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阶段性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1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1-10 16:35: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秦朝在“道里遥远,山川阻深”的西南,第一次修筑了从“焚道”(今四川宜宾)到达郎州(今云南曲靖一带)的“五尺道”。汉武帝时将这条长达二千余里的干道加宽到一丈,还增修了四条新路。以上举措
A.维持了边疆的长治久安 B.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D.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疆域
2.下图所示为唐代女性不同的发髻。这可以看出
A.追求个性的审美风尚 B.理学对妇女束缚的加深
C.艺术对自然美的回归 D.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3.关于“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典故,北宋《丁晋公谈录》可谓最早记载解除石守信、王审琦兵权的文献,但其只讲罢二人兵权,并无宴请情节。时隔半个多世纪,司马光在
《涑水纪闻》中则是大事铺张“设宴道旧”情节,绘声绘影,恍如身历其境。在北宋史官修的《太祖实录》中却未见记载。据此,下列对“杯酒释兵权”的历史解释最合理的是
A.来自传闻,毫无依据,不可置信 B.充满了话本式的戏剧性夸张和渲染
C.司马光是亲历者,其记载最可信 D.是否发生过“杯酒释兵权”应存疑
4.明朝隆庆年间,某地市集以马、牛、羊、骡、驴、马尾、羊皮、皮袄诸物与缎、布、绢、棉花、米、盐、梭布等物品进行交易,但禁止出售硝磺、钢铁和盔甲。该市集最有可能位于下面地图中的哪一位置
明朝形势图
A.① B.② C.③ D.④
5.以下是某学者主编的《中国近现代史》第三章的章节目录,其中第二节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第三章 新社会结构的发生 第一节 清政府政治体制与政策的局部调整 第二节 第三节 私营资本企业的产生 第四节 城乡社会的变化
A.民族危机加深 B.洋务运动的展开
C.经世致用思潮 D.民主革命的兴起
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实际上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自然经济已经趋于瓦解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7.1948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会议确定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的战略任务,强调必须在年内准备好三万至四万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这次会议
A.开启了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 B.为战略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C.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新形势 D.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做了准备
8.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该作品意在
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 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C.突出了各民族团结迎解放 D.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历了15年漫长历程。1986年,中国正式提出“复关”申请,此后数年谈判没有实质性进展。1992年10月以后,前期谈判的核心问题才迎刃而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 B.市场经济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C.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下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
A.受到王权和神权双重压制 B.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C.催生了西欧城市开始出现 D.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
11.人类学家麦克法兰认为英国工业革命的起源,与茶叶有莫大的关系。人口膨胀,聚集居住,更容易引发各种传播性的疾病,但英国从18世纪中叶开始,许多疾病开始减少或消失,人口死亡率下降,这都归功于英国人的饮茶习惯。另外,饮茶避免了大量谷物被拿去酿酒的风险。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茶文化交流对英国酿酒业造成严重冲击
B.饮茶习惯促进了英国人口大幅度的增长
C.工业革命起源于近代开始的中英茶叶贸易
D.茶文化交流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进步
12.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各邦国的君主大多担心修建铁路将分散客流,威胁其邦国、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即便是当时德意志经济领头羊的普鲁士君王,也不愿意民众与自己享受同等速度的出行待遇。这主要说明当时的德意志
A.政治形势不利于工业化进程 B.君主专制的色彩浓厚
C.地理环境影响近代交通发展 D.各商业中心竞争激烈
13.1971年,美国与英、法、苏在柏林签订了《西柏林协定》,保证今后不在西柏林地区使用武力威胁;1973年,美国与苏联讨论了包括欧洲安全、经济合作、人道主义合作等问题,推动了欧安会的顺利召开。这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
A.西方阵营的逐渐分化 B.美国霸权主义的破产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苏关系的有限缓和
14.2003年,在坎昆召开的世界贸易组织第五届部长会议上,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七十七国集团、非洲联盟、最不发达国家组成联盟,巴西、印度、中国等组成二十一国集团,挫败了发达国家的企图。这一结果
A.表明世界经济旧秩序的瓦解 B.说明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凸显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力量 D.反映了“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15.对尤卡坦半岛一个湖泊内沉积物的研究,公元800—1000年是该地区最为干旱的时期,而这恰好对应于玛雅文明的衰落。另在2003年对委内瑞拉北部的Cariaco盆地沉积物中钛元素含量变化的分析,发现公元8世纪中叶开始的一场持续150多年的干旱控制了整个加勒比海地区,其发生时间与考古学家发现的玛雅人主要城市被废弃的时间相一致。据此可知
A.地理环境变化是文明兴衰的根本原因 B.非洲文明衰落是因为气候发生了变化
C.气候环境因素可以解释古代文明衰落 D.科技辅助历史学研究一定会直抵真相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江南农村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手工棉纺织品的生产,促使一批农村市镇兴起和繁盛。娄定县娄塘镇,“所产禾棉、布匹倍于他镇,所以客商鳞集,号为花、布码头,往来贸易岁必万余,装载船只动以百计”。明清两代江南市镇及其四乡生产的生丝、丝绸、棉纱、棉布,不仅行销全国,而且行销海外,在全球化贸易中,遍及亚洲、欧洲、美洲。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第二卷江浙沪近代经济地理》等
材料二
从16世纪至18世纪初,英格兰地区的市镇增至700个。为了保证各农户能够进行日常的剩余农产品交换,各镇的集市日子都彼此岔开、互不重叠。在工商业发达的地方还兴起了一批工业集镇,它们一般出现在集市或港口所在地或是水流充沛、落差较大的河谷地区。它们的经济以一项或多项手工业长足的专业发展为特色,同时又对乡村工业的初级产品进行高级加工。市镇还承担起向外输出本地商品和调进原材料的职能。到工业革命前夕,这些城镇都拥有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市,如粮食市场有九十六个之多,纺织原料及产品(以毛纺织为主)的专市有五十多个。
——摘编自杨杰《英国小市镇与乡村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内容,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兴盛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说明16—18世纪初英国市镇发展的影响。(9分)
17.(2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戴维·利文斯顿是英国著名的探验家。1841年,他受伦敦宣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当时奴隶贸易使非洲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妨碍了传教活动的开展,为此,利文斯顿设计了铲除奴隶贸易的方案:“用合法商业取代奴隶买卖,供应欧洲工业品,奴隶贸易就无立足之地。……只需开辟一条从海岸通入内陆的商道,这个方案便可实现。”为铲除奴隶贸易,1853年后他转而从事探险活动,开拓了一条连接海岸至内陆的商道。他说:“地理学成就的终点即是传教事业的起点。”当时非洲内陆还鲜为人知,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和致命的疫病令人望而生畏。在1853~1873年间,他三次深入非洲内陆,行程29000英里,勘查地域达100万平方英里。在19世纪数以百计的非洲内陆探险活动中,人们称他为横越非洲第一人。《泰晤士报》将利文斯顿的旅程描述为“当代最伟大的地理探索之一”。1855年,皇家地理学会授予利文斯顿“金奖”。1857年,利文斯顿出版的《南非传教士旅行与研究》成为畅销书,并获得巨大名声。同年12月,英国政府和海军部为他制定了一项庞大的计划,支持他努力结束赞比亚的奴隶贸易,并承诺通过基督教和商业开放该地区。
——据何一宁《非洲内陆探险与英国对非洲的认知变化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说明利文斯顿的非洲探险引发英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从影响角度谈谈你对利文斯顿非洲探险的认识。(10分)
1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归来》(宣传画,1951年)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自拟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提取材料信息全面,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天津市南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质量监测(二)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D A B B C B B D D A D C 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题,共55分。
16.(18分)
(1)原因:商品经济繁荣发展;交通便利;随着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中国被卷入全球贸易网。(9分)
(2)影响:便利了农民经济生活;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乡村工业化,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城市化进程。(9分)
17.(22分)
(1)原因: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开始了新一轮的殖民扩张,其发展商业和传教主张符合英国资产阶级殖民扩张的需要;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其废除奴隶贸易主张符合大众观念;新闻报刊业的发展;个人的探险精神和探险成就。(12分)
(2)认识:促进了对非洲内陆的研究和探索,改变了人们对非洲的认识;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废除奴隶贸易,客观上促进了非洲社会的发展;但其探险活动所获得的非洲地理和人文资料被列强利用,为西方列强瓜分非洲创造了条件,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更加沉重的灾难。(10分)
18.(15分)评分标准
分值 答题情况描述
13—15分 提取材料信息全面,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8—12分 提取材料信息较全面,史论结合,阐述较充分,表述较清晰。
1—7分 提取材料信息不全面,史论脱节,阐述不充分,表述不清晰。
0分 没有作答;或答案完全不符合题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