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内容为某学者对近代某次事件特征的概述。该事件( )
●以外部压力为启动力 ●以移植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为主要途径 ●以内外结合、新旧结合为基本方针 ●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
A.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
C.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积极尝试 D.寄希望于未掌握实权的皇帝
2.1915年初,简氏兄弟创办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打不开销路,但下半年开始其产品销路增加,一时供不应求,“近见贵公司所出品‘飞艇’牌、‘喜鹊’牌、‘三喜’牌等烟,此数种申江社会颇为欢迎”。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文明开化的新习俗形成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群众性的反帝运动推动
3.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中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此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 )
A.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 B.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
C.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 D.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
4.1919年3月,邓中夏等人组织成立了“平民教育讲演团”,并把人力车夫、产业工人作为启迪反帝反封建觉悟的首选对象,甚至五四运动后,平民教育讲演团成员还深入工矿企业,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这表明( )
A.救亡之路出现转向 B.国民觉悟得到提升
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新型政党开始筹建
5.1922年12月,孙中山在给苏俄特使越飞的信中说:“以广州为根据地有冒险性,因为它是英国势力和其海军的中心。”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
A.英国企图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B.孙中山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C.国民党的联俄政策取得成效 D.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条件成熟
6.下表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作出的部分规定。这表明国民政府( )
发表时间 出处 内容
1937年7月12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次会报》 必要时令第三者出绥东侵内蒙,以扰敌之侧背
1937年7月底 《第三者使用方面及经路之建议》 建议红军部队“一切旗帜、符号、服装,均改换”,并“以察东龙关为根据地,经赤城向丰宁、承德方面活动”
1937年8月3日 《卢沟桥事件第二十四次会报》 即令陕北朱、毛所部开绥东出察北,向热河挺进
A.意识到抗日根据地的价值 B.已经放弃反共的基本立场
C.调整对中国共产党的策略 D.主动建立与共产党的合作
7.195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规模炮击金门,蒋介石当即发炮还击,第一次台海危机拉开序幕。12月,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与台湾代表叶公超正式签订《共同防御条约》。1955年秋,毛泽东对一些工厂的领导讲:“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哪一天赶上美国,我们才吐了一口气。现在我们不像样子嘛,要受人欺负”。据此可知,新中国初期( )
A.美国霸权主义威胁下陷入外交孤立 B.朝鲜战争阻碍了国家统一进程
C.国际紧张局势影响一五计划的制定 D.冷战格局影响国家工业化战略
8.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 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 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 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9.2023年9月13日下午,国家主席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举行会谈。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共建“一带一路”、经贸、教育、旅游、科技、卫生、航天、民航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上述材料充分说明( )
A.国际新秩序得到建立 B.新兴经济体引领国际合作
C.区域集团化稳步前进 D.中国发展成果惠及世界
10.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末的波斯帝国王室艺术作品《贝希斯敦铭文》的浮雕示意图,浮雕四周用楔形文字记录了大流士一世的平叛功绩。该作品
A.与历史文献互证能完全还原历史真相 B.是研究波斯君权神授理念的实物史料
C.是破解古代东亚楔形文字的关键素材 D.是研究波斯帝国官僚体系的图像史料
11.下表为12世纪时期,西欧流行的社会俗谚。这说明西欧( )
沉默寡言的审慎和体面除外,一切都在集市出售
买下没有上钩的鱼,到头来只会落得一场空
聪明人与其柜子里有钱,宁要集市上有朋友
既想着自己,也想着集市(这等于说,也想着别人,因为集市上不会只剩下你孤身一人)
A.人文精神的萌生 B.资产阶层日益壮大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教会权威不断提升
12.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开办了一些学校,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宣扬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十诫”。这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 )
A.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 B.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
C.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 D.严密控制人们的思想意识
13.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 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
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 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4.1518年,教皇传讯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萨克森选侯出面干预,将审讯地点改到奥格斯堡,使路德免遭迫害。1519年6月,路德同神学教授艾克就基督教重大问题展开辩论,许多诸侯致信路德,鼓励他坚持到底,决不动摇。这表明当时德意志( )
A.人文主义兴起 B.启蒙思想传播 C.民族意识增强 D.宗教改革开启
15.1545年南美波托西银矿被发现,荒无人烟的波托西山区立刻成为矿城,人口迅速增至15万,几百年间源源不断的白银从这里被开采出来,鼎盛时白银产量占世界的一半。关于这个银矿说法正确的是( )
A.给葡萄牙王室带来了大量的财富 B.引发了西欧各地长时间通货膨胀
C.增加了当地南美土著人的就业机会 D.促进了西班牙国内的资本主义发展
16.新的政治理论鼓吹摆脱教会的健全政治和自由政治,声称维护思想和人身自由的前提是实行政教分离,让宗教信仰成为个人事务,禁止其涉入公共领域尤其是政治领域。这种主张无疑为那些竭力想扩大世俗政权权力的统治者所青睐。从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新的政治理论”提出应该在(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新航路开辟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2分)竺可桢是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和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杰出的教育家,1936年4月至1949年4月底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图1、图2、图3是竺可桢在不同时期所写的三篇日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12分)
18.(6分)下图是不同时期,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变化情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美】斯文 · 贝克特《棉花帝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作者力图通过图6、图7分别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6分)
19.(22分)16—17世纪的东西方世界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西欧的中世纪中后期,商人们对利润的无限制追求,推动着商人不断进行市场分工,并且大力拓展国内外商品市场贸易,商业组织也开始了国际化……随之而来的所谓“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形成了有利于商品市场进一步发展的条件,旧有的商品市场形式在新的条件下注入了全新的内容。16世纪全欧贸易的新中心安特卫普、里昂等商品市场繁荣起来,以安特卫普为例,那里聚集着来自欧洲和亚洲国家的商人。
——摘编自魏跃军《14世纪中叶—16世纪中叶西欧商品市场问题研究》
材料二
明朝初年,汉口只是一片与汉阳城紧紧相连的荒滩,人迹罕至。成化年间,汉水改道,这里成为天然的避风良港。各处商民在此建房造屋,商船也来此停泊,市场开始出现。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汉口镇的兴起使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迅速上升。到了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口镇的市场规模更加扩大,商业分工也日趋繁细,形成了白布街、花布街、棉花街、衣服街等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涌现出叶开泰药店、汪玉霞茶食店、永兴和粮行等风格独特的名店名铺。
——教材选必2《经济与社会生活》历史纵横汉口镇的兴起
材料三
澳门的转口贸易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之中,使中国经济首次面对全球经济的新格局,晚明历史大变局的帷幕慢慢揭开。西班牙人的东来,大大拓展了历史大变局的深度与广度。稍后来到远东的荷兰人,建立了统一的“联合东印度公司”。西欧列强及其殖民地无法用香料等初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的高级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西方学者将其概括为“丝—银”对流。巨额白银资本的流入,刺激了……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机制日益完备。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与英国有关的“商业组织也开始了国际化”事例,并指出16世纪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市场逐步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集镇发展的新特点。16、17世纪的安特卫普和汉口都是“转口贸易”中心,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两个城市崛起的共同因素。(8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导致“晚明历史大变局”出现的原因(4分)
20.(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14—18世纪中外文化发展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6世纪 王实甫创作《西厢记》,表现青年男女反叛传统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的心声。 王祯编撰《农书》,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技术于一体。 彼特拉克撰写抒情诗集《歌集》,直言不讳地抨击教会,被视为“人文主义之父”。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系统介绍“太阳中心说”。
17—18世纪 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黄宗羲著有《明夷待访录》,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 曹雪芹的《红楼梦》将古典主义文学推向高峰。 乾隆后期,编成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莎士比亚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哈姆雷特》精心塑造了人文主义者形象。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伏尔泰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对封建社会制度、道德、宗教等展开无情批判。
——据陈文海、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试卷第1页,共3页
龙岩一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16 CDAAB DDADB CBCCBC
图1是反对国民党政府与美国相勾结发动内战。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美国的的支持下,违背和平建国纲领,执意发动内战,引起了全国人民上下的不满,杭州青年学生举行反内战游行示威,故可知该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
图2是青年学生举行集会,反对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下,日本速战速决的美梦破灭,故可知该时期是全面抗战时期。
图3是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对民众秋毫无犯。1949年,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人民解放军露宿街头,不进民房,谢绝馈赠,保护外侨,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影响,客观上印证了国民政府的垮台是在所难免。故可知该时期是解放战争时期。
图6:这一阶段世界各地处于分散、孤立状态,彼此之间几乎没有交流沟通,棉花的种植、生产和消费呈现零散的分布状态。(2分)
图7: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世界棉花生产网络逐渐集中在欧洲。(棉花流通交换的规模扩大)(4分)
19.(1)事例:英格兰银行;伦敦证券交易所;英国东印度公司。(2分)
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地理位置优越;商人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国内外商品市场贸易不断拓展;新型商业经营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殖民掠夺。(8分)
(2)新特点:以经济功能为主;市场规模扩大;商业分工更细,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街肆和名店名铺。(4分)
共同因素:港口城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重要交通枢纽);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商人集聚。(4分)
原因:西欧殖民扩张把中国卷入全球贸易网络;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促进经济繁荣。(4分)
论题:14-18世纪,东西方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
阐述:14-1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近代科学的兴起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新航路的开辟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开始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促进了欧洲社会转型。明清时期,社会处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前夜。一方面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发展孕育了新的经济因素;另一方面,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使古老中华文明没有在明清时期出现转型,走入近代社会。总之,大致同一时期欧洲成功地迈向工业文明,而古老的中华文明则面临着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