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23.11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
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荷子·天论》中提出“天不以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江远也辍广”的观点。下列
言论与之最相接近的是
A,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
B.飕霜以知坚冰必至,天之道也
C心.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宁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2.下图为四川彭州出土的东汉画像砖。画中有一头戴冠、身着长袍的宫员跪坐于房前左侧,
一只手向前伸出:房前右侧,一肩负鸠杖的老若跪在地.上,探头望着前面地上的一只口袋,
一赤足短裤者手捧量器,弯腰向地上的袋中倒物。·该画像砖可以佐证当时
A.小农经济是封建统治的基础
B.义仓养老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
C.经济繁荣是社会优抚的前提
D.优抚制度是国家治理的组成部分
3.《资治通鉴》记载,唐初,中书令由皇帝处领旨,交其属下中书舍人六员起草诏令,“凡军国大
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h花判事。”所署意见由中书侍郎、巾书令审覆后,
交丁下省驳正,然后由尚书省须下执行。这一制度反映了唐初
A.注重中枢决策的合理性
B.实行集体决策削弱相权
G.中枢快策权力发生:转移
D.三省体制已经遭到破坏
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宋代官员的职务分官、职、差造三类。“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代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
以治内外之事”。官、职是虚衔、只有差遣才能真正行使衩力。如包拯的头衔曾是“吏部郎
中龙图腳学士知开封府事”,死后追赠“礼部尚书”,其中有实际权力的是
A.龙图阁学士
B.吏部郎中
C.知开封府事
D.礼部尚书
5,明清测代对大运河漕船的规格、数量以及维护都有其体的要求。如安求漕船要用材质良好
的楠木、杉木制作,标淮长度为6米左右。明代设立总督河道衙门,长官为总督河道,清代
政称“河道总誉”,是管理湾运河道的最高军政长官。以上史实表明了
A.清朝对南方的统治不断加强
B.政府维持漕运成本丘大
C,明清国家运输体系趋于完备
).国家对东南财赋的重规
6.以下是章开元,朱萸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第一章的章节日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最有可
能是
第三章新社会结构的发生
第…节
清政府政治体制与政策的局部调整
第二节
第.三节私营资本企业的产
第四节城乡社会的变化
A,民族危机的加深
8.经世致H思潮
.洋务运动的展开
D.太平天国运动
7.据《达县志记载.晚清该县所设公扇(由士纳管理以协助政府完成特定事务的机构)可分为
政务型、学务型,自治型三类。:属于政务型的有三费局、捐输局、铁路相捐局等,属于学务型
的有经费词、学务局、劝学所等,属习自治型的有保甲局、警察局等:这些机构的设置
A.严重动摇了清朝哎治根基
B.体现出公共管理职能近代化趋势
G.有利于建立高效的行政体系
D.加强了朝廷对基层的渗透与控制
8.1931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
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斑易,流通苏区与菲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
外商絲商”的政策。该做法旨在
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
B.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
C.探紫统一战线新路径
D.改变农的小按经济结构
9,1961年3月,中共中央通知要求县级以上党委领导人员把深入基层进行典型调查当作首要
任务。在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中央儿后发布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自然科学研究、
国营工业企业、高等院校、文学艺术等领域的一系列工作条例。这表明时
A.结束了“左”频的政治路线
B.践行头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确立了经济本制改带的方针
D.国民经济实现了协调发展
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选项
B
D
A
C
D
B
A
B
D
C
A
B
C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答案】(22分)
(1)主张:儒家强调通过统治者的德行和礼的教化功能现治理:法家强调通过公开成文法的强制
性效力利依法办事实现治理。(4分)分析: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宗法血缘关系的
瓦解,贵族等级分封制开始解体,礼无法再维持旧秩序;新兴士阶层提:了H己的政治社会
主张,彼此论战辩驳,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4分)
(2)实质:统治阶层的特权合法化;原因:西汉以米“先请”制度的形成以及“八议”思想在社会的传
播为特权合法化奠定基础;门阀土族利用法律形式强化其特权地位;律令儒家化的推动下儒家
知识分了以经注律,将儒家思想转化为立法实践。(8分)
(3)评价:礼法之争实质上是围绕对封建法律革新与守旧的斗争;积极:推动了法律研究的发展,
在建立起近代法律体系的同时对传统礼教有所扬充,有利」中国法律制度的近代化:促进了
法律的中西融合,给后世的立法活动提供了借鉴;局限:未能彻底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6分)
17.【答榮】(12分)
该题考查鸦片战争后到甲午战争之前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尤其是思想领域的演变。涉及的重大
川史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边疆危机、外交体制的变化、祥务运动。这四个关键
词,白强是核心。自强既是危机刺激的产物,与开放联系在一起,M某些开放(如派遣留学生之类)
也是白强的内涵,广义的片强义可以涵盖觉醒在内。危机刺激白强,促使觉醒。开放关乎白强,
有助觉醒。觉醒引领开放、引领白强。学生可以任选三个关键词,以关键词之间的逻辑联系展开
史实的论述。
18.【答笨】(21分)
(1)背景:宋代重文统治政策和科举的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重视:(3分)理学的兴起发展,儒学的
世俗化、平民化;(2分)印刷技术的发展。(2分)
(2)特点:宗旨要符合共和民主、科学理念:形式上白话文逐步取代文言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6分)
(3)意义: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体现教育领域的国家意志,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彰显社会
主义与制度优越性;为后来的教材编写提供经验借鉴、人才基础。(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