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清代前期,小说出版领域出现了刻印分工。所谓刻印分工,即作者自己刻版,完成后交由书
教配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
班级
材新
坊印刷、发行;书坊支付一定的赁版钱,利润由双方约定共享。这一经营模式
历史
A.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推动了通俗小说的传播
姓名
C.得益于雕版印刷技术的进步
D.促进了市民文学的兴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总分100分。
7.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收集到以下图片。他们探究的主题可能是
得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期,既有国学,又有乡学。国学的主持者是大司乐,是国家的礼官,负责祭祀与典礼
议隙砖巾的牛治杠
明代于:场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之事;乡学主要由大司徒来管理,大司徒管理下的小司徒、乡师、乡大夫等官员也是各级教
A,传统经济的演变趋势
B.私有制的产生与发展
育机构的管理者。这说明西周时期的教育
C.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
D.雇佣关系的逐渐确立
A.已经过渡到平民教育
B.具有官师合一的特点
8.1905年,清政府设立巡警部卫生科,并设立直属巡警总厅的内城官医院,该医院既是统管
C.基本是原始教育遗留
D.开始出现了私学雏形
全国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同时也接诊北京内城的病患,并概不收费;1908年,清廷又参照
2.秦汉时期,政府多次进行移民活动。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
西方平民医院的模式增设外城官医院。这些做法有利于
万户”,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徙天下奸猾吏民于边”。这些移民举措
A,全面引进西方的制度文明
B.提高政府的社会治理能力
A.保障了边疆地区的安定
B.彻底地消除了关东的安全隐患
C.打消贫苦民众的就医顾虑
D.促进中西医协调有序发展
C.有利于地方统治的稳定
D.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9.下表是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关于印刷术和其他发明的表述。教科书表述的变化旨在
3.隋朝在洛阳城外设立回洛仓作为“国家粮仓”,仓储可达300万担。唐朝时又设含嘉仓,其
内容
出处
储粮可保证百万军队一年的口粮。隋唐国家粮仓的设置
自文学复兴,学子日增,需书日亟,适德意志人约翰哥丁于西元一《共和国救科书·西洋史》,傅运森
A.有利于发挥国家力量维持稳定
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四五零年发明活版术
1913年
C.体现了政府救济体系较为完备
D.确保了人们生活富足
公元一四五零年,德国人约翰哥敦堡发明活字版法,按中国发明《现代初中救科书·世界史》,傅运森
4.《伤寒杂病论》流传至宋代时,由林亿等人整理校订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
活宇版在北宋时,概比欧洲早得多
1929年
共收录方剂269方,使用的药物多达214种,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由此可知,
欧湖中古末的三大发明(罗盘、火药、印刷术),显然是中国文化的《本国史第2册·新课程》,傅韩平
《伤寒杂病论》
西渐所彩响,因国为他们所自称的发明,都在中国已经盛行之后1933年
A.系统总结了我国中医药学成就
B.无愧为中医临床百科全书
A.宣传自然科学知识
B.纠正学术研究上的失误
C.说明我国中医学缺乏创新精神
D.可佐证古代科技的实用性
C.助推民族自强复兴
D.号召民众投身反帝运动
5.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
10.罗马共和国初期,罗马城建设缓慢,建设活动由元老院委托监察官、承建商招标并由国库
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一30里,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
出资;共和国后期,罗马城建设加快、造价加大,个人出资的建设方式逐渐兴起,恺撒曾出
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据此可知,当时江南市镇的发展
巨资购地新建广场、扩建元老院会堂等。这些变化
A.反映了商业活动逐渐摆脱政府监管B.便利了农村居民的商品交换
A,源于罗马政治体制的变化
B.反映了罗马建筑水平的提升
C.体现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松弛D.冲击了传统乡村的社会秩序
C.违背了罗马人的共和精神
D.体现了对外扩张的财富效益
高三五调·历史第1页(共8页)
高三五调·历史第2页(共8页)】
新教材版·历史·
参考答案及解析
叁专答案及解折
教配
材新
2023一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五调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雇佣关系,材料并无“雇佣”的信息,排除A项:结合所
1.B【解析】从材料看,西周时期既有国学又有乡学,国
学印刷技术的史实可知,清代前期雕版印刷技术并无
学和乡学都是由国家各级专门官吏来管理,反映了西
显著进步,排除C项:“兴起”一词有误,排除D项。
周教有官师合一的特点,故B项正确。西周的教有本?.C【解析】该兴趣小组收集到的图片反映了汉代以家
质上是贵族教育,故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原始教育的
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到明代手工工场再到近代机器生
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反映私学的出现,故
产的工厂制度,这体现了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故选C
排除D项。
项。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不属于传统经济,排除A项;江
2.C【解析】由材料“豪富”“奸猾吏民”可知秦汉政府的
南机器制造.总局不属于私有企业,排除B项:“汉画像
移民活动是针对富豪或者“奸猾吏民”,目的是防止这
砖中的二牛抬杠”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排除D项。
些人对当地的统治造成威胁,所以这些移民举措有利8.B【解析】据材料“统管全国…概不收费…外城官
于地方统治的稳定,故选C项。当时的移民不全是移
医院”可知,清政府设置专门机构,并管理医疗行政事
往边疆地区,且向边疆地区移民也不一定能保障边疆
务,这有利于提高清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社会治理
地区的稳定,A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彻底”说法绝
能力,故选B项。清末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君主专
对,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B项:题干所述只有秦始皇
制制度,全面引进西方制度文明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
时期的移民是去往关中,但这有利于对这些富豪的管
除A项;据材料“内城官医院…北京内城的病患”可
控,不能促进关中地区大规模的开发,排除D项。
知,清政府的医疗机构并未普及全国,打消贫苦民众就
3.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隋唐国家粮仓
医顾虑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据材料“参照西方平
设置在洛阳附近,既可供洛阳城日常所需和保证军队
民医院的模式增设外城官医院”可知,清政府学习西方
口粮,又可以利用大运河救济其他地区,这有利于发挥
建立医院,未提及中医的应用,促进中西医的协调有序
国家力量维持稳定,故选A项。粮食储备属于后勤保
发展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
障,与军队战斗力提升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题干未9.C【解析】据表格可知,教科书中关于印刷术和其他
体现政府救济体系的完备,排除C项:“确保了”说法错
发明的表述,经历了如下变化:1913年认为印刷术是由
误,排除D项。
德国人所发明,1929年认为中国的印刷术要比欧洲早
4.D【解析】《伤寒杂病论》经过宋代医学家整理校订
的多,1933年认为西方的三大发明都是受到中国的影
后,基本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可知该书具有较
响,这些变化凸显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力不断提升,
强的实用性,可以佐证我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性的特
有助于中华民族自强复兴,故选C项。表格述及的是
点,故选D项。该医书并非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排除
印刷术的起源间题,而不是要宜传印刷术和其他发明,
A项:中医临床百科全书是《千金方》,排除B项;材料
排除A项;纠正学术研究失误的最终目的在于增强民
不能说明中医学缺乏创新精神,排除C项
族自信,而不是仅仅纠正学术失误,排除B项:教科书
5.B【解析】由材料“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
中涉及的印刷术的起源反映的是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自
30里,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
信,与“号召群众反帝”无关,排除D项。
成买卖的路程”可知,明代江南集镇的发展便利了农村10.C【解析】罗马共和国后期,城市建设更加突出个人
居民的商品交换,故选B项。题干未体现政府对商业
意志,这一趋势不符合共和精神,预示着共和政体正
活动的监管情况,排除A项:题干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走向衰亡,故选C项。由材料可知,当时罗马还未由
无关,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传统乡村社会秩序遭到冲
共和制走向帝制,排除A项:建筑水平不是材料反映
击,排除D项。
的主题,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罗马城
6.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清代前期小说出版方面出
建所体现出的个人色彩,而非经济实力,排除D项。
现刻印分工,这有利于提高出版效率,推动通俗小说的
11.A【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的
传播,故选B项。资本主义萌芽指私营手工业中出现
是火车车速的不斯提高,这是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不断
1