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训练--沉淀溶解平衡
一、单选题
1.(2023·北京·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室温下,将溶液与过量固体混合,溶液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混合发生反应:
B.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向移动,溶液下降
C.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中约为
D.内上层清液中存在:
2.(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海安高级中学校考阶段练习)某研究小组为探究沉淀能否由一个溶度积较小的物质转化为溶度积较大的物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已知: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忽略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步骤①,溶液中
B.经过步骤②,溶液中
C.经过步骤②,约有60%的转化为
D.步骤②中,加入过量,步骤③中沉淀可完全溶解
3.(2023·海南·海南中学校联考一模)常温下,三种物质的与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为阳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为阴离子浓度的负对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溶度积:
B.O点对应的不饱和溶液
C.常温时,的平衡常数
D.常温下,向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先析出沉淀
4.(2023·河北邯郸·统考二模)下列变化对应的离子(或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出现白色浑浊:
B.用漂白粉溶液脱除废气中的少量:
C.溶于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
D.用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
5.(2023春·四川德阳·高三德阳五中校考阶段练习)下列液体均处于,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向的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的固体,增大
B.向、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少量氨水,先生成沉淀,说明
C.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和溶液中的溶解度不相同
D.将与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溶液,生成的少于
6.(2023春·陕西渭南·高三统考期末)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中主要含有、、和,还有少量、的盐或氧化物等。为了保护环境、充分利用铅资源,通过如图流程实现铅的回收。
已知:室温下,、、。、完全沉淀时的pH分别是3.2和4.6;开始沉淀时的pH是7.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脱硫”后的滤液中,
B.“酸浸”中和的反应,体现了的氧化性
C.“酸浸”后溶液的pH约为4.9,滤渣的主要成分是和
D.“沉铅”时,控制溶液的,则滤液2中为
7.(2023秋·青海西宁·高三校联考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蒸发氯化亚铁溶液要得到氯化铁固体,必须在HCl的气流中蒸干
B.水电离的H+浓度c(H+)=10-12 mol/L的溶液中:Cl-、CO、NH、S2O可大量共存
C.KH2PO4溶液呈酸性
D.对于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
8.(2023春·山西吕梁·高三统考阶段练习)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测定氯水的pH 将待测液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B 润洗滴定管 用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将润洗液全部从滴定管上口倒出
C 电解法制备氯气 将电源两极分别与两铁片相连,再将铁片插入饱和食盐水中
D 比较Ksp(AgCl)与Ksp(Ag2S)大小 向AgCl悬浊液中滴加几滴0.1mol/LNa2S溶液,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9.(2023春·四川绵阳·高三绵阳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一种废催化剂(含V2O5、V2O4、V2O3和杂质Fe2O3、SiO2等)的处理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工序①得到的溶液的主要成分是[VO(C2O4)2]2-、[Fe(C2O4)2]2-和H2C2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SiO2
B.含[Fe(C2O4)2]2-的溶液中存在[Fe(C2O4)2]2-FeC2O4+C2O K1=10-1.8,FeC2O4Fe2++C2O K2=10-3.0,若c(C2O)=0.10mol L-1,则=102.8
C.在实验室中进行工序①要用到普通漏斗,进行浓缩要用到蒸发皿
D.加入足量双氧水生成V2O5·H2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VO(C2O4)2]2-=V2O5·H2O↓+2C2O
10.(2023春·浙江绍兴·高三校联考期中)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目的 方案设计 现象和结论
A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将2mL的溶液加热后置于冷水中,观察现象 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说明降低温度, 向正方向移动
B 比较不同的粒子和结合能力大小 在1mL2%的溶液中,逐滴滴入2%的氨水 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说明结合能力:
C 比较和水解程度大小 用试纸分别测定同浓度和溶液的 测得溶液大,说明水解程度大于
D 比较和的大小 向2mL的溶液中滴入5滴浓度均为的和溶液 最终有黄色沉淀生成,说明
A.A B.B C.C D.D
11.(2023·江西宜春·江西省宜丰中学校考模拟预测)常温下,用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的KCl、溶液,所得的沉淀溶解平衡图像如图所示(不考虑的水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计算可得
B.a点表示的是AgCl的不饱和溶液
C.向的混合液中滴入溶液时,先生成AgCl沉淀
D.的平衡常数为
12.(2023春·山东·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298K时,用NaOH溶液分别滴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R、、三种溶液。PM[p表示负对数,M表示、、]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常温下,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③代表滴定溶液的变化关系
B.调节时,可将废水中完全沉淀
C.滴定HR溶液至X点时,溶液中:
D.经计算,能完全溶于HR溶液
1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下列各实验的操作、现象及结论有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过量Cl2通入淀粉-碘化钾溶液中 溶液颜色最终未变蓝 不能说明氯气不能氧化I-
B 在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浓硫酸,放入碎瓷片后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先通过足量NaOH溶液,再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乙醇发生了消去反应
C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CrO4溶液 出现棕红色沉淀 Ksp(Ag2CrO4)<Ksp(AgCl)
D 甲试管中加入KMnO4溶液,再滴入浓盐酸;乙试管中加入K2MnO4溶液和NaOH溶液,再通入氯气 甲试管中产生黄绿色气体,乙试管中溶液变为紫红色 物质氧化性的强弱与pH有关
A.A B.B C.C D.D
14.(2023·天津和平·耀华中学校考一模)难溶物可溶于盐酸。常温下,用调节浊液的,测得在不同条件下,体系中(X为或与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代表与的变化曲线
B.a、c两点的溶液中均存在
C.的数量级为
D.c点的溶液中存在
二、非选择题
15.(2023春·四川成都·高三校联考期末)硫代硫酸钠晶体(,)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市售硫代硫酸钠中常含有硫酸根离子。回答下列问题:
I.市售硫代硫酸钠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供选用的试剂:稀盐酸、稀、溶液、溶液、溶液
(1)溶解。选用去氧蒸馏水溶解样品的原因是 。
(2)滴加 ,观察到现象是有淡黄色沉淀和气泡产生,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回答)。
(3)静置后取上层清液少许,再滴加溶液,出现 ,说明含有。
Ⅱ.硫酸根离子的去除
(4)可用溶液除去市售硫代硫酸钠溶液中硫酸根离子,当刚好除尽时(金属离子浓度认为完全除尽)溶液中的浓度至少为 (保留两位小数,已知:该温度下,,)。
Ⅲ.利用标准溶液定量测定硫代硫酸钠的纯度,步骤如下:
(5)溶液配制:称取mg某硫代硫酸钠晶体样品,用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溶解,完全溶解后,全部转移至100mL的 (填仪器名称)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6)滴定:取a的标准溶液bmL,用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溶液,发生反应:,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至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cmL,则样品纯度为 %。
16.(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已知:,.如图是向溶液中逐渐加入的溶液时,溶液的随着加入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实线).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提示::
(1)原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2)图中在x点时加入的体积为 。
(3)相同温度下,在热水中溶解度 (填“>”“<”或“=”)在溶液中的溶解度。
(4)若将的换成,用虚线在原图中画出x点后的图像 。
17.(2023春·内蒙古兴安盟·高三乌兰浩特市第四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盐,外观与食盐非常相似,但有毒。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某样品的纯度,并对NaCl与进行鉴别。
Ⅰ.甲组同学测定样品的纯度。
称取mg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水溶解,然后用的溶液(适量稀酸化)进行滴定,并重复上述操作3次。已知:。
(1)甲组同学在滴定时应选用的滴定装置是 (填“A”或“B”)。
(2)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
(3)若滴定至终点时平均消耗VmL标准溶液,则该产品的纯度为 (用含c、m、V的代数式表示)。
Ⅱ.乙组同学设计实验鉴别NaCl和。
(4)常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两种盐溶液的pH,测得溶液的,即溶液呈碱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已知:,。分别向同浓度的两种盐溶液中滴入同浓度的溶液,先出现沉淀的是 (填“NaCl”或“”)溶液。
18.(2022秋·河南商丘·高三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校考期末)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0.1mol·L-1CH3COOH 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下列表达式数据变大的是 。
A.c(O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 E.c(H+)·c(CH3COO-)/(CH3COOH)
(2)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Al(SO4)2③NH4HSO4溶液: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3)25℃时,在一定体积pH=13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V[Ba(OH)2]:V[NaHSO4]为 。
(4)常温下,向10mLbmol·L-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等体积的0.01mol·L-1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H3COO-)=c(Na+),则CH3COOH的电离常数Ka= 。
(5)硝酸银溶液和连二次硝酸钠(Na2N2O2)溶液混合,可以得到黄色的连二次硝酸银(Ag2N2O2)沉淀,向该分散系中滴加硫酸钠溶液,当白色沉淀和黄色沉淀共存时,分散系中= 。(已知Ksp(Ag2N2O2)=4.2×10-9,Ksp(Ag2SO4)=1.4×10-5)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微溶于水,难溶于水,溶液与过量固体混合反应生成,离子反应为:,故A正确;
B.随上述反应的进行,减小,使得逆向移动,c()减小,pH减小,故B正确;
C.充分反应后上层清液为碳酸钙和硫酸钙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
D.根据电荷守恒得:,溶液呈碱性,,则,故D错误;
故选:D。
2.B
【详解】A.步骤①中硫酸钠和氯化钡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中c(Na+)=c(Cl-),故A错误;
B.经过步骤②,氯离子没有参与反应,溶液中c(Cl-)=0.2mol/L;加入碳酸钠,发生,则反应的碳酸根离子的量等于生成的硫酸根的量,根据碳元素守恒可知,c(CO)+c(HCO)+c(H2CO3)+c(SO)=2mol/L,故溶液中存在10c(Cl-)=2mol/L=c(CO)+c(HCO)+c(H2CO3)+c(SO),故B正确;
C.步骤①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0.01mol,溶液中mol/L;步骤②加入碳酸钠后初始;发生反应,设反应的碳酸根离子浓度为a,则生成硫酸根离子浓度为a,该反应的,解得,则反应的硫酸钡为×0.1L,故约有的BaSO4转化为BaCO3,故C错误;
D.由C分析可知,步骤②中Na2CO3过量,沉淀中仍有部分硫酸钡,故加入盐酸后仍会有沉淀剩余,故D错误;
故选B。
3.A
【详解】A.常温下,pM、pR越大,其离子浓度越小,溶度积常数越小,因此溶度积:,故A正确;
B.O点的离子积大于的溶度积,因此O点对应的过饱和溶液,故B错误;
C.根据图像分析,,常温时,的平衡常数,故C错误;
D.根据图中信息,常温下,向等浓度的和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先析出沉淀,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4.D
【详解】A.因为苯酚的酸性弱于强于,所以苯酚钠溶液中通入,生成苯酚和,常温下,苯酚难溶于水,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A错误;
B.具有强氧化性,能将氧化,所以漂白粉溶液脱除废气中的少量,发生的反应为:,B错误;
C.将氧化,所以溶于过量的氢碘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错误;
D.比更难溶,所以可以用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将转化为,反应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D。
5.B
【详解】A.氯化铵水解溶液显酸性,导致氢氧化镁向生成镁离子的方向移动,增大,A正确;
B.、溶液的浓度未知,先生成Cu(OH)2沉淀,不能说明氢氧化铜更难溶,则Ksp[Cu(OH)2]和Ksp[Mg(OH)2]的大小不确定,B错误;
C.CaCl2和NaCl溶液相比,氯化钙溶液中氯离子浓度更大,对氯化银的溶解抑制更大,故氯化银的溶解度不相同,C正确;
D.由于AgCl的溶解度大于AgBr,在AgCl和AgBr的饱和溶液中,前者大于后者,,当将AgCl、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有AgBr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溶液时,溶液中也形成AgCl沉淀,由于原等体积的饱和溶液中物质的量大于,则生成的AgCl沉淀比AgBr沉淀多,D正确;
故选B。
6.C
【分析】铅膏中主要含有、、和,还有少量、的盐或氧化物等,向铅膏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进行脱硫,硫酸铅转化为碳酸铅,过滤,向所得固体中加入醋酸、过氧化氢进行酸浸,过氧化氢可将溶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酸浸后溶液的pH约为4.9,依据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沉铅,得到氢氧化铅沉淀,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主要为钠离子和钡离子,氢氧化铅再进行处理得到PbO,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脱硫”中,碳酸钠溶液与硫酸铅反应生成碳酸铅和硫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PbSO4(s)+CO(aq)PbCO3(s)+SO(aq),滤液中,故A错误;
B.过氧化氢也能使PbO2转化为醋酸铅,铅元素化合价由+4价降低到了+2价,PbO2是氧化剂,则过氧化氢是还原剂,故B错误;
C.酸浸后溶液的pH约为4.9,依据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的pH可知,滤渣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氢氧化铁,故C正确;
D.“沉铅”时,控制溶液的,氢氧根浓度是10-4mol/L,则滤液2中为=,故D错误;
故选C。
7.B
【详解】A.,加热过程中,HCl挥发,故需要在HCl气流中蒸发,抑制氯化铁水解,A正确;
B.当水电离的H+浓度为10-12mol/l时,溶液可以是酸性也可以是碱性,故在酸性条件下不共存,在碱性条件下不共存,B错误;
C.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故KH2PO4溶液呈酸性,C正确;
D.对于同类型的难溶电解质,Ksp越大,其溶解度就越大,D正确;
故答案为:B。
8.D
【详解】A.氯水中次氯酸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某新制氯水的pH,应用pH计,A不符合题意;
B.标准液润洗滴定管后,将润洗液全部从滴定管下口放出,重复2-3次,B不符合题意;
C.铁不是惰性电极,阳极铁会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C不符合题意;
D.AgCl悬浊液中滴加几滴0.1mol L-1Na2S溶液生成黑色沉淀,说明氯化银沉淀转化为硫化银,硫化银更难溶,故能比较Ksp(AgCl)与Ksp(Ag2S)大小,D符合题意;
故选D。
9.D
【分析】废催化剂中加入草酸溶液,、、和转化为和,不反应。加入足量双氧水,过滤得到固体和,加入稀NaOH溶液,过滤,转化为留在滤液中,作为滤渣被分离出去。
【详解】A.向废催化剂中加入草酸溶液,草酸溶液与不反应,固体A的主要成分是,A项正确;
B.,,则,B项正确;
C.在实验室中过滤要用到普通漏斗,浓缩溶液要用到蒸发皿,C项正确;
D.加入足量双氧水将转化为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D项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A.溶液由黄色变为蓝色,则浓度增加、浓度减小,说明降低温度,向逆方向移动,A错误;
B.先产生AgOH沉淀,后沉淀溶解,AgOH转变为,则说明结合能力:,B正确;
C.次氯酸钠及水解产生的次氯酸有强氧化性,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检测其pH,C错误;
D.硝酸银过量,最终有黄色沉淀生成,不能说明是由氯化银转化而来,故不能说明,D错误;
答案选B。
11.B
【分析】Ksp(Ag2C2O4)=c2(Ag+)·c(),Ksp(AgCl)=c(Ag+)·c (Cl-),根据点(-5.75,4)和(-2.46,4),可计算得:Ksp(AgCl)=10-5.75×10-4=10-9.75,Ksp (Ag2C2O4)=10-2.46×(10-4)2=10-10.46;
【详解】A.由分析可知,Ksp(Ag2C2O4)=10-2.46×(10-4)2=10-10.46,A正确;
B.a点在AgCl所表示的图像下方,c(Ag+)比AgCl溶解平衡曲线上的c(Ag+)大,所以a点表示AgCl的饱和溶液,B错误;
C.由图可知,当阴离子浓度c(Cl-)=c()时,生成AgCl沉淀所需的c(Ag+)小,则向c(Cl-)=c()的混合液中滴入AgNO3溶液时,先生成AgCl沉淀,C正确;
D.Ag2C2O4(s)+2Cl-(l)2AgCl(s)+(aq)的平衡常数K=,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推出pCe3+=-lg 。同理推出pGa3+=-lg 。由于Ksp[Ce(OH)3]>Ksp[Ga(OH)3],即Ga(NO3)3、Ce(NO3)3两条线不可能相交,③为HR滴定曲线,而①、②分别为Ga(NO3)3、Ce(NO3)3滴定曲线。由4.1点c(OH-)=10-9.9mol/L推知Ksp[Ga(OH)3]=1×(10-9.9)3=10-29.7。同理7.3点推得Ksp[Ce(OH)3]=1×(10-6.7)3=10-20.1。由5.5点得出Ka(HR)= 。
【详解】A.由上分析知,③为HR的滴定曲线,A项错误;
B.pH=8.0知c(OH-)=10-6mol/L,则溶液中c(Ce3+)==10-2.1mol/L>10-5mol/L,溶液中的Ce3+未完全沉淀,B项错误;
C.X点成分为NaR、NaOH,该溶液呈碱性所以c(Na+)>c(OH-)>c(H+),C项正确;
D.K=,该反应的K小,该反应很难发生,Ga(OH)3不能完全溶于HR溶液,D项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氯气氧化KI生成碘单质,但是过量氯气会将碘单质氧化为KIO3,故溶液不变蓝,不能说明氯气不能氧化I-,故A正确;
B.无水乙醇中加入浓硫酸,放入碎瓷片后加热至170℃,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可能浓硫酸氧化乙醇生成二氧化硫且乙醇易挥发,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和乙醇,再通过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证明有乙烯生成,发生了消去反应,故B正确;
C.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2CrO4溶液,如果Na2CrO4溶液浓度很大,则AgCl沉淀可转换为Ag2CrO4沉淀,即条件不明确,不能通过沉淀的转化判断出Ksp的大小,故C错误;
D.甲试管中加入KMnO4溶液,再滴入浓盐酸,生成黄绿色气体,可得氧化性KMnO4>Cl2;乙试管中加入K2MnO4溶液和NaOH溶液,再通入氯气,溶液变为紫红色,可得氧化性Cl2>KMnO4,故氧化性与溶液的pH有关,故D正确;
答案C。
14.B
【详解】A.设HF的电离平衡常数Ka,,随增大,F-浓度增大,难溶于水,F-浓度越大,的浓度越小,所以代表与的变化曲线,L2代表与的变化曲线,故A错误;
B.溶液中Sr、F两种元素均有SrF2提供,根据物料守恒,a、c两点的溶液中均存在,故B正确;
C.根据图像可知,=1时,=,的数量级为,故C错误;
D.根据电荷守恒,,c点,溶液呈酸性,所以,故D错误;
选B。
15.(1)防止被氧化为,影响实验结论。
(2) 稀盐酸
(3)白色沉淀
(4)3.73
(5)容量瓶
(6)
【详解】(1)硫代硫酸根易被氧化,用去氧蒸馏水溶解样品,防止硫代硫酸根被氧化为硫酸根,影响实验结论。
(2)硫代硫酸根与酸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硫单质沉淀和二氧化硫气体,但不能使用硫酸,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会影响后续实验,故向样品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3)排除硫代硫酸根的影响后,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溶液中的硫酸根与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
(4)根据题意可知,,刚好除尽时c(),故,得出c()=3.73。
(5)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到的仪器为容量瓶。
(6)根据题意可分析得出对应关系:,则,样品中硫代硫酸钠的质量为,故样品的纯度为
16.(1)1
(2)
(3)>
(4)
【详解】(1)加入之前,,,=1,所以。
(2)X点,,,所以沉淀完全,,所以的体积为100mL;
(3)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相同温度下,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解度减小,温度升高,平衡右移,溶解度增大。
(4)若把换成,由于更小,所以更小,更大, 。
17.(1)B
(2)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恰好由无色变紫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3)
(4)
(5)NaCl
【详解】(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能腐蚀橡胶,应该用酸式滴定盛装高锰酸钾溶液,甲组同学在滴定时应选用的滴定装置是B。
(2)亚硝酸钠能还原高锰酸钾,滴定达到终点时,亚硝酸钠被完全消耗,滴定终点的现象是:滴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恰好由无色变紫色,且半分钟不变色;
(3)若滴定至终点时平均消耗VmL标准溶液,根据,n(NaNO2)=,则该产品的纯度为;
(4)常温下,用pH试纸测得溶液的,说明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5)分别向同浓度的两种盐溶液中滴入同浓度的溶液,AgCl的溶度积常数小于AgNO2,所以先出现沉淀的是NaCl溶液。
18.(1)ABD
(2)①>②>③
(3)1:49
(4)
(5)3.0×10-4
【详解】(1)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故A正确;
B.,稀释过程中醋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比值变大,故B正确;
C.温度不变,所以KW=c(H+)·c(OH-)不变,故C错误;
D.稀释过程,促进电离,c(H+)减小,c(OH-)增大,c(OH-)/c(H+)变大,故D正确;
E.,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E错误;
故答案为:ABD;
(2)相同浓度的NH4Cl、NH4HSO4溶液中,铵根水解的沉淀:NH4Cl>NH4Al(SO4)2>NH4HSO4,但NH4HSO4能电离出H+而使溶液呈强酸性,所以相同浓度的NH4Cl、NH4Al(SO4)2、NH4HSO4溶液中pH大小顺序是:pH(NH4Cl)>pH[NH4Al(SO4)2]>pH(NH4HSO4),则pH相等的①NH4Cl②NH4Al(SO4)2③NH4HSO4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顺序是①>②>③,故答案为:①>②>③;
(3)室温下,pH=13的Ba(OH)2溶液中c(OH-)=0.1mol/L,pH=11的溶液中c(OH-)=0.001mol/L,Ba2+恰好完全沉淀时n(OH-)剩余一半,即0.5×0.1mol/L×V[Ba(OH)2]=(V[Ba(OH)2]+V[NaHSO4])×0.001mol/L,所以V[Ba(OH)2]:V[NaHSO4]=1:49,故答案为:1:49;
(4)混合溶液中存在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得c(OH-)=c(H+),溶液呈中性,则c(H+)=10-7 mol/L,c(CH3COO-)=c(Na+)=0.5×0.01mol/L=0.005mol/L,根据物料守恒得c(CH3COOH)=0.5bmol/L-0.005mol/L,CH3COOH的电离常数Ka=,故答案为:;
(5)当两种沉淀共存时,,故答案为:3.0×10-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