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训练题-化学平衡(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训练题-化学平衡(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1-04 23:1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训练题-化学平衡
一、单选题
1.(2023上·北京大兴·高三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校考期中)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像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B C D
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0~3s内,反应速率为mol·L·s N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小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 达平衡时,仅改变x,则x为
A.A B.B C.C D.D
2.(2023上·四川·高三川大附中校考期中)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图1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
B.由图2可知反应,且正反应吸热
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0.2mol B和0.2mol C,此时
D.200℃时,向该空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小于50%
3.(2023上·江西·高三浮梁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光气()在有机合成中常作氯化剂。工业制备原理: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于曲线,曲线代表加入催化剂
B.加入催化剂和增大浓度都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
C.上述反应的逆反应为熵增的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4.(2023上·江西·高三浮梁县第一中学校联考期中)在无催化剂下,丙烷()脱氢制备丙烯(): ,起始向容器Ⅰ、Ⅱ中均投入,其他条件相同,两个容器同时启动反应,相对容器Ⅱ,容器Ⅰ仅改变温度,测得的物质的量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
B.时容器Ⅱ中(为浓度商)
C.加入催化剂,容器Ⅰ平衡时间缩短而容器Ⅱ延长
D.容器Ⅰ、Ⅱ中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5.(2023上·安徽滁州·高三安徽省滁州中学校考期中)向甲、乙、丙三个恒温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x为正整数): kJ mol-1(a<0),各容器的容积、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如表所示,
容器 甲 乙 丙
容积 1L 1L 1L
温度/℃
反应物起始量 3molA 1molB 3molA 1molB 6molA 2molB
其中甲、丙容器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分析与推断错误的是
A.x=1
B.不能判断、相对大小
C.平衡时乙容器中mol L-1
D.该反应在℃下的化学平衡常数
6.(2023上·浙江·高三校联考期中)一定温度下,向2L真空密闭容器中加入固体,发生反应,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2min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1mol/min
B.NO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第3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往体系中添加一定量,平衡正向移动
D.第4min时,保持温度和容积不变,向容器中充入,混合气体颜色不变
7.(2023上·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中)以新型晶体作催化剂,氧气氧化HCl可获得,对于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
B. ,
C.增大压强可以提高体系中活化分子百分数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会减小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8.(2023上·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中)在一定温度下,某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其反应过程对应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逆反应活化能,为正反应活化能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D.温度升高,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加快幅度,使平衡逆移
9.(2023上·河北保定·高三定州市第二中学校考阶段练习)已知:O2(g)+2SO2(g)2SO2(g) △H<0。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O2和2molSO2发生反应,么时达到平衡状态Ⅰ,在t2时改变某一条件,t3时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减小容器体积
B.平衡常数K一定有K(Ⅱ)=K(Ⅰ)
C.t2~t3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浓度:c(Ⅱ)<c(Ⅰ)
10.(2023上·湖北十堰·高三十堰一中校联考期中)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曲线最低点一定是平衡的点
B.图乙表示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该图表明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焓变
C.图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的影响,则p乙>p甲
D.图丁表示反应: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对此反应平衡的影响,则温度T1>T2,平衡常数K1>K2
11.(2023上·江西赣州·高三校联考期中)在密闭容器中自发进行可逆反应 ,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时仅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①所示;达到平衡后,在不同压强下测得体系内某物质平衡时的物理量随温度变化如图②所示(物质的状态不随温度而改变)。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y可能为气体X的转化率
C. D.物质R为气体
12.(2023上·江西赣州·高三校联考期中)一定温度下,把0.3molM(g)和0.1molN(s)加入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5s反应达到平衡,0~5s内P(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同时生成0.1molQ(g)。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体积分数为
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的,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浓度增大
D.若起始时加入和,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
13.(2023上·江西赣州·高三校联考期中)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图示相符合的是
A.图1为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图,利用勒夏特列原理能解释工业上选择左右合成氨比室温更有利
B.图2为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和,反应的图,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图3为合成氨反应中,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图,则图中温度,、、三点均处于平衡状态,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图4为反应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与反应压强的关系图,则点:
14.(2023上·辽宁大连·高三校联考期中)利用制备甲醇是温室气体资源化重要途径。在某催化加氢制甲醇的反应体系中主要存在如下反应:
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和3mol,平衡时CO、和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曲线b表示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
C.在不改变反应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增大压强能提高的产量
D.在240~270℃内,温度改变对反应Ⅰ和反应Ⅱ平衡影响相反且程度接近
二、非选择题
15.(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将2molA和1molB混合置于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温度T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Q,反应进行tmin后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2.1mol。试回答: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下列有关化学平衡常数K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在任何情况下,化学平衡常数K均为一个定值
B.改变气体A或C的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C.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D.从平衡常数K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限度
(3)若降低温度,则该反应的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A的转化率 ,化学反应速率 ;
(4)反应进行tmin后,C的体积分数为 。
16.(2022·上海·高三专题练习)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2(g)ΔH>0
其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已知1100℃时K=0.263.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不随浓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
(1)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达到新的平衡,高炉内CO2和CO的体积比 ,平衡常数K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填“是”或“否”,若填“是”,则后面问题可不答),此时反应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其原因是 。
17.(2022下·云南昆明·高三北大附中云南实验学校校考阶段练习)以NOx为主要成分的雾霾的综合治理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课题。NO和CO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在催化转换器中二者可发生反应减少尾气污染。已知2NO(g)+2CO(g)N2(g)+2CO2(g) H<0。
(1)在500℃时,向恒容密闭体系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进行反应时,下列描述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v(CO)正=2v(N2)逆
B.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体系中NO、CO的浓度相等
E.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N2
(2)向1L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的NO和1mol的CO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NO的平衡转化率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T1 T2(填“>”、“<”),理由是 。M点时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
(3)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容器中通入等物质的量的NO和CO气体,测得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
t/min 0 1 2 3 4 5
p/kPa 200 185 173 165 160 160
该反应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p= (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该反应中的v正=k正·p2(NO)p2(CO),v逆=k逆·p(N2)p2(CO2),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k正 k逆(填“>”、“<”或“=”)。
18.(2022下·广西桂林·高三桂林十八中校考开学考试)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2SO2(g)+O2(g)=2SO3(g) ΔH=-190kJ·mol-1
(1)该反应所用的催化剂是 (填写化合物名称),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 500℃时的平衡常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意义是 。
(3)下列描述中,说明已经达到平衡的是 。
a.v(O2)正=2v(SO3)逆 b.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
19.(2022下·浙江温州·高三乐清市知临中学校考期中)和是工业排放的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废气,充分利用(例如合成尿素)既可以降低成本,也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以与为原料合成化肥尿素的主要反应如下:
①;
②;
③;。
则a为
(2)写出反应②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某恒温恒容的容器中仅发生反应①,若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说明反应达到了平衡
B.某恒温恒压的容器中仅发生反应②,达到平衡后,充入少量He,继续反应足够时间,则会被完全反应
C.对于反应③,反应开始后的一段时间内,适当升温可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
D.对于反应③,在容器中加入CaO,(可与反应),提高产率
(4)在一个初始体积为VL的恒温恒压的容器中,起始充入14mol和13mol,发生反应③,经过20min后,氨气的转化率达到50%,则用尿素来表示这个反应在2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min。并将0-30min内体系内气体的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画在下图中。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故A错误;
B.由图可知,0~3s内,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量=1mol/L-0.4mol/L=0.6mol/L,故v(NO2)=0.6mol/L/3s=0.2mol/(L·s),故B正确;
C.N点反应正向进行,故N点的正反应速率v(正)大于N点的逆反应速率v(逆),故C错误;
D.达平衡时,仅增大c(O2),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二氧化氮转化率降低,由图可知,二氧化氮的转化率随x增大而增大,x可以代表O3浓度、压强等,故D错误;
故选B。
2.D
【分析】图1可知,200°C时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变化量分别0.4mol、0.2mol、0.2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mol:0.2mol:0.2mol=2:1:1,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200℃时,向该空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平衡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图1可知,200°C时5min达到平衡,平衡时B的物的量变化量0.4mol-0.2mol=0.2mol,,故A错误;
B.仅根据图2无法计算化学计量数之比,故B错误;
C.恒温恒容条件下,再向体系中充入0.2molB和0.2molC,由子B和C的化学汁量数相
等,所以Qc=K,平衡不移动,故,故C错误;
D.由图1可知,200°C时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分别0.4mol、0.2mol、0.2mol,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4mol:0.2mol:0.2mol=2:1:1,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为,200℃时,向该空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平衡等效为原平衡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移动,故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0.5,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B
【详解】A.由图像可知,加入催化剂,反应的活化能降低,A项正确;
B.增大反应物浓度,能提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不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率,B项错误;
C.上述反应的逆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C项正确;
D.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D项正确。
故选B。
4.A
【详解】A.生成相同的物质的量的,容器Ⅰ中用时较短,容器Ⅰ中反应比容器Ⅱ快,说明容器Ⅰ中反应温度较高,容器Ⅰ平衡时丙烯含量较大,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故A正确;
B.时容器Ⅱ中未达到平衡,反应正向进行,说明此时,故B错误;
C.加入催化剂,容器Ⅰ、Ⅱ中反应速率都会增大,达到平衡所用时间都会缩短,故C错误;
D.起始投入反应物的量相等,平衡转化率之比等于平衡时丙烯的物质的量之比,,故D错误;
选A。
5.B
【详解】A.由丙容器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可知,平衡时C的物质的量为2mol,由于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又x为正整数,说明,A正确;
B.甲、丙容器反应温度不同,化学平衡常数显然不同,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可判断、相对大小,B错误;
C.由于,压强大小对反应限度无影响,因此平衡时乙容器中mol L,C正确;
D.由图像可知,加入3molA、1molB达平衡时甲容器中C的浓度为1.5mol·L,则A的浓度为2.25mol·L,B的浓度为0.25mol L,因此,D正确;
故答案为:B。
6.A
【详解】A.0~2 min内N2O3物质的量变化为2mol ,所以0~2 min用N2O3表示的反应速率为1mol·min-1,A正确;
B.NO是产物,该平衡是正向开始建立的,则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始终都是相等的,则NO的体积分数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C.为固体,改变其物质的量,则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C错误;
D.向容器中充入,则氧气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混合气体颜色加深,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A.由于产物水为气态,应体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里,所以反应的平衡常数应表示为,A错误;
B.反应生成液态水,相当于题中反应生成气态水后再次放出热量液化,说明B项反应放出更多的热量,放热反应反应热为负数,放出热量越多,反应热越小,所以b<a,B错误;
C.增大压强,相当于压缩体积,增大浓度,是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加,而不是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C错误;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常数减小,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为正反应活化能,为逆反应活化能,A不正确;
B.因为生成物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不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从而改变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C不正确;
D.温度升高,对活化能大的反应更有利,则逆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大于正反应速率加快幅度,平衡逆移,D正确;
故选D。
9.B
【详解】A.若t2时改变的条件是减小容器体积,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在t2时刻比平衡Ⅰ大,A项错误;
B.t2之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所以改变的条件一定不是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而改变,所以K(Ⅱ)=K(Ⅰ),B项正确;
C.t2~t3时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则v逆>v正,反应逆向进行,C项错误;
D.若增大SO3的浓度,v逆突然增大,v逆>v正,平衡逆向移动,平衡时SO2的物质的量浓度c(Ⅱ)>c(Ⅰ),D项错误;
故选B。
10.A
【详解】A.图甲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时不同温度下,相同时间后测得的NO2含量的曲线,开始一段时间NO2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逐渐增大,当NO2含量达到最小值(即曲线的最低点)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继续升高温度NO2含量又增大,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该反应(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即ΔH<0,故A正确;
B.由图像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因此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故B错误;
C.因为图丙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的影响,曲线乙反应达到平衡所用时间比曲线甲达到平衡所用时间短,对于气体反应压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因此p乙>p甲,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平衡时反应物的百分含量降低,故C错误;
D.当温度相同时,开始时随着CO的物质的量的逐渐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N2%逐渐增大;继续增大CO的物质的量,容器中气体总物质的量的增加超过了因平衡移动时N2物质的量的增加,故后来N2%随CO的物质的量增加而减小。当n(CO)相同温度由T1变为T2时,平衡时N2%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ΔH<0因此T1的平衡常数大于T2的平衡常数,即K1>K2,只有升温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才减小,所以T1故答案为A。
11.C
【详解】A.由图①可知,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的,故A错误;
B.图②中可表示平衡时反应物、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质量、浓度),不能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故B错误;
C.因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物质为非气体,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故C正确;
D.因该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物质为非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由三段式分析:,根据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可知,,解得x=1,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M的体积分数为=,A正确;
B.由分析可知,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后,再通入一定量的,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逆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可知,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浓度增大,C正确;
D.由分析可知,x=1即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故若起始时加入和,则保持投料比相等,两条件下达到的平衡等效,故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D正确;
故答案为:B。
13.B
【详解】A.合成氨反应为放热反应,工业上选择左右进行合成,该温度下催化剂活性高,反应的速率比常温下要快,A项不符合题意;
B.随着反应进行,反应速率增大,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项符合题意;
C.相同条件下,起始通入的氢气越多,氮气的平衡转化率越大,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C项不符合题意;
D.F点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4.B
【详解】A.根据盖斯定律,,A正确;
B.,,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物质的量分数减小,因此a表示物质的量随温度变化,B错误;
C.反应Ⅰ、Ⅲ都生成,温度不变,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产量提高,C正确;
D.,,温度改变,Ⅰ、Ⅱ平衡移动方向相反,但程度相近,物质的量几乎不变,D正确。
故选B。
15.(1)K=
(2)CD
(3) 增大 增大 减小
(4)85.7%
【详解】(1)平衡常数为生成物的浓度商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商之积的比值,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2)K是化学反应的一个特性常数,它能够表示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大小。对于一个特定的可逆反应,K只与温度有关,与浓度、压强、催化剂等外界因素无关,所以答案为CD;
(3)由于该反应的正方向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向移动,K增大,A的转化率增大,降温将使化学反应速率减小;
(4)设在反应中,B转化了xmol,列三段式:,依题意,有(2-2x)+(1-x)+2x=2.1,解得x=0.9,C的体积分数。
16.(1) 增大 增大
(2) 否 正反应 Q==0.25<0.263=K
【分析】若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的比值Q=K,则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若QK,反应向左进行。
【详解】(1)(g)ΔH>0,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增大,则增大;
(2)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1,c(CO)=0.1mol·L-1,Q==0.2517.(1)AC
(2) > 当压强相同时,正反应放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NO转化率降低 23.5%
(3) 1.6k Pa-1 >
【分析】(1)A.v(CO)正=2v(N2)逆,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B.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
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总数改变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在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
D.体系中NO、CO的起始浓度相等,消耗量相等,剩余量始终相等;
E.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N2,不能够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M点时,NO的转化率为60%,则有三段式: ,此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4+0.4+0.3+0.6)mol=1.7mol,即可计算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
(3)设NO和CO起始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转化的量均为2x,则有三段式:,此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 2x+1 2x+x+2x)mol=(2 x)mol,恒容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则
,解得x=0.4,则平衡常数,将数据代入计算即可,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p=1.6k Pa-1,即可判断k正与k逆的大小。
【详解】(1)A. v(CO)正=2v(N2)逆,符合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容器体积不变,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密度始终不变,故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总数改变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在改变,当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体系中NO、CO的起始浓度相等,消耗量相等,剩余量始终相等,不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E.单位时间内消耗nmol的NO同时消耗nmol的N2,不能够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够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E错误;
故答案为AC;
(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即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T1大于T2,M点时,NO的转化率为60%,则有三段式:,此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4+0.4+0.3+0.6)mol=1.7mol,则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23.5%;
(3)设NO和CO起始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转化的量均为2x,则有三段式:此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1 2x+1 2x+x+2x)mol=(2 x)mol,恒容容器中,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则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则,解得x=0.4,则平衡常数,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即,=Kp=1.6,则k正>k逆;
故答案为1.6k Pa-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盖斯定律的应用,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常数K的计算,同时考查学生的看图理解能力,读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属于高考高频考点,难度较大。
18.(1) 五氧化二钒 大于
(2)在450°C时, 2mol二氧化硫气体和1mol氧气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mol三氧化硫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
(3)bd
【详解】(1)接触法制硫酸中,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的催化剂为五氧化二钒,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因此该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大于500℃时的平衡常数。
(2)450℃下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 ΔH=-190kJ·mol-1,其意义为:在450°C时, 2mol二氧化硫气体和1mol氧气气体完全反应生成2mol三氧化硫气体时放出的热量为190kJ。
(3)a.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2v(O2)正=v(SO3)逆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v(O2)正=2v(SO3)逆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
b.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容器中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
c.依据质量守恒定律,气体质量不变,而容器体积不变,因此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错误;
d.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反应,当容器中气体的分子总数不随时间而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答案选bd。
19.(1)+72.49
(2)c(H2O)
(3)C
(4) 0.175
【解析】(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②”,所以a=-86.98—(—159.47)=+72.49;
(2)
根据平衡常数的定义可知K=c(H2O);
(3)
A.该反应中,只有氨气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如果投料比等于系数比,则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A错误;
B.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B错误;
C.如果反应没有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从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转化率,C正确;
D.氧化钙不仅可以和水反应,还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故平衡也可能逆向移动,D错误;
故选C;
(4)
根据题给数据可得如下三段式:
用尿素来表示这个反应在20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mol/min;该反应是一个恒容容器,随着时间的延长尿素越来越多,则气体的质量越来越少,故气体密度在减小,则0-30min内体系内气体的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