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新高考一2024届高三年级大联考
历
史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青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6页,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题~第16题,共16题)、非选择题(第
17题~第20题,共4题)两部分。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
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
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香准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
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
】.西周社会中,作为文化传播的媒介青铜占据主导地位。青铜主要铭记的是作器人或其祖先
的功锁,代表贵族尊严与风范,不能当作一般文本传播阅读。战国时期简牍不仅数量繁多,
而且内容丰富多彩,取代青铜成为当时主流媒介。这一变化源于
A.成熟文字出现
B.文书制度确立
C.学术文化下移
D.贵族政治消亡
2图1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对该示意图解释合理的是
口西汉京隐区
隋京隧区
图1
A.国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加强
B.隋朝时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地区
C.我国形成粟麦和稻作两大农业区
D.大运河开通纾解了关中地区压力
3.唐朝,尚书令多阙而不设。《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
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这
1
说明
A.官修史书的可信度不高
B.唐初尚书省权力受到限制
C.唐朝严格遵循避讳制度
D.唐代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向
4.宋刻本往往选用纸性坚韧耐久又可以杀虫的椒纸,刻印精致,墨气香淡。元祐年间刻印的
司马光《通鉴考异》曾被后世称赞为“字体浑穆,具韩柳笔意。”据此可知,宋刻本
A.代表活字印刷的最高成就
B.迎合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反映宋代书法拘泥于法度
D.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5.雍正即位后,放宽了官员使用奏折的范围,准许隶属各省督抚的布政使和按察使用折奏事。
奏折内容包括钱粮、组盗平乱、民情风俗及官员本身私事等。雍正批折尤勤,每折手批数
十言,或数百言,多属训诚臣工之词。据此可知,奏折使用权的放宽
A.有利于皇帝加强对地方控制
B.有助于缓解地方宫员之间的对立
C.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
D.体现君主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
6.下表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各口岸输入洋纱的比重”。对表中数据解读准确
的是
华南入港
华中九港
年代
华北二港
东北一港
%
%
%
1867-1871
97.9
1.6
0.5
米
1877-1881
86.8
6.2
7.0
米
1884-1888
63.6
10.9
19.6
6.0
1889-1892
47.6
24.0
19.5
8.9
A.华南地区自然经济解体缓慢
B.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向北方
C.华中地区的近代化程度最高
D.西方列强加强对华商品输出
7.1879年,徐建寅在德国考察火药厂后总结道:“各厂之器具,皆不及中国津、宁、济、沪
备局之精备,而所成之药反良者,何也?则因试验胀力、速率、重率各法,尽心竭力,有
弊即改,随时消息于无形,无他秘法也。”由此可知,徐建寅主张洋务企业
A.改革管理体制
B.引进德国装备
C.重视技术革新
D.主动面向市场
8.闽西上杭县才溪乡成立了中央苏区第一个劳动合作社。该乡农民在本村范围内自愿联合,
对一般群众家庭实行劳动互助时,议定劳动力每天工钱两毫,对帮助红军军属、孤寡老人
劳动时,自带工具,不收工钱。才溪乡的劳动互助实践
A.促使土地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B.丰富了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C.团结了劳苦群众投身抗日救国
D.导致完备的民间救助体系形成
9.1956一1962年,西方国家来华旅游人数仅占外国游客的5%左右,最高年份也仅占8.8%。
1963年这一比重迅速上升为39.8%。1964年,资本主义国家来华游客首次超过社会主义国
家来华游客。这得益于新中国
A.积极推行一边倒的方针
B.找到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C.逐步冲破西方国家封锁
D.形成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10.1981年专业户在我国农村少数地区开始出现,到1983年底已达农户总数的13.6%。1984
年以后,专业户由养殖业、种植业向其他行业发展,从生产领域扩展到供销、加工、运输、
服务等领域。专业户的出现和发展可以说明
A.食物生产的现代化基本实现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