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名校教育联盟·2024屈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历史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避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运号滨写在本试叁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途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策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稼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亲:回答非选择题时,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战卷和答避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战国后期,为统一货币重量,三晋使用刻若“市平”的圆线,充当检验货币重量的“法钱”或砝码:而
同一时期的秦国,在货币流逍上则呈现“百姓市用钱,莞恶杂之”的现象。这一不同反映了秦国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C.放松对经济的管理
D,在集权体制上较为落后
2.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形响,汉代帝王面对灾害、异象等困境时,会下罪已诏,承认自己的执政失误,以
期获得上天的宽恕。下表为汉武帝与汉宣帝时期颁布的罪已诏情况表,表格中的数据差异,可能
是源于
时期
在位时间
数量
汉武帝
54年
1
汉宜帝
25年
A.强化君主集权的需要
B,敬天保民思想的影响
C.儒学统洽地位的确立
D,君主执政理念的变化
3.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珐晋至腾:时别草莽出土耳杯分布交化图
(注:第一湖为曾豌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斯,第四期为南北朗到琦
时期。)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
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
(.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4,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宋代
宋代史斜中关于宋代租但关系的部分记述
民庶之家,置庄日,沿佃客,木些租谋,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早之岁,必须
放免欠负、贷传种箱将,共心诚恐客监而田荒,后目之失必倍于今做也
列试苏轼文架
主户常着(世)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代贷种子,与大室庐牛具
之网,其费动百干计,例不取忘。
葩季宜,艮斋先生非常州浪语华
宫居召客为任户,每岁未收张间,借货月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
必去而之他
徐松,代会要料南
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六
B.仙浓租赋负组显著诚轻
(C.土地兼并问题日茶严重
).租旧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清初,完州地区的官员山吏部选授,每月一次,槊签补授。康架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
为由格抚于本省属员内茨选合造人员,查明报部具题补液。这一调整
A.弱化了浒廷中央前人事权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反映了攻土归流工作完成
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6.第二次璃片战年以后,晚清在屮外交涉事务上,以全衩人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不
过全权大臣设有完全按照西例行申,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医脂时上药,不能肖主行京。这反职
了晚清时期
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
B.东西方制度逐渐跑接
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
D.外交制废李革的复杂性
.下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单位:关平两)新下表可
时间
80年
1883年
1886年
1889年
1892年185年1398年1901年
1004年
会领
100
120
7803
604
42160
39143
i1908
2C133541745i7
好毛家菏或中园旧海长史料洛
A,晚诗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
B.民族资本的段资环境寂恶劣
C.列点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
D.中日贸易前区诚发展不平衡
8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走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政造:实班文化救亡:但三
十年代巾后划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
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大
B,实业数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带求
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9.15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贡人了解情说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帝,其中第一个关
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毡强调,“如臬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箭品,首先就小能养活
工人,还淡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G页】名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材料现象反映了秦国与三晋在货币质量上的差异,这源于秦国与三晋
的商品经济发展的程度差异,三晋地区工商业繁荣,对统一货币质量的需求度更高,而秦国的商品经济相对滞
后,因此秦国货币呈现出“美恶杂之”的现象,B项正确;战国后期,秦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农业发展同样需
求统一质量的货币,因此重农抑商政策不是秦国货币杂乱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商鞅变法后,秦国对经济管理
十分严格,C项错误;经历了商鞅变法,秦国在集权体制上相较东方诸国更具优势,D项错误。
2.A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天人感应思想暗含君权神授理念,汉宣帝在位时期,君主集权较武帝时期弱化了(朝政
受到霍光把持),皇权的神圣性和独一性受到挑战,汉宣帝颁布罪己诏,借罪己诏中背后的君权神授强化君权,A
项正确;敬天保民思想是儒学的重要思想,而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已经成为统治思想,B项错误;汉武帝时期,已
经确立了儒学统治地位,表格中的差异不能以儒学统治地位来解释,C项错误;汉武帝与汉宣帝的执政理念主要
是王道与霸道的结合,二者在执政理念上接近,D项错误。
3.C本题考查魏晋隋唐的文化交流。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一期、第二期耳杯,盛行于黄河流域;第三期、第四期耳
杯,盛行于长江流域及更南方的地区,由此可以看出,耳杯大致呈现从北到南传播的路径,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原
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C项正确;由图并不能推断出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族文化的影响,A项错误;图中的分布
并未呈现从河西走廊至西域的耳杯传播路径,B项错误;魏晋隋唐时期,南方地区得到了开发与发展,南北方社
会发展差距有所缩小,D项错误。
4.D本题考查宋代租佃关系。三则材料都说明,宋代地主为了挽留佃户,对佃户的利益适当的照顾,否则佃户会
流失,这反陕了租佃制优化了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配置,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地主与佃户间的经济关系,而
不是社会阶层流动,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佃农租赋负担的对比信息,得不出“显著减轻”的结论,B项错误;从材
料中可以看出地主适当照顾佃农利益,但不能推断出土地兼并日益严重,C项错误。
5.D本题考查清代的边疆政策。据材料可知,清代的贵州官员选任由吏部选到由督抚推荐,这体现了因地制宜的
国家治理,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的效能,D项正确;调整后,依然需要吏部的批准,并未弱化清廷中央的人事权,A
项错误;调整后,官员多由熟悉地方事务的本省属员担任,提升了地方行政效率,B项错误;改土归流工作在康熙
年间尚未完成,C项错误
6,D本题考查晚清外交。晚清全权大臣的设置,是外交近代化发展的表现,清政府设置的全权大臣名不符实,反
映了晚清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指的是利用西方器物,维护传统纲常名教,材料并
未体现“中体西用”思想,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东西方制度逐渐接轨,B项错误;全权大臣本身并不会强化对
外交往的不平等,C项错误。
7.B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迁。据材料可知,汉口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价值迅速增长,这表明日本对华商品输
出迅速增加,即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面临严峻形势,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汉口对
日贸易情况,不能椎断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的改变,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情况而不是资本输出情
况,C项错误;材料仅反映湖北汉口一地的情况,不能得出中日贸易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结论,D项错误。
8.C本题考查抗日战争。三十年代中后期,全面抗战爆发,中国以农业文明对抗日本的工业文明,因此中国人从
关注文化改造到关注现代工业文明,C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
的变化无关,A项错误;实业救国理念自甲午战后兴起,这与三十年代中后期的变化无关,B项错误;国民政府的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