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青华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第一部分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第二部分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阐释“孝”的问题时,孔子表示,光对父母赡养还不够,“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在论及祭祀之礼时,孔子认为,“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据此可知孔子注重
A.恢复周礼仪式 B.开展因材施教
C.厚植家国情怀 D.加强道德自觉
2.《诗经·十月》用“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来形容春秋时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于对现实的不满,当时有思想家提出了稳定秩序和安抚人心的主张,流露出对“大同之世”的怀念,于是,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体现这一特点的主张是
A.“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C.“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D.“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3.汉代史书中有很多官吏死后“家无余财”,甚至无以为葬的记载。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发现了汉武帝时期张汤(曾官至御史大夫)墓。其出土随葬品十分简单,多为小件器物和日常生活用具,和史书记载吻合。这种现象主要
A.得益于休养生息的推行 B.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表明墨子思想得到贯彻 D.受到察举制实施的影响
4.中国远古先民使用杵臼舂捣的方式给谷物脱壳,后又利用杠杆原理改手臼为脚踏,即
为脚碓,晋代连机碓(见下图)可以“水轮翻转无朝暮,舂杵起落有后先。”这反映出
中国古代
晋代连机碓
A.精耕细作程度的提高 B.革新动力以提高效率
C.灌溉技术的不断突破 D.自然经济具有封闭性
5.在中国古代,皇后的废立一度是“国家大事”,并产生了外戚干政现象。直到唐高宗时,皇帝听从李勣的意见,把皇后废立作为皇帝“家事”处理,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并贬黜其舅父长孙无忌,才基本告一段落。这种变化反映了
A.皇权不断加强的历史趋势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世家大族特权地位被打破 D.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6.宋朝的铜钱大量出现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等地区,当时的朝鲜和日本甚至一度停用自己的货币,改用宋钱,宋钱成为大受欢迎的硬通货。这说明当时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周边国家商品经济落后
C.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D.宋朝对外经济交流频繁
7.1907年,清政府规定,企业创办人集股5000万元以上,授予商部头等顾问,头品顶戴,其子孙世袭商部四等顾问,三代而止,即使仅仅集股50万元的商人,也可以获准授予五等议员加七品顶戴。这
A.加剧了官场的腐败 B.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C.促使社会实现平等 D.推动新政成功开展
8.1911年张聿光在《民立画报》上发表了题为《袁世凯骑木马》
的漫画。漫画中袁世凯身穿清朝官服,骑在木马上摇来摇去。
漫画显示武昌起义后的袁世凯
A.忠于清朝全力镇压革命
B.思想守旧落后时代潮流
C.意图利用乱局谋取私利
D.幻想依靠武力复辟称帝
9.有学者研究认为:民国初期,人们宁可保守其“祖传秘笈”,也不愿公开内容来申请专利,以至于1913年5月至1916年3月间,农商部办理的专利仅34件,而且,这些物品绝大多数是日常生活用品和纺织品。该学者意在强调
A.传统观念影响经济近代化 B.政府的经济立法严重缺失
C.政治变动制约了技术革新 D.轻工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10.从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美术学校陆续设立“国画课”“国画科(系)”。1927年,在国乐大师刘天华主持下,国乐改进社成立。1931年7月,中华医药联合会更名为中华国医学会。1931年底—1932年初,国剧大师齐如山参与创建国剧学会。这些现象反映出
A.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有所增强 B.北洋政府注重培养艺术人才
C.国民的传统道德观念根深蒂固 D.知识精英找到了救国的道路
11.1979—1989年,我国扫盲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过去的“语录班”“喊口号”现象消失了,各种形式的“技术学习班”大量涌现,与思政教育一样倍受欢迎,扫盲形式更现代化,扫盲甚至被纳入了宪法等。这些“变化”反映出扫盲工作
A.忽视了公民的道德教育 B.适应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
C.体现了“开门”办学方针 D.培养了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用型人才
12.15、16世纪以来,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下图反映了
A.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B.世界市场的拓展
C.资本输出成为主导 D.工业革命的完成
13.1832年4月英国通过一项关于议会选举改革的法案规定,是否拥有不动产在相当大程
度上决定是否拥有选举资格,而当时英国的土地所有权仍高度集中在旧土地所有者手中。
这表明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A.带有典型英国式改革的浓烈保守色彩 B.未改变土地贵族垄断最高权力的局面
C.为实现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合法的渠道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力
14.1938年11月,罗斯福私下里告诉他的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世界滑入战争泥潭这件事情,总体而言可能对美国很有利。罗斯福说:“这些海外军火订单将为这个国家带来繁荣。”这主要表明美国意在
A.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B.主导制定世界市场规则
C.竭力避免卷入世界大战 D.利用世界大战摆脱危机
15.1922年12月7日,针对即将召开的热那亚国际会议,列宁表示:“决不接受任何对我们不利的东西。我们决不屈服于最后通牒。如果你们只愿意做生意,那就来吧。但是,没有看到货色,我们是不买的,而且不把‘要价’一分一厘都算清楚,我们也绝不成交。”这表明列宁着眼于
A.营造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 B.早日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C.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D.粉碎协约国的武装干涉
16.1956年10月,英国、法国和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苏伊士运河战争。11月,印度驻联合国代表向与会各国强调埃及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正在受到武装的强邻和强大国家们的霸占,“印度视此为联合国宪章制造的一个笑柄”。同月,联合国紧急会议以59:5票的绝对优势通过了亚非19国的提案,要求立即停火,英法被迫接受。这表明
A.不结盟运动取得了较大成果 B.美苏两国冷战对抗态势加剧
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D.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4题,共52分。
17.(12分)西南联合大学仅存在八年(1938—1946年), 但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遗产。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7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1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校歌歌词中写道:“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
材料二 主持学校日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逃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材料三 八年间, 西南联大共培养出8000多名学生,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西南联大从军学生前后一共达到834人,其中不乏主动投笔从戎的热血青年。除了担任翻译外,联大学生还参加了远征军和空军。数百健儿血洒长空和缅北丛林。……师生们办起了大批中学,参与了西部少数民族调查和地方历史文化的发掘整理工作,并直接参加了云南的经济建设,如创建恒通酒精厂和利滇化工厂等。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知中·西南联大的遗产》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南联大创办的原因。据材料二,概括西南联大的办学特点。(6分)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西南联大的主要贡献及宝贵的精神遗产。(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哈佛大学课程体系变革过程(部分)
开始时间 主要课程
1637年 主要借鉴英国大学传统课程框架,基本上是必修课程和古典课程,强调七艺(文法、逻辑、修辞、几何、天文、算术、音乐),注重阅读希腊和拉丁古典作品,教育渗透宗教改革思想。
1727年 设立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授职位,置备了一批科学仪器和设备,教授们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和化学知识。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后来陆续开设医科,成立神学院、法学院。
1839年 创办了理学院,学校课程内容范围扩大,自然科学受到了极大重视。
1869年 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攻读一种学位,可有16门课程供学生选修,只要符合规定,便可取得相应的学位。为方便毕业生找到工作,学校注重实用性学科的建设,新课程大幅度增加。
1909年 本科生取得学士学位,必须选修16门全年课程,其中6门必须集中在自己的主修,至少6门必须分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力求学校内部管理在自由和秩序之间建立一种平衡。
1945年 要求学生必须修习“文学名篇”“西方思想与组织机构”以及一门物理学或生物学方面的课程;学生还必须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领域中各选一门广博的概述性课程。扭转了过分注重实用课程的方向,强化了着眼于学生素质的普通教育课程,把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结合得更为紧密。
1976年 申请获得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修32门学期课程,其中16门专业课、8门核心课程、8门自由选修课。核心课程涵盖7个领域,即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道德、自然科学、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使学生对道德与伦理问题有所了解、有所思考、对其它文化与时代不能愚昧无知。
——摘编自王静、宋彩萍《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变迁的经验启示》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现存世界众多体育赛事大多诞生于20世纪前后,而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年间,更是体育赛事产生的高潮。例如:1896年,在雅典召开了现代奥运会、1965年在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举行首届非洲运动会、国际学生运动会于1924年首次举办、1967年创办的阿尔卑斯山滑雪世界杯等。从文艺复兴后期开始,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医学家和遗传学家、宗教改革家等大量出色的研究成果,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还推动了体育分科研究的发展。宗教改革后产生的基督教青年会成为国际舞台上体育传播的重要力量。在体育装备、器材方面,1920年奥运会首次使用了400米跑道;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使用了双镜头照相机进行终点摄影,电动计时和终点摄影仪也第一次非正式在奥运会上使用。从举办者角度看,英国、西班牙等老牌殖民帝国主义国家急需一种形式维护其殖民统治,以英联邦运动会为代表的这类运动会应运而生。而美国、日本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意图通过举办各类国际赛事彰显其实力,扩大影响。新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也渴望参与国际体育赛事。然而这些数以千计的赛事如今或繁荣发展并被世界所接受,或平淡无奇而难以维继,有的甚至早已消亡。这一现象的产生可谓是复杂的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值得深思。
——摘编自苏雄《近代国际体育赛事的形成与发展管窥》
(1)根据材料,概括近现代国际体育赛事形成与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国际体育赛事的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因素。(8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官员 对商鞅变法评价
王安石 卫鞅之于孝公,尽取秦法而更为之,尽取秦民而束缚驰骤之。虽甘龙辨说之烦,秦民言令不便者以千数,而鞅终不为沮,卒之国内大治,诸侯重足屏息,争西向而割地。(1069年奏折)
苏轼 唯商鞅变法,不顾人言,虽能骤致富强,亦以召怨天下,使其民知利而不知义,见刑而不见德,虽得天下,旋踵而失也。(1071年上神宗皇帝书)
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 秦用商鞅之令而卒并六国。改法更令,信赏必罚,以壮国威,以养士气,使之有勇而知方,然后兵乃可用也。(《李纲全集》)
——摘自李香玉《变法视野下宋代商鞅评价研究》
据材料指出宋代官员对商鞅变法的认识。(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认识产生的原因。(5分)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月份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A D B A D B C A A B B A D C D
17.(1)原因: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及沿海地区相继沦陷;
国民政府令高校西迁内地;
爱国师生的努力。(3分)
特点: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六育并举);
服务于战时需要;
重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3分)
(2)主要贡献:为抗战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杰出人才;
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3分)
精神遗产:爱国主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使命担当。(任答3点得3分)
18.【思路点拨】从17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课程体系变革经历了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学生既可以从哈佛课程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社会背景方面阐述哈佛核心课程的改革原因及影响、课程改革逐步趋于完善的动态演变进程,也可以关注哈佛核心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的发展变化,探索核心课程本身所蕴含的理念思想的变与不变。只要主题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即可。
【参考示例】论题:哈佛大学课程体系是一定的教育理念的物化结果。
建校初期,哈佛移植英国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主要培养牧师、律师和官员。他们崇尚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性的价值,致力于道德和智慧的训练,并形成了以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为主的课程体系。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社会需要高等教育培养各种急需的人才。哈佛大学日益重视自然科学,自由选修制课程改革使课程大幅度增加,大大促进学科分化。哈佛大学从强调入文知识的传统转到注重专门化、实用化知识的轨道上来,更贴近社会经济生活,不仅满足了学生毕业后找到工作的需求,也推动了美国社会的发展。
由哈佛百年的课程变迁,我们可以看出,哈佛的教育重在培养“人”,重在使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能够接受未来挑战的人。
(注:“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学生若答其他且符合要求亦可。)
【评分标准】论题(2分)+论述说明(8分)+总结(2分)。
“论述说明”部分进行分层评价,分层评价等级如下:
等级 论述说明
一等(7—9分) 准确、充分运用史实;说理充分,逻辑严密
二等(4—6分) 能够运用相关史实;说理较充分,逻辑关系较清楚
三等(0—3分) 运用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说理不充分或没有说理,逻辑混乱
19. (1)特点:类型多样;
渐进性发展;
淘汰性发展;
具有鲜明的时代性。(8分)
(2)有利因素:技术革命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其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体育科学的发展;
英美等殖民主义强国进行文化侵略、彰显强权的需要;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展现民族独立精神的需要;
世界联系日益紧密的产物;
工业时代大众消遣娱乐的要求等。(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0.(1)认识:变法彻底;
赏罚分明;
富国强兵;
为统一奠定基础;
重利轻义;
严刑峻法(忽视德治);
导致秦朝速亡。(7分)
(2)原因: 北宋中期统治危机;
为变法造势,实现复国强兵;
苏轼反对新法;
金军威胁;
李纲主张改革,增强军队战斗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