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1.阅读。
不同的文体可以写同一事物,白鹭天生丽质,李时珍《本草纲目》解说:“鹭,水鸟也。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郭沫若却这样评价: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 , ,黛之一忽则嫌黑。
(1)在文中横线内填上恰当的句子。
(2)这两种文体不同,一种用 性的语言,一种用散文化的语言,都写出了白鹭 的特点。
阅读与欣赏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她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黄河的汹涌奔流,也不像长江那样逶迤绵长,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有时她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有时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波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极了。
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事物。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一切都显得那样有生气。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吹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夜晚的小河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风儿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窣窣的声响。远处,偶尔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显得更静了。
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2.小河在早晨是怎样的?( )
A.活泼 B.可爱 C.迷人 D.安静
3.“她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4.短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事情的发展顺序
5.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
A.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 B.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C.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 D.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
6.“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句子运用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7.画横线句子中“生气”是什么意思?请你也用它写一个句子,词语的意思一样。
。
8.体会第一段画“﹏﹏﹏”的句子的描写方法,写一写你的理解。
。
9.你喜欢这条小河吗?联系文本说明理由。
。
阅读。
落花生(节选)
“谁能把花生的好处说出来?”
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0.一家人在议花生时,所站的角度各不相同:姐姐、哥哥和“我”分别从花生的 、 、 三个方面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而父亲则着眼于花生的 。
11.选文将花生和 、 、 进行了比较,突出了 。
12.下列对父亲的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亲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认为它们没有花生的果实好吃。
B.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际用处。
C.父亲认为花生的内在很可贵,它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新鲜、美丽的果实露在外面,即使成熟了,也无声无息,不急于表露。
13.你身边是否也有像落花生一样的人?举例说一说。
。
语言赏析。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 近,然后 到我的杯子上,____下头来喝茶,再 过脸 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 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的响声。
14.请在语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这一连串的 ,鲜活地刻画了一个孩子般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作者心中那温柔的 。
15.为什么珍珠鸟敢跑到作者正在写作的稿纸上,还绕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 )
A.珍珠鸟是一种不怕人的鸟。
B.作者用自己的真心打动了珍珠鸟,使鸟除去了戒备之心。这种人鸟亲近的情境,正是信赖创造的美好境界。
16.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把人的灵性赋予珍珠鸟,使鸟儿似乎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
课外阅读与欣赏。
又见樱花
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
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和煦,而眼前的樱花,就在这春寒料峭里三五一簇,淡淡地开着,没有浓烈扑鼻的花香,也没有光艳夺目的花色,有的只是如云似锦的花簇,随风轻轻地摇曳,像极了少女们浅浅矜持的微笑。
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那一株樱花树。树很老了,但枝繁叶茂,粗壮、高大。儿时的我总爱在盎然的春日中,待到无数璀璨的星辰挂上天空时,我便会淘气地( )上枝干,惬意地半( )半靠在树枝上享受着乡村的幽僻。一阵微风( )过,雪白的花瓣伴着风、( )着舞飞进了我甜蜜的梦里……
后来上大学了,校园里也有两株樱花树。低矮得让人总是容易忽略它。但每到夜晚,那些开着大团大团花儿的树下总会聚集纳凉的学子,或读书或低声交流。
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
17.请将“跳、拂、躺、攀”四个动词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内。
18.文章一共写了 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 )的樱花。
19.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眼前的樱花”指的是( );尽管( )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也容易让人忽略,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A.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B.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
20.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思绪”在哪儿,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
阅读。
鲸的“鼻涕”真的价值连城吗?
鲸浑身是宝,庞大的身躯为人类输出大量鲸肉、鲸油和其他产品。不过,环境恶化和人类滥捕、滥杀,特别是一些体形较大的鲸因为经济价值高而遭大肆捕杀,造成许多种类的鲸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濒临灭绝的鲸,科学家想过很多办法,这一次,他们盯上的是鲸的“鼻涕”。什么是鲸的“鼻涕”?鲸和人一样,也通过肺呼吸,只是它们的鼻孔长在头顶,也就是喷水孔。
鲸在水面上通过喷水孔呼吸,呼气时,气体从喷水孔高速射出,遇冷凝结成水滴,最后变为喷水柱,看起来跟人类擤鼻涕有点像,因此我们将鲸喷出的液体称为鲸的“鼻涕”。
为什么科学家会在意鲸的“鼻涕”呢?因为鲸喷出的“鼻涕”里面含有很多物质,比如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微生物、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反映出鲸的很多身体数据,对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
通过这些物质,生物学家可以判断鲸是来源于本地还是只是路过,还可以判断鲸有没有怀孕等,甚至可以判断鲸是否有遗传病。
鲸的“鼻涕”如此重要,然而想获取鲸的“鼻涕”并不容易。首先,鲸很少与人类接触,其神出鬼没的特点让人类很难把握。运气好碰到一条时,取样过程也异常艰难。科学家一般坐着摩托艇悄悄靠近它们,然后趴在摩托艇头部,忍受着鲸的“鼻涕”难闻的气味,使劲伸出一根长杆,而迎接他们的往往会是一阵劈头盖脸的“鼻涕雨”,弄得他们满身黏糊糊的。不过,这已经是幸运至极的了,因为更多的时候是一无所获。
要想完成采集工作,只能乘坐船艇,花费巨大,更要命的是,如果采集不到足量的数据标本,就会给科学研究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需要引入一种新型的采集方式。
怎样才能更容易地接近鲸呢?科学家想到了无人机,也就是通过无人机来收集鲸的“鼻涕”。这种方式优点很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它不会影响鲸的生活。
举一个例子,有一种鲸,叫作露脊鲸。它们数量稀少,是急需被关注的对象。这种鲸,很少出现在海面。科学家即便没日没夜地去寻找,也很难发现它们。不过,如果是无人机,那就比较方便了。它可以安静地停在海面,然后去追踪鲸的声音,从而找到目标。
发现目标后,由于无人机上已经装了收集“鼻涕”的培养皿,因此,它可以直接飞入鲸的喷水柱中,轻轻松松地采集一大坨鲸的“鼻涕”,然后在海浪席卷前及时撤回。
同时,无人机还能充当“摄影师”。通过它拍出的近距离照片,可以估算鲸的大小,甚至可以观察到鲸身上的伤疤。在保护地球上为数不多的庞然大物时,小小的无人机做出的贡献可一点儿都不小。
21.鲸的“鼻涕”在文中指什么( )
A.鲸吸进的海水 B.鲸喷出的液体
C.鲸吸入的气体 D.人类擦的鼻涕
22.用无人机收集鲸的“鼻涕”最明显的优点是什么( )
A.搜集的数量多。 B.搜集十分轻松。
C.能近距离拍摄照片。 D.不会影响鲸的生活。
23.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鼻涕”作用小。
B.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鼻涕”含有很多物质。
C.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鼻涕”作用大。
D.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说明鲸的“鼻涕”含有很多物质。
24.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承上启下 D.点明中心
25.文中运用了很多问句。如:鲸的“鼻涕”真的价值连城吗?什么是鲸的“鼻涕”?……这些问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至少说两点)
。
玻璃之王
①195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将高温金-硅合金熔体喷射到高速旋转的铜轴上,以每秒100万摄氏度的冷却速度快速冷却熔体,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当时的一位物理学家看到这种刚诞生的合金材料时,曾嘲讽的说这是一种“愚蠢的合金”。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
②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通常情况下,金属及合金在从液体凝固成固体时,原子总是从液体的混乱排列转变成整齐的排列,即成为晶体。但是,如果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因为非晶态合金原子的混乱排列情况类似于玻璃,所以又被称为金属玻璃。
③那么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研究人员发现,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 例如,普通的玻璃液体只要慢慢冷却下来,得到的玻璃就是非晶态的;而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由于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但是,合金弥补了单一金属的缺憾。合金具有这样两个重要性质:第一,它的熔点远低于纯金属,例如,纯铁的熔点为1538℃,而铁硅硼合金的熔点一般在1200℃以下;第二,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也就是说,更容易被“冻结”成非晶体。这样,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
④目前,金属玻璃已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因为它具有较强的韧性、刚性、优良的磁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人们赞扬它是“敲不碎、砸不烂”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已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因为具有良好的磁学性质,金属玻璃还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26.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
27.按文章结构和内容,填写表格
第1节 第2、3节 第4节
28.文章第三节画线语句运用了一些说明方法,下列哪一种没有运用到 ____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29.下列关于金属玻璃的形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与普通玻璃相比,金属玻璃形成的关键是液态冷却时的速度要求更高。
B.金属玻璃的最终原子排列方式,仍然是混乱无序的,与液态时相似。
C.单一的金属无法被制作成金属玻璃,只有合金才可以
D.液体状态下,合金的原子更难运动,冷却成金属玻璃时更难整齐排列
30.“科学家们还预言,凭借其耐腐蚀、抗撞击、耐冷热的特性及优异的力学性能,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中“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
参考答案:
1.(1)减之一分则嫌短 素之一忽则嫌白
(2) 说明 体态、颜色
【详解】(1)本题考查现代诗文默写。
选自《白鹭》,应为: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书写时注意“减”“嫌”“素”的正确写法。
(2)本题考查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李时珍《本草纲目》和郭沫若的评价用不同的语言风格介绍白鹭的体态和颜色。
“洁白如雪,颈细而长,脚青善翘,高尺余,解趾短尾,喙长三寸”主要运用了说明,简洁明了。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主要运用了描写,生动有趣。
2.C 3.A 4.B 5.D 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明月、小河的静谧美。 7.活力;生机。 花园里,各种花儿争相开放,显得特别有生气。 8.大海、黄河与小河与进行比较,突出小河小、静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9.我喜欢这条小河。因为它是很美丽的。
【解析】2.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结合“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可知小河在早晨是迷人的。
3.考查修辞手法。
“她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把小河比作明镜,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4.考查描写顺序。
结合“早晨的小河是迷人的。”“太阳爬上了树梢”“傍晚,小河真可爱。”“夜晚的小河可静啦。”中“早晨”“傍晚”“夜晚”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
5.考查寻找中心句。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小河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色,因此“家乡的小河啊,在我的心中,你真美!”是本文的中心句。
6.考查赏析描写和修辞手法。
“圆圆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中“悄悄爬”“照镜子”把明月当作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悄悄爬”写出了环境的静谧,“照镜子”写出了小河的清澈。
7.考查词语的理解和造句。
结合“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可知“生气”指活力;生机。比如:夏日,暖风徐徐的森林里,随处可见生气勃勃的奇花异草,促我流连忘返。
8.考查描写手法。
“她没有大海的波澜壮阔,没有黄河的汹涌奔流,也不像长江那样逶迤绵长,她很小很小,总是静静流淌。”中“没有”“不像”可知把小河与大海、黄河与长江进行比较,写出了小河的小和静。
9.考查开放性题。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小河不同时间的美丽景色,喜欢的理由围绕小河的美进行作答即可。
10. 味道 作用 价钱 品质 11. 桃子 石榴 苹果 花生朴实无华、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品质 12.C 13.我的妈妈是一名护士,她就像落花生一样,总是默默无闻、不图回报地细心照顾每一位病人。
【解析】1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姐姐说:‘花生的味道很美。’”可知,姐姐从花生的味道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可知,哥哥从花生的作用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可知,我从花生的价钱方面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结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爷爷从花生的品质出发,觉得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可知,选文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不炫耀自己的品质。
1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意思。
A.错误,无中生有,父亲没有不喜欢桃子、石榴、苹果的果实,只是相比之下,更喜欢花生默默无闻的品质。故题干说法有误
B.错误,以偏概全,父亲没有否认桃子、石榴、苹果的好处。故题干说法有误。
C.正确。
1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通过阅读可知,花生是有很多优点,但是不急于表露自己,默默地做自己的事,例举出身边像落花生这样的人。
如:我的老师就像落花生一样,总是默默无闻、不图回报地教导我们。
14.挨 蹦 俯 偏 瞧瞧 绕 动作 爱意 15.B 16.拟人
【解析】14.本题考查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选段出自课文《珍珠鸟》,选段主要描写的是“小珍珠鸟”和作者亲密接触的过程。做此题我们需要熟悉课文中描写亲密接触的那些动词,即“挨”“蹦”“俯”“偏”“瞧瞧”“绕”。这一连串的动作,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可爱,也让人感受到作者与小鸟之间的情意,以及作者心中对小鸟的疼爱。
15.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可知,小珍珠鸟一点点靠近作者,作者怕惊动它,不动声色地继续写作,作者是真诚的待珍珠鸟好,才慢慢地获得珍珠鸟的信赖,鸟儿才会与作者亲近。故答案选B。
16.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
从“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 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可以看出,作者将小珍珠鸟当作淘气可爱的小孩子来写,故这段文字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把人的灵性赋予珍珠鸟,使鸟儿似乎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和呵护之情。
17.攀 躺 拂 跳 18. 三/3 乡下“我”家楼下 19. B A 20.作者的“思绪”在故乡和母校,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和母校的怀念之情。
【解析】17.本题考查了选字填空。
“跳、拂、躺、攀”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跳: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拂:拭,掸去。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也指车辆、器具等倒在地上。攀:抓住东西向上爬。
“枝干”是用“攀”,结合“半靠”填“躺”,“微风”是“拂”,搭配“舞”用“跳”。
可依次填写:攀、躺、拂、跳。
18.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本文通过描写工作单位、家乡楼下、校园里的樱花树,特别是带着儿时甜蜜梦境的老樱花树,表达了作者对樱花树的喜爱,更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文中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的樱花。
19.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作者共写了三处地方的樱花,结合句子“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可知“眼前的樱花”指的是作者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通过眼前的樱花,作者回忆起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两株樱花树,尽管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也容易让人忽略,但是仍然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0.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思绪”思想的头绪。从句子“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可知“思绪”在故乡和母校,表达的是对家乡和校园里的樱花树的美好回忆,表达是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21.B 22.D 23.C 24.C 25.(1)短文用问句“鲸的‘鼻涕’真的价值连城吗?”作题目能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第二段用问句“什么是鲸的‘鼻涕’?”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内容。
【解析】2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的含义。
从第③段的“鲸在水面上通过喷水孔呼吸,呼气时,气体从喷水孔高速射出,遇冷凝结成水滴,最后变为喷水柱,看起来跟人类擤鼻涕有点像,因此我们将鲸喷出的液体称为鲸的‘鼻涕’。”可以知道鲸的“鼻涕”在文中指鲸喷出的液体。故选B。
2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从第⑧段的“科学家想到了无人机,也就是通过无人机来收集鲸的‘鼻涕’。这种方式优点很多,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它不会影响鲸的生活。”可以知道用无人机收集鲸的“鼻涕”最明显的优点是不会影响鲸的生活。故选D。
2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句子“因为鲸喷出的“鼻涕”里面含有很多物质,比如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微生物、激素等,这些物质可以反映出鲸的很多身体数据,对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出鲸喷出的“鼻涕”里面含有的物质,说明鲸的“鼻涕”作用大。选项C说法正确。故选C。
2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句子“鲸的‘鼻涕’如此重要,然而想获取鲸的‘鼻涕’并不容易。”出现在第⑥段的段首。第⑤段提到了生物学家可以通过鲸的“鼻涕”了解鲸的很多身体数据,体现了鲸的“鼻涕”很重要。第⑥段讲述人类不容易获取鲸的“鼻涕”。句子“鲸的‘鼻涕’如此重要,然而想获取鲸的‘鼻涕’并不容易。”先总结了鲸的“鼻涕”很重要,再提到人类获取鲸的“鼻涕”不容易,引出人类获取鲸的“鼻涕”的方法。因此,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故选C。
25.本题考查分析句子的作用。
文中出现的问句:①鲸的“鼻涕”真的价值连城吗?②什么是鲸的“鼻涕”?③为什么科学家会在意鲸的“鼻涕”呢?④怎样才能更容易地接近鲸呢?
问句的作用如下:(1)能启发读者思考,也可以加强作者想表达的思想;(2)强烈的表达了句子的主要内容;(3)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鲸的‘鼻涕’真的价值连城吗?”是文章的题目,用问句作为题目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什么是鲸的‘鼻涕’?”是一个设问句,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引出下文内容。
句子“为什么科学家会在意鲸的‘鼻涕’呢?”的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鲸的“鼻涕”,后面提到了鲸的“鼻涕”里含有的很多物质对科学研究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这个问句的作用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句子“怎样才能更容易地接近鲸呢?”的前面以及提到了科学家需要引入一种新型的采集方式,后文提到了科学家通过无人机来收集鲸的“鼻涕”。因此,这个问句的作用是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26.金属玻璃 27. 金属玻璃的诞生史 金属玻璃的原理 金属玻璃如何获得 金属玻璃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8.B 29.C 30.不能删。因为“可能”只是预测,如果删去,就变成一定,不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严谨性。
【解析】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文章题目可知内容和“玻璃”有关,选文第一自然段提出金属玻璃,引出下文。第二、三、四自然段都是介绍金属玻璃的。所以文章的说明对象就是金属玻璃。
2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文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杜威兹教授等人用制造玻璃的方法,第一次制造出了不透亮的玻璃。这种不透亮、看起来“愚蠢的”的东西,就是在材料科学领域开辟出一条新道路的“玻璃之王”——金属玻璃。介绍了金属玻璃的诞生史。
第二自然段开始有一个设问句。提出了问题: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是什么呢?接下来就介绍了金属玻璃形成的原理。
第三自然段开始有一个设问句。提出了问题:在实际生产中金属玻璃又该如何获得?接下来就介绍了金属玻璃是如何获得的。
第四自然段提到了金属玻璃得到了广泛应用:被用于制造高档录音机、录像机的高耐磨音频视频磁头。被用于制造高压容器、火箭等重要部位的零部件。金属玻璃在将来可能会成为航天、军事及民用领域的理想候选材料。
28.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打比方: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作比较:说明文中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等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作用是突出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
选文第三节画线处首先举了例子说明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要远远高于其它物质液体。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普通玻璃和单一的金属液体凝固形成非晶态所需的冷却速度进行对比,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在说明单一金属液体形成非晶体所需要的冷却速度时,用了“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这个数字,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所以没有用到的说明方法是打比方。
2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正确,选文第三自然段提到单一的金属液体则需要每秒高达1亿摄氏度以上的冷却速度才能形成非晶态,这个速度是普通玻璃的无数倍。所以金属玻璃液态冷却时的速度要求更高。
B.正确,第二自然段提到金属或合金的液体凝固速度非常快,原子来不及排列整齐便被冻结住了,最终的原子排列方式仍类似于液体,是混乱的,这就是非晶态合金。选项说法与原文一致。
C.错误,第三自然段提到人们在实际生产中就将金属与其它物质混合形成合金后再来获得非晶态的金属玻璃。原因是目前工艺水平的限制,实际生产中难以达到如此高的冷却速度,也就是说,单一的金属难以在生产上被制成非晶态的金属玻璃。而不是原理上无法制成。
D.正确,第三自然段提到液体状态的合金原子更加难以移动,在冷却时更加难以整齐排列。选项说法与原文一致。
30.本题考查说明文用词的特点。
这类题是说明文中常考的题目。“可能”是表示预测,也许;或许。是作者的一种预测,不一定就是这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如果去掉这个词就表示肯定的意思了,说法不够严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