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1张PPT)
中考作文之细节描写
《辞海》细节:琐细的事情;无关紧要的行为。文艺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的完整描写是由许多细节描写所组成。细节描写要具有真实性,要服从艺术形象的塑造、故事的展开和主题思想的表达,以具体生动地反映事物特征,增强艺术感染力为目的。繁琐的细节,往往淹没作品的主体,模糊主题思想。
考点说明
贾平凹:“我可以告诉你一个秘诀,这也是我多年没有告诉别人的经验——那就是多写细节……细节是生动的,象春天的树干上生出的绿叶和花朵。有了它,文章就有了生气。”
A
爸爸进来了,看我赖在床上,很生气,抄起鸡毛掸子就打我。就在那天,我挨打了!我被爸爸打得哭了。
B
爸爸气极了,一把把我从床上拖起来,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爸爸左看右看,结果从桌上抄起鸡毛掸子倒转来拿,藤鞭子在空中一抡,就发出咻咻的声音,我挨打了!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合着我的哭声。我哭号,躲避,最后还是冒着大雨上学去了。我是一只狼狈的小狗,被宋妈抱上了洋车——第一次花钱坐车去上学。
问题:同样都是我被爸爸打,哪一个片段写得更好?
循序渐进
A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B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问题:同样都是写我看到的一个小姑娘,哪一个片段写得更好?
循序渐进
A
看到时钟已经指向七点,我匆匆忙忙爬起来,随手拿起桌上的一个面包,提着书包就往外冲。
B
看到时钟已经指向七点,我一个鱼跃,抓过一条裤子,双腿往里一伸就跳下床,抓过一件衣服横披在身上,直接冲向洗漱间。我拿起一把牙刷在嘴里搅了一下,扯过毛巾在脸上抹了一把,又冲向餐桌,抓起桌上的一个面包,提着书包就往外冲。
问题:同样都是上学快迟到了,哪一个片段写得更好?
循序渐进
A
一只苍蝇,一只常现于教室的苍蝇。它轻轻落在了我的笔杆上……它一定不知道,那一瞬间,它成了我纸上永远的模特!
B
一只苍蝇,一只常现于教室的苍蝇。
它轻轻落在了我的笔杆上,薄薄的羽翼使它显得体态轻盈。它伸起前肢搓了搓手,开始了一段别具一格的华尔兹。一个扭身,它转得干净利落,没有半点多余的动作。它面朝向了我。也许它吓了一跳:原来它还有观众!于是它不好意思地用前肢擦了擦脸,然后用飞起的舞姿向我告别。
它一定不知道,那一瞬间,它成了我纸上永远的模特!
问题:同样都是写眼前的一只苍蝇,哪一个片段写得更好?
循序渐进
目录
技巧点拨
02
01
文段实操
01
技巧点拨
经典解读
◎吴敬梓《范进中举》:
范举人先走,屠户和邻居跟在后面,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作者以漫画式的写法,通过“胡屠户替女婿扯衣裳后襟”这一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胡屠户对中举后的范进的态度,再现了他前倨后恭、极尽讨好巴结之能事的市侩嘴脸,可鄙可憎。
经典解读
◎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躁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录音机里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这时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经典解读
这段话作者用“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来表现“我”的暴怒无常,点到为止,不作展开,却极具冲击力,有以一当十的效果。表现母亲的悲伤和慈爱,用的却是更精致的细节。母亲看到儿子遭受折磨,“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母亲那种无奈,那种牵挂,那种对儿子内心痛苦的理解,都在这无声的动作里了。儿子平静下来了,母亲又“悄悄地”进屋,“眼边红红的,看着我”,“眼边红红的”,一个细微的神态,透露出母亲无限悲苦的心情;“看着我”,三个字,一个动作,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爱和怜惜,蕴含着无限深情。几个简单的汉字,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经典解读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 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社戏》:
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1、 人物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外部情态(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世界(心理)。通过外部与内心的结合,更好突出人物,所有的描写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特点服务。
描写类别
2、 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环境描写是服务于文章的主题并侧面推进对于人物的刻画。可以使用修辞手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细节刻画。
坚持一个原则:在关键处驻足,“慢”说细微之处!
养成一种习惯:步步追问
1. 选用典型细节,真实细致描绘
抓住人和物的典型特征,运用美术笔法,精工细笔,描画出人物的细部相貌和事件的细微进程。这是细节描写最常见常用的方法之一。
描写方法
文章的细节是从生活中来的,是靠我们平时细致的观察得来的,而不是凭空编造出来的。从生活中选取的细节才是真实的。如果不注重细节的真实,文章往往会失实,变得苍白无力。
细节描写——肖像描写
注意:抓住人物典型的外在特点,反映其个性。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魏巍《我的老师》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朱自清《背影》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注意: 1、 拉近距离:要写出人物动作的生动性,努力写出细节。
2、 放大特点:反映人物的典型特点。
【例1】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所绘之形:老师不是真的要打我。
所绘之魂:老师爱我们。
策略解密
如鲁迅《孔乙己》中两个动词的准确运用:
(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
“排”字有摆的意思,活画出孔乙己摆阔气、炫耀的神气,却从深层揭示出他的穷酸本相。“摸”字有从袋里往外掏出的意思,孔乙己被打断腿后生活更苦,只能“摸出四文大钱”,与前文“排”字对照,鲜明地表现出孔乙己后来的生活已到了贫困不堪的地步。
策略解密
再如吴敬梓《范进中举》中: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攥”“舒”“缩”“揣”这四个动词,形象地表现了胡屠户爱财如命、虚情假义的嘴脸,极具讽刺性。
细节描写——动作描写
【例2】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挂在嘴角上。
【失误段】他/她端起碗,拿起筷,夹了菜放进嘴里,吃起来。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拿起筷,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用餐巾纸擦拭嘴角的余渍。
描写“莽汉”吃相
描写“淑女”吃相
注意:用一连串动词细化分解动作、放慢延长过程;体现人物特点
策略解密
精雕细刻法。又称为工笔。工笔是绘画中一种技法,其特点是以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事物的形象,再现物象的各个细部。在文学艺术创作中是指对描写对象进行细腻、精确、详尽的刻画,通过铺陈渲染的笔触,把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达到最理想的表达效果。
策略解密
如朱自清《背影》,它所表达的中心是父子之爱,而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正是体现父子深情的重点,于是,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尽、细腻的刻画:
我看见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策略解密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里“探”的小心,“攀”的吃力,“爬”的艰难,都揭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而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样儿子对父亲的挚爱也自然流溢于纸上。如此,就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
策略解密
过程延长法。如果细节是一个动作过程,可以将其分解成一连串细微动作,运用最为精炼传神的句子,最为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来传达人物的精神风貌。如方纪《挥手之间》:
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等到举过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在空中,一动不动。
作者在描写毛主席的这个特定的历史性的动作时,用五个“举”字,一个“挥”字,以及比喻、夸张、反复等多种修辞手法,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注意:语言力求简洁,能反映人物的特征
鲁迅《社戏》中: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一方面承认偷了豆,另一方面又极力掩饰,转移话题,写出了双喜的诚实、机灵。
细节描写——语言描写
注意: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等特点。
“怎么卖?”
“三块。”
“芹菜也这么贵?”
“过年什么不贵?”
“还不如买肉吃呢。”
“肉是肉味,菜是菜味。”
“便宜点吧。”
“进货就贵,怎么便宜?”
“那就没法买了!”
“你上别的摊也是这个价!”
卖菜的哄抬物价,唯利是图。
买菜的斤斤计较,勤俭节约。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失误段】
【升格段】
我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里面充满了责备,我喊了一声“黄老师”,黄老师点了下头,只是“嗯”了一声。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走进了办公室,迎面正碰上黄老师的目光,那里面没有了往日的慈祥可亲,而是充满了责备。于是一阵恐惧袭上心头。我只好勉强的笑一笑,喊了一声“黄老师”,连声音都有几分颤抖了。黄老师皱了皱眉,鼻孔里“嗯”了一声。我的心又是一阵紧缩:我犯的错真的那么严重吗?
细节描写——心理描写
联想和想象
·超越时空,把心理感受展现得更丰满。
【心理描写小技巧】
【例句】我知道自己考得很差后十分焦虑。
【升格段】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向我卷来,使我不得动弹,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了老师满面的怒容,仿佛看到了父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想象)
2、 巧用修辞
巧妙的运用修辞,即比喻、拟人、夸张、反复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变抽象为具体,使无形变为有形。
描写方法
如鲁迅《药》中的一段描写: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看见一堆人的后背,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使人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方法2:巧用修辞
【例句】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
所绘之形:柳树一动不动。
所绘之魂:天气干燥无风。
【细节描写和巧用修辞佳作】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在这部分中作者按照由低到高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的顺序,同时兼顾到详略的安排,对百草园的景物展开描写。抓住了景物的形、声、色、味来进行细节描写,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同时又用了极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和形容词突出了景物的特点,以此来表达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清粥是最家常的饭食,自然也不需要高贵的香米,普通的新鲜白米即可,洗过,泡过。傍晚,几缕夕阳的余晖打在灶台上,开始煮一锅清粥,只有米和水,还有一颗悠闲的心,简单明了。
煮粥过程很悠长,却并不枯燥。眼见着米和水,陷入纠缠,米一下子感知到了水的温暖,开始好像还有点不适应,躲躲闪闪的。随着水一点点的沸腾翻滚,不停示好,米粒终于欢快起来,在水一波一浪的推动下,咕嘟咕嘟地跳起舞来,并随着热气徐徐上升,慢慢开出乳白的花朵。厨房里也渐渐地弥漫起阵阵淡淡的清香,热乎乎,甜津津。这是米在慢慢地释放着自己,也是水,在慢慢地融入米的世界。
之后,米和水的生命进入另一状态,行动开始迟缓、安静。当米与水之间没有一丝缝隙,粘稠且润泽,咕嘟声均匀如尘世的喧嚣,香气便徐徐地氤氲整个屋子。这香气,是人间烟火的香气,也是幸福的香气。
课堂训练
例:他拿起讲台上的黑板擦,把两块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把“擦黑板”过程写具体。
例文鉴赏
他拿起黑板擦,撸起袖子,抬起手臂上下挥动,用力地擦拭起来。高处的地方,他踮起脚尖,伸手一够就擦干净了。可是,他发现黑板擦上的粉笔末又沾到了黑板上。于是,他打来一盆清水,用一块干净抹布沾上水,将黑板从左到右又擦了一遍。
例文鉴赏
他拿起黑板擦,撸起袖子,抬起手臂上下挥动,用力地擦拭起来。白色的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落在他的手背上、头发上,落在他的衣服和鞋上,可他完全顾不上。高处的地方,只见他踮起脚尖、伸直手臂,蹦了几下够到了。可是他觉得白花花的不干净,搬来一把椅子,小心翼翼地站上椅子,终于把最后一块“阵地”擦干净了。看着自己的杰作,他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起来。他发现黑板擦上的粉笔末又沾到了黑板上。于是,他打来一盆清水,用一块干净抹布沾上水,将黑板从左到右又擦了一遍。谁知,每块黑板上都露出云雾状。他将抹布搓洗一遍,擦一遍。这样几遍后,黑板被擦得绿莹莹、亮光光的。如果此时配上语文老师的古诗行书,一定是最优秀的书法作品了。他心里这么想着,竟忍不住“扑哧”笑出声来。可低头一看,黑板投影屏幕下凹槽里,粉笔尘末因沾上了水,像浆糊一样。于是,他又用抹布从左到右,将糊状物仔细地刮到垃圾篓里。这时老师走进教室,笑着说:“啊呀,黑板像镜子啦!”听了老师的话,大家齐刷刷看向一尘不染的黑板,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他羞涩地捂着头发看着大家,发出“嘿嘿”的笑声,笑成了眯眯眼。原来,只要尽了力,人人都能把事情做好,为集体做出贡献。
课堂训练
例:奶奶替我缝衣服。
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情)景等。
例文鉴赏
那是烈日炎炎的午后,年幼无知的我自顾自地沉浸于自己小小的一方天地中,听不见树上麻雀觅食回巢却发现窝中幼子离奇失踪而发出的悲愤的啼鸣声,听不见身上衬衫在捉迷藏时被粗糙床板勾破的撕拉声,亦听不见老人放轻脚步轻叩门扉的“咚咚”声。奶奶踏入房间,看到玩得满头大汗而对衬衫的口子毫不知情的我,会心的微笑从嘴角洋溢到眉梢。只见她三下五除二从我身上脱下衬衫,然后转身打开那个木质的柜子,拿出陪伴她多年的针线盒,接着从盒里找出和马甲颜色相近的线圈,取出细长的银针,戴上老花镜,将戒指般的银圈戴于中指,再举起银针对准针眼,一穿而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如行云流水般流畅,银针在指尖下起舞,原本手指般漫长的破洞渐渐缩到指甲盖般大小。不一会的功夫,奶奶嘴角扬起伴随骄傲与慈祥的微笑,再看那个破洞已被幸福的丝线围绕。阳光流过花蕊,驻足,悄悄拾起绿色的语丝,花瓣定格在风里,牵着幸福的丝线,那时的奶奶,满眼清晰的灿烂。
课堂训练
例:母亲每次给我们讲故事都是那么的绘声绘色。她时而放慢语速,娓娓道来;时而加快节奏,扣人心弦。还不时配上生动的表情,有趣的动作。
运用你的想象,可恰当地添加动作、表情、神态、语言、心理、场(情)景等。
例文鉴赏
母亲喜欢看小说。她常常把所看的内容讲给妹仔听。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着忽而笑容满面,忽然愁眉双锁。章回的长篇小说一下讲不完,妹仔就很不耐烦地等着母亲再看下去,看后再讲给她听。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其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现在想来,才感觉到母亲的情感的丰富,并觉得她的讲故事能那样地感动着妹仔,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把自己造成一个教员,必可成为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节选自《我的母亲》邹韬奋)
下雨了,我的心情很不好。 ——节选自学生作文
修改后:
阴沉了一下午的天终于在黄昏爆发了,先是被一道闪电撕裂,接着是“轰隆隆”的雷声大造声势,终于那些晶莹剔透的雨点被毫不留情的从空中抛洒下来,摔得粉碎——一如我的心情。
环境描写
1.添加修饰语
环境描写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二自然段
3、 (这片厚重的)土地上,开满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就像泛着金光的海洋,)(伴着清风,阵阵油菜花香掠鼻而过,沁入肺腑)。
( )地上开满了( )油菜花。
1、地上开满了(金色的)油菜花。
2、 地上开满了(一望无际的)(金色的)油菜花,(远远望去,就像泛着金光的海洋)。
3、(在路的尽头),(一片虽不大)却(苍翠欲滴的)小树林(猛地)出现在(身心俱疲的我们)眼前,(让我们的精神突然间为之一振)。
一片( )树林( )出现在眼前
1、一片(苍翠的)树林出现在眼前
2、一片(苍翠欲滴的)树林(猛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2.巧用修辞
环境描写
等到快要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才是真正的芦荡,是杜小康从未见过的芦荡。到达这里时,已是傍晚。当杜小康一眼望去,看到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时,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芦荡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孤独之旅》
五一长假期间,爸爸带我去京西百花山踏青。车开得很快,但我却觉得很慢,我恨不得一下子就飞到那里。一到那里,我就挣脱爸爸拉着我的手,兴奋地冲进山谷中,春天的百花山很迷人。树绿了,花开了,蝴蝶飞来飞去,小鸟不停的叫着。我被陶醉了。
树木披上了(绿色的新装),野花(对着我微笑),蝴蝶在(欢快地起舞),小鸟在(尽情地歌唱)。
修改后:
变一变:枫叶铺满了小径。
红色的枫叶铺满了静谧的小径。
像火一样红的枫叶铺满了静谧的小径。
沿着山路往上走,一路上枫树围绕,层林尽染,头顶上,枝枝相握,叶叶相牵;脚底下,像火一样红的枫叶铺满了静谧的小径;斑驳的阳光不时地透过树叶之间的缝隙,抚摸着这些脱离了母体的生命。
3.调动感官
环境描写
“五觉法”就是通过人的感官(眼、耳、鼻、舌、口、手等)充分接受外界的信息表达方式(视、声、嗅、味、触等)对物体的多重感知。写景状物时,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是主要的,如果视、听、嗅、味、触五觉并用,将会产生更加细腻、逼真的描写效果。
视觉 形状、颜色、数量、动静(变化)等
听觉 声音(变化)
嗅觉 气味(变化)
味觉 味道(变化)
触觉 质地、冷暖(变化)等
3.调动感官
环境描写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刘湛秋《雨的四季》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
一夜赶路,天快亮的时候,他终于要到家了。看着天空渐渐地撩去那黑色的面纱,东方飘起了一朵朵红色的云霞,看着太阳慢慢地、慢慢地透过云霞,露出了早已涨得通红的脸庞,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张望着大地。晶莹的露珠在草尖上闪烁,草木的芬芳落在鼻尖,晨起的鸟儿悦耳的歌唱入耳,他的疲劳都消失了,步子迈得异常轻松。
一夜赶路,马上要到家了,他非常开心。
4.多角度写景
环境描写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郦道元《三峡》
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这段对三峡春冬季节景物的描写,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5.融入作者的感受
环境描写
春雨驱走冬天,改变世界的姿容;夏雨热烈而粗犷 ;秋雨端庄而又沉静,使人静谧、怀想、动情;冬雨自然、平静,给人特殊的温暖。
——刘湛秋《雨的四季》
作者用极富情感的描写,既展示了四季的雨的客观特征,又主观地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和内涵,使它们更有生命气息,更有感染力。
我几乎不是坐在,而是瘫在了椅子上,整个下午都郁郁寡欢的。
放学后,我心情沉重的走出了校门。外
面的景象也让我感到压抑,(
)。
回到家,我趴在床上哭了。
冬云压得很低,天阴阴的,却欲雪不雪,空气湿冷
1、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表现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以烘托人物沮丧、凄楚的心情。
2、在文中的括号里,加上突出风雪肆虐的景物
描写,以此反衬伟大的母爱。
妈妈在屋里转了一会儿,就毅然地背起我,奔向医院,(
)匆忙中,妈妈滑倒了,和妈妈一起倒在地上的我不停地哼哼。这时妈妈脱下她的大衣,裹在我身上,又费力地将我背起,在刺骨的寒风中,她只穿着一件单薄的毛衣,背着我,艰难地跑向医院。
狂风卷着雪片,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摇鬃甩尾,张牙舞爪地向妈妈扑来,不停地用它那尖利冷酷的利爪,撕扯着妈妈的头巾和衣服,抓挠妈妈的脸。
02
文段操练
强化训练1
我们踏入菠菜园,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收获了成长的酸甜苦辣咸。初一上学期的学习生活仍历历在目。小欣写了一个令她难以忘怀的片段,但内容过于简单,读来索然无味。请你帮她“添枝加叶”,使她的内心活动更加丰富生动,有感染力。
今天轮到我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了。站在台上的我感到无比紧张,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关爱让我备受鼓舞,最终我勇敢地完成了演讲。
强化训练1
【详解】
在细节上补充一些内容,使她的内心活动更加丰富生动,有感染力。可以在“站在台上的我感到无比紧张”这句话运用合理想象,补充细节内容,呈现“紧张”的状态;可以在“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关爱让我备受鼓舞”这句话中运用合理想象,补充细节内容,表现“鼓励”的内容。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1
【答案】
示例1:今天轮到我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了。站在台上的我感到无比紧张,看到下面几十双眼睛望着我。我心里就像有头小鹿在撞,“怦怦”直跳。我忽然感到脸发烫,手心里竟然出汗了。老师发现了我的紧张,微笑着说:“欣欣同学,大家相信你能行,下面做深呼吸三次。”“欣欣,加油,你最棒!”不知哪位同学喊了一声。一瞬间,同学们都喊起来为我鼓劲。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关爱让我备受鼓舞,最终我勇敢地完成了演讲。
示例2:今天轮到我进行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了。站在台上的我感到无比紧张,我心里就像有头小鹿在撞,心跳也加快了,这时老师发现了我的紧张,向我点头微笑,同时举了举右手,握成拳头,向我挥了几次,似乎在说:“要相信自己!”同学们见到我这样,也在替我捏一把汗。忽然,不知哪位同学喊了一声“你是最棒的!加油!”。一瞬间,同学们都喊起来,为我鼓劲。此时,我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关爱。我深吸一口气,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心情也镇定下来,开始了我的演讲,最终我勇敢地完成了演讲。
强化训练1
观察班上某个同学的行为举止,选取具有个性的细节一两处,写一个片段,体现他的个性特征。
强化训练2
【答案】
示例1:他一直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默不作声,静听着大家的选材,他用手撑腮帮,眉毛拧成一个节,脸上做出很为难的表情,他还时不时地用手拍着腿,肯定是在家没做准备吧,这时老师叫到了他们组,他好像受了什么惊吓似的,嘴巴张成“O”形,当他们组的人都快说完了,他咬着嘴唇脚不停地跺着地。“好了,还有没说的吗?”张老师问,这时他才举起了自己沉重的手。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2
【答案】
示例2:他一直坐在自己的椅子上默不作声,静听着大家的选材,他用手撑腮帮,眉毛拧成一个节,脸上做出很为难的表情,他还时不时地用手拍着腿,肯定是在家没做准备吧,这时老师叫到了他们组,他好像受了什么惊吓似的,嘴巴张成“O”形,当他们组的人都快说完了,他咬着嘴唇脚不停地跺着地。“好了,还有没说的吗?”张老师问,这时他才举起了自己沉重的手。
强化训练1
《台阶》中父亲洗脚、踩黄泥等细节描写,有力地表现了父亲的勤劳能干。请你写一个你同班同学的某一学习细节,表现他(或她)的勤奋刻苦。150字左右。
强化训练3
【答案】
示例1:当你进到我们教室里时,总会看到一个女孩,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左手托着下巴,右手抓一支笔,正皱着眉头认真地着着桌子上的数学题,她时不时拿起笔在草稿本上算起来,时不时又抬起头凝望着天花板,像是在沉思着些什么。原来,这位同学做作业时又遇到了难题,正在认真思考呢!你瞧,她的表情多专注啊!两只眼睛聚精会神地注视着习题,一会儿,她的脸上流露出一丝高兴的神情,想必是她解开难题了吧!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3
【答案】
示例2:她在学习桌上,正在聚精会神地读着、写着,一会儿紧锁眉头,一会儿又舒展开来,一会儿又咬着笔杆,一会儿又笑了起来。窗外一轮皎洁的明月高挂夜空,星星闪耀着它那宝蓝色的光芒,都在静静的陪着吴莹。小小的钢笔在纸上跳来跳去,只听见笔尖在纸上发出微小而又清晰的声音,她不停地读呀写呀……。
强化训练1
大家进入初中快一年了,在校园里每天和同学朝夕相处,相信有很多人都在你心中留下了独特的记忆:是运动会上奋力奔跑的他?还是艺术节上翩翩起舞的她?是上课时全神贯注的他?还是下课后勤学好问的她……能不能用细节描写描绘出他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那一面呢?
强化训练4
【答案】
记得有一次,我班某位同学突然呕吐起来,教室里立刻就炸开了锅,闹哄哄的。这时只见我的同桌“小不点儿”不声不响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那位同学身边,掏出一张洁白的纸巾,一面帮她轻轻地拍着背,一面给她细心地擦净嘴边的脏物,并轻声说:“好点吗?我给你倒杯水喝!”在“小不点儿”的帮助下,那位同学好了许多。
强化训练1
“今天天气真热。”据此请写一个细节,突出“热”的程度。注意: 细节描写的真实、语句连贯、顺畅,不少于100字。
强化训练5
【详解】
关键词“热”是指温度高,“真”突出了“热”的程度;“今天”是时间;“天气”是描写对象。运用描写的方法写细节,不少于100字。写出“热”的状态和感受。
“热”是一个较抽象的词语,要选择具体事物来表现。如太阳、风、道路、建筑、植物、动物、人等;可用夸张手法写出“热”的程度,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5
【答案】
示例1:今天入伏了,也就是最热的时候来了。家家户户开着空调,好像怕中暑似的,外面的空调机呼呼地转,喷出一阵阵热气。我经过压缩机,就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我身上吐了好几口热气,顿时让我感觉到整个世界都热起来了。我家这个时候就变成了蒸笼屋。
示例2:今天可真热呀。才十点钟,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浴霸,烤得面颊阵阵发烫,每一根毛发就像自喷油井,一个劲的往外喷“油”。风不知躲到那儿乘凉去了。柏油路上的柏油很喜欢这样的天气,纷纷跑到路面上晒太阳,汽车走过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路两边的香樟树也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树叶像打了败仗的士兵,耷拉着脑袋。狗在树荫下张着大嘴喘气,舌头像上了发条一样,有规律的颤动。这鬼天气,我一边诅咒着,一边赶紧回家吹空调。
强化训练1
生活常常因细节显得丰盈而又意味深长。我们个时候,回望过去,总有一些细节会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起来……请定格你记忆中最灿烂的那个细节,用文字讲述出来。
强化训练6
【详解】
要抓住关键词“灿烂”“细节”,要发现并描写出令人触动的瞬间和细节,展现细节蕴含的灿烂:如描写昙花一现时的情景,它的花瓣以我们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展开,一点点展开白色的花瓣,突现黄色的花蕊,展露出艳丽的身姿,虽然它绽放在夜间,开放又是那样短暂,但带给我们的是震撼。描写在地摊前专心读书的孩子,他目不转睛,不被热闹的街景诱惑,那专注的表情,沉醉在读书中,沉浸的模样,蕴涵着灿烂。再注意由“那个”可知,描写一个细节即可。还要注意字数要求。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6
【答案】
这是一个流动的小摊儿,老人艰难地推着红薯炉。令我震惊的是,那个装炉子的推车上,坐着一个小男孩,大概上幼儿园的年纪,他安静地坐着,膝盖上放着一本破旧的图画书,他专心的读着,他雪白的短短的手指在布满黑渍的纸页上轻轻滑动着,咧开嘴笑了,小小的眼睛里散发着动人的光芒。我很诧异,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居然还能沉浸在阅读的海洋中。那一刻,我陷入了沉思,嘈杂的街道突然安静了。
强化训练1
《背影》一文所写的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的背影,深深铭刻在无数读者心中。这背影之所以感人至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彩的动作描写。请你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在一个特定情境下的细节,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个动作描写的片段。要求语句通顺连贯,能体现情感,100字左右。
强化训练7
【答案】
示例1: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7
【答案】
示例2:小姨将双袖向上一挽,裤脚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里慢慢移动着,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了一小步,右脚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着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着背,低着头,眯着眼,双手做出捧东西的样子。这时,她停下脚步,不再东张西望,对着右边的一个地方目不转睛,猛然把手向水中一扎,将一条小鱼捧在手中了。
强化训练1
在期末评选“跃进标兵”时,班主任王老师提议推选小明。她说,小明这学期在纪律,学习方面都有很大进步,在各项活动中也表现优异。同学们听了之后,异口同声地表示赞同。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同时发挥适当的想象,抓住动作和神态细节,描绘一下小明当时的样子,不用写标题,不超过150字。
强化训练8
【详解】
要求是“抓住动作和神态细节,描绘一下小明当时的样子”。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例如哭丧着脸,专注的神情等。写作时运用动作和神态的细节来描写小明激动而又不好意思的样子。动作描写应该有三五个准确的动词,神态描写应该生动细致。写作时抓住两个瞬间:一是王老师提议时,一是同学们表示赞同时。
强化训练1
强化训练8
【答案】
一向以“后进生”自居的小明有些心不在焉,他觉得“跃进标兵”怎么也轮不到自己头上。当他听到老师念到自己的名字时,他不自觉得坐直了身子,暗淡的眼神充满了光彩,沮丧的脸也舒展开来。同学们不禁为小明鼓起掌来。小明此时已是满脸通红,只见他左手抓抓头发,又摸摸鼻子,不好意思地咧开嘴笑了起来。
强化训练1
①“哈—哈—哈!”教室里传来了爽朗的笑声,循声看去,原来是我班“开心果”——小欣。
②他天性乐观,从早到晚,整天脸上都挂着笑容。
③他是一个阳光、开朗的男孩,不论遇到什么挫折,他都能笑着面对。
请在②句后,添加一处细节描写;在③句后,添加一处侧面描写来刻画小欣的乐观开朗。
强化训练9
【答案】
他一笑,就会露出两个迷人的酒窝。
我们不管有多大的压力和愁苦,只要看到他的笑容、听到他的笑声,就会烟消云散,心情变得明朗起来。
T H A N K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