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广陵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选择题
1.2023年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最新考古成果,距今约6000至4000年的石家
河古城规模宏大、布局完整,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同时还有拦水坝、小型水库等
古城水利系统,在古城西南水系附近有史前稻田遗存。这表明石家河文化时期
A.奴隶制王朝已形成 B.逐渐进入了文明社会
C.氏族社会已经解体 D.出现精耕细作的农业
2.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布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
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色彩突出
C.集权政治的出现 D.部族色彩浓厚
3.《杨大眼造像记》刻于龙门石窑古阳洞北壁,为“龙门四品”之一,记载了北魏名将杨
大眼南征凯旋,途经龙门时发愿为孝文帝刻记造像一事。下图为其拓本(局部)该石刻体
现了
A.南朝秀美与北朝雄健的交融 B.儒佛道三教并行政策的盛行
C.人文内涵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中原文化深受鲜卑习俗影响
4.公元609年,隋炀帝诏令各地重新核定户籍,“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
远流配。又许民相告,若纠得一丁者,令被纠之家,代输赋役。”这一措施
A.减轻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 B.加强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
C.将乡里制与保甲制合二为一 D.保障隋政府的租庸调收入
5.安东都护府是唐朝设在东北边疆的军政管理机构。下表是部分安东都护情况表,据此推
断,安东都护府
都 护 出 身 之前经历 起用原因
薛仁贵 平民 征战东北 能征善战
高侃 中小地主 征战东北、担任边州长官 能征善战
泉男生 高句丽贵族 担任边州长官 位高权重、高句丽权贵
居突铨 望族勋贵 征战东北、担任边州长官 能征善战
A.实现了边疆和内地治理一体化 B.有利于边疆的开放和丝路畅通
C.满足多政权并立下的统治需求 D.采用征抚相济的手段管理边疆
6.北宋“安定先生”胡瑗设经义斋,专授《六经》,“恳恳为诸生言,其所以治己而后治乎
人者”,让儒家修齐治平的理论,深植学生心中;又设治事斋,“治民以安其生,讲武以御
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这些举措
A.践行了“格物致知”的主张 B.表明程朱理学获得官方推崇
C.蕴含学术为现实服务的理念 D.适应了宋代崇文抑武的方针
7.据《元史·地理志》中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
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元代这一做法
A.标志着民族政策的完善 B.导致了内重外轻局面形成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D.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8.1919年5月以后,在《新青年》影响下,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少年中国》、《天津学生
联合会报》、《劳动届》、《工学》、《湘江评论》等新刊物。它们以介绍新思潮和改造社会为
“旨趣”,提出各种各样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方案和措施。这些刊物的创办表明
A.民主与科学观念深入人心 B.青少年成为革命中流砥柱
C.封建礼教地位被彻底动摇 D.国人迫切探索救亡新道路
9.下图是中央苏区的借谷票,下方写着“此票专为一九三四年向群众借谷充足红军给养之
用”。在当年的秋收中,中央苏区用借谷票从群众手中借到谷物60万担。该事例可以用于
说明当时
A.苏维埃政权赢得民众认同 B.中国革命主导力量发生变化
C.革命统一战线得到了巩固 D.“三三制”调动群众积极性
10.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
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
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这体现了
A.人类文明的地域性 B.苏美尔文明相对领先
C.文明间的交流联系 D.神话传说被考古证实
11.下为11—14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变迁示意图。该图可用来印证法兰西
A.封君封臣制度崩溃 B.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C.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社会日益动荡不安
12.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一些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这表明
A.法国盛行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B.重商主义政策逐渐走向衰落
C.他们反对政府过多的干预经济 D.供需起着调节市场的辅助作用
13.1929—1932年,苏联共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实习和留学,购买了大量外国技术
书刊。1932年,在苏联各地工作的外国技术人员达到2万人。这体现出苏联
A.开始实行对外开放 B.积极融入西方阵营
C.合理利用国际机遇 D.继承发展新经济政策
14.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
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
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 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
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 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15.日本自明治维新后积极对外侵略扩张,二战爆发前,已经取得太平洋几个群岛,并设
官管理,许多日本人移居该地。例如原来属于德国的马绍尔群岛、加洛林群岛等。日本取
得以上岛屿是基于
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持续南进扩张势力B.日俄战争后俄国让出太平洋的势力范围
C.日本借参加协约国阵营占领德国殖民地D.日本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出兵南太平洋
16.17世纪中期,整个欧洲地图市场日渐兴盛。市场上可见到各种类型的新式地图与地图
集,甚至传统的书商也开始在书籍中添加一些地图插页或者封面,配合这一时期流行的冒
险故事和游记文学。这一现象说明当时
A.殖民扩张影响文化市场发展 B.人们纷纷投身海上探险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确立 D.欧洲宗教神学地位下降
二、非选择题
1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英国要将新加坡发展为英属殖民地的经济中心与东方贸易
的主要海港,急需大量劳动力,大肆招揽华人。近代以来,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国内经济极度恶化,再加上中国南方天灾频发,广大农民贫无立锥之地。《南京条约》明确
规定开放五口后,《北京条约》规定“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但准与英
立约为凭……下英国船只,毫无禁阻”。到19世纪末,新加坡岛上的华人人口已经突破10
万。
——摘编自李志东《新加坡国家认同研究(1965—2000)》
材料二 新加坡华人组成宗乡社团有着很长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新加坡的各宗乡社
团响应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号召,共同支援中国抗战。新加坡福建会馆曾于20
世纪50年代创办南洋大学,1980年与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建会馆
还曾资助四百万元重修了天福宫,这是新加坡最古老的寺庙之一。华源会为新加坡企业访
华或投资海外创造机会,也帮助中国企业在新加坡开展业务或协助它们与新加坡的公司建
立贸易关系。
——摘编自龚伟达《新加坡的中国移民:角色定位与社会贡献》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新加坡华人移民快速增加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华人移民的历史贡献。(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期的西欧,教会法影响社会、政治、思想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除了
修道院内的神学法教育主渠道以外,神职人员的说教是最为广泛的神学法教育,神学法思
想中的永恒法和自然法思想为人文主义法学派所汲取。而公开的法学问题争论和公共场所
有关正义与自然法思想的辩论是最大范围的世俗普法教育。在中世纪西欧的大学中,讲授
的是古代罗马法,而讲授法律的方法是源自古代希腊和罗马的辩证法。这些法律大学建立
在西欧城市兴盛基础之上,针对当时社会教学市民法、罗马法、教会法等。
——摘编自马渭源《论中西传统法律教育的差异性及其影响》
材料二 明代朱元璋颁布“圣谕六言”,通过乡约对圣谕的内容进行逐条细致解释,讲解与
律令相关的内容及有关案例,提升圣谕讲解的深度;还颁布《教民榜文》,涉及治安、法律、
赋税等多方内容,通过张挂晓谕、聚众讲读和木铎老人沿途宣讲等方式将榜文所体现的治
理内容渗透给普通民众。朱元璋还首创申明亭,张贴朝廷律令、公示犯人犯罪行为,为民
众所知晓。此外,明清私家律学广受瞩目,或旁引标注、或图表释注,提升了律令受众度。
——摘编自乔石《明清时期法律宣教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法律教育发展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法律宣教的主要手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8
分)
19.(14分)以下是《全球通史》第六编目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六编 (公元1500—1763年)
第22章 西欧的扩张:伊比利亚阶段,1500—1600年
第23章 西欧的扩张:荷兰、法国、英国阶段,1600—1763年
第24章 俄国在亚洲的扩张
第25章 全球统一性的开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请给第六编拟定一个标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4分)(要求:主题明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宋代前后,广东番禺就是全国五大甘蔗种植区之一。明清时期广东各府县都有
种植甘蔗,增城人陈忍庵,“往来于蔗畦稻田垄之间,躬树艺,自旦至暮不少休,收田圃之
入以裕”;合浦人陈大恒,于乾隆十六年(1751)雇佣长工短工种植甘蔗,并开设糖坊,榨
茬制糖。广东的“香、果、……诸货,北走豫章、吴、浙,西北走长沙、汉口;其黠者走
澳门,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
——摘编自陈学文《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
材料二 蔗糖主要从甘蔗中榨取得到,公元1000年时,很少有欧洲人知道蔗糖的存在,到
1900年时,蔗糖在英国人的日常饮食里提供了近1/5的热量。由于对糖的需求而兴起的庞
大市场——百万非洲奴隶到达了新大陆……糖陆陆续续地把一批批不同族群的人们带到了
夏威夷,而且至今还让人们在加勒比来回迁徒。甘蔗栽种与蔗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砍伐
和榨取、蒸煮和结晶、榨汁间和甘蔗地之间的协调一致才建立起来的。由此上层需要悉心
规划劳动安排,对待下层则施以铁的纪律。
——摘编自【美】西敏斯《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广东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广东与中南美洲的蔗糖市场的本质不同。(4分)答案
1.B 2.B 3.C 4.B 5.D 6.C 7.D 8.D 9.A 10.C 11.B 12.C 13.C 14.D 15.C 16,A
17.
(1)原因:英国殖民当局的大肆招揽(1分);新加坡的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1分);海禁政策被废除,清政府适当放宽对华工出国的限制(2分);列强侵略导致近代中国经济恶化,东南沿海农民生活日渐困苦(2分)。
(2)贡献:支援国内革命,为近代中国民族解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1分);推动加强现代中国与新加坡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2分);传播了中华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东南亚的影响(2分);推动新加坡的开发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1分);也推动了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发展(2分)
18.
原因:中世纪基督教会在西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分);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传统(1分);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和大学的兴起(1分);西欧多元的法律教育途径(1分)。
(2)手段:讲读律令和圣谕;张贴榜文;设置申明亭;民间私家注律。(4分)
影响:加深百姓对法律的了解,强化民众守法意识(2分);有利于社会教化,改良社会风气(1分);加强社会治理,维护封建统治(1分)。
19. 示例:
标题:西方崛起的世界
新航路的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首先走上了大规模殖民掠夺的道路,在非洲、亚洲与美洲建立了殖民据点或殖民地。17世纪,荷兰、英国、法国也在亚洲、非洲、北美洲建立殖民据点。欧洲人从殖民掠夺、商业贸易和奴隶贸易中获得的财富最终转化为资本,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的时代。与此同时俄国人不断向东扩张,挺进到太平洋。
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格局。亚洲领先的优势逐渐丧失,美洲与非洲文明遭到严重的冲击。
20.
(1)(8分)
有利条件:地理条件优越气候环境适宜;种蔗历史悠久;蔗糖业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扩大;种蔗获利丰厚。(任写4点得8分)
(2)(4分)
本质不同:广东糖仍以国内市场和周边市场为主(区域市场为主),是封建小农经济的补充;西印度群岛蔗糖则是以洲际贸易形式参与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为主),是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