.
考点二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究性问题
如图,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平面A1C1C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AC与BD交于点O,∠ABC=60°,AB=AA1=AC1=2.
(1)求证:C1O⊥平面ABCD;
典例3
【解析】(1)证明:∵AA1=AC1,AA1=CC1,∴AC1=CC1,
又O是AC的中点,∴C1O⊥AC,
∵平面A1C1CA⊥平面ABCD,平面A1C1CA∩平面ABCD=AC,C1O 平面A1C1CA,
∴C1O⊥平面ABCD.
(2)∵底面ABCD是菱形,∴AC⊥BD,
以O为原点,OB,OC,OC1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素养提升】正确分析空间几何体的特征,建立合适的空间直角坐标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求证:BE⊥平面ACB1;
(2)求二面角D1-AC-B1的余弦值;
(3)在棱A1B1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直线DF∥平面ACB1?若存在,求A1F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析】(1)证明:因为A1A⊥底面ABCD,
所以A1A⊥AC.
又因为AB⊥AC,AA1∩AB=A,且AA1,AB 平面ABB1A1,
所以AC⊥平面ABB1A1,
又因为BE 平面ABB1A1,所以AC⊥BE.
所以∠ABE=∠AB1B.
因为∠BAB1+∠AB1B=90°,
所以∠BAB1+∠ABE=90°,
所以BE⊥AB1.
又AB1∩AC=A,且AB1,AC 平面ACB1,
所以BE⊥平面ACB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