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
历 史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先后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穿孔蚌器、陶片等,还发现了国内较早栽培稻植硅石。其中最特别的是年代超过万年的夹粗砂条纹陶、绳纹陶,这不仅是东
亚地区,也是世界上发现年代最早的陶器标本之一。该遗址
A.还处于原始人群的早期阶段 B.可证实古代稻作文明的起源
C.表明私有财产已经开始出现 D.反映陶瓷制作与文字的成熟
2.下表是史书中有关秦法律制度的记载。这反映出秦的统治
A.凸显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B.呈现刑罚严苛的特点
C.激化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D.完善了基层社会治理
3.下面这组壁画展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它们所反映的主题是
A.经济重心的转移B.统一趋势的加强
C.民族交融的发展D.精耕细作的进步
4.朱熹认为:“大抵今日之患,又却在于主兵(指禁军)之员多。朝廷虽知其无用,姑存其名。日费国家之财,不可胜计……若更不变而通之,则其害未艾也。”为解决这一问题,朱熹主张
A.扩大地方兵权 B.增加军费开支
C.存天理灭人欲 D.健全中央机构
5.明清时期,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并称为“江南四大印刷中心”。扬州的印刷技术日臻完善,印制作品的品质也越来越高,尤以通俗小说、字画、艺术杂志为盛。这说明,明清时期
A.活字印刷技术精进 B.经济重心实现转移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文化政策趋向宽松
6.洪仁王于在《资政新篇》中提到学习美国的“暗柜”制,使“上下情通,中无壅塞弄弊者”。所谓“暗柜”,即投票箱、意见箱、检举箱之类。他还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天王旨准,又立“无情面之谏议”。这说明《资政新篇》
A.重视维护传统文化 B.贯彻了中体西用主张
C.主张平等外交思想 D.蕴含着近代治理理念
7.下图为1894-1920年民族工业资本的变化情况。推动这一时期民族工业资本变化的主
要因素是
A.外部环境的稳定 B.产业结构的均衡
C.群众斗争的高涨 D.政府政策的推动
8. 1936年6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
大”)在陕西瓦窑堡成立。“抗大”的学员以部队中的红军干部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
青年为主,学校坚持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以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为特色的教
育内容。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A.培养抗日军事政治干部 B.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提高民众文化教育水平 D.团结知识分子投身革命
9. 1953年1月,中央决定实行普选,一些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担心他们的现有政治地位和政治权利将得不到保障。为此,毛泽东强调:“我们的重点是照顾多数,同时照顾少数。凡是对人民国家事业忠诚的,做了工作的,有相当成绩的,对人民态度比较好的各民族、各党派、各阶级的代表性人物都有份”。其意在
A.推进三大改造进程 B.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D.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党的十四大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概括为“求同存异”。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尊重
世界多样性”及“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决定,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商量解决”的主
张。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大的基础上,提倡“求同存异”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以上外交
主张均
A.体现国际竞争的多样化 B.推动国际事务的自主化
C.实现国际交往的单一化 D.追求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11.下面为《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的部分规定。这体现出《汉谟拉比法典》
A.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蕴含明显的契约精神
C.旨在倡导良好婚姻风尚 D.保障了社会公平正义
12.4世纪中期-10世纪中期,拜占庭帝国的钱币一直保持着汇率稳定的良好状态,且通行
于欧洲市场。然而至14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这两个意大利共和国的金币最终取代了
拜占庭金币成为地中海贸易货币流通的新标准。这一变化
A.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B.得益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加速了拜占庭帝国衰落 D.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发展
13.中古时期,欧洲庄园上的劳动力主要是农奴,农奴不能离开土地而被出卖,如果领主出
卖庄园,农奴必须跟着庄园一起转移到一个新的庄园领主那里去。这一现象
A.导致了农奴人身自由的丧失 B.适应了欧洲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C.体现了庄园自给自足的特性 D.推动了封君封臣制度的逐渐解体
14.下图是某一历史时期的世界贸易示意图。这一贸易的盛行客观上
A.促进了美洲大陆的开发B.掀起了欧洲移民的浪潮
C.激发了非洲的民族运动D.反映了自由主义的要求
15. 17世纪,启蒙运动从英国兴起,但人们并没有“启蒙”的概念。1784年,康德发表了著名
的《什么是启蒙》,从此,“启蒙时代”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名词。“启蒙时代”概念的形
成说明
A.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B.德国成为思想解放的中心
C.自由竞争的理念深入人心D.启蒙运动的地位得到肯定
16.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执政者终于将吸收西方文化定位在德国国家主义和传统的儒学道
德结合上。凡英法系统的思想,如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天赋人权学说等均受到排斥,而
德国的国家主义思想则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这主要缘于
A.德国在欧洲崛起 B.政治民主化的需要
C.日本的历史传统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唐代之主要都会,长安、洛阳为东、西二京。二者本属历史相传之政治名都,长安又以西南通滇蜀,西通西域,当西域及西南陆路商货交集之冲;洛阳则当东来商货集会之冲。故此二都,在唐代仍不失其重要性,恒保持相当繁荣之象。然唐代真正之商业中心都会,不为长安、洛阳,而为新发达之扬州。兹以扬州为起点,再依当时内河及海上交通线与扬州有关联者,以次略证此等交通线上商业都会发展之迹。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
材料二开封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商业也空前繁荣,城内形成几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内城的“潘楼街,街南日鹰店,只下贩鹰鹘客,余皆珍珠、匹帛、香药铺席。南通一巷谓之界身,是金钱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至千万,骇人闻见。以东街北日潘楼酒店,其下每日自五更市合,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都市商品经济的时代特色。(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城市商业繁荣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在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先生将主要精力放在民生建设上,精心撰写了《实业计划》,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描绘了一幅美好蓝图。他雄心勃勃地提出要在十至二十年内,修建十万英里铁路和具有世界水平的三大海港,修建全国公路网,整修运河和内河航道,全面开采煤、铁、石油、有色金属等矿藏,加快钢铁、石油、水泥等行业的发展。农业实现机械化,广泛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大力发展粮、棉、油、纺织、日用品、印刷、蚕丝、茶等加工制造业。
——摘编自彭南生《辛亥革命与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材料二 1978年至2017年,我国GDP从1495亿美元增加到12.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9. 5%;我国经济总量从占全球1.8%提高到占15. 3%,稳居世界第二位。现在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占全球制造业产出的19. 8%。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居世界首位。2017年,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2. 7%和32. 7%。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1. 6%,比1978年提高27个百分点。1978年至2017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4. 11万亿美元;累计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9万亿美元;2013-2017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为6928.6亿美元,超过前30多年累计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我国外汇储备1978年仅有1. 67亿美元,2017年底达到3.14万亿美元。
——摘编自林兆木《改革开放40年成就巨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实业计划》出台的背景和实践结果。(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霍布斯阐述社会契约论的观点之时,英国已经处在对君主制的持续不断的反抗中,似乎没有哪一个君主能满足包括罗马天主教徒、苏格兰长老会教友、清教徒和教友会教徒在内的不信奉国教者与英国国教教徒之间相互冲突的意愿。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和他的儿子查理一世(1625-1649年在位)控制的政府把海军和军事部门的钱都用完了,被迫召开议会要求得到更多的资金。议会的很多成员——地主、日益变富的城市商人、律师、清教徒和其他不信奉国教的教会成员,也包括国教的神职人员——都不愿意上缴国王强征的钱。当查理一世欲在未经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征收赋税时,1640年议会势力向他发起了战争。最终,他被克伦威尔(护国公)领导的议会势力所处死。
——摘编自[美]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光荣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典范,它们对世界历史进程具有深远的影响。英国“光荣革命”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结束王权专制并建立起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在随后的工业大革命中提供了政治保障;法国大革命虽然吹响了世界自由、平等、博爱以及民主的号角,赢得了现实,却输掉了历史。人们自以为打破了旧制度,但在虚幻的新制度中过着旧制度的生活却不自知。
——摘编自蒋娅芳《英国“光荣革命”的渐进性与法国大革命的激进性比较刍议》
(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英王查理一世被处死的社会政治及思想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革命与妥协”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符合逻辑)(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保护女学生
材料 下图描绘了广州警局告诫市民不得调笑欺侮女学生的情形。该图刊于《时事画
报》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第八期。
结合材料,以“保护女学生”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
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历史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万年仙人洞遗址中出土的文物,证实有了原始稻作农业和制陶技术,这是母系氏族公社特征的反映,也是
稻作文明的重要体现,故B项正确。A项与材料不符,排除:由材料可知该时期处于新石器时代,还没有出现典
型的私有财产情况,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2.【答案】B
【解析】材料介绍了史书中有关秦法律制度的记载,在这些法律中提到残酷的“肉刑”等刑罚,这反映出秦的统治
刑罚严苛,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神权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强调的是法律严苛,与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的壁画介绍了同一时期出现了多种生产耕作工具,这反映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农业上精耕细作的进
步,故D项正确。材料看不出经济重心的转移,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农业,与统一趋势无关,排除B项;材料
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C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大抵今日之患,又却在于主兵(指禁军)之员多”“无用”“日费国家之财,不可胜计”等信息,可
知朱熹对此现象持批评态度,结合宋代守内虚外(即加强中央、虚弱地方)的特点,可推知朱熹主张减少中央主
兵,加强地方兵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减少中央主兵而非增加军费开支,排除B项:材料内容未涉及
“存天理灭人欲”,排除C项:减少中央主兵并不能称之为健全中央机构,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制作品的品质也越来越高,通俗文化得到不断发展,这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
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的印刷术并未强调是“活字”印刷技术,排除A项;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就实现了南
移,排除B项:明清时期在文化政策上趋向严格,排除D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资政新篇》提到学习美国的“暗柜”制,并建议“集思广益,军师、掌率、六部可商讨国事呈报
天王旨准”,这说明其具备了近代治理理念,故D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其对传统文化的维护,排除A项;“中体
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集思广益”,没有体现平等外交,排除C项。
7.【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1894一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资本迅速增长,这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政策调整以及民
国初期政府政策的支持有很大关系,故D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为民族
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但是其他时间外部环境并不稳定,排除A项;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以轻工业
为主,产业结构不均衡,排除B项:群众斗争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
8.【答案】A
【解析】材料中强调“抗大”学员以红军干部和知识青年为主,结合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可知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为抗战培养军政干部,故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确立时间为1937年9月,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
料中强调的“抗大”学员主体是红军干部和知识青年,并非普通民众和知识分子,排除C、D两项。
历史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