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高三历史
图1撒种耱地图
图2打麦场
A.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考生注意:
C.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5.宋真宗曾下诏:“自今御史须文学优长、政治优异者,特加擢拜。”明代规定:“今后选用御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史,于在京各衙门办事进士与夫曾经一考称职行人博士及进士举人出身推官知县内…谙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晓刑名堪任御史者,本部奏请照缺铨补。”这表明宋明两朝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A.监察官员选任走向制度化
B.清明的政治氛围得以营造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C.司法官员的法律素养提高
D.中央集权的程度日益强化
6.1839年,林则徐组织翻译了1839年伦敦出版的英人所著《对华鸦片贸易罪过论》,“从中得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知英国人也有反对鸦片贸易的,坚定了他对‘良夷’‘奸夷'加以区别对待,分化瓦解敌营的
符合题目要求的。
政策”。据此可知,译书活动
1.距今约80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图案中,“太阳被描绘为有着硕大的
A.吸引了人们关注西方
B.引发了国内士大夫阶层强烈反响
头、外展双手且连着身躯的人格化的神:凤鸟随处可见,大头长喙,伸展着宽大的翅膀,负载
C.有助于国内抗英斗争
D.为国人维护主权提供国际法支持
7
表21907年、1909年各级各类学堂教师来源构成(单位:人)
着太阳或獠牙兽:怪诞的獠牙兽,或乘于凤鸟的翅膀,或张展双翅凭借高耸的天梯和山峰飞
向天界”。这反映了
本科毕业生
留学生
旧学教师
外国教习
A.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B.史前人类的世界观
1907年1909年
1907年1909年1907年1909年
1907年1909年
C.父系氏族的精神生活
D.先民的农耕渔猎生活
专门学堂
212
379
15g
370
251
297
多
122
表1
实业学堂
311
748
69
243
176
445
43
108
优级
91
152
5
144
66
80
0
91
二十七年春,杞桓公来朝,用夷礼,故曰子。…秋,(鲁)入杞,责无礼也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师范
初级
739
876
347
349
39
27
郑伯自栎入,缓告于楚。秋,楚伐郑,及栎,为不礼故也
《左传·庄公十六年》
中学
1266
2108
817
1107
28
51
表1为《左传》中的记载。这反映出春秋时期
高小
5249
10039
5261
7005
19
53
A.周天子权威尽失
B.民族交融的加快
表2中的变化体现了当时
C.诸侯国轮流称霸
D.分封制遭到破坏
A.人才观念发生了巨变
B.教育在变革中求发展
3.汉初思想家、政治家陆贾在《新语·道基》中指出:“君子握道而治,依德而行…虚无寂
C.传统的教育体制瓦解
D.西方文化受到了抵制
寞,通动无量。”这一思想
8.在1937年2月国民党的五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致电并提出实行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顺应了汉初的社会需要
五项要求。随后,中共中央开始着手进行“更名”“改制”,更名后的边区政府成为国民政府
C.促成了西汉国力的鼎盛
D.消除了法家思想的影响
行政院所管辖的省级行政机构,受其管辖。这表明
4.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
A.中共政治战略发生了转变
B.中共为抗日作出无条件让步
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C.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开启
D.中共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高三历史·答案
1~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湖南洪江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图案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材料中光鱼对太阳、凤鸟的神化认识及天梯、天界的描绘,说明他们对人类生存自然环境的解读,这
属于世界观x宇宙观的范畴,B项正确。A项中的“多元一体”材料无法反映,排除;距今约8000年的中国仍属
于母系氏族时期,C项错误;材料内容并非是先民生产活动的描述,项错误。
2.答案
命题透析本题以《左传》中的记载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
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史科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拔材料表明,因杞桓公来鲁国朝见用夷天礼节,鲁糖公认为其不恭敬,遂领兵攻人杞国,责备杞桓公无
礼:因郑厉公自栎地回到国都,没有及时告知楚审,楚国进军郑国,报复郑厉公的不敬行为。由此可知,春秋时
期大的诸侯国以“失国礼”为借口擅自攻打别的诸侯,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D项正确。材科中体现不出周天子
权威完全丧失,排除A项;B项与粉料主言不符,排滁;材料强调的是礼制问题,而不是诸侯国争霸,排除C项。
3.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以陆费《新语·道基》论述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税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历更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材料中的“依德而行”“虚无寂寞”可知,陆贾主姚儒道互补,这对于汉初经济调敝、人民困苦有缓
解作用,与汉初统治者的休养生息政策是相符的,B项正确。儒学正统地位确立于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时西汉
国力鼎盛,A、C两项排除;D项中“消除了”表述绝对,且材料中未提及法家的情况,排除。
4.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以河西走廊地区魏普十六国壁画砖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
识的能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更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拨由两幅图可知,魏晋十六国时期用牛耱地进行播撒种子,麦子收获后农夫用权打麦,这是当时农业
技术水平的体现,也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水平已较高,C项正确。“撒种耱地图”体现不出庄园式劳作,排除A
项;仅从图中的牛耱地难以判断铁犁牛耕在全国普及,排除B项;图中虽有“打麦”,但体现不出是稻麦复种,排
除D项。
5.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以宋明对御史选用的规定为背景材科,自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同时体现了对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学科素养的考查。
思路点拔由材料中“御史须文学优长、政治优异者,特加擢拜”“谙晓刑名堪任御史者”可知,宋代和明代选用
监察官即御史的规定走向了制度化,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宋至明的监察效果,且明代政治腐败现象严重,
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北宋官员的法律素养,排除C项;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