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2-24 09:33:24

文档简介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 12 月联考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 B 2. C 3. B 4. A 5. D 6. C 7. B 8. D 9. C 10.D
11.A 12.B 13.C 14.A 15.D
二、非选择题
16.(1)封建社会总体实行抑商政策,商业地位低下。(2 分)商业政策在不同朝代有所
变化。(1 分)封建社会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中唐及宋有所缓和松动;明清时期抑商
政策加强。(任意某一时期特点 1分)
(2)唐宋原因:中唐两宋以来,军事频繁,财政紧张,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商政策有
所松动。伴随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政府
政策。中唐两宋以来土地兼并,人口增长,为缓解农业压力,政府鼓励农民转向手工业
和商业。(任意 2点,4分)
明清原因:封建社会渐趋衰弱,统治者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加强专制集权。商人
大量购买土地,加剧土地兼并和小农的破产,威胁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激化阶级矛盾。
(任意 2点,4分)
17.评分细则:
近代以来,列强侵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范旭东出国赴日留学,努力学习先进的化工技术。(青年范旭东出国留学的
时代背景 3分)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
有利条件,振奋了范旭东的实业报国热情,因此他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国创办实业。
(范旭东学成归国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3分)
然而我国制碱业起步晚,经验不足,技术上又受制于列强,因此范旭东苦心研究学
术,终于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推动了我国制碱业的进步。(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的自身局限性,范旭东个人的突破,3分)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打断了范氏制碱公司的正常发展进程,面对战争困境和日本
的威逼利诱,范旭东并没有妥协,毅然将企业和技术设备进行了内迁,保卫了我国制碱
业的发展成果。(战争时代对范旭东企业的破坏,范旭东的选择,3分)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异常艰难而曲折,而正是以
范旭东为代表的企业家,以其自强爱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我国化工行业负重前行。
(总结升华涵养家国情怀,2分)
1
{#{QQABSYoEgggAAhBAARhCAQGqCECQkAEACAoOwFAMMAABABFABAA=}#}
18. 示例: 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为使工业化目标顺利实施,党和政府开始借鉴苏联模式的经验,(背
景2分)在中国推行计划经济,以集中国家优势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改进人民物质和
文化生活,(史实,1分)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的一次大胆探索和尝试,适应
了当时新中国的具体实际。(作用,1分)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
发展生产力,党和政府进行了二次探索。(背景,2分)1982年提出社会主义时期必须有
两种经济,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补充。(史实,1分)
这次探索适应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步伐,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作用,
1分)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和政府的又一次探索。
(背景,2分)1997年,中共十五大指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
展生产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史实,1分)
在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下,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社会主义的发展以及新时代的到
来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作用,1分)
总之,党和政府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积蓄力量,不断前行。(1分)
19. (1)历史现象:材料一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产业结
构)的变化。(2 分)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分)
关系:材料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2 分);科学技术发展推
动了社会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变化)(2 分)这个关系材料二与材料一须对应起来。
(2)角度:社会运动(1 分)举例:美国 20 世纪 60 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1 分);推动
国会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 分)
角度 1 分,事例 1 分,影响,2 分。
还可以提供社会福利制度、妇女运动、美国反对越南战争的学生运动角度和事例。
(3)积极:二战后资本主义通过政治、经济的自我调节,仍然有很大的活力和空间;(2
分)但是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并没有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2 分)
2
{#{QQABSYoEgggAAhBAARhCAQGqCECQkAEACAoOwFAMMAABABFABAA=}#}5.北宋《太平衰字记》和《元丰九域志》两书成书相差一百年,百年间两书记载的梅州(今
普高大联考
试卷类型:A
属广东)主户和客户情况如表1
表1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2月联考试题
成书时间
《太平寰宇记》(976983年)
《元丰九域志》(1080年)
主户(户)
1201
15824
高三历史
2023.12
客户(户)
1,367
:6548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合计(户)
1568
典0过12372
客户(%)
23.4
53.8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座号填涂在相应位置
这一变化()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
A.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B.源于土地兼并程度的加深慰布,城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C.淡化了门第等级观念
D.与唐末以来政局动荡有关测干满,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6.《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颁行,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当时连清朝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的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徐喜辰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指出:春秋时期,卿大夫家内盛行着家臣制,春秋末期有些
解。这主要反映了清政府(
诸侯国内出现了一种官吏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家
A.维护统治需要
B.中央权力式微
臣制()
C,主权意识淡漠
D.不谙外交惯例
A.促进了小农经济发展
B.奠定了官僚制的基础
7.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改变“贱民”身份,赋予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利于维护周王室统治
妇女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权利等。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的一些苛
2.知名历史学家蒙文通认为:“古今言者,胥以为商君变秦,为废仁义而即暴戾,若由文而
政。这些措施旨在()

退之野。是岂知商君之为缘饰秦人戎狄之旧俗,而使渐进于华夏之文耶?凡商君之法,
A.推进民主革命
B.推动社会进步
多袭秦旧,而非商君之自我作古。”这一观点()
C.促进经济发展
D.改变落后习俗
A.批评商鞅变法过于残暴和粗野
B.认识到商鞅变法措施过于陈旧
8.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对中国军民来说,不要为若干大城市和交通要
C.有利于全面深入认识商鞅变法
D.对商鞅变法做出了辩证的评价
道的丧失所震惊,要有计划地部署防御抵抗和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要抓住敌人兵力
3.自秦至西汉前期,官吏的来源主要有军功、郎官等多种,但未形成常态化、稳定的选官制
不足和兵力分散的弱点。这一主张表明当时()
度。西汉中期以后,官吏的选拔注重孝廉、茂才、贤良文学之士,逐渐形成了完备的选官

A.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B.国民党的消极抗战导致丢城失地
制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C,中国必亡论占据主流
D.共产党对抗日策略做出科学规划
A.儒学主导地位的确立
B.国家集权体制的强化
C.社会环境的相对安定
D.农耕经济的繁荣发展
9.1955年10月,中共七届六中全会讨论并通过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
4.《元和郡县图志》(成书于813年),由宰相李吉甫主持编纂。在该书中即以贞观十道为
定:“为了照顾社员种植蔬菜或者别的园艺作物的需要,应该允许社员有小块的自留
基础,分为47个节镇,将所属各府州县的户口、沿革、山川、古迹以至贡赋等依次作了叙
地”,并规定“每口人所留的土地至多不能超过全村每口人所有土地的平均数的百分之
述。该书的编纂旨在()
五”。这些规定可用于说明(
A.提升国家治理的效能
B.强化封建君主的权威
A.社会主义经济的多样性
B.农产品市场化趋势加强
C.缓和中央与地方矛盾
D.提供税制改革的依据
C.改造中灵活与原则兼顾
D.国民经济结构日益完善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