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和必修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
题目要求的。)】
1.《史记·晋世家》中自西周建立伊始的晋国国君世系(父子相传)的记载与北赵晋侯墓地发现的晋侯墓
在数量上是相符的。然而,至西周末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
徒袭殇叔而自立,是为文侯。”之后,“文公修政,施惠百姓。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色,小者尊爵。”这
种变化反映出当时晋国
A.墓葬制度凸显了贵族特权
B.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则遭到破坏
C.礼乐制度落实具有渐进性
D.宗法制丰富了内容而淡化等级
2公元前121年,西汉王朝在祁连山下设立五个属国:公元前121年至公元前111年间,又先后在河西走
廊建立四郡,从敦煌向西至盐泽(今罗布泊)修筑很多烽燧;至公元前60年,迫使匈奴基本退出西域。
这些举措
A.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确保了北部边疆的政治稳定
C,体现了因地制宜的特点
D.为丝路贸易提供了一定保障
3.唐代前期,城市中主要居住着封建官僚、军队及其家属以及一些服务人员,这些人所需的农副产品大都
通过俸禄直接获得。此外,手工业品也大都由官府手工业生产。因此,城市封闭结构并没有对这些城
市居民的生活造成过多影响。这可用来说明,唐代前期
A.政府在城市居民的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税制创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
C.政府的扶持是当时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D.城市的经济职能进一步增强
4,《神宗皇帝实录叙》载:“熙宁之初,锐意求治,与王安石议政意合,即倚以为辅,一切屈己听之。更立法
度,拔用人才,而者旧不用。于是人言沸腾,中外皆疑,虽安石不能自保,亦乞罢政事…安石性刚,论
事上前,有所争辩时,辞色皆厉。上辄改容,为之欣纳。”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第1页(共6页)】
L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高三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考查先秦政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西周建立伊始,晋国这种嫡长子继承制的君位传递体系就被严格
执行下来,《史记·晋世家》中的晋国国君世系的记载与北赵晋侯墓地发现的晋侯墓在数量上相符就是重要印证。而西
周末年,“穆侯卒,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拉开了晋国历史上杀亲夺位的序幕;而晋文公时代的升迁原则可以总
结为尊贤、论能、贵德、有功,是一种典型的按照贤、能、功的奖励原则,上述现象共同反映出当时晋国宗法分封制遭到破
坏,故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未体现礼乐制度,故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宗法制内容的进
一步丰富,故排除D项。
2.D考查汉朝边疆治理及丝路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核心内涵是汉武帝到汉宣帝时期通过军事力量打通了
东西方交通要道,并建立了控制西域的军镇要塞,为丝绸之路开通和中西方交流提供了一定的政治军事保障,故D项正
确。汉初郡国并行制埋下了地方割据的隐患,故排除A项:B项表述“确保了”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无
法体现“因地制宜”的特点,故排除C项
3.A考查唐朝政府对城市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前期,城市中主要居住着封建官僚、军队及其家
属以及一些服务人员,这些人所需的农副产品大都通过俸禄直接获得,而不用经过商品交换。此外,手工业品也大都由
官府手工业生产,可以看出政府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故A项正确,排除C项。BD两项在材料中没
有体现,故排除。
4.C考查宋朝士大夫政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之所以能在神宗面前以师友自居,甚至在与皇帝争辩
时敢于“辞色皆厉”,主要得益于当时君臣共守的政治文化,体现了皇权对士大夫的尊重和优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当时士大夫政治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故C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时期的党派斗争指的是以王安石为代表的变法派和以
司马光为代表的反对派的斗争,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项;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策路一直奉行,故排除B项:中
国的政治分为两段,前一段是汉唐两宋,是文官跟皇帝共治天下;后一段是元明清,这一时期才出现了绝对的君主专制
制度,故排除D项。
5.C考查清朝经济政策。根据材料“清康熙朝开海贸易并设立江、浙、闽、粤四大海关,仅仅是恢复‘闽粤边海生民'的一
条谋生之路,并征收海关税以益于‘闽粤兵饷’”可知,清潮统治者开关的初衷并不是通过海外贸易来刺激国内的商品生
产并进而积累资本达到国富兵强,结合“所以清朝制定以限制为基本特征的对外贸易法律就成为必然”可知,清朝限制
了外贸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清朝抑商政策因时局而
改变,故排除B项:商人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能够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故排除D项。
6.D考查鸦片战争的背景。根据材料可知,1814年,英国兵船已经出现在中国海面,拘捕美国商船,侵犯中国领海主权
和司法主权,但是中国封建朝廷和地方官吏不去揭露英国的侵略本质,不维护主权的尊严,却要坚持对外国的“蛮夷”称
呼,坚持在外事交往中“上对下”的口吻,仍然按照传统朝贡体系宗藩关系处理中英美之间的纠纷,这反映出当时传统夷
夏观念依然存在,故D项正确。外国军舰及兵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故排除A项:材料只
涉及部分地方官员,没有涉及整体国人的看法,故排除B项:清中央权力下移是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故排除C项。
7.C考查洋务运动。结合材料可知,洋务运动中期以后,生产的商品在一定范围内受到市场调节、价值规律的影响,创办
的民用企业起初采用的是报请上谕批准的官办方式,但后来基本上依靠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实现。上述现象在一定程度
上冲击了中国传统经济及其生产方式,加速了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进程,故C项正确。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
地位,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巨变,故排除A项;洋务民用企业起源于洋务军工生产对资金、原料等的需要,故排除B项;
清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在甲午战后,故排除D项。
8.B考查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材料表明孙中山认为不管是满人还是汉人,只要是专制统治就必须推翻,由此说明革
命的根本是推翻封建专制,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理论是抗战时期形成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从革命方向与指导思
想看,它不同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故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三民主义中民权问题的本质是政权问
题,故排除D项。
9.C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鲁像边区推行统一累进税制。
以“有钱出钱,钱多多出,钱少少出”为基本原侧,材料中的信息反映出这一原则既照顾到了贫苦群众的生活,又兼顾其
他阶层的利益,而且随着累进税制的推行,税率大大降低,这有利于团结社会各阶层共同抗日,从而适应了抗日战争形
势的需要,故C项正确。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不吻合,故排除A项;抗战胜利的根本保障是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减租减息政策,故排除D项。
10.A考查现代中国改革开放。根据材料可知,新时代即2012年以来中国“某势”“塑势”,主动营造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
的重要一环是在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前提下,全面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其表现有积极打造三大对外开放新平台,
即“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自贸区建设,并持续改善国内投融资环境,如:大幅放开市场准入、加强
知识产权保护等,故A项正确。世贸组织的规则并非是中国单方面可以去完善的,且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B项:全
方位外交战略是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逐渐产生并成熟的,故排除C项;无敌国、不结盟外交是在改革开放
后实施的,故排除D项
11.C考查古代罗马法。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核心内滴是罗马法经历市民法一最高裁判官法一万民法形成罗马法体系的
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结合材料“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可知,材
料反映出罗马法为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故C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这种演变是
【高三10月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贞(共2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