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五中高2021级高三秋期11月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小题,共48分)
1.有学者研究认为,“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凸显了“户”的社会控制意义。
自此,授田、征税、起役、社会等级的确定均以“户”为基础。该学者意在强调商鞅变
法()
A,推动了移风易俗
B.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
C.顺应了时代潮流
D.完全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2.在封建时代,贵族家庭最重要的事在祭祀,祭祀时最重要的事是宰杀牲牛,于是在当时
替天子诸侯乃及一切贵族公卿管家的都称“宰”。到了秦汉统一,一切贵族家庭都倒下,
只有一个家变成了“国家”,于是其家宰也就变成了国家的政治领袖。据此判断,下列
有关秦汉时期“宰相”的说法有误的是()
A.封建时代贵族私官之遗蜕
B.掌管贵族家庭最高祭祀权
C.体现家国同治的职权特点
D.封建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
3.下图是战国和西汉时期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图中农牧
界限的变迁反映出(
奴
一一战国时期农牧限
“汉武帝时期农牧限
A.游牧文明的不断渗透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抗击匈奴,开疆拓土
D.文景之治成效很显著
4.在秦墓出土的竹简《日书》中出现最多的字依次是吉、凶、祸、福、贫、富、利、害等,
几乎找不到德、仁、义等字眼,这与同为卜问吉凶祸福的周人的《易》,动辄“天德”
“修身”“大义”等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这反映出()
A.秦人的迷信思想衰退
B.秦文化功利主义色彩
C.焚书坑儒摧残秦文化
D.秦国移风易俗最彻底
5.下表所示是《唐律疏议》中所涉及的文书档案法律条文(部分)这凸显了唐朝()
法令
出处
诸盗官文书印者,徒二年:余印,杖一百
《贼盗律》
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
《杂律》
十…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
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
《职制律》
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
A.减轻刑罚以人为本
B.法律制度化规范化
C.注重保护国家机密
D.文书处理规范高效
6.对于户部官员的任命和吏员的参拨,明太祖曾作出重大决定:即在任用户部官员和吏员
时实行地域(苏松江浙)回避,在任用苏松江浙人时实行部(户部)回避。这种双回避
制度成为明代定制,历经二百余年而未有更改。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明代()
A.江南成为赋税重要来源
B.体制建设提升行政效率
C.八股取士制度弊端丛生
D.官员贪腐现象日益严重
7.明清之际,黄宗羲著《明夷待访录》,题名冠以“待访”,类似的有李贽书称《藏书》
《焚书》,唐甄书称《潜书》。这反映出()
A.民权思想缺乏市民阶层的呼应
B.进步思想在近代前夜深受压抑
C.封建士大夫对现实的普遍不满
D.文化的高压导致文人明哲保身
8.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
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
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
B.口岸辐射效应显著
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
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
9.咸丰、同治以后,一大群汉族士大夫成了封疆大吏。他们跟以往的督抚不一样,不仅自
己手里有军队,而且通过收取厘金壮大了地方财政。在这些督抚控制区域,一个个现代
化企业破土而出,揭开了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篇章。这一局面的形成源于()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D.戊戌变法
10.下图所示是1913一1919年中国进口和出口贸易量指数与贸易额指数变化(1913年=100)
情况。据图中变化可得出,这一时期()
180
◆进口贸
易额指
畅
数
120
进口贸
易量指
100
数
80
口出口贸
60
易颜指
数
40
20
出口贸
量指
0
数
191319141915191619171918191
年份
A.中国对外贸易总额领先世界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有所增加
D.工业文明的竞争优势已降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