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1、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探索中的失误: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文革最大的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迫害致死。
4、模范人物:
“铁人”——王进喜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温故知新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部编八(下)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4—35页,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十年“文化大革命”积累许多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
1
人们要求平反冤假错案,纠正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两个凡是”推行引发不满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思想
2
3
4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
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
我们都坚决维护;
两个凡是
回顾“文革”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两个凡是”的方针是否正确?
伟人也会犯错
危害:阻碍了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和大量冤案的彻底平反。
实质:“左”倾错误的继续,反对实事求是,修正错误。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以 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给中共中央写信,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提出批评,开了全党解放思想的先河。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结合教材35页相关史事,说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使人们认识到了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意义
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
内容 路线 纠正错误 树立正确路线
思想路线
政治路线
组织路线 否定“两个凡是”
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停止使用“以阶
级斗争为纲”
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1978年12月
北京
(1)时间:
(2)地点:
(3)内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4)意义:
为什么说它是伟大转折?
1、开始进行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
2、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逐步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八大
提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继承和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发动秋收起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想一想:在我们党的历史发展中还有哪些具有转折性的会议?
各有什么意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邓小平为老舍平反的批示
1978年初,老舍终于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1978年6月3日,北京市有关部门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隆重举行了骨灰安放仪式,正式为老舍恢复名誉。邓小平特意送了花圈以示尊重。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980年1月 ,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作出《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最大冤案得到平反。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
加强民主
法制建设
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
1977年恢复高考考试现场
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邓小平的支持下,高考制度逐步得到恢复,1977年冬天进行了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一次考试。
高考制度的恢复,是教育工作的重大拨乱反正,为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大学之门,也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如何评价毛泽东?
讨论:意大利记者法拉奇曾问邓小平: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是否要永远保留下去?
第一他是有功的, 第二才是过。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还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不但要把毛主席的像永远挂在天安门前,作为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而且还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
课后活动(P37)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今以后,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这段材料出自《人民日报》1978年12月25日的社论《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结合历史知识,谈谈材料中这一认识的重要历史意义。
以经济为中心,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符合中国国情,只有坚定这样的认识,才能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
课堂小结
两年的徘徊时期
十一届三
中全会
思想解放运动
“两个凡是”
导致
促使
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掀起
奠定基础
改革开放
全面推进
拨乱反正
保障
作出
伟大的历史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