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题---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题---盐类的水解(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4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2-24 18:5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新高考化学大一轮专题复习题---盐类的水解
一、单选题
1.(2023春·江苏南通·高三统考阶段练习)铁的单质及许多化合物均具有重要用途。可用作净水剂,在水中不稳定,会生成胶体,碱性条件下KClO氧化性大于。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相关转化,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B.
C. D.
2.(2023春·江苏常州·高三统考期中)通过下列实验探究草酸()的性质
实验 实验操作和现象
1 加热草酸晶体,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2 室温下,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约为1.3
3 室温下,向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得到如图所示的滴定曲线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存在
B.依据实验1的现象,确定气体的成分仅为
C.时的溶液中:
D.、、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
3.(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废料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以硫铁矿烧渣(主要成分为Fe2O3、FeO、等)为原料来制备铁红(Fe2O3)的生产流程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将硫铁矿烧渣粉碎,有利于提高浸出率
B.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将全部还原为
C.步骤Ⅳ的反应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D.“煅烧”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4.(2023秋·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室温下,下列实验探究方案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选项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Na2CO3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Na2SiO3溶液中,观察现象 非金属性:C>Si
B 向K2CrO4溶液中缓慢滴加少量浓硫酸,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
C 向淀粉溶液中加适量稀硫酸,加热,冷却后加NaOH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观察现象 淀粉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
D 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N和Na2S的pH Ka1(H2S)>Ka(HCN)
A.A B.B C.C D.D
5.(2023秋·浙江嘉兴·高三统考期末)在催化剂( )作用下,HCOOH分解的一种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COOH在该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方程式:
B.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C.若其他条件不变,用HCOOD代替HCOOH,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
D.若其他条件不变,用HCOOK溶液代替HCOOH最终所得气体中的纯度更高
6.(2023·广东珠海·珠海市第一中学校考模拟预测)25℃时,向溶液中滴入溶液,溶液pH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的电离平衡常数
B.M点对应的NaOH溶液体积为20.0mL
C.N点与Q点所示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N>Q
D.N点所示溶液中
7.(2023春·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中)已知25℃时,。下列关于NaClO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
B.长期露置在空气中,释放,漂白能力减弱
C.25℃,pH=7.0的NaClO和HClO的混合溶液中,
D.通入过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8.(2023春·湖北武汉·高三华中师大一附中校考期中)已知时部分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弱酸
电离平衡常数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反应:
B.向溶液中通入少量发生反应:
C.室温下,同浓度溶液的关系: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
9.(2023·辽宁大连·统考一模)类比法是一种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类比”不合理的是
A.酸性:,则碱性:
B.溶液显碱性,则溶液显碱性
C.与HCl反应生成,则也可与HCl反应生成
D.的沸点比的高,则的沸点比的高
10.(2023春·四川·高三遂宁中学校考期中)MOH为可溶性一元弱碱,向MCl的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c2(H+)随c(M+)而变化;在某温度下,实验测得MCl溶液中c2(H+)随c(M+)的变化如图中实点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b点溶液中:c(Cl-)>c(M+)>c(H+)>c(OH-)
B.该溶液中总存在:c(H+)=c(MOH)+c(OH-)
C.c点溶液中,c(OH-)=1×10-7mol·L-1
D.温度不变,c2(H+)~c(M+)一定呈线性关系
11.(2023·广东广州·统考二模)陈述Ⅰ和Ⅱ均正确并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陈述Ⅰ 陈述Ⅱ
A 用明矾净水 胶体具有吸附性
B 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 Na可与水反应产生
C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二氧化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D 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 NaClO溶液呈碱性
A.A B.B C.C D.D
12.(2023春·江苏苏州·高三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校考期中)常温下,用0.100mol L的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mol L醋酸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
B.b点溶液中,
C.c点溶液中,
D.d点溶液中,
13.(2023·湖南·高三统考专题练习)常温下,用如图1所示装置,向10mL 0.1 mol·L-1 Na2CO3和c mol·L-1NaHCO3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0.1 mol·L-1的稀盐酸,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压强随盐酸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忽略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0.1
B.a点的溶液中: 2c(Na+)=3[c()+c()+c(H2CO3)]
C.b点的溶液中:c( )>c()>c(H2CO3)
D.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 a>b
14.(2023·上海·高三专题练习)某溶液由Na+、Al3+、Fe3+、NH、Cl-、NO、CO、SO中的若干种离子所组成,且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为确定其组成,现取适量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 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出现气泡和沉淀;
步骤二 过滤,得滤液、滤渣;
步骤三 取滤渣,洗涤、灼烧,得固体a;
步骤四 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根据步骤一,肯定存在NH、Fe3+
B.步骤三所得固体a为氧化铁
C.原溶液一定不存在Al3+、CO
D.原溶液可能存在Na+
二、非选择题
15.(2023秋·河南·高三校联考期末)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次氯酸(HClO)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弱酸 HClO
电离平衡常数(25℃)
将少量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某同学在两个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别加入20 mL 0.4 mol·L 溶液和40 mL 0.2 mol·L 溶液,再分别用0.4 mol·L 的盐酸滴定,利用pH计和压强传感器检测,得到如图变化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
A.溶液和溶液中微粒种类相同
B.图中曲线甲和丁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
C.在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滴定分析时,a点可用酚酞、c点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3)在25℃下,将a mol·L 的氨水与0.01 mol·L 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则溶液显 (填“酸”“碱”或“中”)性;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的电离常数 。
(4)在一定温度下,用NaOH溶液将转化为溶液,实验测得溶液中,则该溶液的pH为 (已知:该温度下的,)。
16.(2023春·黑龙江双鸭山·高三双鸭山一中校考开学考试)(I)已知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表:
化学式 HF HClO H2CO3 NH3·H2O
电离常数 6.8×10 4 4.7×10 8 K1=4.3×10 7 K2=5.6×10 11 Kb=1.7×10 5
(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②NaClO溶液③Na2CO3溶液,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2)25℃时,pH=4的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为
(3)NaClO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为 。
(4)向足量的次氯酸钠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的离子方程式
(5)25℃下,将pH=12的苛性钠溶液V1L与pH=1的稀硫酸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V2= 。
(II)在25℃时对氨水进行如下操作。请填写下列空白。
(6)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氨水恰好被中和,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所得溶液的pH 7(填“>”“<”或“=”)。
(8)等浓度的①氨水,②氯化铵,③碳酸氢铵,④硫酸氢铵中c()浓度的由大到小排序: (用序号)。
17.(2023秋·贵州贵阳·高三统考期末)食醋是市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其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乙酸。查阅教材附录可以了解更多弱酸在25℃时的电离常数如下表:。
弱酸 HClO
/25℃
回答下列问题:
(1)25℃时,pH=3的醋酸溶液中, ,将其加水稀释,的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家用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ClO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3)25℃时,浓度均为0.1的①;②NaClO;③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序号)。
18.(2022秋·广东茂名·高三统考期末)利用图,可以从不同角度研究含氯物质的性质及其转化关系,图中甲~辛均含氯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为 ;丁属于 (“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2)图中甲、乙、丁、戊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填化学式);根据氯元素的化合价判断,乙物质的性质 (填标号)。
a.只有氧化性 b.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c.只有还原性
(3)物质己的化学式为HClO4,电解甲溶液制备己的化学反应为:甲+H2O己+H2↑(未配平),配平后参与反应的甲与H2O的微粒个数之比是 。
(4)庚是家庭中常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用乙制取庚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O溶液中显碱性原因: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辛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氧气,每生成1.204×1024氧气分子,转移e-的个数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会生成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A错误;
B.高铁酸钾在水中不稳定,生成氢氧化铁胶体被还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价态规律可知得不到氢气,B错误;
C.氯化铁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水解平衡正向移动,蒸干会得到氢氧化铁,灼烧得到的是氧化铁,氧化铁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C错误;
D.铁与氯气加热可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在水溶液中加入铜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均能实现相互转化,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根据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故A错误;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依据实验1的现象,只能确定气体的中含有,不确定是否还有其他气体,故B错误;
C.时的溶液中溶质为NaHC2O4,,根据图像可知,此时溶液呈酸性,,故C正确;
D.、、对应的溶液中,b点溶质为Na2C2O4, Na2C2O4水解促进水电离,a点含有NaHC2O4、Na2C2O4,NaHC2O4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电离,c点含有Na2C2O4、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抑制水电离,水的电离程度b点水电离程度最大,故D错误;
选C。
3.C
【分析】硫酸矿烧渣酸浸、过滤得到的滤液X中含Fe3+和Fe2+,调节pH值为1并加入过量的铁粉,将Fe3+全部还原为Fe2+,调节pH值过滤得到滤液Y,加入碳酸氢铵反应后得到碳酸亚铁固体,煅烧得到氧化铁。
【详解】A.矿渣粉碎,能增大与酸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浸出率,A正确;
B.要生成,需将全部还原为,所以要加入过量铁粉,B正确;
C.反应温度不能太高,防止分解,减少的水解,C错误:
D.“煅烧”步骤中,Fe由+2价氧化为+3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D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溶液变浑浊,说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则非金属性:C>Si,A正确;
B.K2CrO4溶液中存在平衡Cr2O(橙色)+H2O2CrO(黄色)+2H+,滴入稀硫酸后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则重根酸根离子浓度增大,溶液显示橙色,B正确;
C.淀粉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其中含有醛基,用氢氧化钠将溶液调至碱性后可以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沉淀,C正确;
D.用pH计分别测定浓度均为0.1mol L-1的NaCN和Na2S的pH,只能证明Ka2(H2S)和Ka(HCN)相对大小,D错误;
故选D。
5.C
【详解】A.根据HCOOH分解的反应机理得到HCOOH在该催化剂作用下的分解方程式:,故A正确;
B.催化剂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增加了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若其他条件不变,用HCOOD代替HCOOH,反应除生成外,还生成,故C错误;
D.若其他条件不变,HCOOK溶液显碱性,二氧化碳溶于碱性溶液,因此用HCOOK溶液代替HCOOH最终所得气体中的纯度更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C
【详解】A.由图可知,溶液的pH=3,则,A项错误;
B.M点pH=7,若加入20mLNaOH溶液,溶液中溶质是,水解使溶液显碱性,与题干的溶液显中性相违背,说明M点对应的NaOH溶液的体积小于20.00 mL,B项错误;
C.完全反应后,加入的NaOH越多,对水的电离抑制程度越大,故N点水的电离程度比Q点大,C项正确;
D.N点时所示溶液中醋酸与NaOH恰好中和,溶液为CH3COONa溶液,CH3COO-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所以c(Na+)>c(CH3COO-),CH3COO-发生水解反应消耗水电离产生的H+,最终达到平衡时,溶液中c(OH-)> c(H+),但盐水解程度是微弱的,水解产生的离子浓度远小于盐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因此c(CH3COO-)>c(OH-),故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c(Na+)> c(CH3COO-)>c(OH-)>c(H+),D项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NaClO溶液中存在电离和水解,,,A正确;
B.NaClO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见光易分解生成氯气,故漂白液失效,B错误;
C.根据电荷守恒,,因为pH=7,所以,所以,,故,C正确;
D.次氯酸钠具有强氧化性,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根,D错误;
故答案为:C。
8.D
【详解】A.由电离常数可知,次氯酸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由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可知,次氯酸钠溶液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次氯酸钠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与通入的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B错误;
C.由电离常数可知,次氯酸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则碳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次氯酸根离子,等浓度的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次氯酸钠溶液,故C错误;
D.亚硫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的电离,次氯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溶液中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则等浓度的亚硫酸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最小,由电离常数可知,碳酸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次氯酸,则次氯酸根离子在溶液中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氢根离子,次氯酸钠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大于碳酸氢钠溶液,所以由水电离出氢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氟的电负性很强,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使得O-H键的极性增强,电离氢离子的能力增强,故酸性:,中氟的吸电子效应使N-H键的极性增强,使其结合氢离子的能力减弱,碱性减弱,则碱性:,故A错误;
B.溶液碳酸根发生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溶液中发生水解产生氢氧根离子使溶液呈碱性,故B正确;
C.中含有孤电子对,则与HCl反应生成,而中每个N上均含有1个孤电子对,则也可与HCl反应生成,故C正确;
D.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的沸点比的高,则的沸点比的高,故D正确;
故选A。
10.D
【分析】由图可知,a点为纯水,此时,则;
【详解】A.b点溶液中溶质为MCl,且M+水解溶液显酸性,故c(Cl-)>c(M+)>c(H+)>c(OH-),A正确;
B.根据质子守恒可知,该溶液中总存在:c(H+)=c(MOH)+c(OH-),B正确;
C.由图可知,c点溶液中 ,则,C正确;
D.由图ac点可知,温度不变,若c2(H+)~c(M+)呈线性关系,则b点纵坐标应为3,与图不符,D错误;
故选D。
11.A
【详解】A.明矾中的Al3+水解生成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能用于净水,A符合题意;
B.Na着火不能用水扑灭,但Na与水反应产生的是H2,B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但二氧化硅不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用84消毒液进行消毒,是因为NaClO溶液具有强氧化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B
【详解】A.a点溶液为0.100mol L醋酸溶液,其中氢离子浓度为10-3mol/L,说明醋酸根离子浓度为10-3 mol/L,则,A错误;
B.b点溶液为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物料守恒有:,电荷守恒:,二者联立,消去钠离子浓度,可得,B正确;
C.c点溶液为中性,有,根据电荷守恒分析,可知,C错误;
D.d点溶液中,醋酸钠和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1,则物料守恒有,则,D错误;
故选B。
13.C
【分析】向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然后盐酸再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图2可知,滴入的10mL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再滴入的20mL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
【详解】A.当滴入30mL盐酸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的钠都转化为氯化钠,根据氯守恒,钠离子的总物质的量为0.03L×0.1mol/L=0.003mol,原溶液中碳酸钠的物质的量为0.01L×0.1mol/L=0.001mol,碳酸钠中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所以碳酸氢钠中的钠离子为0.001mol,即碳酸氢钠为0.001mol,物质的量浓度为0.001mol÷0.01L=0.1mol/L,故A正确;
B.a点溶液是等物质的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液,根据元素质量守恒,有2c(Na+)=3[c()+c()+c(H2CO3)],故B正确;
C.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溶液显碱性,是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所以c( ) >c(H2CO3) >c(),故C错误;
D.a的溶质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水解都促进水的电离,向混合溶液中加入盐酸,b点溶质是碳酸氢钠和氯化钠,碳酸氢钠对水的电离的促进程度没有碳酸钠大,所以a、b两点水的电离程度: a>b,故D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取该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出现气泡和沉淀,说明含有NH、Fe3+,Fe3+与CO会发生完全双水解而不能共存,则一定不含CO,步骤四中取少量滤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SO,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含有NH、Fe3+、SO,由于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根据溶液呈电中性规则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NO,一定不含Na+、Al3+;
【详解】A.据分析可知,根据步骤一,肯定存在NH、Fe3+,A正确;
B.Fe3+与NaOH反应生成Fe(OH)3沉淀,Fe(OH)3沉淀灼烧得到Fe2O3,则步骤三所得固体a为氧化铁,B正确;
C.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一定不存在Al3+、CO,C正确;
D.据分析可知,原溶液一定不存在Na+,D错误;
故选D。
15.(1)
(2)ABD
(3) 中 mol·L
(4)6
【详解】(1)根据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可知:酸性:,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少量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A. 溶液存在碳酸根离子水解,水解生成碳酸氢根和碳酸分子;溶液中存在碳酸氢根离子电离和水解,电离生成碳酸根离子,水解生成碳酸分子,由此可知两溶液中微粒种类相同,故正确;
B. 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阶段发生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没有气泡冒出,因此图中曲线甲和丁表示向溶液中滴加盐酸,故正确;
C. 在b点时气体压强未变,说明没有气体生成,则该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错误;
D. 滴定分析时,a点溶液呈碱性应用酚酞作指示剂、c点溶液呈酸性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这样误差更小,故正确;
故选:ABD。
(3)根据电荷守恒:,由,得,溶液显中性;混合后=;=,,的电离常数= mol·L,故答案为: mol·L;
(4),,pH=6,故答案为:6;
16.(1)③>②>①
(2) c(Cl-)>c()>c(H+)>c(OH-) 10-4mol/L
(3)c(H+)=c(OH-)-c(HClO)
(4)ClO-+CO2+H2O=HClO+
(5)9:2
(6)减小
(7) NH3 H2O+H+=+H2O <
(8)④>②>③>①
【详解】(1)常温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②NaClO溶液③Na2CO3溶液,由于Ka2(H2CO3)<Ka(HClO)<Ka(HF),所以其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③>②>①。答案为:③>②>①;
(2)25℃时,pH=4的NH4Cl溶液中,由于水解生成H+而使溶液呈酸性,从而使的浓度减小,则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c(Cl-)>c()>c(H+)>c(OH-),溶液中的H+全部来自水电离,则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浓度为10-4mol/L。答案为:c(Cl-)>c()>c(H+)>c(OH-);10-4mol/L;
(3)NaClO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 c(Na+)=c(OH-)+c(ClO-)和物料守恒c(Na+)= c(ClO-)+c(HClO),由此可得出质子守恒关系为c(H+)=c(OH-)-c(HClO)。答案为:c(H+)=c(OH-)-c(HClO);
(4)向足量的次氯酸钠中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由于Ka2(H2CO3)<Ka(HClO),所以H2CO3只能发生第一步电离,离子方程式:ClO-+CO2+H2O=HClO+。答案为:ClO-+CO2+H2O=HClO+;
(5)25℃下,将pH=12的苛性钠溶液V1L与pH=1的稀硫酸V2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所以V1:V2=9:2。答案为:9:2;
(6)若向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增大溶液中,使NH3 H2O的电离平衡逆向移动,溶液中c(OH-)减小,c(NH3 H2O)增大,将减小。答案为:减小;
(7)若向氨水中加入稀硫酸,使氨水恰好被中和,则生成硫酸铵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NH3 H2O+H+=+H2O;硫酸铵为强酸弱碱盐,溶液呈酸性,则所得溶液的pH<7。答案为:NH3 H2O+H+=+H2O;<;
(8)等浓度的①氨水、②氯化铵、③碳酸氢铵、④硫酸氢铵中,②氯化铵、③碳酸氢铵、④硫酸氢铵都能完全电离出,而NH3 H2O只发生部分电离,所以氨水中c()最小,硫酸氢铵完全电离出H+,对的水解起抑制作用,碳酸氢铵发生双水解反应,c()比氯化铵中小,所以c()浓度的由大到小排序:④>②>③>①。答案为:④>②>③>①。
17.(1) 10-3 增大
(2) ClO-+H2O HClO+OH- c(Na+)>c(ClO-)>c(OH-)>c(H+)
(3)②>③>①
【详解】(1)任何溶液pH=3时,c(H+)=10-3,醋酸为弱酸,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 +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右移动,但平衡常数不变,K=,稀释后c(H+)变小,故 变大;
故答案为:10-3;增大。
(2)家用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溶液偏碱性,因为NaClO水解生成氢氧化钠,离子方程式为ClO-+H2OHClO+OH-;溶液中ClO-水解浓度变小,故c(Na+)>c(ClO-),溶液显碱性故c(OH-)>c(H+),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lO-)>c(OH-)>c(H+);
故答案为:ClO-+H2OHClO+OH-;c(Na+)>c(ClO-)>c(OH-)>c(H+)。
(3)25℃时,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则对应酸根水解程度越小,水解强弱顺序为ClO - >>CH3COO-,浓度均为0.1mol L 1的①CH3COONa;②NaClO;③NaHCO3三种溶液中,酸根水解程度越大,则钠盐的pH越大,则pH由大到小顺序为②>③>①;
故答案为:②>③>①。
18.(1) ClO2 酸性
(2) HCl、HClO b
(3)1:4
(4) Cl2+2NaOH=NaCl+NaClO+H2O ClO-+H2O HClO+OH-
(5)4.816×1024
【分析】根据图示,甲为HCl,乙为Cl2,丙为ClO2,丁为Cl2O7,戊为HClO,己为HClO4,庚是家庭中常用消毒液的有效成分NaClO,辛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氧气,辛为KClO3。
【详解】(1)根据分析,丙的化学式为ClO2,丁为Cl2O7,Cl2O7属于酸性氧化物;答案为:ClO2;酸性。
(2)甲(HCl)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乙(Cl2)属于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丁(Cl2O7)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导电离子不是自身电离的,Cl2O7属于非电解质;戊(HClO)是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属于电解质;属于电解质的是HCl、HClO;乙(Cl2)中Cl元素的化合价为0价,处于中间价,Cl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答案为:HCl、HClO;b。
(3)电解HCl溶液制备HClO4的反应为HCl+H2OHClO4+H2↑,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升至+7价,H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降至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4H2OHClO4+4H2↑,参与反应的HCl与H2O的微粒的个数之比为1:4;答案为:1:4。
(4)Cl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ClO、NaCl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NaClO属于强碱弱酸盐,ClO-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ClO-+H2O HClO+OH-;答案为:Cl2+2NaOH=NaCl+NaClO+H2O;ClO-+H2O HClO+OH-。
(5)辛在MnO2催化下受热分解可用于制备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反应中每生成3个O2转移12个电子,则每生成1.204×1024氧气分子,转移e-的个数为4.816×1024;答案为:4.816×102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