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第二次大联考
历史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擦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战国后期,为统一货币重量,三晋使用刻着“市平”的圆钱,充当检验货币重量的“法钱”或砝码:而
同一时期的秦国,在货币流通上则呈现“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的现象。这一不同反映了泰国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C,放松对经济的管理
D.在集权体制上较为落后
2.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汉代帝王面对灾害、异象等困境时,会下罪己诏,承认自己的执政失误,以
期获得上天的宽恕。下表为汉武帝与汉宣帝时期颁布的罪己诏情况表,表格中的数据差异,可能
是源于
时期
在位时间
数量
汉武帝
54年
1
汉宣帝
25年
A,强化君主集权的需要
B.敬天保民思想的影响
C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D.君主执政理念的变化
3,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嘉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
线晋至隋磨时期富韩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
(注:第一期为曾魏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期,第四期为南北朝到隋
唐时期。)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
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
C,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4,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宋代
宋代史料中关于宋代租佃关系的部分记述
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早之岁,必须
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面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苏轼,《苏轼文集》
主户常若(苦)无客,今岁流移至者,争欲得之,借贷种子,与夫室庐牛具
之属,其费动百千计,例不取息
薛季宣,《艮斋先生薛常州浪语集
富民召客为田户,每岁未收获间,借贷闢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
必去而之他
徐松,《宋会要辑稿】
A.社会的阶层流动性较大
B.佃农租赋负担显著减轻
C.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
D.租佃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5,清初,贵州地区的官员由史部选授,每月一次,掣签补授。康熙三十八年,贵州地区的官员选任改
为由督抚于本省属员内拣选合适人员,查明报部,具题补授。这一调整
A.弱化了清廷中央的人事权
B.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C,反映了改土归流工作完成
D.有利于加强国家治理效能
6.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晚清在中外交涉事务上,以全权大臣取代了过去的临时性的钦差大臣。不
过全权大臣没有完全按照西例行事,他们对外议订条约时需要随时上奏,不能自主行事。这反映
了晚清时期
A.政府落实“中体西用”思想
B.东西方制度逐渐地接轨
C.对外交往不平等有所强化
D.外交制度变革的复杂性
7,下表为近代汉口从日本进口产品价值统计表。(单位:关平两)据下表可知
时间
1880年1883年
1886年
1889年1892年
1895年1898年1901年
1904年
金额
100
120
7803
6045
42160
39143
61908
201335
4174567
据毛家琦《中国旧海关史料》
A.晚清时期对外贸易结构改变
B.民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恶劣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逐渐加剧
D.中日贸易的区域发展不平衡
8.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
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
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
B.实业教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
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9.1956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关
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他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
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