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04 09:5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1840
1919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史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
1956底
1978底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过渡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1966夏
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
1976.10
“文化大革命”
时期
两年徘徊
时期
现在
社会主义
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历史时空观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与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一起,被称为20世纪中国的三大历史性巨变。改革开放,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你知道这一历史巨变是从哪里起航的吗?一个什么样的事件,使历史出现了重大转折呢?
1、了解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上的伟大转折。
3、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进行拨乱反正,了解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大进展。
学习目标
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人民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呢?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损失5000亿元人民币
300万干部蒙受不白之冤
10年没有高考
①经过十年“文化大革命”,积累下许多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②1977年,“两个凡是”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影响:导致国家出现徘徊局面,同时阻碍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彻底平反。
你认为“两个凡是”是否正确?
坚持“两个凡是”会有什么影响?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两个凡是”的方针的提出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思考
徘徊
中国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职务的决议》;
邓小平在会上讲话,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指出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揭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的序幕
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一落:
1933年2月因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被党内“左倾”领导人斗争、撤职、下放
一起: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平反,邓小平得到了晋升,被正式任命为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二落:
“文革”初期,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1969年被下放
二起:
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三落:
三起:
全面整顿“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四五运动”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1977年4月“四人帮”倒台后再次复出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在讨论中求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
认识:只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积极意义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目的: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结果: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内容:
1978年12月
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时间:
地点:
问题
举措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国民经济损失巨大
盲目个人崇拜
思想上——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会议前
会议后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主要内容:
历史意义
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会议前后的转变来看: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
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第三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我国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对比党的历史上的两次转折
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邓小平
是 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建国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学家胡绳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彻底纠正了“ ”的思想错误
确立了 的领导地位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纠正了 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博古
毛泽东

——让中国人富起来了!
如何肃清文革流毒?
1、政治上的拨乱反正
2、经济上的以经济建设中心
3、法律上的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4、文化上的恢复高考
三、拨乱反正
伴随着思想解放的大浪潮,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1. 概况: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的
典型事件:1980年,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②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
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汉承百王之弊,高祖拨乱反正,文景务在养民”--《汉书·武帝本纪》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并通过了为刘少奇平反昭雪的决议。
1980年5月14日,中共河南省委领导和王光美等人一起,将刘少奇的骨灰换装到中央为其特制的骨灰盒中。王光美将脸深情地贴在了盖着鲜红党旗的骨灰盒上面,又一次流下了心酸的泪水。刘少奇的骨灰由专机接回北京。
王光美和子女们喜读宣布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公报。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






到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基本结束,300多万名千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千万受到株连的人,也得到解脱。他们精神振奋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与此同时,党和政府还认真调整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等,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阶层人员的积极性,对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关史事
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
三、拨乱反正
2.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恢复高考
1977年,刚刚复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于当年恢复高考的决定
时间
1977年冬天,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意义
3.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
平反冤假错案
55万名右派被改正;
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300多万名干部的冤案得到平反;
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
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得到解救。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基础
1978.12
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心转移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
伟大的
历史转折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假如请你
为邓小平同志拟一份发言提纲,下列所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B
3.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
A.“两个凡是”思想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C
4.下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的是(  )
①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③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④实行改革开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新中国的建立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