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的图象的二次函数表达式是( ▲ )
A、 B、
C、 D、
9.(2005浙江) 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
x
3.23
3.24
3.25
3.26
-0.06
-0.02
0.03
0.09
判断方程(a≠0,a,b,c为常数)一个解x的范围是( ▲ )
A、3<x<3.23 B、3.23<x<3.24
C、3.24<x<3.25 D、3.25 <x<3.26
19(2005扬州)请选择一组你喜欢的的值,使二次函数的图象同时满足下列条件:①开口向下,②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当时,随的增大而减小。这样的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可以是 。
8.(2005常州)已知抛物线的部分图象如图,则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直线x= ,满足y<0的x的取值范围是 ,
将抛物线向 平移 个单位,则得到抛物线.
22、(2005丽水)某校的围墙上端由一段段相同的凹曲拱形栅栏组成,如图所示,其拱形图形为抛物线的一部分,栅栏的跨径AB间,按相同的间距0.2米用5根立柱加固,拱高OC为0.6米.
(1) 以O为原点,OC所在的直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请根据以上的数据,求出抛物线y=ax2的解析式;
(2)计算一段栅栏所需立柱的总长度.(精确到0.1米)
24. (2005厦门) 已知抛物线y=x2-2x+m与x轴交于点A(x1,0)、B(x2,0)(x2>x1),
(1) 若点P(-1,2)在抛物线y=x2-2x+m上,求m的值;
(2)若抛物线y=ax2+bx+m与抛物线y=x2-2x+m关于y轴对称,点Q1(-2,q1)、Q2(-3,q2)都在抛物线y=ax2+bx+m上,则q1、q2的大小关系是
(3)设抛物线y=x2-2x+m的顶点为M,若△AMB是直角三角形,求m的值.
25、(2005大连)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3,-6),并与x轴交于点B(-1,0)和点C,顶点为P。
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设点D为线段OC上一点,且∠DPC=∠BAC,求点D的坐标;
说明:若(2)你经历反复探索没有获得解题思路,请你在不改变点D的位置的情况下添加一个条件解答此题,此时(2)最高得分为3分。
23(2005江西)已知抛物线与轴的交点为A、B(B在A的右边),与轴的交点为C.
(1)写出时与抛物线有关的三个正确结论;
(2)当点B在原点的右边,点C在原点的下方时,是否存在△BOC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形?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请你提出一个对任意的值都能成立的正确命题(说明:根据提出问题的水平层次,得分有差异).
24、已知二次函数。
(1)求证:对于任意实数,该二次函数图象与轴总有公共点;
(2)若该二次函数图象与轴有两个公共点A、B,且A点坐标为,求B点坐标。
28、(2005苏州)如图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张矩形纸片OABC,O为坐标原点,A点坐标为,C点坐标为。D是BC边上的动点(与点B、C不重合),现将沿OD翻折,得到;再在AB边上选取适当的点E,将沿DE翻折,得到,并使直线DG、DF重合。
(1)如图二,若翻折后点F落在OA边上,求直线DE的函数关系式;
(2)设,,求关于的函数关系式,并求的最小值;
(3)一般地,请你猜想直线DE与抛物线的公共点的个数,在图二的情形中通过计算验证你的猜想;如果直线DE与抛物线始终有公共点,请在图一中作出这样的公共点。
23(2005北京海锭)已知抛物线.
求证此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若m是整数,抛物线与x轴交于整数点,求m的值;
在(2)的条件下,设抛物线的顶点为A,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中右侧交点为B. 若m为坐标轴上一点,且MA=MB,求点M的坐标.
24(2005福州)已知抛物线与y轴的交于C点,C点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
(1)求抛物线的对称轴及C、C′的坐标(可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如果点Q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点P在抛物线上,以点C、C′、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Q点和P的坐标(可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在(2)的条件下,求出平行四边形的周长。
26.(2005北京丰台) 如图,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点A(2,0),B(0,2),P(x,0),连结BP,过P点作交过点A的直线a于点C(2,y)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x取最大整数时,求BC与PA的交点Q的坐标。
22(2005荆州)已知二次函数.
⑴求证:无论取何实数,此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都有两个交点;
⑵若此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轴为,求它的解析式;
⑶若⑵中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交于A、B,与轴交于点C;D是第四象限函数图象上的点,且OD⊥BC于H,求点D的坐标.
27.(2005扬州)已知:抛物线的图象经过点(1,0),一条直线,它们的系数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1)求证:抛物线与直线一定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2)设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为A、B,过A、B分别作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A1、B1。令,试问:是否存在实数,使线段A1B1的长为。如果存在,求出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课件10张PPT。 温州外国语学校 曾小豆九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教材分析二 次 函 数●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
?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二次函数函数
概念
?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及其有关性质
?二次函数的应用与联系
1 设计思路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引入)
2.结识抛物线 (y = x2 图象)
3.刹车距离与二次函数( y = a x2图象)
4.二次函数y = a x2 + b x + c的图象( y = a (x-b)2---- y = a (x-b)2+ c图象)
5 .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图、表、式)
6.何时获得最大利润(生活应用)
7.最大面积是多少(几何应用)
8.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数学应用与联系)●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
●注重应用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处理
●注重数形结合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
的形象思维
●注重学习方式多样化。
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鼓励探索方式、表述方式和解题方法的多样化;
2 一些建议 ●概念学习: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二次函数的意义
函数与现实的关系:来源于现实:(自由落体、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最优化,抛物线形状拱桥)
关系的呈现与关系的自主寻求(解析式)●图像学习:
作图方法:注意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 (一次函数)
图像性质有哪些(区域、增减、趋势),作图难点(曲与直、断与连、趋势-)-----多描多画 、交流或教师主动呈现辨析,数形结合;
作图最终要求:快捷而基本准确地绘制草图,整体感知。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学力水平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升的:轴对称、中心对称(如何感受?)
二次函数的新难点(顶点),图形之间关系(一次函数、体现不等或相等关系)
图像解很粗糙,为什么要研究(通法;体现知识联系;对于后续学习的帮助(不等式,解析几何))? ●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 的近似解意义何在? 对于一个方程,我们希望能找到它的一般解,像一元二次方程那样,有公式解。五次及五次以上的方程没有公式解,并且尽管三次方程和四次方程有公式解,由于复杂,人们也不常用。这样,利用图象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就是一个很好的求解思路。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重要的不是解本身,重要的是方法,是求解的思路,包括解的范围、解的精确度以及如何达到所要求的精确度等,这些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数学。同时利用图象法求解,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 反思●“用三种方式表示二次函数”的意义是什么?
函数的多种表示、各种表示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是函数学习中的“大思想”。函数有四种表示形式:语言表示、表格表示、图象表示、代数式表示。其中后三种是数学的形式。这四种表示形式各有其特点,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变量之间关系,文字的(或口头的)、数值的、图象的和符号的,在用不同的表示形式表示同一关系时,它们之间应该是互相联系的。如y=x2,y的值应该在x=0处最小,它的图象应该在x轴以上且关于y轴对称等,而语言表示向数学表示的转化,及从数学表示回到实际问题,就是数学建模。
关注了各种表示之间的联系与转化,也就关注了学生对函数关系的理解、对数学方法的理解。事实上,这一思想渗透在二次函数整章的内容中,如一般二次函数的作图,始终都在考虑表达式与图象之间的联系、表达式的变化引起图象相应的什么变化等。一直在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而不只是简单的描点作图。
二次函数与中考的思考加强实际应用,削弱综合性(与方程、圆)难度大幅度的降低考查形式多样化,拓展面广大胆放弃,给学生一个美好的二次函数,给学生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学答题卷Ⅱ 座位号
题 号
二
三
总 分
17、18
19~21
22、23
24
得 分
得 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 ( , ) 12. 13.
14. 15. 16.
三、解答题(共8题,第17~20题每题8分,第21题10分,第22、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
得 分
评卷人
17.
(1)
(2)
18.
得 分
评卷人
19.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20.
得 分
评卷人
21.
22.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23.
24.
得 分
评卷人
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数学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B
D
C
B
D
C
A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 (-1,2) 12. 22 13. 相交 14. 30
15. 101030,或103010,或301010 16. 2004.5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20题每题8分,第21题10分,第22、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
17. 解:(1) -=…………(每项算对,各给1分)…………3分
=.…………………………………………………………………………… 1分
(注:用计算器求解正确或只写答案均给3分)
(2) 去分母,得5(x+1)=3(x-1),………………………………………………………………1分
去括号,得5x+5=3x-3,…………………………………………………………………1分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2x=. ∴x=.………………………………………1分
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根,所以,x=是原方程的根.…………………………1分
18. 证法一: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 AB∥CD, AB=CD.………………………………………2分
∴ ∠BAE=∠DCF .…………………………………………2分
∵ AE=CF,
∴ △ABE≌△CDF.……………………………………………2分
∴ BE=DF .……………………………………………………2分
证法二:∵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2分
∴ ∠DAF=∠BCE .…………………………………………………………………2分
∵ AE=CF,
∴ AF=AE+EF=CF+EF=CE.………………………………………………………1分
∴ △ADF≌△CBE.…………………………………………………………………1分
∴ BE=DF.……………………………………………………………………………2分
19. 解: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的比例依次为
14.3%、35.7%和50.0%,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依次为51.6o、128.4o和180o.
如图所示.
(注:画图比例基本正确得6分,图中正确标注比例得
2分)
20. 拼对一个4分,共8分,不同的拼法例举如下:
21. 解:矩形的周长是2(x+10)cm,面积是10xcm2………………………………………………2分
根据题意,得…………………………………………………………………4分
解这个不等式组,得…………………………………………………………………2分
所以x的取值范围是10<x<30.……………………………………………………………2分
22. 解:(1) 树状图如下(3分): 列表如下(3分):
有6种可能结果:(A,D),(A,E),(B,D),
(B,E),(C,D),(C,E).
(注:用其它方式表达选购方案且正确给1分)
(2) 因为选中A型号电脑有2种方案,即(A,D)(A,E),所以A型号电脑被选中的概率是
……………………………………………………………………………………………4分
(3) 由(2)可知,当选用方案(A,D)时,设购买A型号、D型号电脑分别为x,y台,根据题意,得………………………………………………………1分
解得经检验不符合题意,舍去;………………………………………………1分
(注:如考生不列方程,直接判断(A,D)不合题意,舍去,也给2分)
当选用方案(A,E)时,设购买A型号、E型号电脑分别为x,y台,根据题意,得
…………………………………………………………………1分
解得………………………………………………………………………………1分
所以希望中学购买了7台A型号电脑.…………………………………………………1分
23. (1) 解法一:由已知可得 .……………………………………2分
A站至F站实际里程数为1500-219=1281.……………………………………………2分
所以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为 0.121281=153.72154(元)……………………………2分
解法二:由已知可得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为 (元).6分
(2)设王大妈实际乘车里程数为x千米,根据題意,得:.………………………2分
解得 x=(千米).………………………………………………………………………2分
对照表格可知, D站与G站距离为550千米,所以王大妈是D站或G站下的车. 2分
(注:解答(2)没有过程,直接给出答案,给4分;只答一个站也给2分).
24. 解:(1)易知△CDO∽△BED,
所以,即,得BE=,则点E
的坐标为E(1,).……………………………(2分)
设直线DE的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直线经过两点D(,1)和E(1,),代入y=kx+b得,,故所求直线DE的函数表达式为y=.…………………………(2分)
(注:用其它三角形相似的方法求函数表达式,参照上述解法给分)
(2) 存在S的最大值.……………………………………………………………………1分
求最大值:易知△COD∽△BDE,所以,即,BE=t-t2,……1分
×1×(1+t-t2).………………………………………………1分
故当t=时,S有最大值.………………………………………………………2分
(3) 在Rt△OED中,OD2+DE?2=OE2,OD2+DE?2的算术平方根取最小值,也就是斜边OE取最小值.……………………………………………………………………………1分
当斜边OE取最小值且一直角边OA为定值时,另一直角边AE达到最小值,……1分
于是△OEA的面积达到最小值,………………………………………………………1分
此时,梯形COEB的面积达到最大值.………………………………………………1分
由(2)知,当t=时,梯形COEB的面积达到最大值,故所求点E的坐标是
(1,).…………………………………………………………………………………1分
注:(3)小题的另一种解法:=,猜想当t=时,取最小值(其值为).…………………………………………………1分
运用计算器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3分
此时点E的坐标是(1,).…………………………………………………………1分
浙江省200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数 学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4页,有三大题,24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卷Ⅰ共1页、答卷Ⅱ共4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参考公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
试 卷 Ⅰ
请用铅笔将答卷Ⅰ上的准考证号和学科名称所对应的括号或方框内涂黑,然后开始答题.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计算的结果是( ▲ )
A、 B、 C、 D、3
2. 如右图,由三个小立方体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
3. 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新的图象的二次函数表达式是( ▲ )
A、 B、
C、 D、
4. 在中,,AB=15,sinA=,则BC等于( ▲ )
A、45 B、5 C、 D、
5. 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 )
6. 某住宅小区六月份中1日至6日每天用水量变化
情况如图所示,那么这6天的平均用水量是
( ▲ )
A、30吨 B、31吨
C、32吨 D、33吨
7. 一个扇形的圆心角是120°,它的面积为3πcm2,那么这个扇形的半径是( ▲ )
A、cm B、3cm C、6cm D、9cm
8. 如图,⊙O的直径为10,圆心O到弦AB的距离OM的长为3,
则弦AB的长
是( ▲ )
A、4 B、6
C、7 D、8
9. 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
x
3.23
3.24
3.25
3.26
-0.06
-0.02
0.03
0.09
判断方程(a≠0,a,b,c为常数)一个解x的范围是( ▲ )
A、3<x<3.23 B、3.23<x<3.24
C、3.24<x<3.25 D、3.25 <x<3.26
10. 一个均匀的立方体六个面上分别标有数1,2,3,4,5,6.右图是这个立方体表面的展开图.抛掷这个立方体,则朝上一面上的数恰好等于朝下一面上的数的的概率是( ▲ )
A、 B、 C、 D、
试 卷 Ⅱ
请将本卷的答案或解答过程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Ⅱ上.
二、填空题(本题有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 点P(1,2)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
12. 如图所示,直线a∥b,则∠A= ▲ 度.
13. 已知⊙O的半径为8, 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是6, 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 .
14.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13cm和5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 cm2.
15. 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用“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若取x=9,y=9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x-y)=0,(x+y)=18,(x2+y2)=162,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取x=10,y=10时,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 ▲ (写出一个即可).
16. 两个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如图所示, 点P1,P2,P3,…,P2 005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x1,x2,x3,…,x2 005,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 005个连续奇数,过点P1, P2,P3,…,P2 005分别作y轴的平行线,与的图象交点依次是Q1(x1,y1),Q2(x2,y2),Q3(x3,y3),…,Q2 005(x2 005,y2 005),则y2 005= ▲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20题每题8分,第21题10分,第22、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
17. (1) 计算:-; (2) 解方程:.
18. 如图,在□ABCD中,E,F是对角线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BE=DF.
19. 我国政府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2004年末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 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其中东部地区为374万人,中部地区为931万人,西部地区为1 305万人.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出2004年末这三个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分布的比例(要在图中注明各部分所占的比例).
20. 请将四个全等直角梯形(如图),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画出两种不同的拼法示意图(拼出的两个图形只要不全等就认为是不同的拼法).
21. 一个矩形,两边长分别为xcm和10cm,如果它的周长小于80cm,面积大于100cm2.求x的取值范围.
22. 某电脑公司现有A,B,C三种型号的甲品牌电脑和D,E两种型号的乙品牌电脑.希望中学要从甲、乙两种品牌电脑中各选购一种型号的电脑.
(1) 写出所有选购方案(利用树状图或列表方法表示);
(2) 如果(1)中各种选购方案被选中的可能性相同,那么A型号电脑被选中的概率是多少?
(3) 现知希望中学购买甲、乙两种品牌电脑共36台(价格如图所示),恰好用了10万元人民币,其中甲品牌电脑为A型号电脑,求购买的A型号电脑有几台.
23. 据了解,火车票价按“”的方法来确定.已知A站至H站总里程数为1 500千米,全程参考价为180元.下表是沿途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
车站名
A
B
C
D
E
F
G
H
各站至H站的里程数(单位:千米)
1500
1130
910
622
402
219
72
0
例如,要确定从B站至E站火车票价,其票价为(元).
(1) 求A站至F站的火车票价(结果精确到1元);
(2) 旅客王大妈乘火车去女儿家,上车过两站后拿着火车票问乘务员:我快到站了吗?乘务员看到王大妈手中票价是66元,马上说下一站就到了.请问王大妈是在哪一站下车的?(要求写出解答过程).
24. 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OABC的顶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C在y轴的正半轴上.动点D在线段BC上移动(不与B,C重合),连接OD,过点D作DE⊥OD,交边AB于点E,连接OE.记CD的长为t.
(1) 当t=时,求直线DE的函数表达式;
(2) 如果记梯形COEB的面积为S,那么是否存在S的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及此时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 当OD2+DE?2的算术平方根取最小值时,
求点E的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