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2 13:54:50

文档简介

天津市北辰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
历史
第I卷
注意事项:
1. 每项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 本卷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择题:1~15题,每题3分,共4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有
A. 分封制和宗法制 B. 三公九卿制
C. 皇帝和中央集权制度 D. 三省六部制
2.《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A.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3.汉武帝从中央各机构中选拔了一批资历较浅但有才能的官员,入宫侍从左右,参与决策丞相已失去了汉初的显赫威风。材料表明
A. 宰相制度渐趋崩溃 B. 皇权得到进一步强化
C. 官僚政治日趋形成 D. 国家决策权逐渐下移
4. 两汉科技成就突出。数学史专家钱宝琮说:“《九章算术》的编纂者似乎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表明中国古代数学
A. 涉及领域范围狭窄 B. 服务于农业
C. 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 注重实用性
5. 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调制,按户征收粮和绢帛。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征税的主要标准从人丁转为财产。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
A. 中央的控制力逐渐减弱 B. 农民徭役负担逐渐加重
C. 农民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D. 土地兼并之风逐渐杜绝
6.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秦汉长城和隋唐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A. 抵御了匈奴侵扰 B. 削弱诸侯国势力
C. 促进了南北交流 D. 有利于巩固统一
7.北宋初年,朝廷以禁军分驻京师与外郡,以三年为期,内外轮换,定期回驻京师。出戍边远条件恶劣地区的军兵,以半年为期轮换,将领并不随之调动,朝廷临时任命成军统兵将官。这些做法
A. 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 B. 杜绝了地方动乱发生
C. 旨在提升军队战斗力 D. 增强了官兵的凝聚力
8. 下图是明朝所示政府构架的演变,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崇文抑武方针的需要B. 共同制约,辅助决策
C.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D. 弱化对官僚机构控制
9. 下表是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工人地域分布情况(注:仅指工厂工人,不包括采矿业工人),这一分布状况反映了
A. 通商口岸的开放先后的差异 B.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C. 南北方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轻重工业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新文化阵营所否定的只是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的封建化儒学,而非原始意义上与先秦诸子并列的传统形态的儒学。同时他们褒扬墨学,挖掘了墨学价值并赋予其新的时代使命。这一做法
A. 表明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变化 B. 导致近代中国文化复古主义成为主流
C. 强调中西方思想的冲突和融合 D. 意在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寻找出路
11. 为扩大红军的社会影响力,1936年8月—1937年2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总
政治部发动参与长征的全军干部积极投稿,编制了一部关于长征的集体作品《两万五千里》。但该作品完成以后,并没有大量公开刊印,只是在党内高级干部中小范围传阅。这主要是因为
A. 国内政治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B. 国民党强化报刊舆论的管制
C. 中国共产党的处境日益恶化 D. 红军致力于反“围剿”的斗争
12.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的会议中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
A. 瑞金 B. 遵义 C. 延安 D. 西柏坡
13. 下列文件中,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 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 中华人民共和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4.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农业机械的大规模使用
C. 改革开放大规模引进农产品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15.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A. 消除分歧增进互信 B. 彻底构建均衡发展格局
C. 深化合作共谋发展 D. 根本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第Ⅱ卷
注意事项:
1. 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本卷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土地制度。(4分)
材料二
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 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清前期)苏州机户大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 无异议。
——《永禁机匠叫歇碑》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6分)
材料三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
——《清世宗实录》卷57
清初,政府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又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人民片帆下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摘编自《粤海关志》卷八
(3)根据材料三,概括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指出这些经济政策的消极影响。(8分)
17.(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洋务新政推动下,近代军事工厂由当初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安庆内军械所, 发展到1890年时的21个局厂。各省督抚为了强化本辖区内的武装力量,也纷纷 自筹经费创办机器局,于是中小型机器局相继出现。其中,大中型军事工厂有10 个,均可制造新式枪炮、弹药、机器和冶炼钢铁,成为近代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中 最早的一批现代机器生产企业。
王先明《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新政中近代军事企业的特点。(6分)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革命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这些思想下孙中山进行的最主要革命活动。(8分)
材料三
经历过无数次深重灾难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个可珍贵的时刻:它宣布了旧中国完全死亡,宣布了人民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
——林韦《记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
(3)材料三中“这个可珍贵的时刻”指的是哪一时间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诞生的意义。(5分)
18.(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劳动模范评选制度起源于陕甘宁边区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运动。1939 年,边区政府陆续颁布了《陕甘宁边区人民生产奖励条例》、《督导民众生产运动 奖励条例》等,对在生产运动中取得重大成绩者予以奖励。1940年至1942年,每年都开展评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活动,三年里,在工厂、农村、政府机关和军队中涌现出吴满有、赵占魁、刘建章和李位等近千名劳动英雄。“在生产运动高涨的地方,劳动英雄已成为群众第一个尊敬的对象,而二流子却受到群众普遍的鄙视”。1945年1月,毛泽东对劳模这样评价:“你们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
——摘自李珂《楷模与引领: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嬗变与省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建立劳动模范评选制度的意义。(4分)
材料二
1950年9月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表彰工农兵劳模464名。1956年4月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了4703名先进生产者,包括一大批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教育、科技、卫生等行业的优秀技术人才,华罗庚、钱学森、林巧稚等榜上有名。
——据《新中国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1950年相比,1956年全国表彰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三
1982年,国家将奖励劳模写入宪法。1989年后国务院规定基本每五年表彰一次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一直延续至今。2005年第一次将进城务工人员及民营企业家列入评选范围,第一次将劳模人选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公示。2018年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奖励了来自不同行业和国家的110位优秀代表。
——郭莹《建国以来中共劳模评选的历史演变》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劳模评选制度变化的原因。(6分)北辰区202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答案
第I卷(45分)
1-5 ACBDC 6-10 DACBD 11-15 ADBAC
第Ⅱ卷(55分)
16.(18分)
(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2分)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2分)
(2)经济状况:商帮出现;工商业市镇兴起;资本主义萌芽。(6分)
(3)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4分)
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17.(19分)
(1)特点:数量不断增多:浓厚的封建性;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使用机器生产;对西方依赖性较
大。(6分)
(2)革命思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6分)
革命活动:辛亥革命。(2分)
(3)时间:1949年10月1日。(1分)
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
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
提条件;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4分)
18.(18分)
(1)意义:促进敌后战场的生产发展: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劳动群众受到社会尊重:劳动光荣的道
德观念迅速兴起;证明群众路线强大,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两点4分)
(2)变化:表彰人数增多:代表行业范围扩大;重视技术人才。(两点4分)
原因:一五计划的实施;新中国建设的需要;人民政权的巩固;时代精神的影响等。(两点4分)
(3)原因:立法奖励:国家对劳动人民的重视: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的发展: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影响。(三点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