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数列专题复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数列专题复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4-20 20:11:28

文档简介

数列
等差数列
(1)定义:数列若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则称是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的公差,通常用表示.
(2)通项及求和公式:


(3)等差数列常用性质:
①等差中项:若为的等差中项,则有.
②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有
③ 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有也成等差数列.
④若都为等差数列,则有:也为等差数列;也为等差数列;也为等差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⑤“为等差数列”是“”的充要条件.
1.1.1基本运算和基本性质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前项和,则( )
A.5或7 B.3或5
C.7或-1 D.3或-1
【答案】D
【详解】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
得 ,解得 或 .
故选:D.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
,,则( )
A. B.
C. D.
【答案】B
【详解】
因为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又,,
故可得,解得.
故可得;.
故选:B.
已知等差数列中,
则此数列前项和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详解】求前30项和,联想到公式,则只需。由条件可得:,所以,所以.
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将1,2,…,9填入的方格内,使三行 三列 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如图所示.
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1,2,3,…,填入个方格中,使得每行 每列 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阶幻方.记阶幻方的数的和即方格内的所有数的和为,如图三阶幻方记为,那么( )
A.3321 B.361
C.99 D.33
【答案】A
【详解】
由题意知,,
故选:A
设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为,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答案】或
【详解】
由可得,要满足关于的方程有解,,解出不等式即可.
在平行四边形中,点满足
,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则( )
A. B.2527
C. D.2528
【答案】C
【详解】
,,,,
故选:C
(多选)已知数列,均为公差大于零的等差
数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数列{}是递增数列
C.数列是等差数列
D.数列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答案】ACD
【详解】
∵数列,均为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
∴可设,,其中为常数,
∴,
∴,
∴数列是等差数列,且为递增数列,故AC正确;
设,则,数列{}不是递增数列,故B错误;
设,,其中为常数,
则,


由题可知,故不可能为常数,
故数列不可能是等差数列,故D正确.
故选:ACD.
已知数列与数列,其中
.它们的公共项由小到大组成新的数列,则前25项的和为( )
A.3197 B.3480
C.3586 D.3775
【答案】D
【详解】
由等差数列性质可知,新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原来两个等差数列公差的最小公倍数,即12,首项为第一个公共项7,因此求得结果为D.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起,接下来
依次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共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其中大寒、惊蛰、谷雨三个节气的日影长之和为25.5尺,且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85.5尺,则立春的日影长为( )
A.9.5尺 B.10.5尺
C.11.5尺 D.12.5尺
【答案】B
【详解】
解:设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则,前9项之和,
即,解得,
所以立春的日影长为.
故选:B.
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
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 )斤
A.6 B.7
C.9 D.15
【答案】D
【详解】
设该等差数列为,其公差为,
由题意知,,
由,解得,
所以.
故选:D
1.1.2中项性质运用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且三点共线(为该直线外一点),等于( )
A.2016 B.1008 C. D.
【答案】B
【详解】
试题分析:,且三点共线(为该直线外一点),,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故选B.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那么=___________.
【答案】20
【详解】
∵是等差数列,∴,
∴.
故答案为:20.
若是等差数列,
,则使数列的前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 )
A.4033 B.4034
C.4035 D.4036
【答案】B
【详解】由题可知,,
同理.故选B.
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数列是等差数列,,
所以,即.
故,
当且仅当时,取得最小值.
故答案为:
设和都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分别为和
,若,,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可得,
所以;因为,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得,,所以.
故选:A
设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
别为,,若对任意自然数n都有,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
由题意,
故选:C.
已知为等差数列,且前项和分别
为,若,则 .
【答案】.
【详解】
.
已知数列和均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
分别为,,且满足:,,则_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故答案为:
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记为
与,若,则( )
A. B.
C. D.
【答案】D
【详解】
和为等差数列,

故选: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
,则的公差为___________.
【答案】8
【详解】
可得,
又,,
,,
,所以,,
即的公差为8.
故答案为:8.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
为,,且,则_________.
【答案】
【详解】
解:设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
则,

又已知
不妨令且
解得且

故答案为:.
(多选)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
为与,且,则( )
A.当时,
B.
C.
D.
【答案】AB
【详解】
对于等差数列与,
当时,,则 ,
则,也适合,故,故A正确;
因为,所以,
所以,
即,故B正确;
同理可得,故C错误;
当时,,则,
则不存在,使得,故D错,
故选:AB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
C.当取得最大值时,
D.
【答案】B
【详解】
,所以,,所以,所以且,所以数列是递减数列,且当时,取得最大值.故B正确,AC错误.
因为,所以,故D错误.
故选:B.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公差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当时,取得最大值
C.
D.使得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15
【答案】D
【详解】
因为,,
所以,则,故A正确;
当时,取得最大值,故B正确;
,故C正确;
因为,,,
所以使得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故D错误.
故选:D.
(多选)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若
,且数列的前n项和有最大值,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中的最大值为
B.的最大值为
C.
D.
【答案】BCD
【详解】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有最大值,故可得其公差,又,则,且;
对A:因为数列的公差,故的最大值为,则A错误;
对B:因为数列的公差,且,故的最大值为,则B正确;
对C:因为,故C正确;
对D:因为,故D正确;
故选:BCD.
(多选)已知等差数列{}中,,公
差,则使其前n项和取得最大值的自然数n是( )
A.3 B.4
C.5 D.6
【答案】BC
【详解】
由题设,易知:且,
所以,即,
所以要使前n项和取得最大,只需保证前n项均为非负数,故当或5时,取得最大值.
故选:BC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则满足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____.
【答案】14
【详解】
解:由,得,所以公差小于零,又,则满足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14.
故答案为:1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由题意可得,则,
因为,可得,则,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
由题意可得,可得,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1.1.3求和性质运用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则“”是“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详解】
因为,
所以,
若,则关于n的函数单调递增,
所以数列为递增数列;
若为递增数列,则,
即,解得.
所以“”是“为递增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
故选:A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且,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设的公差为d,

∴,
即{}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由知,
故﹒
故选:A﹒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
B.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C.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D.数列可能是常数数列
【答案】B
【详解】
数列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
选项A,数列是等差数列,那么为常数,
又,则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所以选项A正确;
选项B,当时,数列不存在,故该选项错误;
选项C,数列是等差数列,可设(A、B为常数),
此时,,则为常数,
故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所以该选项正确;
选项D,,则,
当时,,此时数列可能是常数数列,
故该选项正确.
故选:B.
若数列前n项和为,则“”是“数列为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详解】
∵,则,
当,,∴,即从第二项起为等差数列;
当时,则,数列为等差数列,
当数列为等差数列,则,即.
故“”是“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
故选:C.
设是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则数列( )
A.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答案】B
【详解】
当时,,当时,,
综上,的通项公式为,
数列为等差数列
同理,由等比数列定义可判断数列不是等比数列.
故选:B
在等差数列中,若其前项和为,且
,那么当取得最大值时,的值为( )
A.8 B.9
C.10 D.11
【答案】D
【详解】把当成二次函数即可.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且是等差数列.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答案】52
【详解】
依题意,因是等差数列,则其公差,
于是得,,当时,,而满足上式,因此,,
.
故答案为:52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 )
A.12 B.18
C.21 D.27
【答案】B
【详解】
因为 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
所以成等差数列,
所以,
即 ,解得=18,
故选:B.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则( )
A.45 B.32
C.47 D.54
【答案】A
【详解】
由题可知:成等差数列
所以,又,所以
故选:A
等比数列
(1)定义:数列若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是同一个常数(不为0),则称是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的公比,通常用表示.
(2)通项及求和公式:


(3)等比数列常用性质:
①等比中项:若为的等比中项,则有.
②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有
③ 若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有也成等比数列.
④已知等比数列,则有: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
1.2.1基本运算和基本性质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
A.1 B.2
C.3 D.4
【答案】D
【详解】
不妨设的首项为,公比为,则有:
解得:
则有:
故选:D
己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则公比( )
A.-2 B.2
C. D.
【答案】B
【详解】
由题得,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
,解得,.
故选:B
已知数列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若,则公比( )
A. B.2
C.2或 D.4
【答案】B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其各项均为正数,故q>0,∵,∴,又∵,∴=4,则q=2.
故选:B.
等比数列中,,且,,
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1
【答案】D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由于,,成等差数列,
所以,即,
也即,解得,
所以,所以.


当时,,当时,,
所以,
所以的最小值为.
故选:D
某企业在今年年初贷款a万元,年利率为,从今年年末开始每年偿还一定金额,预计五年内还清,则每年应偿还( )
A.万元 B.万元
C.万元 D.万元
【答案】B
【详解】
设每年偿还x万元,
则,
所以,解得.
故选:B
在《增减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三
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如此六日过其关”则第五天走的路程为( )里.
A.6 B.12
C.24 D.48
【答案】B
【详解】
设此人第天走里路,由题意可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得:,解得,∴
故选:B.
(多选)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此问题的译文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羊主人说:“我的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的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率偿还,他们各应偿还多少?已知牛、马、羊的主人应分别偿还a升、b升、c升粟,1斗为10升,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依次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B.a,b,c依次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C.
D.
【答案】BD
【详解】
依题意,所以依次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即.
所以BD选项正确.
故选:BD
如图,一个小球从10m高处自由落下,每次
着地后又弹回到原来高度的,若已知小球经过的路程为,则小球落地的次数为______.
【答案】4
【详解】
解:设小球从第(n-1)次落地到第n次落地时经过的路程为m,则
当时,得出递推关系,
所以数列是从第2项开始以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所以,且,
设小球第n次落地时,经过的路程为,所以
,所以,解得,
故答案为:4.
已知数列是首项不为零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
0,那么“”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答案】D
【详解】
在等比数列中,数列的增减受到的符号,与的影响。所以在考虑反例时可从这两点入手。将条件转为命题:“若,则数列是递增数列”,如果,则是递减数列,所以命题不成立;再看“若数列是递增数列,则”,同理,如果,则要求,所以命题也不成立。综上,“”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性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详解】
因为,所以由可得,即,即或
由可得,即,即或
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设是等比数列,则“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n,都有”是“是严格递增数列”(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详解】
若是严格递增数列,显然,所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是“是严格递增数列”必要条件;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成立,所以中不可能同时含正项和负项,
,即,或,即,
当时,有,即,是严格递增数列,
当时,有,即,是严格递增数列,
所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是“是严格递增数列”充分条件
故选:C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且
,则“为递增数列”是“”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详解】
依题意,则.
在上递减.
结合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可知:
是递增数列是递减数列,
所以“为递增数列”是“”的充要条件.
故选:A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详解】
若,且,,,则“”是“”的充分条件;
若,则,又,,则“”是“”的必要条件;
则则“”是“”的充要条件.
故选:C.
已知是等比数列,则( )
A.数列是等差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是等差数列
D.数列是等比数列
【答案】B
【详解】
若,则、无意义,A错C错;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常数),
故数列是等比数列,B对;
取,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因为,,,且,
所以,数列不是等比数列,D错.
故选:B.
1.2.2中项性质运用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则=( )
A.8 B.16
C.32 D.64
【答案】B
【详解】
由题意,,所以.
故选:B.
在等比数列中,若,
的值为( )
A.9 B.1
C.2 D.3
【答案】D
【详解】
因为是等比数列,,故可得;又,故.
故选:.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
,则等于( )
A. B.
C. D.
【答案】D
【详解】
.
故选:D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
,则( )
A.6 B.12
C.56 D.78
【答案】D
【详解】
在等比数列中,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由,解得:;
由可得:,
所以.
故选:D
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为
,前项积为,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的最大值为
B.
C.的最大值为
D.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意,等比数列满足条件,,,
若,则,
则,,则,
这与已知条件矛盾,所以不符合题意,故选项D错误;
因为,,,
所以 ,,,
则,,
数列前2021项都大于1,从第2022项开始都小于1,
因此是数列中的最大值,故选项A正确.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故选项B不正确;
而,由以上分析可知其无最大值,故C错误;
故选:A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的
积为,且满足,,,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1);
(2);
(3)的值是中最大的;
(4)使成立的最大正整数数的值为.
【答案】(1)(2)(4)
【详解】
对于(1),,,,
,,又,,
,(1)正确;
对于(2),,又,,即,
,(2)正确;
对于(3),,不是中最大的,(3)错误;
对于(4),,

使成立的最大正整数数的值为,(4)正确.
故答案为:(1)(2)(4)
1.2.3求和性质运用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
,若,,则( )
A.49 B.50
C.51 D.52
【答案】C
【详解一】
由等比数列求和性质可知,也成等比数列,设,则,解得,可知公比为4,代入求解可得C为答案.
【详解一】
由题意知,且,又,,
∴①,②,由①除以②得:,解得,,∴.
故选:C.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 )
A. B.
C. D.
【答案】B
【详解一】
由等比数列求和性质可得成等比数列,由题可设,则,计算可得,计算可得答案为B.
【详解二】
解:由题可知,,则,
设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可知,
因为,所以,
则,
所以,
故.
故选:B.
1.3 求通项
1.3.1由求.
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若点在直
线y =2x+l上,则_________.
【答案】
【详解】
设是数列的前项和,若点,在直线上,
所以,①
当时,.
当时,②,
②得:,即(常数),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项和
为,且,则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①
所以当时,,即,
所以,解得或,
又因为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所以,
当时,,②
①-②得,,
又因为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所以,即,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是以1为首项,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即,
∴当时,,
当时,也适合上式,
所以.
故选:A.
已知,则______.
【答案】.
【详解】
当时,;
当时,,
由于不适合此式,所以
故答案为:
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
【答案】
【详解】
由,得,两式相减得
又由,,可得,即
故数列从第二项起为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则的通项公式为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满足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
【答案】D
【详解】
因为数列满足
所以当时,
当时,有
所以,
所以.
经检验,对符合,
所以
故选:D
已知正项数列中,则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
因,当时,,
两式相减得:,解得,而时,,即满足上式,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故选:B
已知数列满足:,
,则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
所以,
两式相减可得,整理得,
所以,
整理得,又,解得.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为正项数列,且
,求.
【答案】 .
【详解】


①②可得:

在已知等式中令,可得: ③,满足上式


两式相减可得:

为公差是2的等差数列,由③可解得:
在数列中,,
,求数列的通项.
【答案】 .
【详解】
.
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则__________,满足不等式的最大整数为__________
【答案】 ;2.
【详解】
解:由,
令,得,
,解得;
当时,,
即.
因此,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即.
所以,
令,
,所以,则最大整数为;
故答案为:;;
已知在数列中,,,则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
【答案】 .
【详解】
当时,
,整理可得:
为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求.
【答案】.
【详解】
,当,有
为公差是1的等差数列 在中,
令可得:可解得
.
1.3.2累加法
已知数列满足,且,当取最小值时为( )
A. B.
C. D.
【答案】C
【详解】
由,得
,累加可得

又,.
当,,也满足上式.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令,
在单调递减,在单调递增.
因为.
故选:C.
在数列中,,
,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由,得,
所以

所以.
故选:A.
在数列中,,,则
__________.
【答案】16
【详解】
由累加法可求出通项,代入计算可得结果为16.
在数列中,若,
,则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数列中,若,,即,所以

1.3.3累乘法
若数列满足,则( )
A.2 B.6
C.12 D.20
【答案】D
【详解】
由得,

.
故选:D
设是首项为的正项数列,且
(),则它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
【答案】B
【详解】


,
又,,即,

即,
又,,

故选:B.
已知数列满足,
,则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数列满足,,则,
所以,当时,,
也满足,所以,对任意的,.
令,则,
可得,
上述两个等式作差得,
所以,

因此,.
故答案为:.
(2022新课标Ⅰ17题)记为数列的前
项和,已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1)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
【答案】(1);(2)证明见解析.
【详解】
(1)由题可知,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故.当时,,化简得,由累乘法可得,经检验时也满足,.
(2)
.
故得证.
1.3.4周期性求通项
在数列中,,,则______.
【答案】2
【详解】
由题意,得,,,,,
故数列是以4为周期的周期数列,则.
故答案为:2
在数列中,,,则__________.
【答案】0
【详解】
∵,
∴a2=,
即数列的取值具备周期性,周期为3,
则.
故答案为:0.
在数列中,,则
__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所以数列是以为周期的周期数列,所以.
数列中,,,则______.
【答案】0
【详解】
由题意,数列中,,,
所以

故答案为:.
1.3.5构造新数列
(多选)已知数列满足,,,则( )
A.是等比数列
B.
C.是递增数列
D.
【答案】ACD
【详解】
数列满足,,,则,,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A正确;
,则,B不正确;
,则,是递增数列,C正确;
,当时,,则,当时,,
当时,,
即,,D正确.
故选:ACD
已知数列中,,,则
通项公式___________;前项和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设实数满足,则,所以,可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又,所以,得;.
故答案为:;
在数列中,,,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数列中,,即,
故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则,解得.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满足,,则
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由已知可得,设,则,
所以,,可得,所以,,且,
由题意可知,对任意的,,则,
所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该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
所以,,因此,.
故答案为:.
已知在数列中,,,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解:因为,,所以,整理得,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解得.
故选:A
已知数列满足,
,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当时,在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可得且,
故数列是以为首项,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
因为对任意恒成立,即,
令,则.
当时,,即;
当时, ,即.
故数列中的最大项为,,解得.
故答案为:.
设为数列的前n项和,
,且,记 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m的最小值为_______.
【答案】
【详解】
由,得,
即,令,则,,
联立且可得,
所以.
所以为等比数列,,因此,
所以,则,
所以,
因此,则,
所以,
,,的最小值为.
故答案为:.
已知是数列的前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
所以,
因此,
因为,,所以,
故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即,
所以当时,
,,,,,
以上各式累加可得:

因为,
所以;
又符合上式,所以.
故答案为:.
数列满足,则
_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所以,所以数列是常数列,
令,则,且,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所以,又因为,则,所以,因此,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满足:,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
(2)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解析】
(1)
解:由,得,
∴,又,
∴数列是以1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
∴.
(2)
解:∵,
∴,则,解得,不符合题意,
∴不存在正整数,使得.
已知在数列中,,且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详解】
累加可得:
.
已知数列满足
,求的通项公式.
【答案】.
【详解】
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
已知数列中,,且
,求的通项公式.
【答案】.
【详解】
设,则,且
为公差是4的等差数列
.
设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解析】设递推公式为,化简利用待定系数可得,令,则,又.整理可得.
已知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解析】设,将代入整理得,解得,是首项为32,公比为2 的等比数列,.
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解析】由可得,设,展开化简对应可得或.当时,则有,再由累乘法可得.
已知数列中的分别为直线
在轴、轴上的截距,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答案】 .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得:,已知条件可化为,设,可化为:,则,解得:,即,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两边同时除以转化为:,即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正实数a,使得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1)
(2)
【解析】
(1)
由,假设其变形为,则有,所以,又.
所以,即.
(2)
由(1),
所以,
令,则,
所以,所以是递减数列,
所以,
所以使得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
则,即,
因为为正实数,所以.
已知数列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
,,易知,故,
故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故.
故选:C.
设正项数列满足,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______.
【答案】
【详解】
原式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即.设,则,
又,
所以是以2为公比,1为首项的等比数列,
所以,所以,所以.
故答案为:.
1.3.6证明数列通项
已知数列的首项.
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答案】见解析 .
【解法一】
两边同取倒数:
即,在考虑构造“”:
即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解法二】
令,则
递推公式变为:
.
数列{}的前n项和为,设,证
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的通项公式.
【答案】见解析 .
【解析】


① ②可得:

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令 代入(*)可得:
已知数列满足:
且,求证:为等差数列.
【答案】见解析 .
【解析】
设,则代入可得:
为等差数列,即为等差数列.
已知曲线,过上一点作一
斜率为的直线交曲线于另一点(且,点列的横坐标构成数列,其中.
(1)求与的关系式;
(2)令,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答案】见解析 .
【解析】
(1)曲线
(2),代入到递推公式中可得:
已知数列满足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试求出.
【答案】见解析 .
【解析】

代入到可得:

① 时,,不是等比数列
② 时,是等比数列,即为等比数列
1.3.7奇偶性求通项
已知数列中,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答案】见解析 .
【解析】由可得:
数列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20项和.
【答案】(1);(2).
【解析】
解:(1)当时,
当n为奇数,且时,,显然满足;
当n为偶数时,
所以
(2)

1.4 数列求和
1.4.1倒序相加
已知函数,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2020 B.
C.2 D.
【答案】A
【详解】
∵,∴.
∵数列为等比数列,且,∴.
∴ ,
∴由倒序求和可得.
故选:A.
已知函数,数列是正项等比
数列,且,则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函数,当时,,
因数列是正项等比数列,且,则,
,同理,
令,
又,
则有,,
所以.
故答案为:
设函数,定义
,其中,,则______.
【答案】0
【详解】
由题意,
所以
由 ①
则 ②
由①+②得
所以
故答案为:0
已知函数,数列是正项
等比数列,且,______.
【答案】
【详解】
解:由数列是正项等比数列,
且,可得,
因为,
可设,
又,
两式相加可得

所以.
故答案为:.
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得数列的前2020项和为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
又,
∴,


∴.
故答案为:
1.4.2错位相减
已知数列{},{}的各项为正,且=,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解:依题意,,当时有,
两式相减有:,
即有,
又因为,则有,
即数列是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又,解得或(舍),
从而.
所以.
(2)
解:由(1)可知,,
则有:,

两式相减得,
所以,即数列的前n项和为.
给出以下条件:①成等比数列;②成等比数列;③.从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再解答.已知递增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______________.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1)
(2)
【解析】
(1)
设递增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若选条件①,由,
有,
化简得.
解得或(舍去)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若选条件②,由,
有,
化简得.
解得或(舍去)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若选择条件③,由,有,
两式相减得:,
因为,所以,故,
所以,即,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由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
由(1)知,所以,
所以,
两边同乘以2得:,
以上两式相减得:,
即,
所以,
故答案为:2n,.
已知数列满足,,
.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证明:由题意,因为,,,
所以,,
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2)
解:由(1)可得,又,所以,
所以,所以,
所以,

所以 ,
所以.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求数列的前项和;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解:由题意得:
,则为等差数列,首项.
∴.
(2)
∴①
∴②
①-②得,


1.4.3裂项相消
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证明:由已知,得,
所以,
所以,
所以数列是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
由(1)可得,,则,
所以,
所以.
已知各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为,,且,,成等比数列.
(1)求;
(2)若,求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且,,成等比数列可得,
解得,,
所以.
(2)
由可得,
所以,
所以
.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数列满
足:,,数列满足且的前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的前项和,并比较与的大小
【答案】(1)
(2),
【解析】
(1)
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数列满足:,,
所以 ,则 ,故 ,
(2)
由(1)知:,


因为 ,
故,即.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则,可得,
由可得,即,解得,,
故.
(2)
解:,
因此,
.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求的前2k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解:因为,,当时,,解得,当时,
所以,即,显然,所以,
所以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2)
解:因为,所以,
所以
已知在数列中,.
(1)求数列的前项和;
(2)设,求数列的项的和.
【答案】(1);
(2).
【解析】
(1)
∵,


即.
(2)
∵,,
∴,,
∴是首项为32,公比为16的等比数列,
所以,.
已知数列和,,,
.
(1)证明:是等比数列;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解:∵,,
∴,,
又,,解得,,
∴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知,则,
∴,

.
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为,, 成等比数列.
(1)求;
(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设公差为,则,
解得,
所以.
(2)
∵,
∴当时,,
当时,,
且当时,,
所以,
所以

.
已知数列的首项为正数,其前项和
满足.
(1)求实数的值,使得是等比数列;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当时,,,解得;
当时,把代入题设条件得:
,即,
很显然是首项为8+1=9,公比为9的等比数列,
∴;
(2)
由(1)知是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

故数列的前项和为:
.
设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是等差数列.已知,,,.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通过基本量直接计算可得;
(2)用裂项相消法可解.
(1)
记的公比为,的公差为,
由题知:,解得或(舍去),故
又,即,解得,故
(2)
由(1)知:
所以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等比数
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数列和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证明:.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
由,
解得,所以;
(2)
由(1)知,,
所以,
所以

即,
.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
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由,
∴ ,
∴,
故选:A.
1.4.4分组求和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的有.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分析】
(1)令可求得的值,令,由可得,两式作差可得出,结合等比数列的定义可证得结论成立;
(2)求得,利用分组求和法可求得.
(1)
证明:当时,,则;.
当时,由可得.
两式相减得,即,.
因为,则,,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
所以,数列构成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故,则.
所以,
.
已知数列满足,
数列是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前n项和为,,求.
【答案】(1)
(2)
【解析】
(1)
解:由数列满足,可得,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解: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因为,可得,解得,
所以,
又由,
所以数列的前项为: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2)试比较与的大小.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当时,,,
当时,①,
②,
①-②得,即.
又∵,∴是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
由(1)知,,
∵,∴,

.
∴,
又∵,∴,∴.
1.4.5绝对值求和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且,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详解】
(1)当时,,
由,得,即,
当时,,当时,,
所以;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
所以,解得或(舍),
所以.
(2),
所以当时,,
当时, ,

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是
和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1)是和的等比中项,
所以,
即,
又由,
即,
整理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知,,
则,
当时,,
所以,
当时,记数列的前项和为,
则,
所以,
综上得:.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2)
【解析】
解:(1)当时,,即,
当时,,
时,满足上式,
所以
(2)由得,而,
所以当时,,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
1.4.6奇偶求和
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证明:因为,,
所以,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4,公比为4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可得,即,

.
当n为偶数时,,


当n为奇数时,则

综上所述,.
已知中,,求的
值.
【答案】
【解析】
解:当为奇数时,


以上两式相减可得:,

当为偶数时,


以上两式相加可得:,


的值为36.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的表达式
【答案】(1);(2).
【解析】
(1)当时,,即,
当时,,
即,因此,
所以
即,经检验,时成立,所以.
(2),
所以,当n为偶数时

当n为奇数时, .
综上所述,.
课后练习
1.1等差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_________
【答案】9
【详解】由可得:,即。而,所以不是各项为0的常数列,考虑,所以 .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 )
A. B.
C. D.
【答案】A.
【详解】
.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均不为0,且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答案】B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由得,
即得
.
故选:B.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4 B.17
C.68 D.136
【答案】C
【详解】
设数列的公差为d,
因为,所以,即,.
故选:C
(多选)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的最大值为
C. D.
【答案】AC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因为,可得,解得,
又由,所以,所以A正确;
因为公差的正负不能确定,所以可能为最大值最小值,故B不正确;
由,所以,所以C正确;
因为,所以,即,所以D错误.
故选:AC.
等比数列的公比,,则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详解】
解:由等比数列的公比满足,,可的,
可得,则,且,
由为等比数列,则,则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则原不等式等价为,
因为,则,把,代入整理得,
所以,,则,由,则的最大值为.
故答案为:.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说:“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一个孩子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8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依照次序分,要顺从父母,兄弟间和气,不要引得外人说闲话.”在这个问题中,第5个孩子分到棉花为( )
A.133斤 B.116斤
C.99斤 D.65斤
【答案】A
【详解】
依题意得,八个子女所得棉花斤数依次构成等差数列,设该等差数列为,公差为d,前n项和为,第一个孩子所得棉花斤数为,
则由题意得,,
解得,.
故选:A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
A.2 B.4
C.6 D.8
【答案】B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故选:B
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d的等差
数列,前n项和为,满足,则( )
A.35 B.40
C.45 D.50
【答案】C
【详解】
,则,即,即,所以.
故选:C
若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则( )
A.13 B.39
C.45 D.21
【答案】B
【详解】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则.
故选:B.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解:∵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Sn,Tn,
∵,
∴,
故答案为:.
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则________.
【答案】
【详解】
解:因为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与,且都有,
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_____.
【答案】
【详解】
因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且,
所以,,又,,
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多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
C.
D.
【答案】AB
【详解】
,所以是递增数列,A选项正确.

所以,B选项正确.
,C选项错误.
当时,,D选项错误.
故选:AB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若,则( )
A.的最大值为
B.的最小值为
C.的最大值为
D.的最小值为
【答案】C
【详解】
,即,整理得,.,即数列的前7项为负,故选C.
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36 B.45
C.63 D.75
【答案】B
【详解】
因为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所以成等差数列,即成等差数列,
所以,解得,
故选:B.
(多选)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B.
C.中最大 D.
【答案】AC
【详解】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其前n项和为,
由,得,由,得,
则有,即,A正确;,B不正确;
因,且,,则是递减等差数列,其前6项均为正,从第7项起为负数,因此,中最大,C正确;
,,,即,D不正确.
故选:AC
(多选)已知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B.该数列的公差
C. D.
【答案】BCD
【详解】
由可得,, 可得
可得,所以等差数列的公差,故选项B正确.
所以为正,,从第8项起均为负. 故选项C正确.
所以,故选项A不正确.
,故选项D正确.
故选:BCD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当n=___时,最小.
【答案】2022
【详解】
根据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和性质得:


,,
前2022项为负,从2023项开始为正,故前2022项和最小.
故答案为:2022.
(多选)在等差数列中,,,且,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
A.公差 B.
C.
D.使的的最小值为
【答案】CD
【详解】
,,且,
,,即,故A,B错误;
,,
使的的最小值为故C,D正确,
故选:CD.
(多选)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若,且,则( )
A. B.
C. D.当时,取得最小值
【答案】BCD
【详解】
由,可得,
∴,,
对于A,,故A错误;
对于B,,故B正确;
对于C,,故C正确;
对于D,,当时,取得最小值,故D正确.
故选:BCD.
1.2等比数列
数列中,,,若,则( )
A.2 B.3
C.4 D.5
【答案】C
【详解】
∵,∴,
所以,数列是以2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则,

∴,则,解得.
故选:C.
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则( )
A.63 B.
C.81 D.
【答案】C
【详解】
解: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设公比为,且,
所以,所以,
所以,所以,
故选:C.
已知{}为等比数列,,公比.若是数列{}的前n项积,则取最大值时n为(  )
A.4 B.5
C.4或5 D.5或6
【答案】C
【详解】

函数的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所以当或时,取得最大值.
故选:C
若在等比数列中,,,那么( )
A.20 B.18
C.16 D.14
【答案】B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所以
故选:B
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而闻名,其外观有五层而实际上内部有九层,隐喻“九五至尊”之意,为迎接2022年春节的到来,有网友建议在黄鹤楼内部挂灯笼进行装饰,若在黄鹤楼内部九层塔楼共挂1533盏灯笼,且相邻的两层中,下一层的灯笼数是上一层灯笼数的两倍,则内部塔楼的顶层应挂______盏灯笼.
【答案】
【详解】
依题意,各层灯笼数从上到下排成一列构成等比数列,公比,前9项和为1533,
于是得,解得,
所以内部塔楼的顶层应挂3盏灯笼.
故答案为:3
有A,B两种细菌,若每个细菌A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能杀死1个细菌B、并且A在杀死B的同时将自身分裂成2个同样的细菌,现有1个细菌A和914个细菌B,则细菌A将细菌B全部杀死,至少需要________个单位时间.
【答案】10
【详解】
由题,设个单位时间内,累计细菌的数目为,
则,
由,得,解得正整数,
故至少需要10个单位时间.
故答案为:10.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5 B.10
C.4 D.
【答案】A
【详解】
由题有,则
=5.
故选:A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答案】C
【详解】
解:因为数列为等比数列,则,,成等比数列,
设,则,则,
故,所以,得到,所以.
故选:C.
(多选)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为( )
A.数列是等差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D.
【答案】BCD
【详解】
解:由得,即
所以,由,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A错误,B正确;
所以,即,故C正确;
又,
所以,故D正确.
故选:BCD.
1.3数列求通项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________.
【答案】
【详解】
∵,①
∴当时,,②
②-①可得,,即,
又,也适合上式,
∴,
∴,
∴,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中,,前项和,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根据题意,数列中,,,
①,
②,
①②可得:,
变形可得:,

;
时,符合;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为其前n项和,,.令,则数列的前25项和是___________.
【答案】-5.
【详解】

时.,所以,所以是等差数列,
公差为1,首项为1,所以,又数列各项为正,因此,所以,
,也适合.
所以,,

则数列的前25项和为.
故答案为:.
数列的前n项和为,试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
【答案】不是等差数列.
【详解】
当时,.
当时,,
综上,,
,即
故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当时,.
【答案】(1);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1)
由,
可得,
两式相减可得,
当时,,满足,
所以.
(2)
∵,
因为,
所以当时,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的有.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证明:当时,,则;.
当时,由可得.
两式相减得,即,.
因为,则,,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
所以,数列构成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故,则.
所以,
.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答案】(1)
(2)
【解析】
(1)
解:因为,所以,
所以,即,
因为,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2)
解:由(1)得,
所以,
所以,

所以,
所以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当时,由
得,
两式相减可得.
因为,符合上式
所以,故,
(2)
由(1)得,
当时,,
当时,,不符合上式,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因此.
故当时,.


令,得,符合上式
综上所述,.
在数列中,, ,则_______.
【答案】
【详解】
试题分析:由可得,
所以,
以上各式相加可得,
所以,即.
若数列满足,,则满足不等式的最大正整数n为( )
A.28 B.29
C.30 D.31
【答案】A
【详解】
解:由,得,
所以
因为,所以,解得,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大正整数n为28.
故选:A
数列的首项,,则__________.
【答案】-61
【详解】
由题数列的首项,,则当时.
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故答案为-61.
在数列中,,,且对任意的,都有,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
【答案】
【详解】
解:由,得.
又,,所以,
所以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所以,
所以,
因为符合上式,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解:数列满足

∴数列是以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即;

(2)
解:,



已知数列满足(n∈N*),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答案】
【详解】

,由于,
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故答案为:
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解析】
解:因为,,则,可得,
,可得,以此类推可知,对任意的,.
由,变形为,
是一个以为公差的等差数列,且首项为,
所以,,因此,.
在数列中,,,则____________.
【答案】
【详解】
由题设,,,,…
所以是周期为3的数列,故.
故答案为:
1.4数列求和
已知函数,,正项等比数列满足,则值是多少?.
【答案】
【解析】
【详解】
因为,
所以.
因为数列是等比数列,所以,
即.
设 ①,
又+…+ ②,
+②,得,所以.
已知函数对任意的,都有,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答案】
【详解】
因为,
.
故….①
….②
①+②,得,.
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证明:当时,,解得,
由,可得,
两式相减得,
即,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2)
解:由(1)可得,所以,
则,
则,
两式相减可得

所以.
已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设的公差为,的公比为,
由已知可得,,则,
即.
∵,∴,
又∵,
∴,解得,即.
(2)
由(1)知,
令①,
①式两边同乘得:②,
错位相减得
则.
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
(1)
证明:显然,
将两边同时取倒数得,
即,所以数列是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
(2)
由已知得,
那么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数列满足(且),.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设等差数列公差为d,
∵,∴,
∵公差,∴.
由得,即,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
∵,∴,
.
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
(2)
【解析】
(1)
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则,
∴,
由,
∴,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
∵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即,
∴,

.数列
等差数列
(1)定义:数列若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是同一个常数,则称是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的公差,通常用表示.
(2)通项及求和公式:


(3)等差数列常用性质:
① 等差中项:若为的等差中项,则有.
② 在等差数列中,若,则有
③ 若都为等差数列,则有:也为等差数列;也为等差数列;也为等差数列;也为等差数列.
④ 若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有也成等差数列.
⑤“为等差数列”是“”的充要条件.
1.1.1基本运算和基本性质
在等差数列中,公差,,前项
和,则( )
A.5或7 B.3或5
C.7或-1 D.3或-1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
,,则( )
A. B.
C. D.
已知等差数列中,
则此数列前项和等于( )
A. B.
C. D.
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将1,2,…,9填入的方格内,使三行 三列 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如图所示.
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1,2,3,…,填入个方格中,使得每行 每列 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叫做阶幻方.记阶幻方的数的和即方格内的所有数的和为,如图三阶幻方记为,那么( )
A.3321 B.361
C.99 D.33
设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为,满足,则的取值范围是
.
在平行四边形中,点满足
,连接并延长交的延长线于点,,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项和为,则( )
A. B.2527
C. D.2528
(多选)已知数列,均为公差大于零的等差
数列,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数列{}是递增数列
C.数列是等差数列
D.数列不可能是等差数列
已知数列与数列,其中
.它们的公共项由小到大组成新的数列,则前25项的和为( )
A.3197 B.3480
C.3586 D.3775
《周髀算经》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从冬至起,接下来
依次是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共十二个节气,其日影长依次成等差数列,其中大寒、惊蛰、谷雨三个节气的日影长之和为25.5尺,且前九个节气日影长之和为85.5尺,则立春的日影长为( )
A.9.5尺 B.10.5尺
C.11.5尺 D.12.5尺
现有一根金锤,长5尺,头部1尺,重4斤,
尾部1尺,重2斤,若该金锤从头到尾,每一尺的重量构成等差数列,该金锤共重( )斤
A.6 B.7
C.9 D.15
1.1.2中项性质运用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且三点共线(为该直线外一点),等于( )
A.2016 B.1008 C. D.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
那么=___________.
若是等差数列,
,则使数列的前项和成立的最大自然数是( )
A.4033 B.4034
C.4035 D.4036
各项均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
,若,则的最小值为______.
设和都是等差数列,前项和分别为和
,若,,则( )
A. B.
C. D.
设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
别为,,若对任意自然数n都有,则的值为( )
A. B.
C. D.
已知为等差数列,且前项和分别
为,若,则 .
已知数列和均为等差数列,前n项和
分别为,,且满足:,,则____________.
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记为
与,若,则( )
A. B.
C. D.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
,则的公差为___________.
已知两个等差数列和的前n项和分别
为,,且,则_________.
(多选)等差数列与的前项和分别
为与,且,则( )
A.当时,
B.
C.
D.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
C.当取得最大值时,
D.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公差为,,,则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B.当时,取得最大值
C.
D.使得成立的最大自然数n是15
(多选)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若
,且数列的前n项和有最大值,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A.中的最大值为
B.的最大值为
C.
D.
(多选)已知等差数列{}中,,公
差,则使其前n项和取得最大值的自然数n是( )
A.3 B.4
C.5 D.6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
,则满足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____.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1.1.3求和性质运用
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前n项和,则“”
是“数列为单调递增数列”的( )
A.充分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且,则( )
A. B.
C. D.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数列一定是等比数列
B.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C.数列一定是等差数列
D.数列可能是常数数列
若数列前n项和为,则“”
是“数列为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是数列的前项和,已知
,则数列( )
A.是等比数列,但不是等差数列
B.是等差数列,但不是等比数列
C.是等比数列,也是等差数列
D.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
在等差数列中,若其前项和为且存在最大值,且,那么当取得最大值时,的值为( )
A.8 B.9
C.10 D.11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且是等差数列.则的值为__________.
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 )
A.12 B.18
C.21 D.27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则( )
A.45 B.32
C.47 D.54
等比数列
(1)定义:数列若从第二项开始,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是同一个常数(不为0),则称是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的公比,通常用表示.
(2)通项及求和公式:


(3)等比数列常用性质:
①等比中项:若为的等差中项,则有.
② 在等比数列中,若,则有
③已知等比数列,则有: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为等比数列;
④ 若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有也成等比数列.
1.2.1基本运算和基本性质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
A.1 B.2
C.3 D.4
己知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
,,则公比( )
A.-2 B.2
C. D.
已知数列是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
若,则公比( )
A. B.2
C.2或 D.4
等比数列中,,且,,
成等差数列,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1
某企业在今年年初贷款a万元,年利率为,从今年年末开始每年偿还一定金额,预计五年内还清,则每年应偿还( )
A.万元 B.万元
C.万元 D.万元
在《增减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三
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如此六日过其关”则第五天走的路程为( )里.
A.6 B.12
C.24 D.48
(多选)我国古代数学专著《九章算术》中
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此问题的译文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5斗粟.羊主人说:“我的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的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打算按此比率偿还,他们各应偿还多少?已知牛、马、羊的主人应分别偿还a升、b升、c升粟,1斗为10升,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b,c依次成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B.a,b,c依次成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C.
D.
如图,一个小球从10m高处自由落下,每次
着地后又弹回到原来高度的,若已知小球经过的路程为,则小球落地的次数为______.
已知数列是首项不为零的等比数列,且公比大于
0,那么“”是“数列是递增数列”的( )
A.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不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性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是等比数列,则“对于任意的正整数
n,都有”是“是严格递增数列”(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q,且
,则“为递增数列”是“”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则
“”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已知是等比数列,则( )
A.数列是等差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是等差数列
D.数列是等比数列
1.2.2中项性质运用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则=( )
A.8 B.16
C.32 D.64
在等比数列中,若,
的值为( )
A.9 B.1
C.2 D.3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
,则等于( )
A. B.
C. D.
在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中,若
,则( )
A.6 B.12
C.56 D.78
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其前项和为
,前项积为,满足,.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的最大值为
B.
C.的最大值为
D.
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其前项的
积为,且满足,,,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
(1);
(2);
(3)的值是中最大的;
(4)使成立的最大正整数数的值为.
1.2.3求和性质运用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
,若,,则( )
A.49 B.50
C.51 D.52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 )
A. B.
C. D.
求通项
1.3.1由求.
设是数列的前n项和,若点在直
线y =2x+l上,则_________.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其前n项和
为,且,则______.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满足
,,则=( )
A. B.
C. D.
已知,则______.
数列的前项和为,若,
,,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
已知数列满足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
已知正项数列中,则
,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已知数列满足:,
,则______
已知数列为正项数列,且
,求.
在数列中,,
,求数列的通项.
已知正项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则__________,满足不等式的最大整数为__________
已知在数列中,,,则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
,求.
1.3.2累加法
已知数列满足,且,当取最小值时为( )
A. B.
C. D.
在数列中,,
,则( )
A. B.
C. D.
在数列中,,,则
__________.
在数列中,若,
,则 .
1.3.3累乘法
若数列满足,则( )
A.2 B.6
C.12 D.20
设是首项为的正项数列,且
(),则它的通项公式是( )
A. B.
C. D.
已知数列满足,
,则___________.
(2022新课标Ⅰ17题)记为数列的前
项和,已知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1)求的通项公式;
(2)证明:.
1.3.4周期性求通项
在数列中,,,则______.
在数列中,,,则__________.
在数列中,,则
_____________.
数列中,,,则______.
1.3.5构造新数列
(多选)已知数列满足,,,则( )
A.是等比数列
B.
C.是递增数列
D.
已知数列中,,,则
通项公式___________;前项和___________.
在数列中,,,
,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
已知数列满足,,则
___________.
已知在数列中,,,则( )
A. B.
C. D.
已知数列满足,
,若不等式对任意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设为数列的前n项和,
,且,记 为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m的最小值为_______.
已知是数列的前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
数列满足,则
_______.
已知数列满足:,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正整数,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已知在数列中,,且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满足
,求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中,,且
,求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满足
,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中,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中的分别为直线
在轴、轴上的截距,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是否存在正实数a,使得不等式对一切正整数n都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数列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设正项数列满足,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是______.
1.3.6证明数列通项
已知数列的首项.
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数列{}的前n项和为,设,证
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出的通项公式.
已知数列满足:
且,求证:为等差数列.
已知曲线,过上一点作一
斜率为的直线交曲线于另一点(且,点列的横坐标构成数列,其中.
求与的关系式.
已知数列满足
,判断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若不是,请说明理由;若是,试求出.
1.3.7奇偶性求通项
已知数列中, ,求证:数列是等比数列.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20项和.
1.4 数列求和
1.4.1倒序相加
已知函数,若等比数列满足..,则( ).
A.2020 B.
C.2 D.
已知函数,数列是正项等比
数列,且,则__________.
设函数,定义
,其中,,则______.
已知函数,数列是正项
等比数列,且,______.
设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利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可得数列的前2020项和为___________.
1.4.2错位相减
已知数列{},{}的各项为正,且=,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给出以下条件:①成等比数列;
②成等比数列;③.从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的横线上,再解答.已知递增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______________.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是以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n项的和.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已知数列满足,,
.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其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求数列的前项和;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1.4.3裂项相消
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各项为正数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为,,且,,成等比数列.
(1)求;
(2)若,求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数列满
足:,,数列满足且的前项和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的前项和,并比较与的大小
已知等差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求的前2k项和.
已知在数列中,.
(1)求数列的前项和;
(2)设,求数列的项的和.
已知数列和,,,
.
(1)证明:是等比数列;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为,, 成等比数列.
(1)求;
(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的首项为正数,其前项和
满足.
(1)求实数的值,使得是等比数列;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设是等比数列,公比大于0,其前n项和为,是等差数列.已知,,,.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设,求的前项和.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等比数
列{}的前n项和为,且.
(1)求数列和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证明:.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
则( )
A.
B.
C.
D.
1.4.4分组求和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的有.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满足,
数列是等差数列,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前n项和为,,求.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证:数列为等比数列;
(2)试比较与的大小.
1.4.5绝对值求和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且,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1)求数列和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等差数列中,公差,是
和的等比中项;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求数列的前n项和.
1.4.6奇偶求和
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中,,求的
值.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满足
.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求的表达式
课后练习
1.1等差数列
设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则_________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则( )
A. B.
C. D.
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均不为0,且满足,则的值为( )
A. B.
C. D.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4 B.17
C.68 D.136
(多选)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以下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B.的最大值为
C. D.
等比数列的公比,,则使成立的正整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说:“九百九十六斤棉,赠分八子做盘缠,次第每人多十七,要将第八数来言,务要分明依次第,孝和休惹外人传.”意为:“996斤棉花,分别赠送给8个子女做旅费,从第一个孩子开始,以后每人依次多17斤,直到第8个孩子为止.分配时一定要依照次序分,要顺从父母,兄弟间和气,不要引得外人说闲话.”在这个问题中,第5个孩子分到棉花为( )
A.133斤 B.116斤
C.99斤 D.65斤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 )
A.2 B.4
C.6 D.8
已知数列是首项为,公差为d的等差
数列,前n项和为,满足,则( )
A.35 B.40
C.45 D.50
若是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则( )
A.13 B.39
C.45 D.21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_________.
等差数列和的前项和分别为和,且,则________.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分别为,,若,则______.
(多选)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数列是递增数列
B.
C.
D.
设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
.若,则( )
A.的最大值为
B.的最小值为
C.的最大值为
D.的最小值为
记为等差数列的前项和,若,,则( )
A.36 B.45
C.63 D.75
(多选)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B.
C.中最大 D.
(多选)已知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 B.该数列的公差
C. D.
设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则当n=_ __时,最小.
(多选)在等差数列中,,,且,为数列的前项和,则( )
A.公差 B.
C.
D.使的的最小值为
(多选)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前项和为.若,且,则( )
A. B.
C. D.当时,取得最小值
1.2等比数列
数列中,,,若,则( )
A.2 B.3
C.4 D.5
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则( )
A.63 B.
C.81 D.
已知{}为等比数列,,公比.若是数列{}的前n项积,则取最大值时n为(  )
A.4 B.5
C.4或5 D.5或6
若在等比数列中,,,那么( )
A.20 B.18
C.16 D.14
中国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因其独特的建筑结构而闻名,其外观有五层而实际上内部有九层,隐喻“九五至尊”之意,为迎接2022年春节的到来,有网友建议在黄鹤楼内部挂灯笼进行装饰,若在黄鹤楼内部九层塔楼共挂1533盏灯笼,且相邻的两层中,下一层的灯笼数是上一层灯笼数的两倍,则内部塔楼的顶层应挂______盏灯笼.
有A,B两种细菌,若每个细菌A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能杀死1个细菌B、并且A在杀死B的同时将自身分裂成2个同样的细菌,现有1个细菌A和914个细菌B,则细菌A将细菌B全部杀死,至少需要________个单位时间.
等比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且,则( )
A.5 B.10
C.4 D.
设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
A. B.
C. D.
(多选)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数列的前项和为,则下列选项正确的为( )
A.数列是等差数列
B.数列是等比数列
C.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D.
1.3数列求通项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则________.
已知数列中,,前项和,则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_.
已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数,为其前n项和,,.令,则数列的前25项和是___________.
数列的前n项和为,试判断是否为等差数列.
已知数列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证明:当时,.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对任意的有.
(1)证明:数列为等比数列;
(2)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项和为.
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前n项和.
在数列中,, ,则_______.
若数列满足,,则满足不等式的最大正整数n为( )
A.28 B.29
C.30 D.31
数列的首项,,则__________.
在数列中,,,且对任意的,都有,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
已知数列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满足(n∈N*),且,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已知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在数列中,,,则____________.
1.4数列求和
已知函数,,正项等比数列满足,则值是多少?.
已知函数对任意的,都有,数列满足….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
(1)证明:数列是等比数列;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为等差数列,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记,求数列的前项和.
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n项和.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数列满足(且),.
(1)求和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在等差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求数列的前项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