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二)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8 09:4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二)
历 史
2023.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商周时期,殷人认为“有娥方将,帝立子生商”,周人强调“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西周统治者提出天命转换的概念,形成了“以德配天”的治理思维,并通过祭祀活动,逐步将“祭”转化为“礼”。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A.天命观由兴起走向衰落B.开始利用神权强化王权
C.治国思维凸显人文理念D.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形成
2.秦朝《仓律》规定了种子入仓、存贮、检验、出仓等程序规则及亩播种量;《戍律》规定,一户不准同时征调两个以上劳动力服役,违者罚交两副铠甲。这表明秦朝
A.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农业生产服务于战争的需要
C.农业生产取得长足发展D.注重对小农经济的法律保护
3.唐中期时,赋税出现了“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的现象,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的唐朝
A.推行轻徭薄赋政策B.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
C.租庸调制难以维系D.丁税沉重激化了矛盾
4.宋人笔下涌现出诸多“好孩子”形象。比如,赵令赫“四岁受《孝经》,六岁通《论语》,七岁能为二韵诗。丧父,哀毁如成人”。周谔“生而秀颖,十岁如成人,十四入太学,力学勤苦”。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商业的繁荣B.科举制度的发展
C.理学的影响D.儿童礼仪的培养
5.表1《中国人口数量在世界人口总数中的比例》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据表可得出,中国古代人口
A.估计达1亿是因为元朝统治疆域的扩大
B.估计达2亿是因为经济中心南移的完成
C.估计超3亿是因为高产农作物推广种植
D.总体持续迅速增长,数量稳居世界前列
6.近代以来办报在中国逐渐流行,李鸿章提出“凡外国物价,外国情形,及中国人而被外国人欺凌者,或传教不公道者,皆可写入新闻纸,布告各国,咸使闻知……”,梁启超说:“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由此可知,他们都主张
A.发挥报刊的宣传作用B.传播思想以开启民智
C.向国民宣传西方学说D.办报救国以维护统治
7.严复在《与熊纯如书》中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反映了他
A.站在中国先进文化前列B.对西方文明的失望
C.主张继续进行维新变法D.肯定中华民国政权
8.毛泽东在报告中写到“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我初到长沙时,会到各方面的人,听到许多的街谈巷议。从中层以上社会至国民党右派,无不一言以蔽之曰:‘糟得很。’”材料可用于研究
A.中共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D.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革命
9.图1是1950年丁鱼创作的年画《女拖拉机手》,该作品
A.表明妇女已成为工业建设的主力军B.描绘农村生产方式变革的美好愿景
C.展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果D.说明耕作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
10.1985年,中央一号文件规定,“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此后相继出台的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这推动了
A.农民开展多种经营B.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国有企业改革启动D.农村基本实现小康
11.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地域性,使世界文化呈现多样性的特征。观察图2,下列文物、历史遗迹、文学作品与其产生的地域不匹配的是
①卡尔纳克神庙②《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③《吉尔伽美什》 ④《梨俱吠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公元1世纪的希腊著作《厄立特里亚海航记》中首次提到阿克苏姆王国。阿杜利斯是阿克苏姆王国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来自意大利、埃及和印度的铁器、棉布和酒源源不断运到此地,同时运出大量的黄金、象牙和香料。据此推断,阿克苏姆王国繁荣得益于
A.古希腊的殖民活动B.优越的地理位置
C.阿拉伯帝国的建立D.西非农业的发展
13.钱乘旦在《世界现代化历程》中说:“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下列事件符合文中“现代化”特征的是
A.法兰克王国丕平将罗马周围地区送给教皇,奠定了教皇国基础
B.英国议会讨论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C.荷兰人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指出君主应接受约束
D.德意志人马丁·路德撰写《九十五条论纲》,提出“因信称义”
14.图3为殖民扩张和收缩的周期示意图(1700—1975年),其中两个殖民收缩期出现的相同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民族自决原则开始确立
C.启蒙思想指导各殖民地争取独立D.战争削弱了宗主国力量
15.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
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16.图4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据表格可知
A.20世纪20年代贸易开放带来移民指数上升
B.20世纪40年代和平发展推动了金融一体化
C.20世纪80年代贸易开放度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上升推动移民指数上升
D.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使图4中三大指数上升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天聪九年(1635)开始在蒙古族地区设旗,经顺治、康熙、雍正到乾隆五十七年(1792),近一个半世纪的时间,“外藩蒙古”(即漠南蒙古、漠北蒙古、漠西蒙古)共编为18盟、201旗,加强了对蒙古地区的统治。……各旗之间划定游牧地界,不得互相统属私自往来,旗上设盟,以协调不同旗之间的关系,达到“众建以分其势”的目的。
——摘编自艾丽曼《青海河南蒙古盟旗制度论略》
材料二 从汉朝到唐朝,漠北草原上先后出现过由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民族建立的强大国家。它们虽盛极一时,但其政权组织却是建立在氏族或部落基础之上,并没有打破氏族或部落原来的组织结构和血缘外壳。这种国家被称为“部族联盟国家”。在部落联盟国家中,作为征服者的统治民族与被征服者未能融为一体。一个统治民族在比较强盛的时期,能够控制草原上许多不同民族、部族,这种情况下,部落联盟制的国家建构起来会很快:但是一旦发生问题,比方说严重的天灾,或严重的内江,那么解体得也非常快。
——摘编自邓小南《忧患与繁荣:北族政权的兴衰》
材料三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不懈开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宣传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管理蒙古族地区事务采取的措施。与材料二汉唐时期兴起于北方边疆的政权相比,清朝政权有什么发展 (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题,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势。(6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宋代前后,广东番禺就是全国五大甘蔗种植区之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种植甘蔗,增城人陈忍庵,“往来于蔗畦稻田垄之间,躬树艺,自旦至暮不少休,收田圃之入以裕”;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茬制糖。广东的“香、果、……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疏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
——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
材料二 蔗糖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公元1000年时,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夏威爽,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回迁徙。甘蔗栽种与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广东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广东与中南美洲的蔗糖市场的本质不同。(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不同时期的可口可乐广告语
1905年广告语:“保持和恢复你的体力,无论你到哪里,你都会发现可口可乐。”
1923年广告语:“口渴时的享受。”
1950年广告语:“献给所有学生和脑力工作者,8点一杯可乐会让你清醒到11点。”
1980年广告语:“可口可乐,让你活力再现”
21世纪广告语:“每刻尽可乐。”
——摘编自陈玲、吕万英《优选论视角下的可口可乐广告语分析》
综合材料信息,自拟论题,结合所学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20.(12分)1902—1911年,清王朝谕令大臣沈家本主持修订新律法。在其倡议下,设立修订法律馆、编译外国法律著作、开办法律学堂,制定了多部新式律法。然而,本次修律却引发了一场关于“礼法”的大争论。礼法之争被《申报》报道,清朝覆亡后,相关法律被民国政府完善后颁行。
(1)概括指出材料中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的历史背景。并归纳法理派和礼教派两派争论的内容。(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1911年清政府正式颁布的《大清新刑律》。(3分)
常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抽测(二)
历史参考答案
2023.1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19题12分,第20题12分。
17(1)(10分)
措施:军事统一/国家统一;设立盟旗制度;设置专门机构管辖(如理藩院、乌里雅苏台将军等)。(6分)
发展:汉唐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建立在氏族部落的基础之上的,国家形态比较原始,结构不稳固。兴盛起来很快,衰落和分裂也很快;清朝国家能够进行有效控制,国家结构稳定,建立起有持久生命力和强大的国家政权。(4分)
17(2)(6分)
主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分)
优势: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任写2点得4分)
18(1)(8分)
有利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环境适宜;种蔗历史悠久;蔗糖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扩大;种蔗获利丰厚。(任写4点得8分)
18(2)(4分)
本质不同:广东糖仍以国内市场和周边市场为主(区域市场为主),是封建小农经济的补充;西印度群岛蔗糖则是以洲际贸易形式参与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为主),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
19.(12分)评分标准:主题部分0-3分,论述部分0-9分,具体赋分要求如下:
例一:
可口可乐广告语反映了时代变迁/时代变迁推动了可口可乐广告语的变化(2分)
1905年的广告语重功能性宣传,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迅速发展,广告语重在满足人们对充沛体力的追求;1923年的广告语重享受体验,反映一战后经济恢复发展,广告语重在满足人们对生活享受的体验;1950年的广告语重在服务知识阶层,
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结构变化,广告语重在满足中间阶层/知识分子保持头脑清醒的需求;1980年的广告语重在活力再现/恢复活力,反映了经济滞胀时期,广告语重在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21世纪的广告语重在唤醒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广告语重在满足人们释放压力的需求。(任意三个时期9分)
综上,时代变迁推动了可口可乐的广告语的变化,深刻反映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升华1分)
20(1)(9分)
背景: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推行新政/企图修律挽救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西方思想传播/西学东渐;沈家本等学习西方法律/成立专门机构/培养新式人才/编制新律法。(任意5点5分)
内容:法理派否定宗法作用,追求法律平等;礼教派强调宗法观念,维护伦理纲常。法理派反对酷刑,主张减轻刑罚;礼教派主张重刑处罚。法理派主张效仿西方法律体系,如陪审制、律师制、单一刑法体例等;礼教派主张博采东西诸国法律。(任意2点4分)
20(2)(3分)
评价:《大清新刑律》正文体现了对近代西方法律的学习,有利于中国法制近代化;附录表现出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具有一定局限性。《大清新刑律》是礼教派和法理派妥协的产物,反映了当时中国法制思想认识的冲突和进步。(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