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有机合成及其应用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高分子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橡胶易溶于水
B.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C.聚氯乙烯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D.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受热后不能软化
2.2022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奥会,大量有机材料亮相冬奥。下列材料中主要成分不属于有机高分子的是
A.(聚氯乙烯)制作的“冰墩墩”钥匙扣
B.(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制成的冬奥纪念钞
C.颁奖礼服中的石墨烯发热内胆
D.“冰立方”的(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膜结构
3.某有机物小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4H13O4 B.具有五种官能团
C.能发生加成反应 D.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聚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合成高分子的基本方法包括加成聚合反应与缩合聚合反应
C.聚乙烯有固定的熔点
D.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之一是组成元素简单、结构复杂、相对分子质量大(通常在以上)
5.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常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可以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药物均可以发生氧化反应、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布洛芬中所有的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C.对乙酰氨基酚与足量的氢气加成后所得产物中不存在手性碳原子
D.两种药物均可与NaOH反应,且相同物质的量时,对乙酰氨基酚消耗的NaOH多
6.截止到2020年7月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仍然在全球许多国家肆店,而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和注射疫苗都可以有效减缓病毒的传播。其中生产一次性医用口罩所用材料是聚丙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新型冠状病毒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抗病毒疫苗通常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运输和贮运
C.酒精、次氯酸钠消毒液均可以将组成病毒的物质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D.聚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下列化合物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醋酸 B.尿素 C.碳酸钙 D.蔗糖
8.小盘木是种常见的中药,《新华本草纲要》对小盘木记载:“树汁入药,用于齿痹。”其活性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活性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
B.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
C.使酸性溶液和溴水褪色时反应类型相同
D.1mol该活性成分消耗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9.有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2OH,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反应类型相同
B.若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与钠反应能放出氢气
C.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一定条件下可以催化氧化生成醛类有机物
10.质谱图表明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征到C=C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如下图(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中共有5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B.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4H8O
C.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
D.在一定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可与3mol的氢气加成
11.化合物Y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由X制得(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化合物X、Y的说法,错误的是
A.X既能发生加成反应又能发生取代反应 B.Y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
C.Y的分子式为C21H21O4 D.X、Y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12.下列物质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A.淀粉 B.蚕丝 C.纤维素 D.油脂
1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有机物中化学键的极性越强,在化学反应中就越容易断裂
②标准状况下,11.2 L2,4-庚二烯中含有的π键数目约为6. 02 ×1023
③能够快速、微量、精确的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质谱法
④利用红外光谱可以确定有机物中含有的化学键、官能团的类型和数目
⑤1mol与足量氢气反应,最多能消耗6 mol H2
⑥甲苯与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与苯环上的甲基有关
A.①③⑤⑥ B.①②③④ C.③④⑤⑥ D.①②④⑤
14.已知6.0g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3.6g水,该有机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关于该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的实验式为CH2O B.它的分子式为C2H4O2
C.它的官能团一定是羧基 D.它可能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
15.超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现有某种超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超分子中N原子核外电子有7种空间运动状态
B.该超分子中存在的作用力有:极性键、非极性键、氢键、配位键
C.该超分子中甲基的键角∠HCH小于-的键角∠HNH
D.该超分子既可与酸反应,又可与碱反应
二、填空题
16.12.4g某液态有机物M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17.6g和10.8g。质谱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2。红外光谱显示其分子中存在O―H和烃基上的C―H。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1。
(1)M的分子式是_______。
(2)M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3)M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如图的转化,Q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组峰,H为环状化合物,且分子式为,则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17.按要求填空:
(1)实验室制备乙烯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
(2)限塑令“升级”,PLA吸管登场。PLA吸管是由聚乳酸()制作,其单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
(3)写出2-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碳原子上连有4个不同原子或基团时,该碳原子称为手性碳,用星号*标出有机物中的手性碳___________。
(5)请用系统命名法命名:___________,其一氯代物有___________种。
18.某芳香烃A的质谱图如图所示:
(1)A的名称为___________。
(2)A的一氯代物共有___________种。
(3)A分子中最多有___________个原子共平面。
(4)已知9.2gA在足量中充分燃烧,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分别增重___________g、___________g。
(5)A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___________组峰,峰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9.利用下列实验药品进行实验,能顺利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 实验药品
A 证明乙炔能和反应 电石、饱和食盐水、溶液和溴水
B 提纯苯的溴代反应中溴苯 苯、液溴、Fe粉、水
C 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原子 溴乙烷、溶液和溶液
D 验证乙醇消去产物有乙烯 乙醇、浓硫酸和溴水
A.A B.B C.C D.D
20.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图所示,在电炉加热时用纯氧和硬质玻璃管内有机样品反应,根据产物的质量确定有机物的组成。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若装置A的锥形瓶内固体为MnO2,则a中的液体为___________。
(2)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燃烧管C中CuO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请说明为什么装置D不能放置在装置E后面?___________。
(4)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1.为测定某卤代烃分子中所含有的卤原子的数目和种类,可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①量取该卤代烃液体11.4 mL;
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煮沸至液体不分层;
③冷却后加入稀硝酸酸化;
④加入硝酸银溶液至沉淀完全;
⑤过滤,洗涤沉淀并干燥;
⑥称取干燥后的沉淀的质量。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3)若加入硝酸银溶液时产生的沉淀为浅黄色,则此卤代烃中的卤原子是_________;
(4)若所称干燥的沉淀的质量为37.6g,又知其卤代烃液体的密度是1.65g/cm3,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11.75倍。则该卤代烃的每一个分子中含卤原子的数目为______,该卤代烃可能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2.燃烧某气态有机物4.2g,将燃烧产物依次通过足量浓硫酸和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浓硫酸增重5.4g,澄清石灰水产生浑浊,洗涤、干燥后称得沉淀重30g,且已知此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求此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并写出此有机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天然橡胶难溶于水,A项错误;
B.棉花属于天然纤维,B项正确;
C.聚氯乙烯塑料会造成白色污染 ,C项正确;
D.网状结构的酚醛树脂受热后不能软化,D项正确;
答案选A。
2.C
【详解】聚氯乙烯、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都属于有机高分子,石墨烯是碳单质,不属于有机物,故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C
【详解】A.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4H14O4(或该有机物只含有C、H、O,其中H不可能为奇数),故A错误;
B.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该有机物有羟基、醚键、酯基、碳碳双键四种官能团,故B错误;
C.该有机物具有的双键和苯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如下图所示用*标出的碳原子为手性碳,该有机物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故D错误。
则答案为C。
4.B
【详解】A.聚丙烯结构中无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
B.某些物质作为单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成聚合反应与缩合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B正确;
C.聚乙烯属于混合物,无固定的熔点,C错误;
D.通常情况下,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并不复杂,它们由简单的重复结构单元连接而成,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5.B
【详解】A.对乙酰氨基酚中含有酚羟基,酰胺基、苯环,布洛芬中含有苯环、羧基,均可发生加成反应(苯环与H2)、取代反应(烷烃基取代或苯环上的取代或苯环侧链上的取代等)、氧化反应(与氧气反应等),A正确;
B.布洛芬中含有烷烃基,成四面体结构,不可能所有的碳原子在同一平面,B错误;
C.对乙酰氨基酚与氢气加成后的产物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原子,如图 ,C正确;
D.两种药物均可与反应,对乙酰氨基酚中羟基和酰胺基都可以与反应,布洛芬中只有羧基与反应,D正确;
故选B。
6.B
【详解】A.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蛋白质,含有C、H、O、N等元素,A错误;
B. 高温下蛋白质易变性,因此抗病毒疫苗通常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运输和贮运,B正确;
C. 次氯酸钠消毒液可以将组成病毒的物质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酒精不能氧化病毒,C错误;
D. 聚丙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
答案选B。
7.C
【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的特点是:属于化合物,含有碳元素,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分析和判断。
【详解】A.醋酸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故A不符合题意。
B.尿素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B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虽然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属于无机物,故C符合题意;
D.蔗糖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D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20个C,6个O,不饱和度为7,故H个数=20×2+2-7×2=28,分子式为,A错误;
B.分子中含羟基、碳碳双键、酯基共3种官能团,B错误;
C.使酸性溶液褪色是发生氧化反应,使溴水褪色是发生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相同,C错误;
D.该分子中羟基与Na按1:1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2molNa,该分子中酯基与NaOH按1:1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2molNaOH,故1mol该活性成分消耗Na、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正确;
答案选D。
9.A
【详解】A.有机物可以和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褪色,和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错误;
B.有机物的水溶液中有水或羟基都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正确;
C.分子中有碳碳双键,故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正确;
D.分子中含有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连有两个氢原子,故能氧化为醛类有机物,正确;
故选A。
10.C
【分析】
【详解】A.根据核磁共振氢谱可知分子中共有4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A错误;
B.质谱图表明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红外光谱表征到C=C和C=O的存在,1H核磁共振谱如图(峰面积之比依次为1:1:1:3),则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因此该物质的分子式为C4H6O,B错误;
C.质谱图表明某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0,分子式为C4H6O,根据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推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CHO,C正确;
D.碳碳双键和醛基均能与氢气加成,则在一定条件下,1mol该有机物可与2mol的氢气加成,D错误;
答案选C。
11.C
【详解】A.X中的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羧基能发生取代反应,A正确;
B.根据X和Y的结构简式看出,Y含有羟基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可得到X,B正确;
C.由结构可知,Y的分子式为C21H22O4,C错误;
D.X、Y均含碳碳双键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D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一般超过10000以上,结构中有重复的结构单元,高分子有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因此淀粉、纤维素、蛋白质(蚕丝的成分)均属于天然高分子,而油脂的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分子量较小,所以油脂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
13.A
【详解】①有机物中化学键的极性越强,对成键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化学反应中就越容易断裂,故①正确;
②标准状况下,2,4-庚二烯是液态,不能用标准气体摩尔体积计算物质的量,故②错误;
③能够快速、微量、精确地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物理方法是质谱法,故③正确;
④利用红外光谱只能确定有机物中含有的官能团的类型,不能确定数目,故④错误;
⑤1mol该有机物含有1mol碳碳三键、1mol碳碳双键、1mol苯环,分别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消耗2mol、1mol、3mol,则最多能消耗6 mol H2,故⑤正确;
⑥甲苯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酸在30℃时主要生成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而不是生成间硝基甲苯,说明与苯环上的甲基有关,故⑥正确;
故选:A。
14.C
【分析】6.0g某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3.6g水,n(CO2)=、n(H2O)=,说明6.0g有机化合物中含有0.2molC、0.4molH,根据质量守恒,6.0g有机化合物中含O的物质的量是。
【详解】A. 6.0g有机化合物中,n(C)=0.2mol、n(H)=0.4mol、n(O)=0.2mol,它的实验式为CH2O,故A正确;
B. 同温同压下,密度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之比,该有机化合物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30,所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0,实验式为CH2O,则它的分子式为C2H4O2,故B正确;
C. C2H4O2的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OOH、HOCH2CHO、HCOOCH3,官能团不一定是羧基,故C错误;
D. 若C2H4O2的结构简式为CH3COOH,含有羧基,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产生气泡,故D正确;
选C。
15.D
【详解】A.该超分子中N原子核外有5个原子轨道上填充有电子,所以电子有5种空间运动状态,A错误;
B.该超分子中不存在配位键,B错误;
C.该超分子中-CH3中心原子C和-NH2中心原子N均为sp3,但N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所以∠HNH夹角小些,C错误;
D.该超分子中有氨基,可与酸反应;有酰胺基,可与碱反应,D正确;
故选D。
16.(1)C2H6O2
(2)HOCH2CH2OH
(3)HOOCCOOH+HOCH2CH2OH +2H2O;
【详解】(1)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2,12.4g有机物M的物质的量==0.2mol,经燃烧生成17.6gCO2,物质的量为=0.4mol,生成10.8gH2O,H2O物质的量为=0.6mol,故有机物A分子中N(C)= =1,N(H) ==6,N(O)= =2,故A的子式为C2H6O2;
(2)该分子的不饱和度为==0, 红外光谱显示其分子中存在O-H和烃基上的C-H,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2组峰,且峰面积比为2:1,故A的结构简式为:HOCH2CH2OH;
(3)根据题中信息可知 HOCH2CH2OH氧化为OHCCHO,OHCCHO氧化为HOOCCOOH,HOCH2CH2OH和HOOCCOOH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OOCCOOH+HOCH2CH2OH +2H2O;
17. 消去反应 +O22+2H2O 3-甲基-3-乙基戊烷 3
【详解】(1)实验室利用乙醇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制备乙烯,即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2)根据链节结构可知该物质是羧基和羟基脱水缩合而成,所以单体为;
(3)2-丙醇为CH3CH(OH)CH3,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只有一个氢原子,所以被催化氧化生成丙酮,化学方程式为+O22+2H2O;
(4)根据手性碳的定义该物质中的手性碳为;
(5)该物质最长碳链上有5个碳原子,3号碳上有一个甲基和一个乙基,所以名称为3-甲基-3-乙基戊烷;该物质中有3种环境的氢原子(3号碳上的甲基、乙基上的甲基以及亚甲基),所以一氯代物有3种。
18. 甲苯 4 13 30.8 4 1:2:2:3
【详解】(1)根据A为芳香烃可知A含苯环,根据质荷比最大值为92可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用商余法知A的分子式为C7H8,A为甲苯。故答案为:甲苯;
(2)甲苯中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即氯原子取代与甲基相邻、相间、相对的位置上的氢原子,甲基上还有1种,即氯原子取代甲基上的氢原子,共4种。故答案为:4;
(3)苯的所有原子共平面,甲烷分子中与碳原子共平面的氢原子最多有两个,甲苯是由甲基取代苯的一个氢原子构成的,所以最多有13个原子共平面。故答案为:13;
(4)9.2 g甲苯的物质的量是0.1mol,完全燃烧可得和,即和。故答案为:7.2;30.8;
(5)甲苯分子中有4种氢,A分子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峰面积之比为1:2:2:3。故答案为:4;1:2:2:3。
19.A
【详解】A.生成的乙炔中含硫化氢等,硫酸铜溶液可除去杂质,乙炔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证明乙炔能和Br2反应,故A正确;
B.提纯苯的溴代反应中溴苯缺少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涤,故B错误;
C.水解后在酸性溶液中检验卤素离子,缺少硝酸不能完成实验,故C错误;
D.浓硫酸使乙醇脱水后,C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乙烯均与溴水反应,缺少NaOH溶液除杂不能完成实验,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20.(1) 分液漏斗 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2) 干燥氧气 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
(3)CaCl2用于吸收水蒸气,而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蒸气,所以燃烧产物应先通过CaCl2,后经过碱石灰,否则无法分别确定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
(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E,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分析】用纯氧和硬质玻璃管内有机样品反应,则A是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置,常用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用浓硫酸干燥氧气,氧气和有机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被E中碱石灰吸收,而F中碱石灰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到E装置中。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得到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若装置A的锥形瓶内固体为MnO2,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和水,则a中的液体为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故答案为:分液漏斗;H2O2(过氧化氢,双氧水)。
(2)由于氧气中含有水蒸气,纯氧和有机物反应,同时避免水蒸气影响实验测定,因此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氧气,有机物中可能没有充分燃烧生成了CO,因此燃烧管C中CuO的作用是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故答案为:干燥氧气;把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转化为CO2。
(3)装置D不能放置在装置E后面的原因是CaCl2用于吸收水蒸气,而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蒸气,所以燃烧产物应先通过CaCl2,后经过碱石灰,否则无法分别确定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故答案为:CaCl2用于吸收水蒸气,而碱石灰既能吸收二氧化碳又能吸收水蒸气,所以燃烧产物应先通过CaCl2,后经过碱石灰,否则无法分别确定燃烧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
(4)装置F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E,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E,从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21.(1)中和卤代烃水解产生的卤化氢,使水解完全
(2)使卤素离子完全沉淀
(3)Br
(4) 2 CH3CHBr2或CH2BrCH2Br
【分析】卤代烃液体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水解,将卤素原子转化为卤素离子,加入稀硝酸酸化中和过量的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硝酸银溶液将卤素离子全部转化为沉淀,通过颜色可确定卤原子的种类,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干燥后的沉淀,通过计算可得卤代烃分子中所含有的卤原子的数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卤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完全水解,所以加入NaOH的目的是中和卤代烃水解产生的卤化氢,使水解完全,故答案为中和卤代烃水解产生的卤化氢,使水解完全;
(2)水解生成卤素离子,加入过量AgNO3,可完全生成沉淀,故答案为使卤素离子完全沉淀;
(3)若加入AgNO3溶液时产生的沉淀为浅黄色,说明生成AgBr沉淀,为浅黄色,故答案为Br;
(4)m(卤代烃)=1.65g/mL×11.4mL=18.81g,其蒸气密度是相同状况下甲烷密度的11.75倍,则该卤代烃摩尔质量=11.75×16g/mol=188g/mol,n(卤代烃)==0.1mol,n(AgBr)==0.2mol,根据Br原子守恒得每个卤代烃中含有2个Br原子;则卤代烃中C原子个数==2…4,所以其分子式为C2H4Br2,其结构简式可能为CH3CHBr2或CH2BrCH2Br,故答案为2;CH3CHBr2或CH2BrCH2Br。
22. C3H6 CH3CH=CH2或
【分析】硫酸增重5.4g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水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H原子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氢元素的质量;产生沉淀30g为生成碳酸钙的质量,根据n=计算碳酸钙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C原子物质的量;根据n=计算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根据原子守恒计算分子中N(C)、N(H),再根据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氧原子数目,据此书写分子式;根据分子式书写其可能的结构简式。
【详解】硫酸增重5.4g为生成水的物质的量,水的物质的量==0.3mol,故H原子的物质的量=0.3mol×2=0.6mol;产生沉淀30g为生成碳酸钙的质量,碳酸钙的物质的量==0.3mol,故C原子物质的量为0.3mol;该有机物的物质的量==0.1mol,根据原子守恒,分子中分子中N(C)==3,N(H)==6,则有机物中N(O)==0,故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3H6;分子式C3H6符合单烯烃或环烷烃的通式,则可能的结构简式为CH3CH=CH2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