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
历史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结合考古成果和史料分析,指出商朝充满暴虐,姬旦不惜修改历史、曲解《易经》以图消除这段历史记忆,并重建新的文明取而代之。直到近代,李鸿章提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姬旦创设的文明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周礼 B. 内外服制 C. 分封制 D. 礼法并施
2. 战国是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各国都修筑长城,其共同职能是( )
A. 抵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 B. 保障铁犁牛耕推广
C. 在兼并战争中加强防御 D. 维持七雄并立的稳定
3. 秦朝与新朝都因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而迅速灭亡。与秦朝的暴政不同,新朝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绿林好汉们揭竿而起 B. 推行理想化的社会改革
C. 王莽篡权称帝盘剥百姓 D. 旱灾蝗灾造成赤地千里
4.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多次决口,江水涌入洞庭,而湖北云梦泽急剧萎缩。长沙也修筑了大量陂塘,今日长沙的地名东塘、左家塘、侯家塘等即源于此。这( )
A. 吸引流民开发今湘北地区 B. 造成长沙郡水患严重危害经济
C. 有利于门阀士族控制地方 D. 推动张仲景为流民著《伤寒论》
5. 东晋法显65岁天竺取经,求佛教戒律以图规范中国僧侣,78岁高龄时搭乘印度商船回国,圆寂前翻译63卷经典传世。唐代玄奘27岁天竺取经,归国得到唐太宗迎接,译经千余卷,积极弘扬佛法,弟子数千。后世的玄奘比法显名声更显,很可能是因为( )
A. 玄奘开创了西游取经之路 B. 唐代弘扬佛法的社会影响广
C. 东晋处于对峙分裂的时代 D. 皇帝的态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6. 下表反映了宋朝婚聘相对于唐朝出现的重大变化。这缘于宋朝( )
唐代 宋朝
皇家选妃 妙择天下令族 “不欲选于贵戚”,最理想的是“小官门户”
公主出嫁 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 “欲求儒生为主婿”
宗室嫁女 取门阀者配焉 “不限阀阅”,以致“宗室以女卖婚民间”
A. 门阀制度受到一些冲击 B. 婚姻最为看重财富
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强 D. 儒生积极投靠权贵
7. 金朝建立后,参考汉文与契丹文创造女真文。金世宗时,设立译经所,翻译汉文经史为女真文,金世宗说:“朕之所以命令翻译五经,是要女真人知道仁义道德所在。”后来,汉语通用,女真贵族多已识读汉字,汉字书籍在女真族中广泛流行。这表明( )
A. 南宋通过文化征服金朝 B. 金朝因俗而治一国两制
C. 女真因学用汉法而强大 D. 民族交融促进社会教化
8. 对于原产美洲的南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有学者则通过大量地方志出现南瓜名字的时间和地区分布指出,以京冀为中心的北方地方志关于南瓜的记录普遍早于南方。学者的研究很可能是用来说明( )
A. 南瓜原产于中国本土内陆 B. 《本草纲目》属于历史伪作
C. 南瓜由民间贸易传入东南 D. 官方使节往来推动南瓜传入
9. 清朝嘉庆皇帝曾下《罪己诏》,其中指出:“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在这里,嘉庆皇帝( )
A. 深刻剖析满清统治的核心问题 B. 为皇宫遭天理教攻打推脱责任
C. 对自身治国理政能力勇于反思 D. 强调了晚清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10. 1884年,两广总督张树声的《遗折》,言生前所不敢言:“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张树声上书《遗折》的原因是( )
A. 专制守旧势力顽固而强大 B. 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C. 西方民主制影响日益深入 D. 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11. 1906年,袁世凯委派天津知府筹设天津自治总局,并附设自治研究所。为了让民众加深对地方自治的认识,袁世凯又委派学习过法政又深谙土风的多位本地人士,分赴天津属府城乡进行宣传。1907年选举产生天津议事会。这表明袁世凯当时( )
A. 参与推动民主共和进程 B. 窃取满清政权的野心渐露
C. 试图通过改革挽救政权 D. 赞成共和以图大总统职位
12. 在《青年杂志》第一卷中,陈独秀首先提出“尊重个人独立自主之人格,勿为他人之附属品”这一项大原则。他指出:“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也。”据此可知,陈独秀( )
A. 表达了对集体主义的反对 B. 宣告了与儒学思想决裂
C. 主张推己及人忠恕之道 D. 倡导个人主义以求解放
13. 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还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这次大会的召开( )
A. 推动苏维埃政权的普遍建立 B. 引领民族革命战争走向新高潮
C. 进一步巩固了工农革命联盟 D. 导致新的革命根据地不断涌现
14. 有战史记载“冲进一角,虽竭力进攻,但因重庆军顽强抵抗难以突破……遂决定返转”“在返转作战中,遭到优势重庆军的侧击,并被切断退路,陷于苦战”。与此同时,蒋介石出任“中印缅战区”盟军最高统帅。这里战史记载的是( )
A. 百团大战 B. 忻口会战 C. 皖南事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5. 下表是1946~1951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总值表,下列解读分析合理的是( )
1946~1951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总值表
年份 贸易总额(千美元) 进口(千美元) 出口(千美元) 对美贸易总额占外贸总额比重(%)
1946 378643 320894 57659 532
1947 276777 226495 50282 41.3
1948 136413 102222 34191 35.7
1949 82945 60566 22379 24.4
1950 238129 142634 95495 20.7
1951 8001 7915 86 0.3
A. “一边倒”政策削减了中美贸易 B. 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外贸
C. 解放前美国扩大对华经济侵略 D. 中国对美国出口额持续下降
16. 从1956年到1957年上半年,浙江、安徽、四川等地一度出现了包产到户等形式的试验。这期间,自由市场一度活跃,个体工商户有明显增长,其中还出现人们称之为“地下工场”的较大的个体户手工业和手工工场。这些变化( )
A. 是推行“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 响应了当时经济“八字”方针
C. 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深入 D. 因反右派斗争而受到了冲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秉笔直书,是中国史学一个突出的优良传统。春秋时期,齐太史兄弟为记下崔杼弑君的罪恶,前赴后继,连续三人被杀,仍义无反顾,又一弟弟以无所畏惧的态度记下其罪责,终于使贼臣感到畏惧,不敢再侵犯史官行使自己的神圣权力。梁启超曾说:“现在人喜欢讲司法独立,从前人喜欢讲史官独立。……甚么制度,行与不行,都存乎其人,况且史官独立半是无形的法典。”监察制度延续了“史官”的历史传统,御史起初为“史官”之一种,谏官中的给事中也多兼任“起居注”(记事史官)。宋太祖某日俯首不言,内侍问之,曰:“早来前殿指挥一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故不乐也。”
——摘编自陈其泰《论古代史家的信史追求》等
材料二
时期 例证
秦汉:监察制度形成期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刺史,专职监察,但也被派遣担任军事、出使、司法等具体使命。西汉末年,以御史中丞为台长的御史台建立
魏晋南北朝:监察制度巩固期 御史台脱离少府,完全独立。侍御史人数增加。可以监察太子王公,还可以“风闻言事”(根据传闻弹劾)。州变为行政区,地方监察削弱
隋唐宋元:监察制度成熟期 监察组织健全,职能广泛,法规较完备,选任有制度。御史台实行台、殿、察三院制;有谏官组织;地方监察系统完备。台谏严重掣肘行政
明清:监察制度烂熟期 一台三院变为都察院一院制,但又形成道、科分工。职权高度膨胀,乃至监察思想学术。出现特务监察,明厂卫,清密折,鼓励告密
——据王晓天《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史官受重视的原因,并指出史官对监察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可大可小,可纵可横,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其中包括社会文化的转变,而观念文化的剧烈变化,始终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一切领域从古代向现代的转变。实际上,从一定角度讲,观念文化的转变是一切领域转变的根本和关键。
从19世纪60年代的中体西用论,到90年代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论和20世纪初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文化;从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理性主义思想文化,到社会主义思潮逐渐在新思潮中脱颖而出,各派思想主张和文化学说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寻求中国在国际上的平等地位,争取民族独立,为改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为中国社会向近代的转型提供思路。
在革命实践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都为中国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探索方向。而在社会实践中,实业家的“实业救国”和教育家的“教育救国”,也具有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从中选择两个主张,进行比较性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财政经济极为困难。旧社会留下的畸形发展的投机资本在新解放城市继续兴风作浪,加剧物价上涨。“银元之战”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后,针对投机资本家大量囤积粮、棉、煤等再次掀起物价风潮,人民政府在全国集中调用相关物资,在涨价最猛的11月25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统一敞开抛售,物价迅速下跌。同时收紧银根,投机商因资金周转失灵而纷纷破产。国营经济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1950年3月,政务院决定统一全国财政收入、物资调度和现金管理。当年全国财政收支已衡。同时随着整顿税收、推销公债等措施的实行,全国物价进一步回落并趋于平稳。
——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2021年版)
材料二 国民党政府曾利用官僚资本垄断国家的经济。这种官僚资本不但奴役人民而且也窒息私营经济的发展,应该将它没收。现在整个工业中有一半是属于私人经营的,它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对于私人资本采取限制政策,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企业要鼓励它经营,对有害的则要禁止。
——摘自周恩来《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1949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之初稳定物价措施的特点及经济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中国建国之初对于资本的经济政策。
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
历史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C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D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A
【11题答案】
【答案】C
【12题答案】
【答案】D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D
【15题答案】
【答案】B
【16题答案】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题答案】
【答案】(1)原因:商周以来的政权和社会,以及儒家文化,均有重史传统;史官独立,秉笔直书,树立了史学地位和史官尊严;皇帝、大臣行为被史官所书写记录,受到监察制约。
影响:从早期史官系统中,逐渐分化独立出监察制度下的监察官员;史官通过独立的历史记录发挥监察作用,是对监察制度的有益补充。
(2)【示例】
论题: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服务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强化。
阐述:在地方上,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豪强和郡守国相监察;宋代的路作为一级监察区,四司皆有监察职能,知州旁设通判。地方监察系统日益完备,中央集权得到有效加强。而在中央,秦设御史大夫兼有监察百官职能;魏晋以后,专职监察的御史台走向独立,唐宋进一步形成台、殿、察三院制;明清监察权高度膨胀,甚至出现特务监察。监察制度一切服务于皇权,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和发展,而得到相应地建立、巩固和发展,已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18题答案】
【答案】【示例】
在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伴随着西方经济的入侵,中国经济结构变动,洋务运动开展,民族资本主义也得以产生和发展,但依然弱小;在挽救民族危亡中,通过向西方的学习,新文化运动推动民主、科学等思想传入中国,但中国整体封闭落后,民智未开。如何推动观念文化的转变,在清末民初的救亡图存实践中,形成了“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两种思潮。
以张謇为代表的实业家们和一些知识分子及政治家,力倡“实业救国”,主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建立近代工商业。这有助于积极壮大中国经济,与列强“商战”,在世界市场中崛起,实现民族的独立自强。
以蔡元培为代表的众多仁人志士,主张“教育救国”。他们在地方上积极开办各种新式中小学堂,开启民智,兴办女校,解放妇女。蔡元培还改革北京大学,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这有助于为中国的进步培养优秀人才,也有利于整个中国社会风气一新,用无数新思想的人创造新时代。
评价:两种观点都是改造社会、富国强民的救国主张。中国社会的发展既离不开经济近代化,人民富足,也离不开近代教育的普及,人才济济、风气日新。这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国家的全面发展,没有经济和文化的强大支撑,单单政治上的斗争,是无法建设一个强大中国的。
【19题答案】
【答案】(1)特点:有力的经济措施与必要的行政、法律手段相结合;全国统筹,统一部署,措施配套。
意义:稳定了物价,确保了人民币的法定地位;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确立,财政收支平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社会主义过渡创造条件。
(2)评析:官僚资本是国民党政府垄断国家的工具,奴役人民,窒息私营经济,予以没收;投机资本,是旧社会畸形发展的产物,兴风作浪,造成物价上涨,严厉打击;私人资本,是国家经济重要组成,支持有利的,禁止有害的,采取利用和限制政策。对资本的区别对待,符合新民主主义思想,有利于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