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06 19:53:02

文档简介

通榆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考查先秦民族认同。根据材料可知,大禹治水范围广,涉及多个部族:多个部族共同参与治水活动,有利
于强化民族认同,故D项正确。大禹并未获得所有治水区域的统治权,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项:当时尚未
形成集权政治,故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各部族之间的关系,故排除C项。
2.B考查魏晋时期的经济。根据材料可知,第一幅壁画是《牛耕图》,第二幅壁画是《采桑图》,它们共同反映了
魏晋时期河西地区早期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故B项正确。材料仅仅体现了魏晋时期甘肃河西地区的生产
场景,无法体现民族交融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全面汉化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故排除A、C、D三项。
3.C考查唐朝政治。根据材料“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必须经政
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事堂的
设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并对皇帝政令其有一定制约作用,这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
A项不是目的,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政事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皇权滥用的作用,促进决
策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故排除D项
4.A考查王安石变法。根据材料“榷法不宜过多”“减国门之税数十种,(税)钱不满三十者蠲之”“运货至边易
转勿税,石炭至京不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富国强兵,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
入,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我国古代一直是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B项并不是这些举措的
目的,故排除: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故排
除C项;D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
5.B考查明末清初的儒家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顾炎武面对天下弊端与忧患,为读书人没有经世
救民之术,决心探求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救民生之困境,故B项正确。A项是对“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
之寡术”的抨击,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C项是顾炎武著此书所产生的影响,与材料著述的目的有差
异,故排除:顾炎武著此书是以儒家民本思想为出发点,“推崇”并不是其著述的目的,故排除D项。
6.C考查近代中国贸易发展。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60一70年代中国对英.对关贸易出口都有明显增长,这
说明近代中国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中国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是在《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故排除A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排除B项:材料仅
能体现这一时期中国融人世界市场的程度加深,且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刚刚产生,据材料无法得出“民族工业
受到冲击”的结论,故排除D项。
7.C考查晚清政治。根据材料“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预备事项中有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无一
与宪政有关”等可知,清末新政的变革重点在于一般行政事务和经济类事务,而对实行宪政迟迟未能推进,这
表明新政蕴含了浓厚的保守色彩,未能突破传统封建专制体制,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改革的措施不触及
政治体制,而非成效受到影响,故排除A项:B、D两项材料未体现出,故排除。
8.B考查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根据材料“1925年5月”“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湖南省总工会
辖下的各地及产业工会52处,其中工会533个,支部116个,会员326368人”“湖北全省的工会组织发展到
300个以上,工会会员达30万人之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在国共合作时期,由于国共关
系的缓和,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人运动创造了条件,故B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突破了城市中心革命
道路的局限性,故排除A项:C项在中共一大的时候就已确立,故排除: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矛盾还是国内的
阶级矛盾,故排除D项。
9.D考查根据地的制度探索。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中央对地方根据地一方面加强巡查、巡
视,强化根据地的党组织建设,加强集中治理;另一方面,根据地方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民主权利和自治权
利,体现出民主性,故D项正确。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故排除A项;给予地方自主性
不等于调动群众参政,故排除B项:材料与围剿和反围剿无关,故排除C项。
10.A考查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经济与外交。材料“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工、化纤,化肥成套先进设备
和技术”“建设了…大型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2年关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
常化,这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中国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工等成套先进
设备和技术,故中央此举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故A项正确。1972年中国正处于
“文革”时期,中央意在发展经济,且材料无法体现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现象,故排除B项;材料无法休现三线
建设与引进西方科技之间的关系,且三线建设的重点和方向未发生变化,故排除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
实,故排除
11.A考查古希腊的人文思想。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黑格尔提及的这一古希腊命题即“人是万物
的尺度”。说明观察事物的方式是多样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相对主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
活动或情境一认识相对于我们的情境”可得出,智者学派主张人的独立思考,突显人的价值与作用,带有
理性主义的色彩,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个体作为主体,没有强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3476D通榆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
历 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学者研究,禹在整个治理洪水的过程中,治水范围遍及豫东、鲁西、淮北、河北等广大区域,参与的氏族、部族众多,著名的有涂山氏、皋陶氏、伯益氏、横革氏、直成氏、共工之从孙四岳等,因此文献说“执玉帛者万国”。这可用于说明,大禹治水
A.根源于统治疆域扩大 B.得益于集权政治发展
C.归功于部族矛盾缓和 D.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
2.下列图片是甘肃河西地区出土的魏晋时期的两幅壁画。这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河西地区
A.民族交融不断加强 B.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
C.少数民族全面汉化 D.牛耕技术得到了普及
3.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
A.旨在提高中枢系统的行政效率 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
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 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
4.王安石认为“盖制商贾者恶其盛,盛则人去本(农)者众;恶其衰,衰则货不通”,强调“榷法不宜过多”,于神宗熙宁七年(1074 年),“减国门之税数十种,(税)钱不满三十者蠲之”。此外,“运货至边易转勿税,石炭至京不征”。这些举措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第1页(共6页)】 243476D
A.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B.旨在调整基本的社会经济结构
C.强化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增强了赋税征收的市场化倾向
5.顾炎武著《天下郡国利病书》时说:“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于是历览二十一史以及天下郡县志书,一代名公文集及章奏文册之类,有得即录。”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此书旨在
A.抨击经学空疏弊端 B.探寻王朝救弊之法
C.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D.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6.下表为1864~1871年中国对英(本土)、对美贸易的统计情况。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中国
年份 A 对英出口 B自英进口 A-B A对美出口 B自美进口 A-B
1864 3 273 1 050 +2 223 404 287 +117
1865 3 334 1 114 +2 220 528 43 +485
1866 3 072 1 412 +1 660 569 26 +543
1867 3 006 1 696 +1 310 675 63 +612
1868 3 818 2 178 +1 640 589 74 +515
1869 3 186 2 483 +703 817 138 +679
1870 2 903 2 418 +485 760 37 +723
1871 3 585 2 614 +971 1 036 45 +991
A.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B.西方侵略方式转变
C.与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
7.1906年,清廷启动预备立宪两年后,公布了《宪政筹备九年清单》,分年列示 1908~1916年预备立宪应办事宜,预备事项中有 20%属于一般行政事务。清廷又谕令各部院制定本机构的九年清单,农工商部的共列128项,无一与宪政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
A.新旧势力间的斗争影响改革成效 B.中央集权走向式微
C.新政改革未能突破专制体制本身 D.预备立宪不得民心
8.1925年5月,中国共产党组织召开了广州工人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截至1926年底,湖南省总工会辖下的各地及产业工会52处,其中工会533个,支部116个,会员 326 368人。同时,湖北全省的工会组织发展到300个以上,工会会员达30万人之多。这一局面的出现
A.突破了城市中心革命道路的局限性 B.得益于国共合作的实现
C.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中心任务的确定 D.表明中国主要矛盾转变
9.1935年,中共中央在此前设置的中央派遣巡视员对地方党委进行监督和指导的工作方式下,创造性地提出对组织基础较弱的地区,派遣巡视人员考察和指导中要尽可能提前征求地方党部的意见,并实行由地方政府派遣巡视员的新模式。这些举措
A.旨在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B.充分地调动了群众参政积极性
C.有效解除了对根据地的围剿 D.贯彻了集中与民主相统一原则
10.1972年以后,中央批准了国家计委关于从西方国家大规模引进化工、化纤、化肥成套先进设备和技术的报告。国家利用这些设备建设了一批包括三线地区的四川化工厂、四川维尼纶厂、湖北化肥厂等大型企业。中央此举
A.得益于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B.意在解决经济建设失衡的现象
C.促使三线建设方向发生改变 D.保障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现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第 2页(共6页)】 243476D
11.黑格尔在解读古希腊一命题时指出:“它表现出一个非常显著的转变,就是一切内容,一切客观的东西,只是在与意识的关联中存在。因此,思维在一切真理中被宣布为基本环节。”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相对主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我们的活动或情境——认识相对于我们的情境。据此可知,黑格尔所谈及的这一古希腊命题
A.带有一定理性主义的色彩 B.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
C.凸显集体利益至上的理念 D.源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12.下面所示为847年法兰克王国颁布的《莫尔森法令》的部分内容。这表明法兰克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B.封君封臣制渗透契约理念
C.国王成为领主的最高统治者 D.有限王权思想被广泛接受
13.基督宗教宣扬原罪说,认为任何人生来带着罪性,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孽中被拯救出来。但必须通过教会代为向上帝祈祷、转达信徒的心愿。而马丁·路德则告诉人们,只要你虔诚地信仰上帝,就会获得赦免。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
A.加强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B.巩固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C.冲击了教会的思想专制 D.批判了君主的专制制度
14.下面是根据柏林会议创造的漫画“地图上作业”,其中非洲一些国家的边界是用尺画出来的。这一做法
A.唤醒了非洲民众的民族民主意识 B.表明非洲各国的主权独立被承认
C.致使非洲完全沦为了欧洲殖民地 D.致使列强对非洲瓜分进程的加速
15.下表是1880~1914年俄国国民经济资本构成情况。这一情况
年份 全部股份资本 外国资本 外国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百分比
1880 280 48 17
1890 443 114 26
1900 1 401 628 45
1909 1 834 840 46
1914 2 807 1 322 47
A.彰显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区域发展的失衡 B.成为俄国爆发二月革命的原因
C.可用来说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薄弱 D.说明俄国科技革命的成效甚微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第3页(共6页)】 243476D
16.万隆会议前后,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宣传报道大都包含以下活动:美国人收养亚洲孤儿、医疗和经济援助亚洲人民、体育交往、援助英语教学、美国与第三世界的政治互动等。美国的做法意在
A.转移冷战对抗中心 B.促进区域和平与发展
C.巩固其区域影响力 D.加强在东南亚的援助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 题12分,第 18 题 12分,第19题14分,第20 题 14 分,共 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市舶司,掌市易南蕃诸国物货航舶而至者。初于广州置司,以知州为使,通判为判官。及转运使司掌其事,又遣京朝官、三班、内侍三人专领之……凡大食、古逻、阇婆、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齐、宾同胧、沙里亭、丹流眉,并通货易。 以金、银、缗钱、铅、锡、杂色帛、精粗瓷器,市易香药、犀、象、珊瑚、琥珀、珠啡、宾铢、璧皮、碡(玳)瑁、玛瑙、车渠、水精、蕃布、乌構、苏木之物。宋代海外贸易分官府经营和私商经营两种方式。元丰三年(1080 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广州市舶条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贸易法。在各个外贸港口城市还设立“蕃市”,专卖外国商品;“蕃坊”供外国人居住;“蕃学”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广州和泉州现在还有许多蕃客墓,成为当时海外贸易繁荣的佐证。
——摘编自《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弘治年间,朝廷制定了“给赐番夷通例”,对明初朝贡贸易中的贡物和抽分、估价制度等做出了重大调整,并做了许多新的规定。在地方上,正德、嘉靖年间,商舶贸易日益公开化发展。 明后期,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成为朝野的共识。 嘉靖时期,出海商人遍及沿海各地,在福建“准贩东西二洋”,隆庆、万历年间,在漳州允许商民出海贸易,并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月港体制。万历年间,在广州举办一年两次的“交易会”,更是带有国际性的特点,并出现了许多经营外贸的商业组织,明代海外贸易走向了世界。广东沿海,“诸夷往来其间,志在贸易”,在京师,“凡山海宝藏,非中国所有,而远方异域之人,不避艰关险阻,而鳞次辐辏,以故畜聚为天下饶”。
——摘编自逯杏花《论明代海外贸易的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海外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6分)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第4页(共6页)】 243476D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
代次 出生时间(年) 代表人物 职业(或身份)
第一代:晚清一代 1865~1880 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 官僚
第二代:五四一代 1880~1895 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 教授、报人、编辑、作家等
第三代:后五四一代 1895~1910 周恩来、邓小平、傅斯年、顾颉刚、朱自清等 政治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等
—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及知识分子群体形象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 分)
材料一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推进基层民主选举运动。针对大多数民众文化水平不高的特点,宣传队就地利用各种群众大会、香火会、庙会、集市及学校做讲演;边区的文艺工作者还创作了不少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大家来选举》《选举秧歌》等选举主题歌曲。依照《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第四条的规定:“年满 16岁的,无男女、宗教、民族、财产、文化的区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39 年边区第一届参议会通过的选举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根据地的选举方法有“投票法”“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竞选法”“烧洞法”等。 经过登记选民名单、提出候选人名单、确认选举资格、检查政府工作、进行投票选举、总结选举工作等过程进行民主选举。
—摘编自卫东刚《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是当前我国民主化进程的积极探索,是一条符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可行之路。一大批有文化、有本领、热心为村民服务的致富能手当选村委会成员,使村委会干部素质有了新的提高。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进一步健全。“民主听证会”“村务咨询日”“民主活动日”等新的经常性民主形式不断涌现。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体制,监督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摘编自张小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第5页(共6页)】 243476D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基层民主选举的特征。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8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非洲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浪潮,非洲各国相继独立。美国当局认为,如果这些第三世界的国家加入到了苏联阵营,美苏双方对峙的力量将失去平衡,再加上在亚非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反美情绪,则更有利于共产主义在这些土地上的蔓延。因此,与非洲国家建立关系并把它们拉拢到自己的阵营是有必要的。艾森豪威尔政府决定把注意力放在之前就已经建立过联系的埃塞俄比亚身上。1951年,埃塞俄比亚遭受了无休止的蝗虫灾害,在1958年饥荒持续的同时,最严重的一次疟疾爆发。 195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1954年农业贸易发展和援助法》,1958年,艾森豪威尔政府指示将专用于黎巴嫩政府的5000吨美国小麦转移用于缓解埃塞俄比亚的饥荒。
——摘编自吕飞羽《冷战时期美国对埃塞俄比亚粮食援助研究》
材料二
粮食援助一直是中国援非的重要内容,对非粮食援助为推动中非友谊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中非合作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中国各省都积极选拔优秀的农业人才赴非洲,三门峡市渑池县农业局还专门为外派技术人员准备了行李箱,行李箱上印着“漂洋过海送科技,肩负祖国重托;奋发进取创奇迹,心寄亲人嘱咐”。中国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模式同非洲国家进行了小规模农业合作,产品主要供应给非洲当地市场,充实了非洲老百姓的“粮袋子”和“菜篮子”。中国与非洲农产品双边贸易增长迅速,从 2001年的 6.2 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47.8亿,十年之内,增长了6.7倍。 截至2011年,中国对非援助总额达到1100 多亿元人民币。
——摘编自赵银《中国对非粮食援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援助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援助非洲的意义。(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际援助中应当注意的问题。(2分)
【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质量检测·历史 第 6页(共6页)】 243476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