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通高中(粤光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通高中(粤光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5 11:11:32

文档简介

★启用前注意保密
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5
6
8
答案
A
B
B
D
B
B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A
B
B
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2分)
(1)积极作用:巩固两汉王朝的统治根基(或强化.了中央集权):推动了黄河流域
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开发和人口增长:保障了国家的户
口稳定和赋税收人(或为两汉朝廷解决边患览定了物质基础);促进了大一统的文
化心理认同:有助于人口流动、物资交流和民族交融。(每点2分,任答3点得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历史原因:历代因战争以人力迫使黄河改道:利用黄河水接济大运河而改变
黄河自然流向(或历代治理黄河举措失当);人口增长加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破
坏;政治腐败导致黄河失于治理(或吏治腐败、经济衰退)。(每点2分,任答3
点得6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14分)
(1)经由路线: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经由中东铁路及其沿线联络站、交通站、情
报站前往苏联:红色地下交通线从上海经香港、汕头、大浦、永定到达瑞金(或
由上海的中共中央至江西瑞金的中央苏区)。(每条路线1分,共2分)
东北红色国际交通线形成的历史原因: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中国东北地区比邻当时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苏俄(联),该交通线为中国共
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进步青年经由中东铁路赴苏(俄)参会学习提供了地理空间上
的便利。(按采意给分,能结合空间观念和相关史实展开叙述得2分,共2分)】
红色地下交通线形成的历史原因: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总部曾位于上海,而
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此时中央苏区位于赣南、闽西根据地。从地理空间上看,陆路通衢均为国民党反
动派控制。红色地下交通线以水路为主,有利条件较多,如南昌起义军南下地区,
群众基础好;香港、汕头等地华洋杂处,百业并存,易于隐蔽和物资输送。(按采
意给分,能结合空间观念和相关史实进行叙述得2分,共2分)》
(2)主要任务:传递信息:输送物资;护送领导人和进步青年。(每点1分,任答
2点得2分)
伟大意义:及时有效地沟通了党中央与共产国际、中央苏区间的信息联络:护送
了大批党的重要干部:输送了大批的紧缺物资和资金: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壮
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反侵略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赓续了中
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脉;传承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基因。(每点2分,任答3点得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9.(12分)
示例:
阶段
时间(时段)
支撑史实
简要说明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国力强盛,先后出现“贞观
公元500年
之治”“开元盛世”“永乐盛世”等,国力领先于西
第一阶段
东强西弱
至1500年
方。西方处于中古时期,小国林立、战争不断、经济
凋敝: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钢人性,科技创新受到抑制
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推动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
1500年至18世
第二阶段
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此时,中国固守传统自然经
西升东降
纪中期19世纪初
济,专制皇权和文化专制不断强化
西方国家开展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19世纪初
第三阶段
对外扩张加剧。中国遭受西方国家的侵略,民族危机
西强东弱
至1945年
不断加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多极化趋势的增强和亚洲国
20世纪中期
家经济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印
第四阶段
东升西降
至今
度等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评分标准:
年表时间
考生能选取对应年表时段或时间表述,且符合材料意涵(2分)》
考生能运用3个及以上支撑材料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且引用史实准确,选取恰
运用史实
当(6分)
历史解释
能准确表述对应时段的东西方对比,结合材料进行解释说明(2分)
能围绕材料所给的4个阶段展开论述;历史表述完整清晰,史实选取典型,对比
论述逻辑
分析准确:关联词语运用恰当:逻辑结构完整(2分)】
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3页)★启用前注意保密
广东省202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考试
历史
本试卷共7页,考试用时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所在的学校、姓名、班级、考生号、考场号和
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每张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
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
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
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
题日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画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冉写
上新答案;不淮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1所示为商代王位世系图(局部)。由此可知商代
小甲
太庚
掰己
太戊
中丁
外王
河应甲"一-—祖乙4一
祖辛”一一祖丁中
用甲”
沃甲一南庚
盘庚”
小辛
小乙
图1
A,形成相对稳定的王位继承制
B.已出现宗法分封制的雏形
G.国家政治制度逐渐得以完善
D.奴隶主统治阶层斗争激烈
2.图2、图3是甘肃敦煌莫高窟第220窟(7世纪)部分壁画。图2是中国君臣图。图3
人物形象中,有的上身半裸,有的身材高大,有的头戴羽帽,可能来自朝鲱半岛,有
历史第1页(共7页)
的肤色黝黑,有的头发卷曲,人物肤色和服饰均与图2不同。这说明当时
图2
图3
A.帝王君臣沉迷于宗教活动
B.包容开放促进了文明交流
C.中外交流推动了服饰变迁
D.西北地区是当时经济重心
3.下表是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据此可知,北宋至南宋初年
表1北宋至南宋初年女性地位考证材料
材料
出处
“若夫妻不相安谐而和离者,不坐。”“彼此情不相得,两
愿离者,不坐(处罚)。”
[宋]窦仪等摆《宋刑统·户婚律》
“夫天也,妻地也;夫日也,妻月也;夫阳地,妻阴也。
[北宋」司马光《训子孙文》
天尊而处上,地单而处下。”
北宋张榉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几乎看不到女性的
摘编自[日]佐竹靖彦《〈清明上
踪影
河图)为何千月一女》
南宋孝宗年间,有位妇女先嫁单氏,生单夔,又嫁耿氏,
生耿延年。“及死,二子争葬其母”宋孝宗出面调停,
据[南宋」张端义《贵耳集
“二子无争,联为药之”。皇帝出面为再嫁之妇主持葬礼,
整理
至南宋后期仍传为美谈
A。妇女社会地位异常低下
B.法律强调男女地位平等
C,理学尚未成为官方哲学
D.艺术创作背离社会现实
4.王守仁在贵州、广西任职期间,在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创办学校,并提出“用夏变
夷,宜有学校”,让少数民族子弟人书院学习,以“拘集该府县学诸生,为之勤勒
开海,务在兴起圣贤之学,一洗习染之陋”。这一举措意在
A.宜扬心学的理论主张
B.巩固明朝的政治统治
C.促进当地的民族交融
D.强化乡村的基层治理
5.1828年,江苏巡扰陶澍奏称:“苏城(苏州)为百货聚集之区,银饯交易全藉商贾流通。
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
至今,各省商贾俱系汇票往米,并无现银运到,”该史料可用于说明当时的苏州
A,传统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大量使用自由雇佣劳动力
C.纸币成为主流支付手段
D.长途和大额贸易有所发展
历史第2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