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这些举措旨在
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
C.削弱世菱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
2.图1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
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
3.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吸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人寻常百姓家。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
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B.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
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
4.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官员的本来职务,由另外被“差遣”的官员担任。同时,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宋统治者这样做的初衷是
A.分散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完善地方政府职能
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他认为与西洋诸国交往,“朝廷为之瞻顾避就,以为迫不得已与之交接”,但“与西洋交涉已成终古不易之局”。其主张反映出他
A.有了初步的反清意识B.秉持新的世界审视视角
C.力主改变中国的体制D.全盘否定中国文化传统
6.表1为1903—1930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农产品出口数量大幅增长B.出口商品的结构日益优化
C.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D.近代企业的发展历经曲折
7.1943年11月,在中共中央招待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大会上,毛泽东作了题为《组织起来》的讲话,指出大会的核心就是四个字“组织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成为一支劳动大军。……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学会组织群众的劳动。”“组织起来”是为了
A.实现党在思想上的高度统一B.构建新型劳动关系
C.保障物资供给加强抗日力量D.落实党的群众路线
8.表2为1950—1952年上海商业销售情况统计表。它反映出当时的上海
A.公私合营成为商业发展新风尚B.国营商业主导着商业发展趋向
C.私营商业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D.商业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变革
9.1980年5月,邓小平指出:“各国的事情,一定要尊重各国的党、各国的人民,由他们自己去寻找道路,去探索,去解决问题,不能由别的党充当老子党,去发号施令。我们反对人家对我们发号施令,我们也决不能对人家发号施令。这应该成为一条重要的原则。”其意在
A.反对苏联对中国内政的干涉B.向世界各国阐明中国具有特殊国情
C.赢得西方对中国改革的支持D.强调应根据国情探索中国建设之路
10.对古希腊的历史研究发现,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雕刻与埃及雕刻风格几乎完全一致,希腊人把古埃及的测地学发展成了几何学,早期希腊的创世以及世代更替的神话可能受到了两河流域的神话影响,希腊对西亚的天文、历法、货币和计量单位的借用更为明显。这表明古代希腊
A.对区域文明交融做出突出贡献B.逐渐成为世界文化的中心
C.注重以文化发展稳定城邦秩序D.文化存在机械模仿的缺陷
11.据统计,到14世纪末欧洲已有65所大学,课程设置除哲学、神学外,还有算术、几何、音乐、天文、医学等。几乎与此同时,西欧各国的图书馆事业也应运而生。这一发展
A.打破了教会的文化垄断B.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C.促进了人文主义的传播D.推动了世俗文化的普及
12.宗教改革后,英国国王通过议会法令,将主教的职能限制在宗教领域,免除其司法豁免权,规定国王拥有国王法庭和宗教法庭的最高裁决权。同时,主教对世俗事务的参与度也降低,开始专职宗教事务。英国通过这一改革
A.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建立B.建构了有限君主的体制
C.削弱了宗教的社会地位D.提升了国王的政治地位
13.19世纪末,英国已婚妇女获得一定财产权,男子仍保留相当大的支配权。1926;年,英国议会制定《新财产法》,规定妇女取得与男子同样的财产权。1935年《司法改革法》规定,已婚妇女与未婚妇女都可以立遗嘱处置自己的财产。英国女性经济地位的变化表明
A.战争提升了女性社会地位B.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共生
C.女性逐渐成为家庭的主导D.社会成员平权地位已形成
14.1928年,苏联春播作物99%由人力和畜力完成。该年作物亩平均粮食产量为52.9普特,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0.6普特,均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五年的平均数。这反映出当时的苏联
A.缺乏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基础B.新经济政策取得的成效有限
C.农业集体化进展速度十分缓慢D.小农经济仍是主要经济形式
15.图2为英国画家迈克尔·卡明斯创作于1962的漫画《比骆驼穿针还难》,画中的骆驼脸者为英国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拿剪刀者为美国总统肯尼迪,针眼上方脸者为法国总统戴高乐,针眼下方脸者为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作者意在表明
A.欧共体难以阻止英国欧洲领先地位B.美国成为欧洲发展的主要障碍
C.欧洲国家普遍反对英国加入欧共体D.法德试图通过欧共体对抗美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55分)
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朝贡贸易:政治考虑抑或商业行为
材料—
(张瀚(1510—1593)认为朝贡贸易)且缘入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爽之情愈顺。即厚往薄来,所费不足当互市之万一。况其心利交易,不利须赐,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而又可以藏富于民,何惮而不为也。
——《松窗梦语·卷四·商贾纪》
(谢学湖(浙)(1567—1624)认为朝贡贸易)今诸爽进贡方物,仅有其名耳,大都草率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尤极不堪,一着即破碎矣……且近来物值则工匠侵没于外,供亿(供应)则厨役克减于内,狼子野心,且有谇语(责骂)。谇语不已,且有挺白刃而相向者,甚非柔远之道也。
——《五杂组·卷四:地部二》
材料二
明朝政府对海外国家载运来的朝贡方物抽取货物税。按规定,如国王、王妃及陪臣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给值收购;如附带来贸易的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即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一二O·海外诸番·人贡互市》
就以日本来说,每次来朝贡的人员一般是正使、副使各一人,居座、土官、通事各数人,其他还有船员、水手以及搭乘的随从商人等。在朝贡初期,由于朝贡船是由幕府、大名、寺社等自己经营,故随从的商人还比较少。但到了后来,朝贡船全部承包给博多和坏港的商人,于是随从商人便大大增多,商人已从搭乘转而成为朝贡贸易的主体。
——[日]木宫泰彦《日中文化交流史》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并分析导致不同的原因。(7分)
(2)有人认为,朝贡贸易是出于政治考量而推行的,但其中包含着相当大的商业成份。结合材料二论证说明这一观点。(6分)
17.(14分)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表3为当时涉及到女性形象的部分学堂乐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3
时间 作者 名称 歌词节选
1905年 沈心工 《缠足苦》 “缠足的苦,最苦恼,从小那苦起苦到老,未曾开步身先袅,不作草不作恶,暗暗里一世上脚镣。”
1906年 沈心工 《学堂歌》 “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我们不要。我既要我学问好,我又要我身体好。操操二十世纪中,我辈也英豪。……娇娇这个好名词,决计我们不要。我头顶天天起高,我脚立地地不摇。操操二十世纪中,我辈也英豪。”
1906年 佛哉 《女国民歌》 “明明明,20世纪大汉女国民。激吊慷慨赴前程,觥觥自由魂。”
1907年 秋瑾 《勉女权》 “我辈爱自由,勉励自由一杯酒,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愿奋然自拔,一洗从前羞耻垢。愿安作同俦,恢复江山劳素手。旧习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马偶,曙光新放文明候,独立占头筹。愿奴隶根除,智识学问历练就。责任上肩头,国民女杰期无负。”
1911年 华航深 《女革命军》 “女革命,志灭清,屏弃那粉黛去当兵。誓将胡儿来杀尽,五种族,合大群,俾将来做个共和民。”
提取材料信息,评述学堂乐歌塑造的女性形象。(14分)
18.(14分)根据中共中央七届三中全会的部署,从1950年秋开始,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逐步展开。表4为关于士地改革的部分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4
土改规定 土改场景
第一,将消灭富农经济的政策改为保护富农经济。 第二,把没收地主全部财产的政策改为仅仅没收地主的土地、耕高、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其他财产均不予没收。 第三,小土地出租者的土地在不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200%者均保留不动。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概括说明新中国土地改革政策呈现的新特点并解释其成因。(6分)
(2)结合土改场景,以一位普通农民的身份为1952年底的《人民日报》写一封投稿信。(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事清楚,表述成文。)(8分)
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了支持代价高吊的战争,提高了关税税率。1862年和1864年,国会先后两次提高关税税卑,彻底扭转了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的关税税率下降趋势。1861年时美国的关税免除条目上列有182种商品,到1862年下降到99种,而到战争结束时,除了国内制造业所必需的原材料之外,几乎所有商品都被征收关税。南北战争的最后一年,关税税率被升至平均47%,海关收入则从1861年的3960万英元上升至1864年的1.023亿美元。这两次关税税率上调虽然很大程度上源于战争的资金需要,但在恢复和平后,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意识形态开始在政府内外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各种临时性的国内税收被迅速取消,但关税税率不仅没有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反而继续攀高,保护主义政策逐渐被制度化。
——摘编自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材料二 表5为1870—1897年美国进口商品平均关税税率统计表。
——贾根良《美国学派与美国19世纪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关税政策调整所体现出的政策倾向,并对其成因作出合理的解释。(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关税政策产生的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C 5B 6D 7.C 8C 9D 10A 11D 12D 13.B 14.A 15.D
二、非选择题
16.(13分)
(1)不同:从张瀚认为朝贡贸易加强同周边交往,有利于藏富于民的角度作答(2分);从谢肇浙认为朝贡贸易几无效果,且劳民伤财的角度作答(2分)。
若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两者对朝贡贸易的看法有何明显不同,参考答案给出的建议是需要考生简要说明肯定或者反对的理由才可以得2分,如果学生只是笼统回答张瀚赞同朝贡贸易,谢肇浙反对朝贡贸易:建议可以各得1分。
原因:从张瀚、谢肇浙所处时代不同,朝贡贸易在不同时代发挥的作用明显不同的角度作答(3分)如果学生只是笼统回答两者所处时代不同,可得1分。
(2)从第一则史料反映出国家对朝贡方物征税反映出朝贡是经济行为的角度作答(3分);
从第二则史料反映出日本对华朝责活动中商业意味不断增强或商人成为朝贡贸易主体的角度作答(3分)。
17.(14分)
(一)信息提取举例:20世纪初;学堂、音乐课、学堂唱歌,缠足苦、顶天立地、英豪、女国民、自由魂、男女平权、女革命、共和民等。信息提取不单独计分,以评述内容计分可
(二)评述内容应包括:
(1)乐歌塑造新的女性形象的背景(6分),如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新式教育的发展等;学堂乐歌的历史背景中如果有中国处于时代变迁、社会转型;清末新政废科举创办新式学堂等也可适当得分。
(2)乐歌塑造的新女性形象的内涵(4分),如倡导反封建,追求自由,积极融入革命大潮等;塑造形象的内涵如果提到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思想解放、女性解放、追求平等、自由、民主、共和等关键信息也可适当给分。
(3)乐歌塑造新女性形象的时代影响(4分),如顺应了时代潮流,有利于女性解放,有利于反清革命的发展等。影响中如果有推动教育近代化,促进女性思想解放,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发展也可适当得分。
18.(14分)
(1)特点:从作出重大调整,从保护富农,放宽对地主和小土地出租者打击的角度作答(2分)。
成因:从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丰富的土地改革经验等历史因素角度作答(2分);从稳定社会秩序、减少改革阻力、促进经济恢复等现实需要角度作答(2分)。
(2)内容(6分):应从实际分地、生活改善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等角度表达;表述(2分):格式正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19.(14分)
(1)倾向:从提高关税,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并逐渐制度化的角度作答(2分);
解释:从美国具有孤立主义传统的角度作答(2分);从美国自然资源丰富的角度作答(2分);从满足战争需要等现实需求的角度作答(2分)。若从其他角度解释,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政策只答提高关税给1,答全2分;原因可增加保护和促进美国制造业的发展的需要;美国领土的扩张,西进运动,国内市场的扩大。
(2)影响
①积极影响:从阻碍其他国家冲击,为国内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其经济腾飞的角度作答(2分);如果答上“有利于美国国内工业发展”(或加速美国工业化进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可得2分。
②消极影响: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角度作答(2分):从助长美国孤立主义情绪,不利于全球经济交流,对后来世界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角度作答(2分)。第一点美国角度,“不利于美国经济长远发展角度作答”
学生基本答不上,第二点世界角度,如果答上“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或不利于国际贸易协调与合作),也可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