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白银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08 23:2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白银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卷
时长:10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选择(每题3分,共42分)
1. 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新出土了一批包括青铜礼器、仪仗用具等在内的精美文物。有专家指出,这批文物“有很多是来自中原地区夏商王朝风格的遗物”。这些考古新发现
A. 可以说明分封制加强了对四川的统治
B. 充分证明中原礼制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C. 表明古蜀地区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形成
D. 有助于揭示中华文明发展进程的特点
2.朱熹十分关注农事,在今江西、福建地区任职期间,每逢春播时节,都要事先颁发《劝农文》,要求农民及时播种。他认为,是否及时播种直接关系到收成的好坏。这反映
A.宋代君主重视农业生产 B.程朱理学强调实事求是
C.南方地区得到较大开发 D.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
3.丝绸生产中如纺织、养蚕、种桑等工序一直是妇女的工作,男性主要负责耕种土地。到了16世纪,江南地区的养蚕由家庭作业跃升为地区作业,除了妇女仍然为生产蚕茧而忙碌外,男性也在纺车前工作。这表明当时
A.妇女的社会经济地位显著提升 B.民营手工业的经营模式发生变革
C.市场扩大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D.农业经营以自由雇佣劳动为基础
4.明代有医书传世的医家中,有明确文献记载其为中途弃举从医者多达数十人,而未有医书传世的儒生弃举从医者更是不在少数,在各地方志及其他史料中有许多相关记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八股取士阻断平民入仕道路 B.医药事业进步带动从医热潮
C.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经世致用思想改变价值取向
5.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反映了魏晋时期因战乱而举族避难、建立堡坞共同体的现实;唐长孺则认为《桃花源记》所记载的这些迁入山林的百姓,在当时主要是为了逃避沉重的赋役。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桃花源记》的文学价值远高于其史学价值
B.《桃花源记》蕴含魏晋时期人口迁徙的信息
C.堡坞共同体的主要功能是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
D.两晋政府对南迁的民众征派的赋役超过当地人
6.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 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根本出路
B. 科技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 资产阶级的需要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D. 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7. 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选举产生
B. 责任内阁制诞生在“光荣革命”之前
C. 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D. 内阁全体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8. 陕甘宁边区的乡、市参议会既是议决机关又是执行机关,民众可以直接参与选举。参议员们都参加政府工作,参议会可根据需要随时召开,共同讨论并决定乡里的大事,然后分工执行。这主要体现了( )
A. “三三制”的选举原则 B. 直接民主的显著优势
C. 议行合一的制度设计 D. 简约灵活的干部制度
9. 阿拉伯帝国时期,从东南亚的苏门答腊、马来西亚到南亚印度,再到西南欧的西班牙、北非的摩洛哥,甚至北欧波罗的海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都有阿拉伯商人的身影。这可用来说明,阿拉伯帝国( )
A. 统治疆域辽阔 B. 商业贸易繁荣 C. 商人地位低下 D. 加强对外拓殖
10. 东罗马帝国灭亡前,君士坦丁堡的市场经常又被称为“威尼斯人的集市”。奥斯曼帝国征服君士坦丁堡后,威尼斯呼吁西欧的基督教国家团结对抗奥斯曼帝国,而大多数国家对此不感兴趣,并转而寻求到达东方的新航路。这反映出
A. 威尼斯渴望向东方国家传播基督教
B. 西欧多国不满威尼斯人的商业垄断
C. 基督教国家希望与奥斯曼帝国交好
D. 奥斯曼帝国维系了传统商路的畅通
11.公元前 5 世纪后期,在古希腊戏剧家阿里斯托芬的笔下,雅典某将军在试图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的职位时说:“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理。”这折射出古代雅典( )
A. 直接民主存在非理性的一面
B.城邦民主排斥贵族阶层
C.工商业者社会地位较高
D.道德沦丧导致戏剧创作衰落.
12.下表是 1750 年--1850 年间英国 226 位大型工业企业创建者的父辈所属社会阶层分布图(注:据 F·克鲁泽《第一批工业家的起源》第 148 页资料编制)。表中的数据反映出从1750 年到 1850 年的英国( )
社会阶层划分 数量 所占总数比例(%)
上等阶级 20 8.8
中等阶级 103 45.6
底层中等阶级 87 38.5
劳工阶级 16 7.1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
B.新的阶层不断诞生
C.无产阶级分化加速
D.社会结构变动明显
13.1912 年 5 月,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威胁要将在阿尔萨斯一洛林实行的新宪法“击成碎片” 并将帝国这一直属领地“作为普鲁士的一个省”时,全国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对“个人政府”的运动,表达对皇帝言论的愤怒,部分党派警告威廉二世“不要超越宪法的约束”。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德国( )
君主立宪制面临危机
分权制衡原则得到贯彻
政党之间的矛盾激化
公共舆论发挥监督作用
14.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件精美的漆箱,箱盖上绘有按星空方位标注的二十八星宿图,其中的星宿名称多数与《石氏星表》中的记载相同。这表明
A.图像比文献记载更可靠 B.西周重视天文观测
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 D.楚国制漆工艺精湛
第Ⅱ卷
二、综合题(共58分。)
15.(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东汉史学家荀悦认为:古时候建国,有大有小,这是在考察了前朝的弊端之后加以变通的结果。夏、商时代,诸侯国不过百里大小,所以诸侯弱而天子强,桀和纣得以肆行暴虐。周朝建国,吸取前代的教训,诸侯国的规模很大,方圆在五百里以上,提高诸侯的地位,制约王室的权力。到了周朝末年,诸侯强大,互相攻伐,而王室衰微,祸难重重。秦朝吸取周代的教训,改易制度,然而矫枉过正,废除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以强权统治天下。因此,秦帝得以独断专行,无所顾忌,奢侈淫逸,暴虐天下,然而仅仅统治了十四年就灭亡了。汉朝建立,吸取周、秦之教训,兼用周、秦之制度,既行分封,也设郡县,然而也发生了七国之乱这样的事件。此后都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
——(唐)赵蕤著;周苏平注译:《反经》
(1)材料中荀悦认为“此后都实行郡县制”是否符合史实?结合相关史实予以说明。(6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历史作用。(4分)
(3)材料中,历代王朝都在吸取前朝教训,对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6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起于曹丕废汉自立(公元220年),止于隋灭陈(公元589年),历时将近400年。就其时代特征而言,有以下几点:
①政治局面:长期分裂割据。
②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③国家制度:承秦汉启隋唐这一时期的许多制度,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
④士族政治:在盛极而衰的过程中显示其特色与能量。
⑤思想文化:包容异质和张扬个性。
请你选择上述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任意两个方面进行阐释说明。
17. (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其人与“旧世界”发生的人口爆炸之间,是有关联的。印第安人向世界贡献出5项颇具价值的作物:玉米、马铃薯、甘薯、豆类、树薯,这些作物后来得到广泛种植、食用。就地理分布而言,玉米恰好位于水稻和小麦的生长带之间。世界玉米田每单位平均产量几乎是小麦的两倍。美洲食用作物的最大优势,正在于它们对土壤,天气与栽培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全然不同,生长季节也与后者有异。美洲作物往往不会与旧世界作物竞争,反而与之互补。1492年之前的无用之地,因这些美洲植物的进驻,也变得能栽种粮食了。在许多地区,由于美洲作物对阳光,雨水或其他因素的要求与旧世界作物不同,农人可以排除休耕季了。
——摘编自[美]克罗斯比《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第一家荷兰酿酒厂成立以来,食品贸易和饮食文化使纽约焕然一新,食品企业通过工业化的流水线生产和运输创新为食品国际贸易奠定了基础,加上在战时为水手和士兵提供食物,纽约的食品制造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是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1862年,南北战争时期的啤酒消费税催生了美国啤酒酿造协会,这个以啤酒制造商为主的行业协会在很长时间内都以德语为官方语言。19世纪中叶兴起于纽约市内的肉类加工区,离时装区不远,到1900年,该地区已聚集了250家屠宰场和包装厂。
——摘译自[美]JoySantlofer《食品都市》(FoodCity:FourCenturiesofFood-MakinginNewYork)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洲作物外传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后期纽约跻身食品都市的背景。(6分)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从世界食品(物种)交流进程中得出的认识。(8分)
【答案】
1-5DDCCB 6-10DBCBB 11-14ADDD
15.(1)参考一:符合史实。说明:汉武帝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荀悦是东汉人,东汉未实行分封制。参考二:符合史实。说明:秦汉以后,历朝均实行以郡县制为主体的地方行政制度;偶有分封,但也和西周分封制有本质的不同。
参考三:不符合史实。说明:西晋初年,晋武帝分封同姓诸王,酿成“八王之乱”;明初统治者封建藩王,导致“靖难之役”的叛乱。
(8分)
(2)作用:①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郡县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6分,一点3分)
(3)看法:①在历史进程中,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值得后人吸取;②要深刻认识历史教训,不能停留于表面;③要结合现实需要理性认识历史教训;④吸取历史教训不能生搬硬套。(6分,一点2分,任答三点,言之有理即可)
16. 民族关系:在冲突中走向融合。
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冲突激烈,不同文化互相交流并趋向融合。在游牧民族力图征服中原的时候,民族矛盾冲突一般很激烈,但当他们在中原建立起政权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又都推行“汉化”政策。主要表现方式有:尊崇以儒学经典为核心的汉族文化传统,推行儒学教育;抛弃“胡汉分治”的体制,缓和民族矛盾;重用汉族俊杰,特别是高门士族的代表人物,取得汉族民众的认可和臣服;推行汉族的服饰、语言、姓氏等风俗文化,实行胡汉之间的通婚,把汉化推向心理、血缘的层面。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在这一方面是最为彻底的。魏晋南北朝的民族融合,为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把华夏文明推向新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17.【答案】(1)意义: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推动了世界各地荒地的开发;推动了耕作方式(耕作制度)的改进;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旧大陆居民的饮食习惯(丰富了食品选择);衍生出新的饮食文化(带动了文化交流)。(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人口的迁徙(欧洲技术移民涌入美国);战争和探险对食物保鲜的要求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行业协会的成立(产业集聚现象和行业垄断组织的形成)。(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认识:食品交流既是经济交流也是文化交流;食品交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食物物种的交流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答出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