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揭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16 15:3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揭阳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份联考
历史
本试卷共8页,20 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西周社会也存在一定的阶层流动。下列史料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礼记·射义》记载的各地贵族“岁献贡士于天子”
B.《左传》记载周初“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C.在山东等地的一些诸侯墓葬中发现了周王赏赐的大量青铜器
D.《诗经·魏风·硕鼠》记载的奴隶阶级不满贵族剥削的情景
2.汉代统治者十分重视对一般民众的激励,通过旌表孝悌、优待三老、表彰妇女贞节等手段激励民众,以树立榜样,引导社会风尚。据此可知,汉代
A.德治思想影响社会治理 B.社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C.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 D.三纲五常成为社会规范
3.从《旧唐书》的《宰相世系表》可以看出,唐初的宰相大抵都出自关陇大族。据统计,从唐初到开元前的100年的宰相中,出自关陇和山东第一流世家大族的就多达20多人。这表明当时
A.国家政权仍由世家大族所垄断 B.科举制对传统士族的削弱有限
C.统治者打击士族取得一定成效 D.门阀士族是唐政权的社会基础
4.宋初,川蜀山区州县“豪民多‘旁户’”,有人认为这些地区经常动乱是“豪民啸聚旁户之由”。996 年8月,宋太宗下诏进行治理。所派大臣复奏说:“旁户素役属豪民,皆相承数世,一旦更以他帅领之,恐人心遂扰,因生他变。”所下诏令也随之废止。据此可知,“旁户”的存在
A.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B.导致当地的社会动荡
C.制约了国家政令的推行 D.松弛了封建依附关系
5.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曾记载元代的海外贸易,“当时所有印度、中国之交通,皆操于中国人之手”,并赞誉泉州为“世界大港之一”,港内有大海船约百艘,小船多的无数。他说“世界上没有比中国更富有的了”。这反映出元朝
A.航海技术超过了任何朝代 B.国际影响力的显著增强
C.把亲仁善邻作为追求目标 D.与欧洲有直接人员往来
6.李贽在《藏书》中列举战国时期齐国灭亡、齐王饿死的事例,他认为此事保全了齐国老百姓的性命,齐王也算是立了大功德了。他还替冯道翻案,认为冯道任职的几十年历经多次皇权的更迭,却使百姓得以保全。这表明李贽
A.主张通过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B.强调人的个性应当自由发展
C.对君主专制统治进行猛烈抨击 D.继承发展了前代的民本思想
7.1862 年,慈禧太后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发布上谕:“与英法两国迅速筹商,克日办理,但于剿贼有裨,朕必不为遥制。其事后如有必须酬谢之说,亦可酌量定议,以资联络。”英国首相巴麦尊声明要帮助清政府,使“中国内部全局得入正轨”。上述行为表明
A.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B.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C.列强放弃对清政府的敌视 D.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色彩更加浓厚
8.下表是民国初期关税自主运动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时期 内容 结果
临时政府时期 外务部照会各国公使,要求修订税则,提高税率 各国公使以民国政府尚未被列强承认为借口加以拒绝
袁世凯时期 筹划成立税则修订委员会,准备修改税则 列强并不同意修订税则,后因一战爆发,该计划化为泡影
段祺瑞时期 颁布“国家关税条例”,提高对无约国进口商品的关税标准 遭到列强的强烈反对
中国开始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 B.民族独立是实现关税自主的根本前提
C 民国政府积极推动关税法制化 D.收回关税自主权已成为社会普遍诉求
9.1926年,毛泽东提出:“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的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这表明,毛泽东
明确提出了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B.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 D.初步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
10.1953年起,广东省各级银行开始陆续建立信贷计划管理部门,按年、季编制综合信贷计划。各级银行的存款运用权统归人民银行,各项贷款由总行统一核定计划指标后下达广东省。这些举措
说明国家大力控制通货膨胀 B.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
C.确保了国家建设资金的充裕 D.标志着广东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11.埃及早期阶梯式的金字塔有意识地借鉴了苏美尔的建筑,其象形文字也一定程度地
模仿了苏美尔楔形文字的书写方式;古希腊罗马文明从巴比伦、腓尼基等文明中汲取了营养成分。这说明
A.苏美尔文明领先世界 B.西亚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
C.西方文明具有包容性 D.区域交流有利于文明的发展
12.蒙古征服罗斯后,认识到封建割据不利于统治,便将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制的内容带到罗斯,扶持“弗拉基米尔及全罗斯大公”作为代理人。这使罗斯大公尝到了专制权力的甜头,刺激了罗斯大公攫取专制特权的野心,推动了罗斯国家的统一。这可用来说明蒙古西征
A.推动了罗斯政治体制的演变 B.开启了亚欧大陆的民族交流
C.传播了蒙古开明的民族政策 D.为东西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13.1600 年,英王授予东印度公司特许证:禁止其他公司与该公司在东印度地区竞争;每次航行可以带去三万英镑的黄金和白银,同时带去的英国商品免征出口税;特许证有效期为十五年,到时可以申请延长。上述做法
A.带有明显的重商主义的特色 B.不利于英国对该公司的控制
C.满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D.延迟了印度殖民地化的进程
14.下图为19 世纪60年代西欧(大陆部分)和中欧工业革命形势图。该图说明
A.法德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地区 B.铁路取代运河成为交通大动脉
C.煤铁资源是工业化的决定因素 D.工业化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5.苏俄历经三年国内战争,到1920年底,莫斯科工人的工资和1913年相比增加了400
倍,而物价上涨了两万倍,国家在工资中以实物支付的比重不断增大,到1921年实物工资的比例达到了工资总额的约93%。这表明苏俄
A.弱化了产品直接交换过程 B.为最终取消货币流通做好准备
C.国民经济管理高度军事化 D.改革现行的经济体制势在必行
16.下表是西方一些国家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这些措施
国家 措施
意大利 将部分博物馆、古迹、遗址等逐步租让给私人资本管理,国家掌握所有权、开发权和监督权等
法国 通过文化协定的契约形式对卢浮宫等文化遗产进行重点保护,其中绝大部分保护项目下放到市区级和民间
西班牙 颁布了关于私人捐助的相关法律,国家允许企业和个人上交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财产抵消欠税,对保护和宣传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动减免所得税
A.旨在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 B.突出了国家的主导作用
C.凸显了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D.积极利用民间力量保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黄天荡之战为1130年宋军在长江黄天荡(今南京)水域,截击金军归师的著名水战,
不同材料不同时代对此战有不同的认知和解读。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宗弼(本名兀术)发江宁,将渡江而北。宗弼军渡自东,移刺古渡自西,与世忠战于江渡。世忠分舟师绝江流上下,将左右掩击之。世忠舟皆张五桶,宗弼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射世忠舟上五補,五輛著火箭,皆自焚,烟焰满江,世忠不能军,追北七十里,舟军歼焉,世忠仅能自免。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金史》
材料二 兀术自杭北归,至镇江,世忠已屯焦山,兀术不得渡。挞辣在潍州,遣孛堇太一来援,孛堇军江北,兀术军江南,世忠与二酋相持于黄天荡四十八日。有献谋于兀术者曰:“凿土渠接江口,则在世忠上流。”乃一夕凿渠三十里。次日风止,我军帆弱不得运,金人以小舟纵火……得绝江而去。是金军凿渠出江,即在黄天荡渡江北去也。
——(元)脱脱、阿鲁图等纂修《宋史》
材料三 黄天荡战役究竟宋朝取得的是胜利还是失败,最初看法并不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近代以来,很多编史者都反复强调宋军8千人困金军10万人达48天,甚至有人称之为“黄天荡大捷”。更有观点认为因此战金军自此不敢轻易渡江,南宋半壁江山暂时得以保全,华夏文明得以保存。
(1)指出《金史》与《宋史》对黄天荡之战记载的不同之处。(6分)
(2)合理解释相同的史书纂修者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为什么会截然不同。(6分)
简析黄天荡之战的历史地位逐渐被抬高的原因。(4分)
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由于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原因,少数青少年展开自发留学。然而,此时的留学未得到政府的认可,也无特别的留学资格要求。19世纪70年代,在李鸿章、容闳、沈葆桢等人的倡导下,国内先后开展了奔向美洲的幼童留学、奔向欧洲的军事留学等运动。此外,清政府对留学生的年龄、外语、专业知识等方面提出了资格要求。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鼓励留学的政策,如鼓励官绅出洋、公费与自费并举、废科举、实行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等。
——摘编自李东《中国近代留学资格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材料二 纵观近代的留学教育,从政府的角度讲,留学的宗旨是保持了一贯性的,是为了学习泰西之长技,以图自强。在选派幼童留美之初,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在奏章中指出,令学生学习西人长技,然后可以渐图自强。曾、李等人无论是作为政府官员,还是作为洋务派的中坚力量,已经认识到西方人治学求实际,他们的初衷正是通过派遣留学生出国学习先进技术以期挽救当时中国落后的局面。
——摘编自常晓虹《近代的留学教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晚清时期留学事业发展的趋势。(4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留学事业发展的背景。(8分)
1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进入 20 世纪60 年代,瑞典妇女就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升迁机会少等开展了一系列的斗争,英国社会劳动党在党内通过了包括平等工资、抚育儿童、就业和教育平等等议案。早在50年代,英国妇女就抗议英国入侵埃及,日本妇女抗议美国侵略朝鲜。进入80 年代,西方各国妇女参加了英国妇女格林汉康芒空军基地的反核武示威,这次活动坚持了700 多个昼夜,轰动了世界。随着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及其组织的不断发展,妇女理论的研究也得到发展,如波伏娃所写的《第二性》,被称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佛里丹写的《女性的奥秘》一书,被公认为妇女解放运动的纲领宣言,这些对妇女解放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孙晓梅《战后西方新妇女解放运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阐释二战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要求:角度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指出:法治若不以民主为实质和灵魂,若不是对人民群众的全部社会权利与责任予以落实和保障,就难免成为少数人的特权,难免沦落为人治主义的强力工具。民主若不以法治为根本形式,通过系统的程序和规则落实为法制,民主就只能停留在愿望中。民主与法治相分离的结果,往往要么是演变成无序化的动乱,要么是倒退回僵化的专制。
——摘编自俞可平《民主法治: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之路》
选取材料相关信息,提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5 AABAB 6-10 DDBDB 11-15 DAAAD 16 D
17.答案:(1)《金史》:宋军布局不利,金军采用火攻,金胜宋败。(3分)
《宋史》:金军被动受阻,金军被迫凿渠接江,纵火逃窜。(3分)
(2)纂修时间不同;纂修不同史书所运用的史料不同;具体编写者可能存在不同;蒙古统治者的修史水平有限。(6分,任答三点即可)
(3)史学正统论的影响;元明清时期民族冲突的存在;近代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斗争的需要。(4 分,任答两点即可)
18.答案:(1)趋势:由自发、自费留学到政府组织、官费留学,再到官费与自费并举;由没有留学资格限制到
有留学资格限制。(4分)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深,救亡图存的需要;西学东渐的深入;先进中国人的倡导;清政府挽救统治危机的需要;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等政治运动的推动等。(8分,任答四点即可)
19.示例:
角度:战后西方妇女解放运动与社会的发展相互推动。(2分)
阐释:二战后,西方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发展进入信息时代,“福利国家”的推行,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民权运动不断发展,这些都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这一时期,西方女性追求工作、生活、社会生产活动的平等;积极参与世界和平运动,反映了妇女政治意识的普遍觉醒,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关于妇女解放运动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影响了各国政策的制定。(8分)
总之,社会进步推动了妇女运动的发展,使妇女获得了人格独立、经济独立、教育平等权及婚姻自主权等,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还可以从近现代西方妇女解放的背景、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阐释)
20.答案:示例:
看法:法治是巩固民主革命成果的重要形式。(2分)
阐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中心地位,巩固了民主革命成果;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巩固了民族独立,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法国大革命爆发后,法国资产阶级先后制定了若干部宪法来维系大革命成果,捍卫人民主权,特别是1875 年宪法使法国民主共和制得到确立;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一系列法律,目的就是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8分)
总之,民主革命获得的成果需要用立法的形式巩固下来才能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唯一的评分标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