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比尾巴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比尾巴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15 20: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比尾巴(教案)
教学目标
1. 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1个笔画。(教学重点)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3. 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1. 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长、比”等4个字和竖提1个笔画。(教学重点)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补充资料、图片、视频等;课件资源。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比、尾”等11个生字和提手旁、斜刀头、八字头3个偏旁。会写
“长、比”2个字和竖提1个笔画。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
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1. 图片导入:课件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猴子、松鼠、兔子、孔雀、公鸡、鸭子)
它们的尾巴各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了解一下吧!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比尾巴)
2. 课件出示词语“比尾巴”,注意“巴”读轻声。
师:“尾”是半包围结构,被包围部分是个“毛”字,你知道为什么“尾”字带有“毛”吗?
预设:因为动物的尾巴上长有毛。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Ⅱ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小节序号。
2. 指名读课文,师生共同指正读音,读好问句的语气。
重点指导生字:前鼻音“短”,后鼻音“公”,平舌音“伞、最”,翘舌音“谁、
长”等。
3. 整体感知:现在让我们再次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小动物参加了这次比赛?用横线画出来。
反馈交流,图文结合找到参赛的小动物,正确读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与文字。自由读这些动物的名字,指名读。
Ⅲ 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随文识字。
2. 学习生字“谁、长、短”。
(1)怎样记住生字“谁”?( + =谁)
谁能用自己的话分别描述一下猴子和兔子的尾巴?
预设:猴子的长尾巴可以挂在树上荡秋千,真有趣!
兔子的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真可爱。
(2)识记并积累反义词:长—短。
3. 学习生字“把、伞”及偏旁提手旁。
(1)课件出示“把”字的古文字形,它表示捕蛇的动作,捕蛇一定要紧紧抓住蛇头,才能把蛇捉住。
(2)学习提手旁。
①“把”字的偏旁是“扌”,读作提手旁,含有提手旁的字大都与手有关。
②你还知道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提手旁?(打、挂、拉)
(3)课件出示“伞”和“松鼠”的图片,对比体会“好像一把伞”。
4. 学习生字“兔”和偏旁斜刀头。
课件出示“兔”图文,指名读。你看,“兔”字上的这一点就像它短短的尾巴。
“兔”字的偏旁是“ ”,读作斜刀头。你还知道哪些字的偏旁也是斜刀头?(鱼、色、象)
5. 学习生字“最、公”和偏旁八字头。
读准平舌音“最”、后鼻音“公”,认识新偏旁八字头,不要与人字头相混淆。
Ⅳ 再现字词,练习书写
1. 再现字词,复习巩固。
识字游戏:帮助小猴子过河。玩法:点击画面,出现带生字的词语,读准词语,即可帮小猴子过河。
2. 指导书写“长、比”以及笔画竖提。
(1)观察生字“长、比”的结构特点,交流。
预设:这两个生字都有一个共同的笔画:竖提。
(2)指导竖提的写法:书写时,注意与竖钩的区别。
(3)教师示范写竖提: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
(4)书写生字“长、比”。
长:长横写在横中线上,竖提略靠左,撇和竖提相交,捺与撇对称,收笔高于竖提。
比:左窄右宽。短撇略高于短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略高于竖提。
(5)学生书写,并进行自我评价。
(6)反馈指导后再书写。
3. 课堂小结:本课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障碍,初读课文后,了解了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
4. 课后作业:建议完成第1课时中的练习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巴、把”2个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问句的语气。背诵课文。
3. 仿照课文做问答游戏,积累语言表达。
教学过程
Ⅰ 复习上节课所学,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2. 课件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Ⅱ 学习第1~2小节,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1. 学习第1小节,读准问句。
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这一小节的每一行后面都是什么标点符号?(问号)
认识问号(?):读这样的句子时,表示疑问的词(如“谁、什么”等)要重读,最后一个字(长、短、伞)的语调要上扬,声音适当拉长。
(2)这一小节里,动物们都在比什么?(尾巴)
指导朗读:注意读的时候要重读“谁”,“长、短、伞”的语调要上扬,读出疑问的语气。
2. 品读第2小节,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猴子的尾巴长。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1)朗读第2小节,文中介绍的动物尾巴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像一把伞,你能把喜欢这些小动物的尾巴的原因说一说吗?
预设:
①猴子的长尾巴可以挂在树上荡秋千,真有趣!
②兔子的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真可爱!
③松鼠的尾巴又大又软,可以当毯子。它从树上跳下来时,大大的尾巴就像一把伞。
(2)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板书:猴子 长 兔子 短 松鼠 伞)
3. 你能仿照这两个小节做一下问答小游戏吗?
预设: 谁的耳朵长?谁的耳朵短?谁的耳朵像把扇?
兔子的耳朵长。猴子的耳朵短。大象的耳朵像把扇。
4. 练习背诵这两个小节。
Ⅲ 学习第3~4小节,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
1. 学习第3小节,读好问句。
谁的尾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
指导朗读:注意读的时候重读“谁”,“弯、扁、最好看”的语调要上扬,读出问句的语气。
2. 品读第4小节。
公鸡的尾巴弯。鸭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1)这个小节的内容和上一小节的内容有什么关系?(本小节回答了上一小节的三个问题)
(2)本小节分别写出了公鸡、鸭子、孔雀的尾巴的什么特点?
预设:公鸡的尾巴是弯弯的,鸭子的尾巴是扁扁的,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板书:公鸡 弯 鸭子 扁 孔雀 最好看)
(3)你从“最”字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读出了孔雀尾巴的美丽超出了其他的动物,是位居第一的。
(4)课件出示孔雀开屏的图片,学生欣赏,深入体会“最好看”。
3. 这些小动物是从哪些方面比尾巴的?请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弯、扁、最好看)
(1)和“弯”意思相反的词语是什么?(直)
(2)“扁”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还可以说“鸭子的嘴巴扁”)
4. 朗读课文,背诵第3~4小节。
(1)师生一问一答,合作朗读第3~4小节。
(2)同桌一问一答,合作朗读第3~4小节。
(3)试着背诵这两个小节。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不同动物尾巴的不同特点。
Ⅳ 再现字词,练习书写
1. 巩固字词。
(1)指名读字词:比尾巴、谁、长短、一把伞、兔子、最好看、公鸡。
(2)给“比、伞”组词,如“比赛、雨伞”。
(3)填一填:一把( )。
2. 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巴、把”,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特点,交流。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巴:横折收笔靠近竖中线。第三笔在横中线上起笔,略上扬。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把:左窄右宽。“巴”要写得略矮些,横折起笔略低于提手旁的横,竖弯钩从竖中线起笔。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投影展示书写正确、规范的字,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Ⅴ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这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像两个小朋友在做问答游戏,朗读时注意读准问句。
背诵时可以认真看图,想象动物尾巴的样子,这样背起来就轻松多了。
2. 照样子,做问答小游戏。
(1)谁的尾巴最好看?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谁的样子最可爱?兔子的样子最可爱。
(2)谁的手儿巧?丽丽的手儿巧。
谁的字写得最好看?明明的字写得最好看。
3. 仿照课文写一写,你也是小作家。
谁的尾巴( 长)?
谁的尾巴( 松)?
谁的尾巴(好像一支桨)?
(老虎)的尾巴(长 )。
(小马)的尾巴(松 )。
(小鱼)的尾巴(好像一支桨)。
4. 课堂小结: 《比尾巴》这篇课文讲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和孔雀的尾巴的特点,让我们知道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是不一样的。(板书:动物们的尾巴各具特色)
5.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建议完成第2课时中的练习题。
板书设计
猴子 长
兔子 短
比尾巴 松鼠 伞 动物们的尾巴各具特色
公鸡 弯
鸭子 扁
孔雀 最好看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教学我把朗读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以读为本、以讲助读”。我认为学习语言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外部语言不断内化的过程,实现这一内化的过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读,所以我让学生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中去理解词语,培养语感,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
不足之处:
学生的主动性还是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学设计上缺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