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礼教育集团2024 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 史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时量75 分钟,满分 100分。
得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3分,共 48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宗族之间的兼并频频发生,“纳其室”“分其室”,“兼其室”“取其室”的事件层出不穷,如春秋初期的晋国有宗族十一家,到春秋末期只剩丁韩、赵、魏三家。这说明
A.宗法分封体制走向完备 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
C.国家统一成为历史趋势 D.百家争鸣局面受到压制
2.汉文帝时期,贾谊说“天下才势方病大痛,一胫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并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的对策。贾谊提出这一对策,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对王国的控制 B.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C.削弱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D.打击豪强地主的势力
3.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迁都洛阳后规定:“吴人(江南人)投国者,处金陵馆。 三年已后,赐宅归正里。”后洛阳城归正里的北徙南人渐多,有“三千余家,自立巷市”,民间称之为“吴人坊”。这反映了
A.北魏政权封建化的完成 B.南方社会动荡人口北迁
C.北方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D.南北方文化融合的加强
4.下表是有关辽、金两朝的历史记录。据此可知,辽、金两朝
记录 出处
“阿保机多用汉人,汉人教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太祖命希尹撰本国字,备制度。希尹乃依仿汉人楷字…合本国语,制女直字” 〔元〕脱脱 等《金史》
A.照搬汉字辑录民族历史 B.受到北方民族文化影响
C.创制文字注重文化传承 D.影响了元朝的政治制度
历史试题(雅礼版) 第 1页(共8页)
5.下图为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说明
A.军用企业使晚清政局稳定 B.洋务企业走出了发展的困境
C.民用企业的生产面向市场 D.中国早期现代化尝试的深化
6.戊戌变法前后,因日源词“领土”的输入,国人开始零星地运用这一新概念;1905年后,该词不仅被新式知识分子大量运用,而且还见诸官方文书;辛亥革命前夕,“领土”更是取代“版图”成为中国最核心的疆土概念。这反映了
A.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 B.西学东渐影响语言结构
C.近代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D.辛亥革命提升民族观念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位老大爷在谈到种痘运动时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处处关心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
A.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恢复 B.土地改革保障农民的权益
C.新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
8.下面两幅图是上海在不同时期的一个缩影。从中体现出的时代変化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C.对外开放的程度日趋深化 D.国内主要矛盾出现新变化
9.据记载,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关于洪水的传说,其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板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这体现了
历史试题(雅礼版) 第 2 页(共8页)
A.人类文明的地域性 B.苏美尔文明相对领先
C.文明间的交流联系 D.神话传说被考古证实
10.下图为11—14 世纪法兰西卡佩王朝时期的王室领地变迁示意图。该图中领地变化体现出法兰西
A.封君封臣制度崩溃 B.国王权力不断加强
C.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社会日益动荡不安
11.伊凡四世(1530—1584)实行“特辖领地制”,将全国划分为特辖区和普通区。特辖区包括王商业发达的城市、中部和南部的富庶地区,以及军事战略要地,由国君直辖。特辖区的土地被分封给小贵族。这些措施
A.加剧了地方的分裂割据 B.促进了西欧的城市自治
C.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 D.有助于反抗蒙古的统治
12.苹果公司最早的标志是牛顿坐在苹果树下的图案(如右图),上面有一句沃兹沃斯的诗句:孤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很多年以后苹果推出的第一款PDA 的产品就叫 Newton,而且还推出一系列题为“Think different”的广告。 据此推知,公司以此为商标,主要是因为牛顿创立理论
A.突出体现了理性化的思维方式
B.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C.用万有引力定律解释了苹果落地现象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13.《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这表明与英国相比,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A.存在缺陷并亟需完善 B.继承了本国历史传统
C.符合本国的现实国情 D.带有强烈的专制色彩
14.某历史著作的内容中主要有“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上最受瞩目的展品是蒸汽机、纺织机械”“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妇女从事文书工作”等。该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世界
B.世界文明的隔绝与交融
C.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D.女性社会政治地位变迁
15.亲历1917年俄国革命的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说,布尔什维克党的胜利.是由于她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普遍而又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旧制度,建起新制度的框架。该观点
A.强调民主革命的深远影响
B.指出了新旧社会制度的差异
C.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D.说明了俄国革命的显著特征
16.二战后期,美、苏约定东欧由苏联解放,西欧由美国解放;德国由苏联与美、英、法分区占领:亚洲的朝鲜也以“三八线”为界,由美、苏分别占领。这些行动
A.说明美、苏重新瓜分殖民地 B.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C.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础 D.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 小题,第 17 题 16 分,第 18题 18 分,第 19 题18分,共52 分)
17.(1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群众》周刊创刊于 1937 年12 月,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的理论刊物。以下为其刊载的时评、社论和文章(部分):
时间 相关文章
1937年12月 《抗战到底! 争取最后胜利——拥护蒋委员长宣言》
1938年1月 《制止日寇非人暴行》《怎样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抗战》
1838年7 月 《一年来的东北抗日联军》《向前线将士致敬,向阵亡将士死难同胞致哀》
1939年7 月 《反对妥协投降,坚持抗战到底》《坚持团结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1940年1 月 《“扫荡”和反“扫荡”的一年》
1940年 12 月 《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与中国抗战》《为建立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而斗争》
1944年1月 《从胜利的民主望民主的胜利》
1944 年9 月 《论三三制》《论秧歌剧的形式》
1945年4月 《一个女人翻身的故事》
材料二 1938年武汉地区《群众》周刊读者身份统计
——据张红春《〈群众〉周刊的抗战政治动员研究》等
历史试题(雅礼版) 第 5 页(共8页)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群众》周刊的史料价值.并对其抗日宣传工作加以阐释。 (要求:阐释史实准确,表述清晰)(16分)
18.(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国际贸易航线主要有七条,下表为其中三条:
航 线 出口商品 进口商品
广州—澳门—(印度)果阿—(葡萄牙)里斯本航线 生丝、绸缎、瓷器、砂糖、中药、手工制被单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 胡椒、苏木、象牙、檀香和银子,其中以银子为最大宗,仅1585~1591年,运入广州的白银约20万两。
广州—澳门—(日本)长崎航线 生丝、绸缎、砂糖、铅、棉线、中药等,其中以生丝为最大宗。 主要是银子。自1585一1640年,从长崎经澳门输入广州购买中国商品的银子达到1489.9万两。
广州—澳门—(菲律宾)马尼拉—拉丁美洲航线 生丝、丝织品、瓷器、铁锅、糖、棉布、中药等数十种,其中以生丝、丝织品为大宗。 白银、苏木、蜂蜡、墨西哥洋红等,其中以白银最多。据统计,从1586—1640年,运经澳门入广州的白银达到2025万比索。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二 美国杰克·戈德斯通著《为什么是欧洲 ——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一书认为“直到1500年时,欧洲仍然在众多方面都落后于亚洲尤其是中国;而以西欧为代表的欧洲崛起并全面超越亚洲尤其是中国则是在1800年以后才真正得以实现”。 以下为该书目录:
历史试题(雅礼版) 第 6 页(共8页)
引言 地球:一个全球化的视角/1
第一章 1500年前后的世界:财富集中在东方/5
第二章 世界历史的变革模式/20
第三章 主要宗教与社会变迁/42
第四章 贸易与征服/63
第五章 家庭生活与生活水平/86
第六章 政府、法律、税收乌革命/106
第七章 改革变革的步伐:真的发生过一场工业革命吗 /141
第八章 亚洲与欧洲的科学发展轨迹/160
结论 西方的崛起:只是暂时性的吗 /189
索引/206
译后记/213
目 录: i
——据[美]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 世纪中叶至 19 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以“为什么是欧洲”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8分)
1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无法肯定我们到底属于人类哪一个家庭。
…………
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 它的基础是人民主权、分权、公民自由和取消奴隶制,以及废除君主制和特权阶级。可以
历史试题(雅礼版) 第 7 页(共8页)
这么说,为了将各个阶层、各种政治观点和各种公共习俗重塑为一个整体,我们需要平等。
——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的发言(1819 年)
材料二 玻利维亚人包括:所有出生于本共和国领土之上者;玻利维亚父亲或母亲所生子女,包括那些生于本共和国之外但依法明确表示愿意居住在玻利维亚者;本共和国的解放者……获得归化许可或在本共和国居住满三年者;那些迄今为止仍为奴隶,在本宪法发布后获得解放者。
——玻利瓦尔起草的玻利维亚宪法(1826年)
材料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国先后成立了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有了共产党组织,并积极领导了反帝反封建斗争。 1934—1935年,巴西王人运动活跃,参加罢工的高达 150万人,大岛数罢工由巴西共产党领导。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了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在很多地区建立了地方苏维埃政权,虽遭血腥镇压,但在拉美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据《中外历史纲要(下)》
(1)在拉丁美洲,玻利瓦尔被誉为“精神之父”。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他对欧洲启蒙思想的发展。(10分)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拉美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8分)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四)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题号
12
3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BA D CD C D B
A
D
A
C
1,B【解析】春秋时代的文献中谈到“室”,大部分是关于“分其室”“纳其室”“兼其室”的记录。室为族之基本单位,是宗法制的反
映。(可参看胡方怒:《春秋时代的室及其相关的问题》)夺室现象大量出现,是私有土地不断扩大和宗法制不断遭破坏的反映,故
选B项。春秋时期的内部夺室不能说明国家统一成为历史趋势,C项错误。
2.A【解析】材料描述了汉初的王国问题,以及贾谊的对策“推恩令”,故选A项。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3.D【解析】北魏迁都洛阳后,一般江南归附者先被接待于金陵馆,后赐宅归正里。(归正里,北魏在都城洛阳安置江南归附者之场
所)这是南北方文化融合的结果,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材料相关,但均不符合史实。
4.C【解析】钢要上P69学习聚焦变式。根据材料“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合本国语,制女直字”可知,辽、金都创制了本民族
文字,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辽、金参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并非照搬汉字,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
辽、金参照汉字创制了本民族文字,而不是受到北方民族文化的影响,B项错误。D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5.D【解析】原创题。对教材纲要上P97“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的理解。从图片数据看,企业数量尤其是民用企业数量增多,
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发展,D项正确。A项不符合史实,晚清政局动荡。民用企业主要为解决
军用企业在原料、资金、运输等方面的困难而生产,部分面向市场,C项不准确。
6.C【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日益加深,随着“领土”概念在中国的迅速传播,完整意义上的近代主权观念传入中国,
较之中国传统疆土的概念,“领土”最重要的内酒是其以排他性的“主权”理念为基础,这反映了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故选C
项;材料与民众深受日本文化影响无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国人对主权的诉求,而不是影响语言结枸,排除B项;据材料“辛
亥革命前夕”可知,辛亥革命还未爆发,D项错误。
7.D【解析】材料见刘迪成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种痘运动》一文,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16年第6期。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政府致力于改变天花肆虐的状况,开始有计划地部署和推行全国范固的种症运动,加强了群众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故
远D项。
8.B【解析】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990年11月,是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领先的证券交易所之一。证券交易
所的成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史实。
9.C【解析】材斜见纲要下P4。材料强调苏美尔神话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这是文明早期交流的结果,故选
C项。
10.B【解析】王室领地不断扩大是国王权力不断加强的见证。A项与时间不符。C、D两项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结论。
11.C【解析】黄锦老师原创。材料来自纲要下PI9。伊凡四世通过这一措施壮大了小贵族的力量并联合他们,有力打击了大贵族
的势力,有利于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时间错误,排除。
12.A【解析】经典原创题。对教材纲要下P47近代科学兴起的理解。B、C、D三项虽都是牛颜理论的意义,但苹果公司以此为图
标,不是强调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弧独的牛顿头脑中永远盘旋各种奇怪的想法”等信息,可判断苹果公司在科技创新的时代,突
出强调科学思考与理性思维的方式。本题是对教材知识的灵活理解。
13.D【解析】纲要下P54学思之窗变式题。A、BC三项是英德两国的共同点。此题虽较易,但解题思维容易出现错误。
14.A【解析】纲要下P60正文及图片变式题。B、C、D三项均只讲到一个方面。此题虽较易,但解题思维容易出现错误。
15.D【解析】钢要下P94问题探究变式题。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的成功是因为布尔什雏克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这体现了俄
国革命立足于人民的显著特征,D项正确;该观,点主要强调了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没有强调其影响和意识形态方面的特
征,没有对比新旧社会制度的差异,排除A、B、C三项。此题难度较大。
16.C【解析】材料出自纲要下P104。二战后期,美、苏通过国际会议,约定反法西斯进程和势力范围,为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奠定
了基础,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对反法西斯行动的协调,并非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斗争,排除A项。解放东西欧、消灭德
日法西斯等,主要体现了大国合作并非大国强权,排除B项。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破裂的是二战胜利和美苏冷战,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8分,第19题18分,共52分)
17.价值:《群众》周刊属于文献史料,在研究中共在全面抗战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际国内形势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3分)
阐释:抗战防御阶段,周刊揭露日本法西斯侵略罪行,宣传抗战事迹和党的人民战争路线和游击战争方针。其宣传推动了全民
族抗战的发展。(3分)
抗战相持阶段,周刊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投降阴谋,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其宣传适应了抗战形势的新变化,巩固
历史参考答案(雅礼版)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