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三校(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三校(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4 19:08:38

文档简介

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
2024届高三三校联考试题
历史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D C B C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A C D C B
17.(1)
原文: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每个国家名字2分,写作英国、法国、德国亦可。)
17.(2)
攘臂冯河:1776年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独立战争的胜利使欧洲人的殖民地第一次赢得独立,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革命热情。(2分)
渡两三关:独立之后的美国内外交困,1787年终于制定出合众国宪法。成为实行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国,落实了启蒙思想家的制度构想,维护了美国独立的革命成果。并通过数次宪法修正案保障了公民的自由,成为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典范。(2分)
但宪法本身仍然存在巨大缺陷,经过南北战争,最终消灭了奴隶制,解放了黑人奴隶,将自由权利扩大到非白人族群。(2分)
(本题不必完全表述成文,出现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南北战争等相关关键词就可以得分,其他18/19世纪的有关代议制演进的史实亦可。)
18.(1)
印欧人的迁徙【注意,不是印欧语系的扩散】:自东欧迁往西欧(1分)、印度河流域(1分)、中国新疆(1分)。(起源地错误、路线画往美洲则本题不得分)
影响:印欧人的迁徙冲击了迁入地当地的族群和文化,征服活动引发了一系列的灾难和破坏(2分);印欧人同原住民逐渐融合为新的民族;促进了古代西亚、印度、希腊、罗马等区域文化的形成和交融;迁徙促进了马拉战车等技术文化的传播;(其他言之有理答案亦可,2点3分)
18.(2)
原标题:杨文娇:《语言、考古、遗传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
评分:语言学(语言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考古人类学);遗传学(遗传人类学、分子人类学)(每个学科2分,括号内的学科可以互相替代,不能重复赋分。另外,仅写作“人类学”也给2分)
18.(2)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和工业革命获得霸主地位(2分);美国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二战后成为两极之一,90年代主导了信息革命(2分)(涉及英美的其他答案均可,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这一点除外。英美分别赋2分)
19.
分值分配:设计6分,导言6分。
设计部分:主题符合历史趋势。(2分)(例如: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变态与常态、民族交融与封建制度发展、门阀政治与北朝出口等,仅写作“魏晋南北朝”不得分)
各课题要与主题有关联(2分)(例如:单元主题:门阀政治与北朝出口,第一课:东晋门阀政治,第二课:南朝皇权重振,第三课:永嘉之乱与五胡十六国,第四课:孝文帝改革与北朝出口)如果标按照区域、时间、朝代等维度划分也可以给分(例如:第一课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第二课魏晋南北朝的经济,第三课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子目标题史实正确(2分)(如果课程标题采用政治、经济、文化或朝代的划分办法而子目标题不包括任何史实,则不得分。例如某个子目的结构为:魏晋南北朝——魏晋——魏晋的政治,不得分)
导言部分:正确反映主题(2分),介绍所有课程主旨(2分),内容表述规范(2分)
20.
标题:钱币·国家记忆(1分)
内容:三个角度,每个角度3分。可选的角度有:民族团结与区域自治、工农联盟的国家性质、社会主义改造与工业化、国家革命传统(叁元井冈山、贰元宝塔山)、国家象征(国徽、天安门)、抑制国民政府遗留的通货膨胀(第一套面额过大)
结论2分深圳实验、湛江一中、珠海一中
2024届高三三校联考试题
历史
一、客观题(48分)
01.考古学家在湖北石家河古城三房湾作坊遗址20平方米范围内初步发掘陶杯4078件,学者估计5510平方米的作坊范围内埋藏的红陶杯数量可能会达到惊人的2242570件。另有观点认为三房湾200万残杯,对应的可能是数千万甚至近亿件成品。据此最合理的推测是
A.良渚先民具备强大社会动员能力 B.石家河周围存在发达的贸易网络
C.蛋壳陶生产依赖初步的社会分工 D.神权阶层主导三房湾的文明秩序
02.宋人李觏非常讨厌某位思想家,有人投其所好写了几首诗。其中有云:“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必纷纷说魏齐。”李觏“见诗大喜,留连数日所与谈”。据此判断,李觏讨厌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
03.汉初案宗记载:“南,齐国族田氏,徙处长安,(临淄狱史)阑送行,娶为妻,与偕归临淄。”胡县官员根据律令认为阑可能犯来诱罪(诱郡县民至诸侯国)、奸罪、隐匿罪,数罪并罚应处以磔刑。廷尉复议时改为黥为城旦。这表明汉初
A.法律判决考虑社会政治影响 B.诸侯势力削弱难以对抗中央
C.帝国采用外儒内法意识形态 D.省刑薄罚引导基层移风易俗
04.唐中后期牛李党争不断,在取士用人问题上也各有主张“(李党)陈夷行、郑覃请经术孤立者进用,(牛党)李珏与杨嗣复论地胄词彩者居先。”由此推断
A.中枢机构的权力发生了明显异化 B.李党较牛党更容易受到进士支持
C.传统世家大族不能干预选举人才 D.科举存废问题成为两党攻伐战场
05.“徙贵就贱,用近易远”指的是王安石变法中的哪项政策
A.将兵法 B.农田水利法 C.均输法 D.方田均税法
06.下表是明代徽州地区土地交易契约中所使用的交易媒介统计表(单位:%),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
A.纸币退出社会流通领域 B.政府对金融控制力削弱
C.土地交易规模日益扩大 D.商品经济冲击农业生产
07.以下是太平天国颁发的一张税捐执照,这则材料最能够说明,太平天国
A.凸显了小农的阶级局限 B.具有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背离了早期的土地纲领 D.体现出社会转型的趋势
08.一封清末的奏折中写道:“俄罗斯处负隅之势,兵力素强,得以安常习故,不与风会为转移,乃近以辽沈战争,水陆交困,国中有职之士,聚众请求。”这说明
A.对俄战争失败迫使清廷政治反思 B.革命党人对清廷政府的彻底失望
C.国际局势加强了官员的立宪倾向 D.维新变法已经成为知识分子共识
09.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
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围困封锁全力进剿红军的企图
C.削弱各地军阀军事实力的尝试 D.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10.建国初期,上海股市刚开市时,投机商们看到有棉纱售出,即拿出全部资金争相购入,有的人不惜借高利贷,但他们发现,上海等地的国营纱布公司,源源不断地抛售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这从反映了
A.共产党主动运用了市场经济规律 B.政府依靠组织手段应对银元危机
C.社会主义改造帮助打赢米棉之战 D.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11.《汉谟拉比法典》第四十八条记载:“如果一个人身上有债,而暴风雨或洪水又冲毁了他的田,或是由于缺水田没有长出大麦,那么那一年他可不向他的债主交粮,他可涂改他的泥板,不付那一年的利息。”这主要反映了
A.法律判决重视文书证据 B.立法精神蕴含强不凌弱
C.经济压迫维护阶级统治 D.国家建立社会救济体系
12.学者指出:玛雅人的城市,如果它们可以这样称呼的话,是举行仪式的中心,而不是要塞、居住地或行政首都。这主要是因为
A.生产类型较为原始 B.国家组织尚未成熟
C.宗教信仰地位崇高 D.军事技术比较落后
13.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 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有权力解释圣经 B.选民是否提前被上帝选定
C.信徒能否仅仅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14.《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用一门“重炮”“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文明,即变成资产者。”这门重炮
A.轰开各国大门方便资本输出 B.代指一切资本主义军事工业
C.闪耀着启蒙运动的思想光辉 D.得益于生产交通的迅速改进
15.1929年苏联全国各地的集体化运动一哄而起,有些地区在几天之内将集体化比重从10%提高到90%,这实际上反映了
A.推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应对危机 B.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成效显著
C.农业生产无法满足工业发展需要 D.一五计划工业成就反哺农业发展
16.下表是1980—1989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据此判断
年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经济增长速度 -0.3% 1.9% -2.5% 3.6% 6.8% 3.4% 2.8% 3.4% 4.6% 3.0%
A.美国经济进入战后的黄金年代 B.削减开支及紧缩货币取得成效
C.新的产业革命助力美国新经济 D.推进国企私有化走出滞胀危机
二、主观题(52分)
17.(12分)
材料
船头坎坎者,自由之鼓耶? 船尾舒舒进,独立之旗耶?当十八、十九两世纪中, 相衔相逐相提携,乘长风冲怒涛以过渡于新世界者, 非远西各国耶?顺流而渡者,其□□□耶? 乱流而渡者,其□□□耶?方舟联队而渡者,其□□□、意大利、瑞士耶?攘臂冯河而渡(冯河:徒步涉水)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借风附帆而渡者,其门的内哥、塞尔维亚、希腊耶?维也纳温和会议所不能遏,三帝国神圣同盟所不能禁,拿破仑席卷囊括之战略所不能挠,梅特涅饲狙豢虎之政术所不能防。或渡一次而达焉,或渡两三次而始达焉;或渡一关而止焉,或渡两三关而犹未止焉;或中途逢大敌,血战突围而径渡焉;或发端遇挫折,卷土重来而卒渡焉。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
(1)写出方框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名字(6分)
(2)结合所学,阐释美利坚如何“攘臂冯河”而“渡两三关”(6分)
18.(16分)原始印欧语是印欧人的语言,随着印欧人的迁徙而产生了印欧语系。学者运用了多种学科的办法复原了印欧人的迁徙路径。
印欧语系的构成
印欧语系是世界上最大的语系,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西部和南部,涵盖了欧洲的大部分、印度次大陆北半部以及伊朗高原的语言。印欧语系又被分为若干语族,包括日耳曼语族、意大利语族、凯尔特语族、波罗的 斯拉夫语族、印度 伊朗语族、希腊语族、阿尔巴尼亚语族、亚美尼亚语族、安纳托利亚语族、吐火罗语族(包括焉耆方言、龟兹方言)等。
原始印欧人的起源
英国考古学家戈登·柴尔德1926 年提出印欧语系起源于乌克兰黑海以北、俄罗斯西部的东欧大草原地带,他用印欧语中的动植物名称来描绘印欧人的居住环境,又以“马匹”“车轮”等词确定其所处年代。柴尔德的观点在立陶宛裔考古学家玛丽亚·金布塔斯的著作《史前的东欧》中得到进一步引申和论证,并于 1963 年首次提出“库尔干假说”,根据考古墓穴中发现的冶金术、青铜兵器、战士和马匹遗骸,推断早期操印欧语的游牧民族在公元前 4500 年到公元前 2500 年之间从东欧大草原迁徙而来,他们向西扩张进入东欧、中欧和北欧地带,向南到达了北高加索、小亚细亚一带,向东抵达乌拉尔山东部。
(1)依据材料及所学,画出印欧人的主要迁徙路径。并分析印欧人迁徙的影响(8分)
(2)材料摘编自杨文姣《X学、X学、X学多学科视角下的印欧语系起源与扩散》,结合材料及所学,思考学者最有可能会运用哪些学科复原印欧人的迁徙,补全题目(6分)
(3)印欧语系中的英语是今天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分析其历史成因(4分)
19.(12分)
某教授在教授中国古代史时,将魏晋南北朝作为一个独立单元。请你帮助他设计单元主题、课程标题及子目标题(要求:单元主题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课程标题逻辑清晰,结构完整;子目标题符合史实)并根据你的设计撰写单元导言。
20.(12分)中国人民银行自1955年3月1日起发行第二套人民币,以改变第一套人民币面额过大等的不足。
结合所学,以“钱币·国家记忆”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