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五市十一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联测历史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19 16:0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联测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75 分钟,总分 100 分
命题人: 审核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题,每题 3 分,共计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鲁国拥有多个其他族姓的附属国,如风姓的须句和颛臾、姜姓的向、祁姓的祝、
姒姓的鄫、妘姓的鄅等,这些族姓的人都以“鲁人”自称。这反映了当时
A.分封体制有所发展 B.鲁国建立起地区霸权
C.民族交融走向深入 D.区域共同体逐渐形成
2. 西汉前期,乡间有许多小规模经营的铁匠铺。每当农忙季节,铁匠们带着各种高质量的铁
农具来到田间地头。农民用钱或者谷物换购急需的农具,铁匠们则获得了收益。上述现象
有利于
A. 均输平准政策的推行 B. 手工业突破官府限制
C. 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 西汉经济的恢复发展
3. 永徽年间,太常乐工宋四通等人为宫人通传信物。高宗特令将他们处死,并命令将这一处
分附入刑律之中。谏议大夫萧钧上疏说,此案发生在敕令未附入刑律前,按当时刑律不应
被处死。随后高宗免除了宋四通等人的死罪,改为流刑。据此可知,唐朝司法实践
A. 强调礼法并用 B. 重视人文关怀 C. 重视依法判决 D. 有效制约皇权
4. 宋代画院如同学校,开设《说文》《尔雅》《释名》等文字音训课程,以加强画家的文化
修养。画院的考试常以古诗句为题,如“踏花归去马蹄香”“竹锁桥边卖酒家”“蝴蝶梦
中家万里”等。由此可见,宋代画院的绘画
A. 注重表达深邃的意境 B. 关注市井风俗画的创作
C. 重视绘画理论的研究 D. 推动了绘画技法的规范
5. 下图采自明邝璠《便民图纂·耕织图》,图片所配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
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低不做荒。”上述图文信息反映出当时
高三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QQABTQYQogAIABIAARgCUQVICEAQkBECAIoOhFAMoAAAQBFABAA=}#}
A. 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征 B. 农民努力克服地形制约
C. 高产作物得到了推广种植 D. 江南地区耕作技术发达
6. 道光、咸丰之际,一批优秀的文人士大夫从古籍考证和玄学思辨中抬起头来,把眼光投向
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掀起了一股火热的经世致用思潮。史学领域也由一味考辨古史转向探
讨本朝掌故。道成之际学术风气的转变表明
A. 儒家思想遭到知识界的批判 B. “天朝上国”观念受到质疑
C. 清政府着手探索近代化道路 D. 时局变动推动正视现实挑战
7. 右图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
政治形势图(局部),图中信息
反映出当时
A. 湘淮系官僚集团的崛起
B. 边疆安全面临严重危机
C. 清朝统治行将土崩瓦解
D. 北洋军阀派系纷争不断
8.据重庆市公安局人口调查统计,
全 市 1936 年 2 月 有 人 口
328805人,到 1945年 12月时,
则迅速增长到 1245645 人,增
长了近 3 倍,一跃为特大型城
市,重庆市的范围也由原来的 46.7平方公里扩张为 300平方公里。这时期,重庆的变化
直接缘于
A.长江上游优越的区位优势 B.社会和经济重心整体西移
C.近代以来雄厚的工业基础 D.开设为西南地区通商口岸
9. 下图为画家韩羽发表于 1958年的漫画作品《“让路!”》。在作品的左图中,两座山峰紧
紧靠在一起;右图中,一位腰插铁镐的农民手推脚蹬,赤手空拳地推开两座山峰,开掘出
“丰收渠”,引来渠水灌溉农田。这组作品反映出
A. 经济严重困难局面的改变 B. 农业合作化提高生产效率
C. 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 D. 农民成为国家建设的主力
10.1969年 5月 1日,毛泽东特意在天安门城楼会见了一批外国驻华使节,向世界各国发出了
高三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QQABTQYQogAIABIAARgCUQVICEAQkBECAIoOhFAMoAAAQBFABAA=}#}
中国愿同他们改善和发展关系的积极信息。不久,中国陆续派出一批批驻外使节,恢复驻
外使馆的工作,开展正常的对外交往。这些措施
A. 冲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 B. 为开辟外交新局面创造了条件
C. 促成中国迎来新一轮建交高潮 D. 服务于国内的现代化建设事业
11.1985年,访四川的美国记者特里尔记录了他的一段见闻:“重庆有很多挖得很深的防空
洞,那是当年为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挖的。这些冬暖夏凉的防空洞现在都利用起来了,开了
茶馆、旅馆和咖啡馆,最近还办起了几家舞厅。”据此可见,当时中国
A. 社会经济活力有所增强 B. 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C. 市场调节取代行政指令 D. 对外开放事业向内陆扩展
12.下图是公元前 31世纪埃及统治者纳尔迈的权标头浮雕。浮雕中纳尔迈高坐九级台阶上的
殿堂,上方有保护他的女神,身后是其随从,前方是牛、羊、俘虏等战利品。据此推知,
当时的埃及
A.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B.官僚系统非常完备
C.农业生产高度发达 D.具有初步国家形态
13.从 12世纪中叶起,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用通俗语言写的韵文故事。在这些故事中,作者常
常对沉稳守旧的商人、愚蠢的宫廷大臣、狡猾奸诈的骑士等进行讽刺和揶揄。这一现象
反映出欧洲
A. 拥有丰厚的古典文化积淀 B. 市民文化冲击传统思想
C. 存在理性思考的社会风气 D.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14.在 1723年的“国王诉剑桥大学案”中,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神学博士学位。该
案首席法官指出:本特利在受到对他不利的指控时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这与自然公
平是不相容的。上述案例可以反映出当时英国
A.国王有权干涉司法 B.司法重视程序公正
C.法官依据先例判决 D.法庭坚持无罪推定
15.1837年伦敦工人协会向国会提出请愿书——《人民宪章》,随后全国宪章派协会宣告成
立,提出“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它的宗旨是追求下院的彻底改革,同时认为只宜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1848年请愿活动遭到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接着,英
国内阁下令解散全国宪章派协会。该则材料作为例证可以用来说明
A.宪章运动提高了工人经济地位 B.议会与内阁政治上共进退
C.英国反封建专制斗争的艰难性 D.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16.下图为某智能产品的生产曲线图,据此可知
高三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QQABTQYQogAIABIAARgCUQVICEAQkBECAIoOhFAMoAAAQBFABAA=}#}
A.居中游国家获利最大 B.发展中国家居上游
C.全球利益分配不均 D.国际产业分工更合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题,满分 52 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民众作息时间的规定,始终出现在唐宋元明清 1000 多年的法律文书上,除了“公
事急速及吉凶疾病之类”,凡是夜行者都算是“犯夜”,而最不被官方所容的是“传习妖教,
夜聚晓散”。 明清时期,夜行之禁的法规更细,更要求乡里组织派人宣讲并在夜间巡查。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个观念第一是来自经典的说法,第二又是写进法律的规定,第三
也符合古代民众自然劳作的需要。所以生活时间的反常就是伦理秩序的频倒,成为被普遍认
同的常识。……宋朝以后,尤其是到明清时代,商业城市中不分昼夜的生活节奏,给传统观
念造成很大的冲击。这种颠倒的都市生活习惯,日益瓦解着各种官方的规矩,“夜禁”的法
规常常成为一纸空文。
——摘编自葛兆光《在法律史、社会史与思想史之间——以传统社会中白天与黑夜的时
间分配为例》
(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治理“犯夜”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6 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代“‘夜禁’的法规常常成为一纸空文”的原因,
并由此谈谈你对法治建设的认识。(6 分)
高三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QQABTQYQogAIABIAARgCUQVICEAQkBECAIoOhFAMoAAAQBFABAA=}#}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 1942年 7 月 7 日发行的《晋察冀画报》的创刊号的封面与封底。
封面照片《塞上风云》:1937 年 10 月,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
封底照片《沙原铁骑》:1937 年 10 月,向冀西进军的八路军骑兵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写份解说词。(要求:说明创刊号
的设计意图及该杂志的历史作用)
1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最初是马来土著部落的领地,后来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
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
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华裔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多
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锡克教;欧洲人则信基督教、天主教。因而新加坡面
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和服从权威的
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公平竞争、勇于开拓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新加坡人
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星”十分热衷,特别是对港星,对各种“星”极具渲染,给人以一
种正义感很强的感觉。但是新加坡的华人有些还是很迷信,不少人相信“命运”“风水”,
对于这种“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
高三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QQABTQYQogAIABIAARgCUQVICEAQkBECAIoOhFAMoAAAQBFABAA=}#}
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视为家常。改革开放
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相伴而来。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
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多元的国际文
化环境和文化摩擦,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市场面临困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欧洲人注重
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在东方的中国,人们崇尚谦虚谨慎,追求随
遇而安,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要相互
学习,取长补短。
——摘编自罗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受到冲击的表现
及应对举措。(8分)
20.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为《全球国际体系的演进》一书的最后一编的部分目录,共三章,每一章有三节。
第四编全球国际体系的嬗变(1945-2000年)
一、战后初期的全球国际体系
第 10章
二、美苏冷战的爆发和两大阵营的形成
全球分裂
三、殖民帝国体系的表落和第三世界的兴起
一、美苏冷战
第 11章
二、两极体系的弱化
三个世界的博弈
三、全球国际经济体系的变迁
……
第 12章
……
第三次全球化浪潮的兴起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第 10、11章的范围内任意列举两个与战后全球国际体系演
进有关的史实,并分别说明其所属的相应章节。(6分)
(2)如果让你为第 12章设计 2个小节标题,谈谈你的设计并分别阐明理由。(6分)
高三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
{#{QQABTQYQogAIABIAARgCUQVICEAQkBECAIoOhFAMoAAAQBFABAA=}#}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