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2020年高考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考题引路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句话出自《墨子˙兼爱中》。 原文是:“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 犹有不慈者乎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 视人身若其身,谁贼 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导 入
兼 爱
双手捧心
怜惜同情
怜惜,同情
喜爱
吝惜,舍不得
躲藏
恩惠
吝啬
给人恩惠
本课的标题是“兼爱”,那么“爱”是什么意思呢?
学过的“爱”字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疼爱
通"薆",隐蔽,躲藏
吝惜,舍不得
其实这三种“爱”的含义,也基本上代表了古人对“爱”的理解,那么墨子笔下的“兼爱”中的“爱”又指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壹 引疑设问明墨子
贰 字正腔圆诵文本
叁 字斟句酌解文意
肆 探骊得珠赏技法
伍 拓展延伸再内化
目录
作家作品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人。宋国贵族目夷的后裔,曾担任宋国大夫。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墨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创立了
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墨子的弟子根据他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
名家评价墨子
墨子是中国的良心和灵魂。
——张知寒
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
——毛泽东
兼爱非攻,是全人类的精神制高点。
——余秋雨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吧墨子推崇为“平等、博爱”的中国宗师。他说“古时最讲爱子的,莫过于墨子”。
背景链接
战国时期,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型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社会混乱,诸侯、大夫互相攻伐,战火连绵不断,民不聊生,纲纪废弛,礼崩乐乱。战争给下层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广大民众饱受战乱之苦,渴望安定太平的生活环境。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了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表现出鲜明的忧患意识、人世风骨及救世精神。他坚决无情地揭发当时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站在平民立场上维护民众与弱小国家的生存,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
《墨子》简介
《墨子》自战国中后期成书之后,屡遭变故,先秦的完本现已不可考见。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先秦诸子之书时,《墨子》有七十一篇,但传世本只剩下五十三篇。一般认为,今本《墨子》的前两篇,即《亲士》和《修身》,应当是墨子自己的著作;接下来的五篇,即《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是墨子逝世后他的弟子根据他中年时期讲学的记录增益而成,是墨子思想的纲要。《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堪称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墨子》一书,语言质朴,逻辑严密,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说理。中国古代严格意义上的论说文,就是从《墨子》开始的。就此而言,它在中国散文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贰壹
字正腔圆诵文本
诵读正音
1.范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明确字音:
譬(pì) 弗(fú) 恶施不孝(wū)
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
交相恶(wù) 故盗贼有(yòu)亡(wú)
1.范读: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自读:整体把握,疏通文意。
梳理文脉
起—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
承—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
转—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合—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叁贰壹
字斟句酌解文意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①圣人:古时对君主的尊称。
②事:事务。
③所自起:起源的地方,由何引起。
④焉:于是。
⑤攻:治疗。
⑥弗:不。
⑦然:这样。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
【译文】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于是能治理它;不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治理。//比如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定要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于是能治疗它;不知道疾病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治疗。//治理混乱的人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于是能治理它;不知道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就不能治理。
中心句:“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本段采用了类比(比喻)论证,以大家熟知的医生治病需要明确病因,来写圣人治国须知混乱产生的原因,更加生动形象。
1.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反)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
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正)
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反)治乱者何独不然?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正)
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反)
2.第一段的论证结构在句子的排列上有什么特点?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①察:考察
②当:同“尝”,尝试
③何自起:由什么引起
④相爱:互相关爱
⑤自爱:“爱自”,爱自己
⑥亏:使受损失
⑦自利:使自己得利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
【译文】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尝试考察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起于不互相关爱。臣下和儿子不孝敬国君和父亲,这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
第二段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爱。//
【译文】
即使父亲对儿子不慈爱,哥哥对弟弟不慈爱,国君对臣下不慈爱,这些也是天下所说的混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儿子,因此使儿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哥哥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国君爱自己而不爱臣下,因此使臣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关爱。
第二段
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爱。//
【译文】
即使是天下偷窃和抢劫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小偷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偷窃别人的家来使自己的家得利;强盗爱自己,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来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关爱。
第二段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译文】
即使是大夫互相扰乱封地,诸侯互相攻占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扰乱别人的封地来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占别人的封国来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了。
①“子不爱父” “亏父”
“弟不爱兄” “亏兄”
“臣不爱君” “亏君”
②“父不爱子” “亏子”
“兄不爱弟” “亏弟”
“君不爱臣” “亏臣”
③“盗不爱异室 “窃异室”
“贼不爱人” “贼人”
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这些乱象是如何产生的?
在墨子看来,“天下之乱”有哪些?这些乱象是如何产生的?
④“大夫不爱异家”
“乱异家”
“诸侯不爱异国”
“攻异国”
不相爱 乱
第三段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译文】
考察这是由什么引起的?都起于不相爱。如果天下全部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顺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孝顺的事情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和臣子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顺不慈爱就没有了。
第三段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 视人家若其家,谁乱 视人国若其国,谁攻 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
【译文】
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伤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别人的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别人的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
第三段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译文】
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主、臣子、父亲、子女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
列举兼相爱的具体做法和好处
爱人若爱其身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
视弟子与臣若其身 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
视人家若其家
视人国若其国
第三段墨子如何论述兼爱的?
由小到大
层层深入
第四段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译文】
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止憎恨而鼓励相爱呢?
所以天下的人全部相亲相爱就能治理的好,互相憎恨就会发生混乱。
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
主题归纳
墨子认为“乱”起于人们的“不相爱”,人们损人害人以求自爱自利。
于是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从而实现“天下治”的政治蓝图。
论证结构
起—第一段:治天下者必知乱的根源。(提出问题)
承—第二段:乱何自起?起不相爱。(分析问题)
转—第三段:若使天下兼相爱,则天下治 (解决问题)
合—第四段: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得出结论)
肆叁贰壹
探骊得珠赏技法
墨子的《兼爱》有哪些艺术特色
1.在说理方面,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
(1)有很强的逻辑性。
(2)层层推理,正反对比。
2.在语言方面,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
陆伍贰壹
拓展延伸再内化
1.孟子的“仁爱”和墨子的“兼爱”,究竟有什么区别
①儒家“仁”的核心价值强调“忠孝”,人与人之间要有贵贱尊卑之分。《孟子·尽心上》云:“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其意为,对于万物,只需要爱惜,但不需要用仁德对待。对于老百姓呢,只需要仁德,但不需要亲爱。所以孟子的仁爱是有等级的,有先后次序的,并不是平等无差别的爱。
②墨家“兼爱”的核心价值倡导博爱,人与人之间没有贵贱尊卑之分。墨子直接把别人的国家看成自己的国家,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把别人看成自己。爱自己多少,就要爱别人多少;爱自己父母多少,就要爱别人父母多少,一视同仁,一律平等,分毫不差。这就是“兼爱”。墨子的兼爱实际上倡导四海之内皆兄弟,相互关爱,团结互助,没有怨恨,没有矛盾,没有战争,这也正是我们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
2.“兼爱”的思想可谓是墨子为当时的乱世开出的灵丹妙药,它对当时的社会有效吗
由于墨家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客观地反映了身处贫困与战乱的人们的愿望,所以它成为战国时期一大学派。但是,这种“兼爱”的学说在封建社会难以施行,且墨子所处的时代正值春秋末期战国初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此时所出现的社会动乱并不是墨子所简单朴素理解的各方不兼爱、“交相恶”引起的,而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引起的。因此,墨子的这种兼爱的思想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3.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初步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那么继承墨子“兼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虽然墨子把“天下之人皆相爱”这种超阶级的兼爱主张当作普遍的社会法则,这在阶级社会里是脱离现实、无从实现的天真幻想。但是他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互助共赢的兼爱精神,是现今社会所急需的。
3.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初步了解墨子的“兼爱”思想,那么继承墨子“兼爱”思想,对于我们现今社会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虽然墨子把“天下之人皆相爱”这种超阶级的兼爱主张当作普遍的社会法则,这在阶级社会里是脱离现实、无从实现的天真幻想。但是他提倡的兼相爱交相利、互助共赢的兼爱精神,是现今社会所急需的。
世界
中国
疫情期间,总共有71个国家向中国提供过物资或现金支持,这其中又有老挝、柬埔寨、缅甸三个东南亚的邻国既提供防控物资支持,又提供其他物资支持。
中国
世界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墨子《兼爱》
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总体目标
斯人已逝,思想和精神永存。
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弹出一支支悦耳动听的妙曲;
心存兼爱,我们的生命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
兼相爱,交相利,奏响生命的最美和弦。
现实意义
2020年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布置作业
2020年全国二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布置作业
壹
谢 谢 聆 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