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课前回顾
1.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 )
A.中国人民共和国建立 B.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什么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 )
A.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C.三大改造 D.第一个五年计划具体实施
3.一位农民创作了一首“稻谷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比人大”
的民歌。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它是什么时期的产物: (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大跃进” D.改革开放
4.标志中国结束了靠“洋油”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 )
A.第一个飞机制造厂建成 B.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 D.大庆油田建成
C
B
C
D
5.“文化大革命”现在被广泛认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最动荡不安的阶段,
常常被称为“十年浩劫”。这次给国家造成严重灾难的浩劫结束的标志是( )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四五运动”的爆发
C.毛泽东逝世 D.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6.“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 ”,
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 )
A.党内出现了叛徒内奸 B.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D.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7.“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
C.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D.毛泽东批评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D
C
C
8.1966年2月,新华社播发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好榜样》,号召各级干部
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 (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邓稼先
9.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这句话出自
“人民的好战士”: ( )
A.雷锋 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
B
A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7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⑴“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
“文革”结束后,人民有什么要求呢
政治上:
1、要求为“天安门事件”平反;要求为因“天安门事件”而被再次撤销职务的邓小平平反,好让他带领人民继续整顿,恢复和发展生产。因为人民从他1975年一系列全面整顿的改革试验中感受到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有所改善的效果,人们希望生活上能够有根本的改善。
2、许多有所谓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成员的家庭,其本人及其家属、子女内心迫切希望能将这些耻辱的标记去掉,不然他们将子子孙孙的在政治上受歧视。
经济上:
1、农民们内心就是想不再在公社里吃大锅饭,而是想包产到户,以解决温饱问题。
2、知青们想尽快回城。
文化上:许多青年人渴望能有读书的机会。
……
我作为一个经历过十年“文革”的过来人, 看着中央在打倒“四人帮”后长达两年的没有解决任何的由十年“文革”积累的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反而用“两个凡是”来禁锢人们思想的现状,当时内心真的感到非常不满。那时候,我和我的同事们天天关注报纸,看看有没有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出台了,但每天看到的都是关于“两个凡是”和继续“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官样文章,心里非常失望。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⑴“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
⑵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社论,公开提出“两个凡是”方针,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阶级斗争为纲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⑴“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
⑵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
内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后不久,邓小平对前来看望他的中央办公厅的两位负责人说:“两个凡是”不行。按照“两个凡是”,就说不通为我平反的问题,也说不通肯定1976年广大群众在天安门广场的活动“合乎情理”的问题。在1977年4月10日写给党中央的信中,他提出,“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所谓“准确”“完整”,就是强调要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看待,强调着重掌握贯穿其中的科学观点和科学方法,而不是搞断章取义和“句句是真理”。“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为批判“两个凡是”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文革”十年,中国经历了一场深重的灾难。“四人帮”的倒台,让从梦魇中醒来的人们看到了希望,也充满了期待。然而,中国要前进,就必须打破把毛泽东的话作为判断一切是非标准的神学信条,也就是说必须打破“两个凡是”的精神枷锁。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⑴“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
⑵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
内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在实践上 ,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⑶ 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①开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四人帮"及其资产阶级帮派体系已被摧毁,但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完全粉碎。毛主席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经批评过的"圣经上载了的才是对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这种倾向依然存在。无论在理论上或实际工作中,"四人帮"都设置了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对于这些"禁区" ,我们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科学无禁区。凡有超越于实践并自奉为绝对的" 禁区"的地方,就没有科学,就没有真正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只有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开启了历时两年之久的围绕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使人们从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精神枷锁中解放了出来,从“两个凡是”的思想束缚中解放了出来。为胜利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思想理论的准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⑴“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
⑵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
内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在实践上 ,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⑶ 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①开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召开背景:
2.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中提出来的。在讲话中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邓小平同志的这个讲话实际上为随即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基本的指导思想。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召开背景:
2.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主要内容:(课本P35第2段--36)
⑴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的指导方针;
⑵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⑶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课本P36第一段)
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伟大的历史转折
想一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对比
前
后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两个凡是”
“以阶级斗争为纲”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平反冤假错案
“制造冤假错案”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学家胡纯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中共党史上的地位类似于遵义会议
纵横联系
思想纠错
领导核心
历史地位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形成了以邓小平
为核心的领导集体
彻底纠正了“左”
的错误思想
是党的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确立了毛泽东
领导地位
纠正了博古等人
的错误指导思想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重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数以千万计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人之一。几十年来,刘少奇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把毕生的精力贡献给了我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对我党的建设、对我国的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文化大革命”初期,刘少奇同志被当作“党内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的总头目”和“全国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八届 十二中全会在党内生活极不正常、不能进行切实讨论的情况下,对刘少奇同志作了完全错误的处理。林彪、江青及其一伙,利用他们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制造的“调查材料”,对其他中央委员包括中央主要领导人肆行蒙骗,使不能出席的刘少奇同志蒙受了前所未有的冤屈。
1969年11月,刘少奇同志含冤病故。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对刘少奇同志作出不公正的判断和不正常的处理,是我们党所犯的一项严重错误。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是我们党的历史上和国家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不要公开为刘少奇平反,下这个决心也很不简单。刘少奇同志的案件,牵涉到“文化大革命”的全局,为刘少奇同志平反,不能不考虑它的后果
在邓小平的推动下,1980年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 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经过严肃认真的讨论,一致通过了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撤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枉加给刘少奇同志的“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和把刘少奇同志“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并给因刘少奇案件而受株连的数万人平反,彻底纠正了这起建国以来最大的冤案。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邓小平致悼词,他说:“敬爱的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0多年了。林 彪、江青一伙制造伪证,隐瞒真相,罗织罪名,企图把他的名字从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抹掉。但是,正如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所写 的’,历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阴谋的彻底破产。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⑷55万名右派被改正
⑸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⑹300多万名干部、群众的冤案得到平反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1982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的影响较大的冤假错案有30多件,全国共平反纠正了约300万名干部的冤假错案,47万多名共产党员恢复了党籍,数以千万计的因与这些干部有亲属关系或工作关系而受到株连的干部和群众得到解脱。这么大规模地平反冤假错案,是古今中 外所没有的。通过这一举措,进一步清算了林彪、“四人帮”的罪行,分清了路线是非和干部的功过,使“文化大革命”期间以至以前的各种冤假错案,普遍地得到平反和改正,恢复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不仅为我们这一代造了福,而且对今后党的兴旺发达,对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对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⑷55万名右派被改正
⑸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⑹300多万名干部、群众的冤案得到平反
⑺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使他们及其子女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中央的决定说,考虑到我国农村完成土地改革和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地主、富农分子经过二十多年以至三十多年的劳动改造,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因此对地、富分子的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的成份问题,作了适合新的情况的相应规定。中央认为,落实好这方面的规定,将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⑷55万名右派被改正
⑸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⑹300多万名干部、群众的冤案得到平反
⑺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使他们及其子女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⑻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⑼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地富反坏右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贱民群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受尽了无产阶级专政给他们带来的侮辱,歧视,奴役,管制,斗争和杀戮。他们只有苟且的活着,才能保住一条贱命。用无产阶级专政的词说就是:只许他们老老实实,不许他们乱说乱动。胡德华说:我们取消了地富反坏右的称谓,这个历史功绩一点都不亚于林肯解放黑奴。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⑷55万名右派被改正
⑸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⑹300多万名干部、群众的冤案得到平反
⑺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使他们及其子女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⑻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⑼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2.1981年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决议》认为:建国以来32年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的历史。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是主要的。但是,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文化大革命”前就有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错误。后来,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决议》指出:“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决议》分析了“文化大革命”所以会发生并且持续十年之久的直接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指出,对于这一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毛泽东负有主要责任,但是,毛泽东的错误终究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所犯的错误。就毛泽东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巨 变
结 果
产生的历史巨人
第三次
第二次
第一次
辛亥革命
新中国的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孙中山
毛泽东
邓小平
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哪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经历了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哪三次
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
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开展土地革命,开辟农村
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
第一次
背 景
第二次
第三次
内 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八七会议上
粉碎“四人帮”后,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
背景
① 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
② 当时中央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③ 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内容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钢 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的伟大决策;
组织上:实际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
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前端。从此,中国历
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
本课小结
板书设计
(学生笔记)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
1.召开背景:
⑴“文革”后人民要求纠正“文革”中的错误
⑵当时的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却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这引起普遍不满
“两个凡是”
内容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实质:“左”倾错误思想的继续
影响:完全违反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维护个人崇拜,并制造新的个人崇拜;在实践上 ,使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得不到纠正。
⑶ 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锢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
①开始: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性质: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意义: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改革开放新局面作好了思想准备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召开背景:
2.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主要内容:(课本P35第2段--36)
⑴思想上: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立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的指导方针;
⑵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⑶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课本P36第一段)
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
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1.平反冤假错案
⑴为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平反,
⑵恢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的名誉
三.拨乱反正
⑶1980年、刘少奇冤案得到平反
⑷55万名右派被改正
⑸70多万人摘掉了资产阶级的帽子
⑹300多万名干部、群众的冤案得到平反
⑺440万人摘掉了地主、富农的帽子使他们及其子女能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
⑻2000多万人的政治命运得到了改变。
⑼两亿多受冤假错案诛连的人被解救。
2.1981年中共第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练一练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 (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 ( )
A.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 B.阶级斗争上来
C.工人队伍的整顿上来 D.解决工人下岗问题
3.文革结束后,导致我国在前进道路上出现徘徊局面原因: ( )
A.修正主义 B.自由主义 C.“两个凡是” D.坚持社会主义
4.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的错误性 D.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 )
A.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A
A
C
D
B
6.我们党和国家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标志是: ( )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党中央决定设立经济特区 D.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7.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其最主要的根据是: ( )
A.恢复了邓小平的职务
B.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
C.做出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D.确立四项基本原则的立国之本
8.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是在以下什么事件之后? ( )
A.粉碎“四人帮”后 B.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C.邓小平复出后 D.刘少奇恢复名誉后
9.下列关于中共八大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正确的是: ( )
①都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②都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路线方针
③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④会议的路线、方针、政策都在实践中得到了坚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B
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